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之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软测之魂>> 作者 擅长测试设计,嵌入式软件测试,测试自动化,测试体系建设,测试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建设,医疗器械软件测试,教育。 新浪微博@Aullyxiao,邮箱aul516@126.com

眼睛圆睁的测试经理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8-04 23:10:05 / 天气: 热 / 心情: 平静 / 精华(1) / 置顶(1) / 个人分类:测试管理

【背景介绍】

  由于公司业务的扩展,需组建一个新的测试团队负责支持此产品软件业务的测试。这可困扰了测试部的部门经理陈先生。由于新组建的测试团队成员新人较多,资深一点的工程师又不太适合带团队,陈经理于是考虑启动社会招聘解决这一问题。他在给HR的该岗位职位描述中除了对测试工程师的一般要求外,还作了以下补充:有2年以上团队管理经验,能带领团队完成中大型软件项目的测试;善于分析与总结问题,推动测试流程的改进与测试平台的建设。

 

人物表

面试官:陈先生,XX公司测试部门经理

求职者:阿黄,工作11年,其中软件测试工作6年,最后一家公司的职位是QA Manager

时间:阳春三月的一个下午,天气:雷阵雨

【故事内容】

 

 人才市场中,有一句流行的话,叫“金三银四”,意思是每年的3月份人才市场中人头涌动,是企业员工跳槽的高峰期,也是用人单位招人的黄金季节。

 

 阿黄,就是这个时候来求职的。

3月的某一天,陈先生收到了阿黄的简历。简历是公司内部的员工推荐给HR,再由HR转给陈先生的。

陈先生打开阿黄的简历,翻来翻去浏览了两遍,发现除了工作年限11年,年龄为34,最后职位为QA Manager外,没看到其他有什么特别的。但能收到这样的资深人士简历,陈先生心里想,这还得感谢公司某同事的推荐。于是通知HR约黄先生过两天来面试。

 向来,阳春三月,咋暖还寒。深圳的早春也不例外,这几天的天气还有雷阵雨。在接待厅见到阿黄的时候,是下午的4点一刻,陈先生刚送走前面的面试者。

 在陈先生的招呼下,阿黄从大厅的沙发上站起来,拎起随身携带的黑色公文包,跟随着陈先生来到面试间。

就一接眼的时间,陈先生发现,阿黄与简历上看到的年龄比较匹配,中等身材,有些憔悴的样子。老套路,几句客套话后,他们便进入了正题。

因为陈先生看到阿黄的最后工作职位是QA Manager,而要招的岗位是能带团队做事的资深测试工程师,是技术岗,而非管理岗。所以首先问道:“你是想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呢。”

阿黄不失和气地微笑着说:“我有6年的测试经验,对测试流程、人员管理比较熟悉,如果能有一个偏管理的测试工作会更能发挥我的价值。”

陈先生问:“我们要招的主要是能带团队做事的资深测试工程师,偏技术,你是否愿意考虑呢?”

阿黄赶忙回答道:“这个是愿意的,在来之前,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其实刚来直接做管理也不太合适。”

陈先生说:“可否分享你从事软件测试6年来的心路历程。”

阿黄说:“对于软件测试,可说我是半路出家。大学里学的是电子与信息工程,毕业后的前几年一直在佛山的一间家电公司上班,在质量部门负责产品的质最审核程序。公司属国营性质,工作相对轻松。后来公司由于经营原因,面临倒闭。再三考虑后,在朋友的帮助下,2006年我来到深圳,并在深圳的一家软件测试培训机构进行专职的培训。近4个月的培训,差不多是边学习边找工作,半年后,终于找到了一家外包软件测试的公司,即简历中提到的A公司。”

陈先生一边听着,一边作些笔记,偶尔抬头看看阿黄,以示关注及回应。

见陈先生不插话,阿黄接着说:“在这家外包公司,我以测试执行为主,2年多的时间里,涉及到的项目较多,有金融类的,有电信类的,也有互联网类的,每个项目的时间不长,约为2-3个月,最长的也即0.5年。在外包公司非常明显的特点是,人员流动大,在A公司坚持做了2年,已算是老员工了。基本上是在1年后,我开始带团队负责项目的测试,主要的工作包括团队成员的工作分配,工作输出质量检查,用例的部分设计或修改。或许,没有归属感是外包公司的另一个主要问题。2年后,即在2009年,我离开了这家作为软件测试工作的第一个驿站,加入了简力上的B公司。”

陈先生听着,继续示意阿黄说下去。

阿黄说:“在B公司,我们部门的主要业务是开发安卓系统的应用程序,公司在深圳的规模不算大,约100来人。在这里软件测试我是第一个进入公司的,后来随着公司的业务发展,也就组建了测试团队。我主要负责测试团队的建设,日常工作安排,人员培养等工作。”

陈先生经阿黄的一翻介绍,对眼前这个清瘦清瘦的他有了一些了解。于是问道:“在B公司,你负责的测试团队有多少人?”。

阿黄说:“4人。”

陈先生有点意外,因为一般作为一个部门的Manager,其下应会有多个主管,一线的工程师就更多了。于是接着问:“是4个工程师吗?”

阿黄回答说:“是的。”

陈先生继续发问:“你们是QA部门,是否还有另外一支专门做软件测试的队伍?”

阿黄说:“没有,就是我们做。公司的很多做法、叫法,包括开发的流程,都不太规范。这也是我离职的原因之一。”

陈先生听了只好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心想,国内的确是有一些公司把测试团队放在QA部门的,尽管叫法不够专业,但做的事情类同。对阿黄这个QA Manager的头衔这个角色有了一些理解。

接着阿黄的话题,问道:“刚听你说,公司的开发流程不够规范,能不能具体说是什么流程呢?”

阿黄说:“比如,有时开发人员更改了软件,不知会测试,直接把软件发布了,一方面觉得这里有风险,另一方面觉得测试被加驾空了。”

陈先生听了后,马上问道:“发生这种事后,作为Manager,你是如何处理的?”

阿黄说:“我找过软件负责人,也是我的上司,反馈了这样做可能存在的风险等,但没用”。

陈先生继续问:“你是否了解清楚了当时的版本具体改了什么内容,是否确实没有经过测试,还是仅是没有经过测试团队的测试?”

阿黄回答说:“细节没有了解,是测试人员向我反馈的。”

陈先生再问道:“你在找你的上司时,是否给出了解决你认为存在风险的问题解决方案,而且最好是多个方案让他来选择。”

此时的阿黄,眼睛睁得圆圆的,定睛地看着陈先生,心里想着:“这个面试官确实有点能耐,问的问题真问到点子上了,我为什么之前没有这么想过呢?看上去这个面试官也只是30出头,可能还比自己小呢。”

阿黄沉思了一会后,说“这个我确实没有考虑具体的解决方案,当时只是找领导说了我的想法

面试到始,陈先生对阿黄这个QA Manager已有所了解,并在心中对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了分。但还是想对这个做了6年软件测试的资深人士有更全面的了解,于是问:“6年的测试经历,谅想你已积累了不少测试经验,你觉得那些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或者说自己的亮点有哪些呢?”

阿黄听到这句话后,马上重复地说了“亮点”两个字,然后声调提高了一倍很有信心地笑道:“我觉得都做得挺好的呀!”。

陈先生可不怎么认为,心想很可能又是一个忽悠人的家伙,于是设题问道:“几年中测试过的软件,上线发布后是否有漏测的bug反馈?”。

此时阿黄收住了刚才自信的笑容,答道:“有的,这是有的。”

陈先生问:“可否分享一个案例,当收到用户端反馈的漏测bug后,你是如何处理的?”

阿黄说:“好的,我就举一个最近发生的用户新增的数据不能删除的问题吧”。

阿黄继续说:“当接收到用户的反馈后,首先我们去重现这个bug,以便确认问题。后来我们经一翻沟通与尝试,发现此bug的发生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是开机后,删除一条记录,再新增一条记录,此时新增的记录不能被删除。开发更改了这个bug后,测试回归确认,然后重新发布了版本。同时,测试这边对所有相关产品都新增了这一用户场景用例,以便同样的问题不能出现。”

陈先生说:“同样的问题不能再出现,测试作为软件质量的最后把关者,这是必须要做到的。当时是否想过这个问题你们是出在哪那个环节,例如是用例设计不全,还是用例执行不到位,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导致漏测了?”

此时,阿黄的眼睛又睁圆了,面试官陈先生猜他正在想东西,看样子还有点狡猾。

一会儿装着假笑的样子回答说:“测试出现漏测很正常的吧,其实大家都很清楚,我们测试不可能把所有的bug都找出来,对吧。”

陈先生知道阿黄说的不无道理,但这里有个度,于是补充说:“测试是有成本的,不可能把所有的bug都找出来,也没有必要,确实如此。但是你的老板肯定不喜欢听你这么说,其实我们做测试的,如何做好测试,需把握一个度,把基于风险的测试做好是一个关键。如能在项目的前期,推动项目做好相关预防,这是上策……

阿黄听着陈先生的一番话,自知说漏嘴了,而且目前这位面试官是在纠正自己呢。心里已十有八九知道结果了。

 

【思路点拔】

 

为了能找到满足职缺的项目测试经理角色的人,陈先生在二个月内连续面试了上100号人,但结果确是差强人意,下面内容是他的分析总结。

测试工作5年后,相对年龄大(大于30岁)的应聘者,普遍缺少对测试技术工作的激情,大部分倾向于做测试管理。然而现实中,国内的软件公司,规模较大(大于500人)的不太多,测试的管理岗位非常有限。而且万不得已时,一般不会直接从社会上招聘。特别是对于基层主管,一般是从基层的工程师中直接提拔,这也是企业用人、留人的重要手段。据悉,今年某公司XX事业部,正是因为空降了一个测试部门经理,正值其初来窅到,几名技术经理(主管)连续辞职。这种基层骨干队伍不稳定时,部门经理基本就是技术经理的代名词。空降的领导带来的影响极大,或许越趋向基层,越不适合空降。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面试,引发的思考:35岁真是一个IT行业从业者的分水岭吗?特别是软件研发。行业的浮躁和短视已难于造铸就大批的资深专业人士,从价值取向看,我们官本位思想导致很多人都追求做管理,不去做技术。或许,这是陈先生面试了近两个月来,没有找到合适人选的最核心最本质的原因。

 

 选择技术也好,管理也罢,笔者的忠实建言:先搞清楚自己能做什么,社会或企业需求又是什么,然后去调整自己,尽可能的情况下去满足需求,或许这样,你离求职成功的距离会更近。

 

本故事面试场景中的一些地方,可能你也似曾相识,觉得那些地方求职者或面试官可以做得更好呢。

欢迎交流:aul516@126.com


TAG:

ism_2010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ism_2010   /   2013-08-28 17:50:21
看了LZ的分享 收获颇多啊 很有同感 同时也感觉到自己在测试和某些方式上思考的局限性
相对而言 对自己还是增加了一些信心,LZ给出的答案 我也能给出。顺便说一下 偶工作也5年了。
南湖一霸 引用 删除 hellorenwei   /   2013-08-27 22:59:09
3
引用 删除 flyinwater82   /   2013-08-13 18:24:02
不错,写得很生动,也很符合实际哈。
猪兜兜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猪兜兜   /   2013-08-09 16:14:42
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
猪兜兜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猪兜兜   /   2013-08-09 16:13:46
5
点滴记录 引用 删除 fangwm   /   2013-08-06 20:27:02
技术是我们这一行的基础能力,无论是管理岗位还是技术岗位
点滴记录 引用 删除 fangwm   /   2013-08-06 20:24:44
3
云端天堂 引用 删除 584992824   /   2013-08-05 16:54:42
3
51Testing小编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zaza9084   /   2013-08-05 11:11:19
您好,我是51Testing软件测试网的编辑,您的本篇博文被推荐至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首页发表:http://www.51testing.com/html/01/n-850001.html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