关于tshark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2-19 16:58:10

CentOS 下安装tshark  :

1、yum install tshark

Tshark 1.1使用介绍:

tethereal/tshark

基本语法:tshark [ -a <capture autostop condition> ] ... [ -b <capture ring buffer option>] ... [ -B <capture buffer size (Win32 only)> ]   [ -c <capture packet count> ] [ -d <layer type>==<selector>,<decode-as protocol> ] [ -D ] [ -f <capture filter> ] [ -F <file format> ] [ -h ] [ -i <capture interface>|- ] [ -l ] [ -L ] [ -n ] [ -N <name resolving flags> ] [ -o <preference setting> ] ... [ -p ] [ -q ] [ -r <infile> ] [ -R <read (display) filter> ] [ -s <capture snaplen> ] [ -S ] [ -t ad|a|r|d ] [ -T pdml|psml|ps|text ] [ -v ] [ -V ] [ -w <outfile>|- ] [ -x ] [ -X <eXtension option>] [ -y <capture link type> ] [ -z <statistics> ]

根据试验,参数的书写有讲究。模仿tcpdump,可以把抓包过滤表达式写在命令的最后。一般将抓包表达式用引号quote起来(在windows上是双引号"),一是为了视觉方便,一是为了逃避其中字符和shell语法的冲突(如“>”,“||”等)。抓包过滤表达式也可以写在-f参数的后面,注意,此时更应该使用引号或者将-f放在最后。否则,它们会认为-f(可省)后面的参数都是表达式的一部分,而导致命令格式混乱。

主要参数分类含义权作解说如下:

1. 抓包接口类

· -i 设置抓包的网络接口,不设置则默认为第一个非自环接口。 

· -D 列出当前存在的网络接口。在不了解OS所控制的网络设备时,一般先用“tshark -D”查看网络接口的编号以供-i参数使用。 

· -f 设定抓包过滤表达式(capture filter expression)。抓包过滤表达式的写法雷同于tcpdump,可参考tcpdump man page的有关部分。 

· -s 设置每个抓包的大小,默认为65535,多于这个大小的数据将不会被程序记入内存、写入文件。(这个参数相当于tcpdump的-s,tcpdump默认抓包的大小仅为68) 

· -p 设置网络接口以混合模式工作,即只关心和本机有关的流量。 

· -B 设置内核缓冲区大小,仅对windows有效。 

· -y 设置抓包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不设置则默认为-L找到的第一个协议,局域网一般是EN10MB等。 

· -L 列出本机支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供-y参数使用。    

2. 抓包停止条件

· -c 抓取的packet数,在处理一定数量的packet后,停止抓取,程序退出。 

· -a 设置tshark抓包停止向文件书写的条件,事实上是tshark在正常启动之后停止工作并返回的条件。条件写为test:value的形式,如“-a duration:5”表示tshark启动后在5内抓包然后停止;“-a filesize:10”表示tshark在输出文件达到10kB后停止;“-a files:n”表示tshark在写满n个文件后停止。(windows版的tshark0.99.3用参数“-a files:n”不起作用——会有无数多个文件生成。由于-b参数有自己的files参数,所谓“和-b的其它参数结合使用”无从说起。这也许是一个bug,或tshark的man page的书写有误。) 

3. 文件输出控制

· -b 设置ring buffer文件参数。ring buffer的文件名由-w参数决定。-b参数采用test:value的形式书写。“-b duration:5”表示每5秒写下一个ring buffer文件;“-b filesize:5”表示每达到5kB写下一个ring buffer文件;“-b files:7”表示ring buffer文件最多7个,周而复始地使用,如果这个参数不设定,tshark会将磁盘写满为止。 

4. 文件输入

· -r 设置tshark分析的输入文件。tshark既可以抓取分析即时的网络流量,又可以分析dump在文件中的数据。-r不能是命名管道和标准输入。 

5. 处理类

· -R 设置读取(显示)过滤表达式(read filter expression)。不符合此表达式的流量同样不会被写入文件。 注意,读取(显示)过滤表达式的语法和底层相关的抓包过滤表达式语法不相同,它的语法表达要丰富得多,请参考http://www.ethereal.com/docs/dfref/http://www.ethereal.com/docs/man-pages/ethereal-filter.4.html。类似于抓包过滤表达式,在命令行使用时最好将它们quote起来。 

· -n 禁止所有地址名字解析(默认为允许所有)。 

· -N 启用某一层的地址名字解析。“m”代表MAC层,“n”代表网络层,“t”代表传输层,“C”代表当前异步DNS查找。如果-n和-N参数同时存在,-n将被忽略。如果-n和-N参数都不写,则默认打开所有地址名字解析。 

· -d 将指定的数据按有关协议解包输出。如要将tcp 8888端口的流量按http解包,应该写为“-d tcp.port==8888,http”。注意选择子和解包协议之间不能留空格。 

6. 输出类

· -w 设置raw数据的输出文件。这个参数不设置,tshark将会把解码结果输出到stdout。“-w-”表示把raw输出到stdout。如果要把解码结果输出到文件,使用重定向“>”而不要-w参数。 

· -F 设置输出raw数据的格式,默认为libpcap。“tshark -F”会列出所有支持的raw格式。 

· -V 设置将解码结果的细节输出,否则解码结果仅显示一个packet一行的summary。 

· -x 设置在解码输出结果中,每个packet后面以HEX dump的方式显示具体数据。 

· -T 设置解码结果输出的格式,包括text,ps,psml和pdml,默认为text。 

· -t 设置解码结果的时间格式。“ad”表示带日期的绝对时间,“a”表示不带日期的绝对时间,“r”表示从第一个包到现在的相对时间,“d”表示两个相邻包之间的增量时间(delta)。 

· -S 在向raw文件输出的同时,将解码结果打印到控制台。 

· -l 在处理每个包时即时刷新输出。 

· -X 扩展项。 

· -q 设置安静的stdout输出(例如做统计时) 

· -z 设置统计参数。 

7. 其它

· -h 显示命令行帮助。 

· -v 显示tshark的版本信息。 

· -o 重载选项。 

在即时抓包模式(-r未设定)时的各参数功能一览

以下就以tshark为例。

tshark 平常远程登陆时抓包很好用,而且可以直接解析,但总是不很记得如何打印出原本16进制的数据。

抓包命令

tshark -wfilename -i ethx -q


-w 将抓包的数据写入文件filename中。
-i 指定要抓包的接口名称
-q 安静,在远程时最有用,否则会抓到你自己SSH的报文 

读包命令

tshark -rfilename -x -V


-r 指定要读取的包文件
-x 16进制原始包数据打印出来
-V 将包尽可能的解析(这个有时在包数量很多的情况下可以不使用,这样它会给出一个很简洁的报文解释)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