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之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软测之魂>> 作者 擅长测试设计,嵌入式软件测试,测试自动化,测试体系建设,测试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建设,医疗器械软件测试,教育。 新浪微博@Aullyxiao,邮箱aul516@126.com

发布新日志

  • 如何顺利渡过试用期

    2016-07-10 14:12:13Top 1 Digest 1

    大凡而言,拿到offer,找到新工作,总是充满憧憬,描绘着未来美好的蓝图。

     

    可是,入职后有个试用期,一般是3个月,也有6个的。因从一个熟悉地方到一个陌生地方,

    新的工作环境,新同事,新工作,一切基本都是新的,不同的人适应能力不同。也因此,结果各种各样,有入职一周就离职,也有个把月的,还有些快3个月了,但还是离职了的。

    而,反过来,有些同学适应性强,入职没几天便开始接手工作,并且很快能出绩,最后提前转正、加薪。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区别呢?其中是否有什么奥秘,或可遵循的东西?

    恰好,这些正反案例,YY都曾遇见过。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案例A

    背景:

    A,女,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曾在某外包公司从事软件测试工作近2年。

    诉求:

    与很多外包公司的测试同学类似,认为外包公司没有归属感,不重视测试,没有发展前景,最大的愿望就是找一个非外包,有自主研发产品的公司,能长期共同发展。

     

    现状:

    A,手上有3offer,第一个是华为系项目的外包公司,第二个是平安系项目的外包公司,第三个是刚创业不久的互联网类民营公司,非外包。

     

    多个选择,这让小A反而非常纠结。因为前几天本以为终于找到好工作的朋友入职不到二个月,突然接到通知说公司要解散,员工就地离职。这让小A改变了一些想法,不断问着自己是想求发展还是要稳定,还是要钱,等等。

     

    最后,小A入职了华为系外包公司。

     

    入职后的头几天,小A感到很不适应。华为系项目流程多,业务复杂。自己就像一颗螺丝钉,每天安排几十条用例执行,远没有之前外包公司时的轻车熟路,挫败感满满的。看着手头上还有2offer,不断听着内心的声音。这个外包公司还没有之前那么自由,工资也强不了多少。为什么要偏信小公司总不安全,委屈自己仍做外包工作呢。现在有机会不把握,更待何时......

     

    于是,第5天,小A终于忍不住提出了离职。

     

    【案例B

    背景:

    B,男,通信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校招进入某互联网公司工作2.5年。

     

    诉求:

    因公司业务发展原因,主营核心业务搬至上海,而自己不打算随迁到上海。主要因为女朋友也在深圳,并在深圳生活了多年,喜欢这座包容性强的移民城市。

     

    毕业后工作的第一家公司,且刚入职时,对校招的员工,公司非常重视。2年多的时间里学了不少知识,积累了一些经验,并且开始带团队负责项目的测试工作。可是公司要搬迁,内心确实不舍。现在要重新找工作,有些迷茫。期望:不一定是互联网行业,稳定比较重要,因为考虑1-2后要成家立业了。

     

    现状:

    通过一番求职路上的折腾,不到一个月,小B拿到一家知名传统行业公司测试工程师的offer。小B觉得,虽不是理想中的互联网行业,但知名企业稳定度好,薪资也长了30%多。工作上的事面试官也说了,自动化测试方面团队中有人在做,自己过去,原有的技术也有发挥的地方。于是,小B入职了。

     

    入职后第一个月,因行业差别太大,只能从小兵开始做起。第一月经历着各种不适应,但小B还是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后来,主管找谈话,正好有个项目想上自动化,小B满怀高兴跃跃欲试。可时,折腾几天后,发现因平台不同,自已擅长的技术根本用不上。

     

    看着旁边这位前辈同事如此娴熟,除了羡慕,内心也在翻腾。这家公司与小B原公司有很大不同,就是前辈多,5年以上的主管就有一堆,资深的工程师更多,是个流程管理复杂、完善,且输出要求非常严谨的大公司。想在这谋求发展,差不多要把自己归零。想到此,小B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想想当今互联网行业才是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自己的优势所在。

     

    终于,二个月后,他提出了离职。

     

     

     

    【案例C

    背景:

    C,女,计算机相关专业,研究生,原在一家外企公司工作,有5年以上测试工作经验,高级测试主管。

     

    诉求:

    原公司管理层频繁变动,最新领导的理念,与民众格格不入,包括小C在内。小C是强技术追求者,没有新的机会挑战自己,觉得没有成长空间,看不到未来。

     

    某民营公司,是小C关注了多年的公司,这几年一直在蓬勃发展中。最重要的是打听到那边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强调走自主研发路线的理念深深吸引着小C

     

    现状:

    通过种种转折关系,小C终于获得了面试的机会。再通过6轮的面试,小C最后如愿拿到了盼望已久的某民营公司的offer。但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因在外企,小C原是一家外企的高级测试主管,薪资收入属社会平均线的高档。民营公司的经理说,因是换行业,只能从测试工程师做起,而该岗位公司的薪资标准线低于其目前的收入不少,问小C是否愿意接受。

     

    C想了想,说:“可以理解,可是,如果入职后我通过我的业绩、表现,有没有可能得到加薪,恢复到我原有的收入水平”。民营公司经理的回答是肯定的。

     

    于是,小C入职了这家民营公司。

     

    可时,进入公司后,小C并没有安排到意想的强技术岗位。因正好有一位员工离职,安排小C接手一系统测试工程师的工作。

     

    3天后,便开始正式负责一个小项目,但此项目很紧急。小C想着这位经理也太牛了,太会用人。因为产品的系统测试正是小C的最强项,没想到想来民营公司学点新东西,却反过来在贡献自己(多年后,小C才明白这才是企业聪明的用人之道)。

     

    好吧,面对种种的新东西,小C是有一些不适之处,但抱着“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做了,就要做得最好”的信条,凭着测试技术的同理性,加上工作的主动性,刻苦(加班加点)。一个月后,终于后把这个小项目搞定。工作输出中,除了按时按质完成本项目的任务,还提交了10多个项目的历史遗留问题,这让经理喜出望外,为她点赞。

     

    入职进入第二个月,有一个更大些的项目,经理也拿不太准小C能否按期完成。但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于是跟小C说,你来试试吧。

     

    让小C有些意外的事,这个项目虽不是一个全新的项目,但改动大,只得用全新项目的思维去测试,而原来的测试用例基本用不上(小C后来听经理解释说,原用例写得太糟糕,这也就是为什么前面工程师做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摆在小C面前的工作很严峻,但小C的思路清晰,心中有数,除了时间,技术上对她来说没什么问题,于是只好上。晚上加班到10点,11点,常有的事,周未也得最少搭上一天。

    当然最后的结果,功夫不负苦心人,这个项目依然按期完成。同时,让其经理依然感到意外的事,小C除了本职工作外,还主动输出一份平台性测试用例,并搭建好了一管理平台。或许这也正体现了小C为什么是外企公司的高经主管吧。

     

    项目完成后,经理找小C谈话,小C觉得自己对公司的流程规范、项目业务熟悉度已达到可以独立工作的程度,建议能提前转正。接下来会继续在平台建设上下功夫,争取提高测试效率。

     

    这样优秀的员工,经理没有理由反对小C

    诚然,很快,小C提前转正的批文下来了,并顺利通过转正答辩。

    让小C没想到的是,半年后,顺利被任命为技术经理,带一个小团队。

     

    【小结】

    或许,上面案例正发生在你身上,或熟悉的旁边人的身上。YY想,聪明如你,或许你已从中领悟到一些所谓的奥秘了吧。

     

    下面是YY体会到的几点,与你分享:

    1、  工作的选择,需理性、客观。一种可操作的方法:列一工作选择表格,分析各种选择的优劣势。选择某一项时,假设可能遇到的问题,自己能否应对等,提前进行分析、准备。

    2、  “既来之,则安之”,一旦选择了,对未来的路上遇到的各种不顺,要调整自己,去适应它,想办法克服它,没有过不去的坎;

    3、  成功只属于过去,机会始终给有准备的人。在准备的路上,是充满汗水的,艰苦的。

    4、  所谓的优秀,就是超出预期输出更多的东西。优秀的业绩,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 如何顺利渡过试用期

    2016-07-10 14:08:26Top 1 Digest 1

    大凡而言,拿到offer,找到新工作,总是充满憧憬,描绘着未来美好的蓝图。

     

    可是,入职后有个试用期,一般是3个月,也有6个的。因从一个熟悉地方到一个陌生地方,

    新的工作环境,新同事,新工作,一切基本都是新的,不同的人适应能力不同。也因此,结果各种各样,有入职一周就离职,也有个把月的,还有些快3个月了,但还是离职了的。

    而,反过来,有些同学适应性强,入职没几天便开始接手工作,并且很快能出绩,最后提前转正、加薪。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区别呢?其中是否有什么奥秘,或可遵循的东西?

    恰好,这些正反案例,YY都曾遇见过。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案例A

    背景:

    A,女,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曾在某外包公司从事软件测试工作近2年。

    诉求:

    与很多外包公司的测试同学类似,认为外包公司没有归属感,不重视测试,没有发展前景,最大的愿望就是找一个非外包,有自主研发产品的公司,能长期共同发展。

     

    现状:

    A,手上有3offer,第一个是华为系项目的外包公司,第二个是平安系项目的外包公司,第三个是刚创业不久的互联网类民营公司,非外包。

     

    多个选择,这让小A反而非常纠结。因为前几天本以为终于找到好工作的朋友入职不到二个月,突然接到通知说公司要解散,员工就地离职。这让小A改变了一些想法,不断问着自己是想求发展还是要稳定,还是要钱,等等。

     

    最后,小A入职了华为系外包公司。

     

    入职后的头几天,小A感到很不适应。华为系项目流程多,业务复杂。自己就像一颗螺丝钉,每天安排几十条用例执行,远没有之前外包公司时的轻车熟路,挫败感满满的。看着手头上还有2offer,不断听着内心的声音。这个外包公司还没有之前那么自由,工资也强不了多少。为什么要偏信小公司总不安全,委屈自己仍做外包工作呢。现在有机会不把握,更待何时......

     

    于是,第5天,小A终于忍不住提出了离职。

     

    【案例B

    背景:

    B,男,通信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校招进入某互联网公司工作2.5年。

     

    诉求:

    因公司业务发展原因,主营核心业务搬至上海,而自己不打算随迁到上海。主要因为女朋友也在深圳,并在深圳生活了多年,喜欢这座包容性强的移民城市。

     

    毕业后工作的第一家公司,且刚入职时,对校招的员工,公司非常重视。2年多的时间里学了不少知识,积累了一些经验,并且开始带团队负责项目的测试工作。可是公司要搬迁,内心确实不舍。现在要重新找工作,有些迷茫。期望:不一定是互联网行业,稳定比较重要,因为考虑1-2后要成家立业了。

     

    现状:

    通过一番求职路上的折腾,不到一个月,小B拿到一家知名传统行业公司测试工程师的offer。小B觉得,虽不是理想中的互联网行业,但知名企业稳定度好,薪资也长了30%多。工作上的事面试官也说了,自动化测试方面团队中有人在做,自己过去,原有的技术也有发挥的地方。于是,小B入职了。

     

    入职后第一个月,因行业差别太大,只能从小兵开始做起。第一月经历着各种不适应,但小B还是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后来,主管找谈话,正好有个项目想上自动化,小B满怀高兴跃跃欲试。可时,折腾几天后,发现因平台不同,自已擅长的技术根本用不上。

     

    看着旁边这位前辈同事如此娴熟,除了羡慕,内心也在翻腾。这家公司与小B原公司有很大不同,就是前辈多,5年以上的主管就有一堆,资深的工程师更多,是个流程管理复杂、完善,且输出要求非常严谨的大公司。想在这谋求发展,差不多要把自己归零。想到此,小B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想想当今互联网行业才是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自己的优势所在。

     

    终于,二个月后,他提出了离职。

     

     

     

    【案例C

    背景:

    C,女,计算机相关专业,研究生,原在一家外企公司工作,有5年以上测试工作经验,高级测试主管。

     

    诉求:

    原公司管理层频繁变动,最新领导的理念,与民众格格不入,包括小C在内。小C是强技术追求者,没有新的机会挑战自己,觉得没有成长空间,看不到未来。

     

    某民营公司,是小C关注了多年的公司,这几年一直在蓬勃发展中。最重要的是打听到那边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强调走自主研发路线的理念深深吸引着小C

     

    现状:

    通过种种转折关系,小C终于获得了面试的机会。再通过6轮的面试,小C最后如愿拿到了盼望已久的某民营公司的offer。但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因在外企,小C原是一家外企的高级测试主管,薪资收入属社会平均线的高档。民营公司的经理说,因是换行业,只能从测试工程师做起,而该岗位公司的薪资标准线低于其目前的收入不少,问小C是否愿意接受。

     

    C想了想,说:“可以理解,可是,如果入职后我通过我的业绩、表现,有没有可能得到加薪,恢复到我原有的收入水平”。民营公司经理的回答是肯定的。

     

    于是,小C入职了这家民营公司。

     

    可时,进入公司后,小C并没有安排到意想的强技术岗位。因正好有一位员工离职,安排小C接手一系统测试工程师的工作。

     

    3天后,便开始正式负责一个小项目,但此项目很紧急。小C想着这位经理也太牛了,太会用人。因为产品的系统测试正是小C的最强项,没想到想来民营公司学点新东西,却反过来在贡献自己(多年后,小C才明白这才是企业聪明的用人之道)。

     

    好吧,面对种种的新东西,小C是有一些不适之处,但抱着“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做了,就要做得最好”的信条,凭着测试技术的同理性,加上工作的主动性,刻苦(加班加点)。一个月后,终于后把这个小项目搞定。工作输出中,除了按时按质完成本项目的任务,还提交了10多个项目的历史遗留问题,这让经理喜出望外,为她点赞。

     

    入职进入第二个月,有一个更大些的项目,经理也拿不太准小C能否按期完成。但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于是跟小C说,你来试试吧。

     

    让小C有些意外的事,这个项目虽不是一个全新的项目,但改动大,只得用全新项目的思维去测试,而原来的测试用例基本用不上(小C后来听经理解释说,原用例写得太糟糕,这也就是为什么前面工程师做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摆在小C面前的工作很严峻,但小C的思路清晰,心中有数,除了时间,技术上对她来说没什么问题,于是只好上。晚上加班到10点,11点,常有的事,周未也得最少搭上一天。

    当然最后的结果,功夫不负苦心人,这个项目依然按期完成。同时,让其经理依然感到意外的事,小C除了本职工作外,还主动输出一份平台性测试用例,并搭建好了一管理平台。或许这也正体现了小C为什么是外企公司的高经主管吧。

     

    项目完成后,经理找小C谈话,小C觉得自己对公司的流程规范、项目业务熟悉度已达到可以独立工作的程度,建议能提前转正。接下来会继续在平台建设上下功夫,争取提高测试效率。

     

    这样优秀的员工,经理没有理由反对小C

    诚然,很快,小C提前转正的批文下来了,并顺利通过转正答辩。

    让小C没想到的是,半年后,顺利被任命为技术经理,带一个小团队。

     

    【小结】

    或许,上面案例正发生在你身上,或熟悉的旁边人的身上。YY想,聪明如你,或许你已从中领悟到一些所谓的奥秘了吧。

     

    下面是YY体会到的几点,与你分享:

    1、  工作的选择,需理性、客观。一种可操作的方法:列一工作选择表格,分析各种选择的优劣势。选择某一项时,假设可能遇到的问题,自己能否应对等,提前进行分析、准备。

    2、  “既来之,则安之”,一旦选择了,对未来的路上遇到的各种不顺,要调整自己,去适应它,想办法克服它,没有过不去的坎;

    3、  成功只属于过去,机会始终给有准备的人。在准备的路上,是充满汗水的,艰苦的。

    4、  所谓的优秀,就是超出预期输出更多的东西。优秀的业绩,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 如何顺利渡过试用期

    2016-07-10 13:55:21Top 1 Digest 1


    大凡而言,拿到offer,找到新工作,总是充满憧憬,描绘着未来美好的蓝图。

     

    可是,入职后有个试用期,一般是3个月,也有6个的。因从一个熟悉地方到一个陌生地方,

    新的工作环境,新同事,新工作,一切基本都是新的,不同的人适应能力不同。也因此,结果各种各样,有入职一周就离职,也有个把月的,还有些快3个月了,但还是离职了的。

    而,反过来,有些同学适应性强,入职没几天便开始接手工作,并且很快能出绩,最后提前转正、加薪。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区别呢?其中是否有什么奥秘,或可遵循的东西?

    恰好,这些正反案例,YY都曾遇见过。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案例A

    背景:

    A,女,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曾在某外包公司从事软件测试工作近2年。

    诉求:

    与很多外包公司的测试同学类似,认为外包公司没有归属感,不重视测试,没有发展前景,最大的愿望就是找一个非外包,有自主研发产品的公司,能长期共同发展。

     

    现状:

    A,手上有3offer,第一个是华为系项目的外包公司,第二个是平安系项目的外包公司,第三个是刚创业不久的互联网类民营公司,非外包。

     

    多个选择,这让小A反而非常纠结。因为前几天本以为终于找到好工作的朋友入职不到二个月,突然接到通知说公司要解散,员工就地离职。这让小A改变了一些想法,不断问着自己是想求发展还是要稳定,还是要钱,等等。

     

    最后,小A入职了华为系外包公司。

     

    入职后的头几天,小A感到很不适应。华为系项目流程多,业务复杂。自己就像一颗螺丝钉,每天安排几十条用例执行,远没有之前外包公司时的轻车熟路,挫败感满满的。看着手头上还有2offer,不断听着内心的声音。这个外包公司还没有之前那么自由,工资也强不了多少。为什么要偏信小公司总不安全,委屈自己仍做外包工作呢。现在有机会不把握,更待何时......

     

    于是,第5天,小A终于忍不住提出了离职。

     

    【案例B

    背景:

    B,男,通信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校招进入某互联网公司工作2.5年。

     

    诉求:

    因公司业务发展原因,主营核心业务搬至上海,而自己不打算随迁到上海。主要因为女朋友也在深圳,并在深圳生活了多年,喜欢这座包容性强的移民城市。

     

    毕业后工作的第一家公司,且刚入职时,对校招的员工,公司非常重视。2年多的时间里学了不少知识,积累了一些经验,并且开始带团队负责项目的测试工作。可是公司要搬迁,内心确实不舍。现在要重新找工作,有些迷茫。期望:不一定是互联网行业,稳定比较重要,因为考虑1-2后要成家立业了。

     

    现状:

    通过一番求职路上的折腾,不到一个月,小B拿到一家知名传统行业公司测试工程师的offer。小B觉得,虽不是理想中的互联网行业,但知名企业稳定度好,薪资也长了30%多。工作上的事面试官也说了,自动化测试方面团队中有人在做,自己过去,原有的技术也有发挥的地方。于是,小B入职了。

     

    入职后第一个月,因行业差别太大,只能从小兵开始做起。第一月经历着各种不适应,但小B还是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后来,主管找谈话,正好有个项目想上自动化,小B满怀高兴跃跃欲试。可时,折腾几天后,发现因平台不同,自已擅长的技术根本用不上。

     

    看着旁边这位前辈同事如此娴熟,除了羡慕,内心也在翻腾。这家公司与小B原公司有很大不同,就是前辈多,5年以上的主管就有一堆,资深的工程师更多,是个流程管理复杂、完善,且输出要求非常严谨的大公司。想在这谋求发展,差不多要把自己归零。想到此,小B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想想当今互联网行业才是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自己的优势所在。

     

    终于,二个月后,他提出了离职。

     

     

     

    【案例C

    背景:

    C,女,计算机相关专业,研究生,原在一家外企公司工作,有5年以上测试工作经验,高级测试主管。

     

    诉求:

    原公司管理层频繁变动,最新领导的理念,与民众格格不入,包括小C在内。小C是强技术追求者,没有新的机会挑战自己,觉得没有成长空间,看不到未来。

     

    某民营公司,是小C关注了多年的公司,这几年一直在蓬勃发展中。最重要的是打听到那边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强调走自主研发路线的理念深深吸引着小C

     

    现状:

    通过种种转折关系,小C终于获得了面试的机会。再通过6轮的面试,小C最后如愿拿到了盼望已久的某民营公司的offer。但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因在外企,小C原是一家外企的高级测试主管,薪资收入属社会平均线的高档。民营公司的经理说,因是换行业,只能从测试工程师做起,而该岗位公司的薪资标准线低于其目前的收入不少,问小C是否愿意接受。

     

    C想了想,说:“可以理解,可是,如果入职后我通过我的业绩、表现,有没有可能得到加薪,恢复到我原有的收入水平”。民营公司经理的回答是肯定的。

     

    于是,小C入职了这家民营公司。

     

    可时,进入公司后,小C并没有安排到意想的强技术岗位。因正好有一位员工离职,安排小C接手一系统测试工程师的工作。

     

    3天后,便开始正式负责一个小项目,但此项目很紧急。小C想着这位经理也太牛了,太会用人。因为产品的系统测试正是小C的最强项,没想到想来民营公司学点新东西,却反过来在贡献自己(多年后,小C才明白这才是企业聪明的用人之道)。

     

    好吧,面对种种的新东西,小C是有一些不适之处,但抱着“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做了,就要做得最好”的信条,凭着测试技术的同理性,加上工作的主动性,刻苦(加班加点)。一个月后,终于后把这个小项目搞定。工作输出中,除了按时按质完成本项目的任务,还提交了10多个项目的历史遗留问题,这让经理喜出望外,为她点赞。

     

    入职进入第二个月,有一个更大些的项目,经理也拿不太准小C能否按期完成。但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于是跟小C说,你来试试吧。

     

    让小C有些意外的事,这个项目虽不是一个全新的项目,但改动大,只得用全新项目的思维去测试,而原来的测试用例基本用不上(小C后来听经理解释说,原用例写得太糟糕,这也就是为什么前面工程师做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摆在小C面前的工作很严峻,但小C的思路清晰,心中有数,除了时间,技术上对她来说没什么问题,于是只好上。晚上加班到10点,11点,常有的事,周未也得最少搭上一天。

    当然最后的结果,功夫不负苦心人,这个项目依然按期完成。同时,让其经理依然感到意外的事,小C除了本职工作外,还主动输出一份平台性测试用例,并搭建好了一管理平台。或许这也正体现了小C为什么是外企公司的高经主管吧。

     

    项目完成后,经理找小C谈话,小C觉得自己对公司的流程规范、项目业务熟悉度已达到可以独立工作的程度,建议能提前转正。接下来会继续在平台建设上下功夫,争取提高测试效率。

     

    这样优秀的员工,经理没有理由反对小C

    诚然,很快,小C提前转正的批文下来了,并顺利通过转正答辩。

    让小C没想到的是,半年后,顺利被任命为技术经理,带一个小团队。

     

    【小结】

    或许,上面案例正发生在你身上,或熟悉的旁边人的身上。YY想,聪明如你,或许你已从中领悟到一些所谓的奥秘了吧。

     

    下面是YY体会到的几点,与你分享:

    1、  工作的选择,需理性、客观。一种可操作的方法:列一工作选择表格,分析各种选择的优劣势。选择某一项时,假设可能遇到的问题,自己能否应对等,提前进行分析、准备。

    2、  “既来之,则安之”,一旦选择了,对未来的路上遇到的各种不顺,要调整自己,去适应它,想办法克服它,没有过不去的坎;

    3、  成功只属于过去,机会始终给有准备的人。在准备的路上,是充满汗水的,艰苦的。

    4、  所谓的优秀,就是超出预期输出更多的东西。优秀的业绩,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 面试归来(二)

    2012-08-29 23:40:33Top 1 Digest 1

        面试,是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口。你同意吗?

    已不记得,面试过多少测试同仁。每次面试一批又一批求职者回来,都会让我有所收获,或体会,或感悟。而这种体会或感悟,往往也是面试越多,内心的感受也就越深。关于面试归来的感受,曾在2011.5.8写过一篇随笔(见:http://www.51testing.com/?uid-26026-action-viewspace-itemid-236129.

    最近,又面试了几十位测试同仁,自是一番体会,积郁心中多时,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周日,终于可以坐下来梳理梳理这些体会或感悟。分享出来,希望能让更多的同仁相互了解,看看真实的测试世界,共勉前行。

     

    一、对测试的看法

    几乎,每次面试,我都会问应聘者:“你对测试领域是怎么看的?”,得到的答案基本都是说比较看好的,认为测试的岗位需求越来越多; 有些应聘者还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他认为实际上测试没有像网上一些培训机构说的那么好,比如岗位缺口20-30万,年薪20-30万等。他们认为大部分公司还是不太重视测试的,从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比例,待遇等差距来看。有位应聘者还特提到,他们在某家公司时,测试提交了几十个bug3-4月后,大部分bug开发人员都不改。此时,有些开发人员甚至还挖苦或排斥测试人员,说测试人员没有存在的必要,还每个月白拿老板几千元的工资,后来自己只好离开这家公司。也有些测试同仁看得比较远,分析到如今的信息化社会,软件无所不在,有软件在,就有软件质量的要求,而测试始终会是把守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测试的方法或手段

    普遍只做黑盒功能测试。在大部分公司,测试人员看不到代码或不看代码,这里有两方面原因:一者公司出于保密原因,但如果非外包,这一点我不太明白,同做一个项目,测试人员为啥不能看代码,因为有些问题需要分析代码做一些测试的影响分析,是很直接的,有用的。每当听到这一点,特别是外包公司工作的同仁,我真为我的同仁们感到无奈。君不知,这样的环境,会埋没多少有激情的热血测试青年。另一方面也为一些测试同行感到不争气,为什么没有感到测试人员的分析设计能力有多重要,尽管可能不是每一个测试场景都需要我们这样做。但是在分析偶发bug,严重bug,漏测bug等时,很需要我们深度分析bug的根因,方能在积累中得到提升。

     

    三、对自动化测试的误解

    被自动化测试误导。来面试的很大一部人,简历上都会提到自动化测试,而且基本都是QTPwinrunner, loadrunner,而实际上大部分并未在工作中得到应用,或只是简单的应用。诚实一点的还会告诉我,是听到网上谈这些工具很强大,业界用得很多。为了提高简历的含金量,为应聘而准备的。悲呼!常与一些熟悉的朋友谈起,到底有多少测试同仁受自动化工具的影响,而在盲目地跟风。这些年加起来面试的人(包括校园招聘中面试学生)估计有近1000人,真让这些工具发挥作用的真是寥寥无几。就我自己经历过的项目,自主开发的自动化测试架框,从它的投入与输出来讲,自己心中很清楚,并不是一般的公司能玩得起。我们从局部,或小部分模块的自动化测试开始,带着解决问题,且是解决重点问题的心态,去思想去考虑自动化,或许会更靠谱。

     

    四、测试学习

    测试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多。很少人会有专注性或系统性地看测试类的专业书、资料、培训等。反过来,对设计语言,如JavaCC++C#等,还有目前流行的Android系统平台应用等,与业务相关的知识,例如通信行业的朋友,会看通信协议等,或一些其他的流行技术,这部分人比较多。这些无可厚非,与工作相关的学习也属正常。但进一步想想,测试毕竟不是开发,对代码的编写能力要求相对要低一些(应用场景没那么高或多)。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如是而已”。我们为啥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研究测试领域的问题,这可是测试创新的前提与基础。也只有这样,在业内讨论的测试模型也好,方法论也罢,才不总出现老外的创新。据英国阿尔斯特大学名誉教授理查德·林恩的调查:中国人平均智商全世界最高为105呢,是的,我们并不比老外笨,但我们一直学老外,好像各行各业都类似,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例如,我们中很多人都属急功近利,过于浮躁,沉不下心来做事,更何谈学习与研究?

     

    五、对测试的认识

    对测试的认识肤浅。简历上标明热爱测试,问及如何热爱,做了些什么体现出热爱。回答是朦胧的,说是做测试没觉得枯燥,发现了bug很有成就感,特别是看到开发人员为了解决提交的bug而忙得不可开交。

      无论是哪个行业,都应有一个专属于这个领域的一片天空。平时,我们都在不同的公司里工作,如同在一个封闭的房子里自耕自作。为了能看到外面的天空,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一扇窗口,透过这个窗口中,才能连通外面的世界。而这个能看到外面世界的窗口,只有我们用心去创造。

     

    六、对测试同仁的一点建议

        踏入社会,选择一个行业(最好是朝阳行业,如果自已不能判断,可以请教身边前辈等)。用3-5年时间,在精通业务同时,把测试技术应用上(此间离不开主动学习,如饥如渴地学习,包括业务知识,及测试专业知识)。5年后再考虑自己是适合走管理还是走技术路线,因为此时无论是业务还是专业技术都有基础,选择会更多,展示在你面前的机会也会越多。选择后,再用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精通一个方向,把学习当成人生之旅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乐事,成功的大门没有理由不向你敞开。

     

        我多么希望,若干年后,要是我仍能面对很多应聘者时,能听到更多真正在学习测试、研究测试的声音。

     

    注:对本文有什么补充或想法,欢迎联系(aul516@126.com,新浪微博:@Aullyxiao)

  • 软测—校园招聘解读一则

    2010-11-02 00:24:24Top 1 Digest 1

     

       金秋十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小时候站在一望无垠的田埂上,满眼尽是金黄金黄的水稻在向你点头微笑。如今,是站在大学的校园里,站在讲台上,看着满满一教室的莘莘学子们低着头,思考着、书写着他们为进入公司工作的第一张通行证。尽管是人与物不可比拟,但都是一片收获的场景。

       接下来连续几天连珠炮式的一面,二面,三面,学生们犹如在使尽浑身解数不断地敲门,在为手上能多拿一份offer,多一份选择而苦苦挣扎,而面试官却是在绞尽脑汁苦苦把守,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合适的人才。面试场,简直就是一个智商、情商的PK场,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战,谁最后说服了谁,谁就是赢家。

       今年,代表公司(软测)出现在成都某些高校的面试场,作为面试官连续几天的昏天黑夜式的狂面后,有如下几点感概:

    110个应聘软测的学生中,最多约2人不知道51testing。心底里感谢51为国内软测发展所作的贡献(注:没有其他目的,完全实话实说)。

    2、应聘软测岗位的男学生多了,约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二,比起三年前相同时间段的面试场景男女比例已好了很多。

    3、一味追求自动化、工具的人少了,对软测的目的,工作的价值有了一些认识;

    4、对测试仍存偏见:开发暂无能力做,先做测试看看,有机会再转行,多为男生的想法;

    5、一些本科计算机毕业的学生也很优秀,动手能力强,且有实践经验(这两点谅想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不需要的),难得!
  • 转载--求职技巧:进名企不再难

    2012-10-14 16:31:50

    或许每个求职者心中都有一个期盼,就是找到好单位,有一份好薪水。因此,名企成了众多求职者心中追求的目标。但是一看到名企的职位要求,大都望而却步,不自信的一面显露无疑。
     
    进入名企就真的那么难吗?其实不然。因为职场上还有很多敢于闯荡的人,在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收获了丰厚的工作经验。这让我们感悟到,求职就是一场特殊的马拉松,因为它只有终点,没有起点和路线。选择怎样的路线以及一个好的起点就是胜出的关键。通常我们可以选择的求职途径包括以下七种:

          20121012101557824.jpg

      途径一:海投简历网申

      最常用的方式。投递过程有两种方式:1、发送简历到指定邮箱。2、填写对方公司的网申表格。招聘网站和求职社区都是很好的网申信息获取途径。网申时必须海投,如果你只投了一两家你很感兴趣的公司职位,那你能够拿到offer的机会微乎其微。

      途径二:宣讲会展现个人魅力

      宣讲会是我们了解目标公司招聘职位信息和公司文化好时机。同时也是我们认识HR的好机会。当然了,宣讲会中HR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能否在众人环绕的HR面前展示你自己,这就要看你的个人魅力了。有些公司会在宣讲会上收取简历,甚至直接进行笔试。所以如果有时间的话,要多参加公司宣讲会。

      途径三:多参加校园招聘

      招聘会分为校园招聘会和社会招聘会。校园招聘会上的参展单位通常都是和学校的诸多专业非常对口的,而且都是针对应届生的,应聘成功几率非常大,所以推荐大家多去参与。而对于社会招聘会,不仅参展单位、需求职位良莠不一,而且应聘者也鱼龙混杂。也许和你应聘同一职位的就有很多学历不高、年龄很大的社会人士一同应聘,对于初入社会的应届生而言,你绝不会喜欢这里的。所以不推荐大家把时间耗费在参加社会招聘会上。

      途径四:企业实习积累工作经验

      很多公司都提供实习岗位,而这些表现优秀的实习者都有机会转为正式员工。对于大二、大三的同学都可以利用空余时间或寒暑假去找份实习工作,一方面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增加社会经验,更有机会在毕业之后转为全职。

      当然了,越牛的公司对实习生的要求越高,就像玛氏这样的公司,实习生的招聘和全职招聘都是同样的筛选标准,所以求职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应届生会面对的,大二、大三同样也会面对这样的压力。早作准备是最好的选择,不要用年级低这样的借口逃避现实。

      途径五:内部推荐成功率非常高

      内部推荐的成功率非常高。可以通过你的亲朋好友、师兄师姐、学校、导师等关系获得内部推荐机会。这样的推荐通常直接进入终面环节,所以在求职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这也提醒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人脉的积累。

      也许你会想要依靠个人能力去找工作,不希望依靠别人的帮助,以证明你的能力。我只能说,如果你有机会更快捷直接的获得职位,那你能有更多时间在你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现自己的能力。究竟如何选择看你个人的意愿了,现实一点不会错的。

      途径六:上门自荐或有贵人助力

      这就是cold Visit.如果你有足够的自信以及足够的勇气,那就选择这种最直接的方式了。也许你会被前台拒绝,但也许就会遇到你的贵人。除了花费一点时间以外,你还有什么损失呢?成功率相对网申要高很多的。

      途径七:商业竞赛可获高层青睐

      这其实是现在非常流行招聘方式,通过各类商业策划发掘具有出色商业头脑的学生。如宝洁精英挑战赛,冠军就可以直接拿到宝洁offer,还能出国进行为期数月的培训。非应届生要提前做好准备,多多参加会收获很多的。

      对学生而言,能够认识很多HR,并通过商业竞赛进行能力展示,获得公司高层的青睐,将是非常高效的求职路径。

    原文链接:http://zhichang.hr369.com

      点评:看完上面文章,读者朋友感觉如何呢。其实找软件测试类工作,类似的,上面7种途径中,对于学生,特别推荐把握住途径三。对于社会人员求职,如果能用上途径五,成功率也会高很多。

     



  • 国内软件测试发展状况分析

    2011-12-05 20:37:49Digest 1

    【背景】

    记忆中,自2000年以来,软件测试在国内的兴起,犹如一阵春风来,业界感知到了,在网上终于看到些许软件测试相关的招聘信息了。接着便有了专业网站,培训机构等,再后来是更多的岗位需求,更多的培训机构等。那么10年后,国内的软件测试到底发展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又将会走向何方?带着这些问题,我搜集了一些资料,及结合亲身经历的一些案例,作以下总结分析,与大家分享。(了解不全面,不正确之处,欢迎拍砖!)

    【行业发展概况】

     

    n  测试专业走入高校

    1、 20101216日,国内知名测试专业网站51testing郑州轻工业学院软件学院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签署协议,共同培养软件测试人才;

    (http://www.51testing.com/html/00/n-210000.html )

    2、  目前,国内多间高校已专设有本科段软件测试方向的专业,如广州华软软件学院,如下图所示(也可到其学校的官方站了解http://zs.sise.com.cn/Professional/Software/Software.html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北京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等学校;

     

    3、  20111112~13日,由国家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主办的“2011年高等学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论坛”,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无疑对国内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及测试领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这里要特别感谢软件测试领域知名专家朱少民老师的分享,(官网:http://sse.tongji.edu.cn/News/1006208)下面是来自兴浪微博关于此事的截图。

     

     

    n  测试技术沙龙多样化

      1、对于线下的技术沙龙活动,51testing应是国内举办场次最多,时间最早的一家了。自2007年开始,分别在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深圳轮流举行。在深圳举行的沙龙一般情况我都会参加,每次去叫上一些朋友,都有一些收获。乘着国内软件迅猛发展的态势,社会发展步伐的需求,今年7年份在天国之府的成都也开始举行,使得更多的同行朋友可以相互交流、分享,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2、软件测试是软件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网上不少软件研发社区也有专门的测试版块,在线下也组织一些演讲活动,如MPD(亚太软件研发团队管理)峰会,自去年开始,就在全国各地作不同巡回演讲,对推动软件测试领域的发展无疑是正向的。

     

    n  测试专业微群层出不穷

    自今年以来,比较关注微博生活,几乎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就收到不下10个测试微群的邀请。比如敏捷测试,落地微群,软件测试,软件测试俱乐部等,尽管这些微群的影响力还不足够突出,但有一点足可以说明在线上活动的测试同学非常活跃,大家都在积极讨论,相互学习与分享,且这种氛围的交流没有国界,常能让你感受到世界没有距离,技术无界,非常High!(这一点也是互联网的优势哦J)。

    n  不可忽视的信息福射影响

    从今年收到的一些二三线城市,如苏洲,桂林等地一些读者朋友的来信中,领略到社会对软件测试需求的变化,测试对软件质量的重要性已从几年前的认识层面,上升到了实施层的执行阶段。现在,这股气息已扩散到了华夏大地的大江南北。尽管目前他们那边的软件园才刚刚建成,公司软件开发模式还属小作坊等,但国内外此领域发展已有的积累一定可以使他们成长得更快,更顺利。这亦是好事,也是社会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大势所趋,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发展的必然。

     

    综上,看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变化,相信测试朋友们与我有一样:高兴,鼓舞倍增。然而,不时不时在网上或一些书报上,总是提及软件测试正处于萌芽阶段、初级阶段云云,一年过去了,二年过去了,几年后还是萌芽、初级阶段吗。常在想,我们现在到底走到一种什么阶段,这些阶段的划分又是以什么标准来判断的呢,并试图通过研究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软件测试的发展情况,尝试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以致能按图索翼,寻找一些规律。以是有了下面的“测试领域发展阶段浅析”

    【测试领域发展阶段浅析】

    下面是世界顶级的软件公司微软的软件测试发展历程图,从这个图中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比较、借鉴。

     

     

    n  图解

    1、 1975年微软成立,1979年,招入第一个测试实习生,名叫Lloyd Frink<<微软的软件测试之道>>中有相关的故事介绍,也就在那时,微软开始意识到软件研发团队中需要有测试人员,属测试认识的萌芽阶段。

    2、 1983,招入第一个全职的 STESoftware Test Engineer)。在测试意识萌芽了近4年后,微软件有了第一个正式的测试人员,接下来也就有第二个、第三个正式的测试人员,意味着从测试的萌芽阶段迈入到测试初始阶段,属测试发展的必由路径。

    3、 1985, 招入一批STE(下图为当时微软刊登在西雅图时报上的一则招聘广告),并成立独立的测试部门,标志着在微软公司,软件测试步入了正轨,开始了他们正式的软件测试发展时期。到了2005年,他们在全球已有9000多名STE。由于公司业务的发展,及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带来一系列的质变等。STE已不能很好地表达对这个岗位人员的称呼时,他们对测试工程师的称谓改为SDET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 in Test),这又是一个进步,是历经了20年历练后总结出来的给测试人员的最合适的称谓。那么这20年,对于微软的测试来说,它是一个高速发展变化的发展阶段,而在SDET之后是迈向更高一个台阶的阶段。

     

     

    (注:上图来自于《微软的软件之道》)

     

    从宏观的角度,纵横国内外关于软件测试的所见所闻所感,分享下我对国内软件测试发展阶段的看法(划分),如下图所示。

     

    n  图解

     

    1、 萌芽阶段:2000年之前,国内软件公司有专门设立软件测试岗位的可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情况是代码设计人员编码完成后,进行调试,对基本功能自行进行确认。据悉,即使是目前排名等一的软件公司华为也是在1997年才有正式的测试岗位。

    我是在1997年开始在一家台资企业从事软件测试的,那时找到这份工作向同学、朋友说起,基本没人知道是做什么的。好在自己是学计算机出身,软件工程这门课中有一些章节专门介绍软件测试。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还是需要把它做好,这是对工作负责的基本要求,于是到处找相关的书籍、资料进行学习,只可惜那时基本找到的仍是软件工程类的书。后来,随着国内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在90年代未,在家里终于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话线上网了。记忆比较深刻的是上国外的www.QAForums.com网站,也就在哪,发现了我们与国外测试领域发展的区别。

     

    2、 初始阶段:2000年后,由于互联网信息产业的迅速掘起,不仅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也影响着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就是在互联网上,在国内首家上线的“中国人才热线”(www.cjol.com.cn)上,第一次看到有一家港资公司发布了招聘软件测试员的信息。后来,每隔一段时间,我又到网上搜搜,发现关于招聘软件测试员、甚至提到招聘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公司越来越多,甚喜!朦胧前行几年后,终于依稀看到前方的曙光,正穿过厚厚的云层向我们走来,走来……

    2003年后,随着国内软件外包公司的快速发展,市场把对软件测试的需求推向了一个高潮。同时,属国内高科技领域的软件行业一方面是受国家政策的倾斜,另方面也是社会发展之需,本土软件公司的发展势头同是异常迅猛。而大家都知道,有软件的地方,就需要有软件测试,因为软件测试仍是至今为止最好的提高软件质量的手段。此阶段,在互联网上百度或google一下“软件测试员”,“软件测试工程师”,便有成千上万的相关信息出来。冥冥之中,全国上下,大大小小与软件相关的公司都开始设立软件测试岗位,并招聘相关人才。也正因为有这些社会需求,全国各地的测试培训、测试服务机构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涌现,如领测软件测试,北大青鸟、达内,51testing等,也就在这个阶段的2004年,目前国内知名的测试专业网站51testing出现了。

    3、 发展阶段:如同其他专业领域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变化,测试专业领域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软件测试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与软件开发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测试模式、测试方法上与开发的模式、架构直接相关。比如:由.net架构开发的软件,测试对象分析必会涉及到.net软件运行原理及相关知识等。如果操作系统是采用嵌入式开源Linux系统,那么采取的测试模式、方法会与Linux系统相关,等等。

    大家都知道,在IT领域,软件的开发技术更新换代日新月异,换而言之,伴随着不断变化的测试对象,测试技术、测试方法、测试知识也在快速地变化着。近几年,大家对这方面的讨论比较多,或许是要学要做的事多了,在网上讨论一些如薪水低,测试不受重视,技术含量低等这些方面的贴子少了,取而代之更多的是相对比较务实的贴子。如工作中的点滴总结分享,问题解决方法分享,技术应用分享,行业信息分享等。

    最后是最近这二三年,测试专业走进了高校,可以说给测试领域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突破性的推进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在学校的集中成培养,可以更系统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例如统一的课程,用书,实习与管理,相当于批量生产。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