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如果我不改变,我就会被淘汰^_^

关于软件质量的思考 - 不只是测试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9-04 17:21:30 / 个人分类:转帖

很多时候,说起软件的质量,我们会想到测试,特别是对于测试人员自身而言,而且从项目管理的角度,也可能会想到为什么这个问题QA没有测到。也可能是QA, Quality Assurance 这个字眼误导了大家,认为要确保质量就是要尽可能的把问题在出厂(或者release)前全部找出来,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mission impossible。

  其实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特别是对于质量比较重视的产品,质量的保证不只是测试,还包括了很多的其他活动,比如产品 design的group review,代码的审查等等。之前读过一些文章,很多人在提Defect prevention,而不只是defect detection。今天看到一篇很有趣的文章,觉得是另一种思路,很有启发。转载如下。

  ---------------------------------------------------------

  原始出处: http://ucdchina.com/snap/7272

  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领导和工人同时下井

  在屡屡撞破中国人心理底线的安全事故潮中,最近国务院为强化安全生产,专门出了个规定:企业领导要轮流现场带班,煤矿和非煤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

  相对于N多技术、制度的硬规定,这一个微小举动也许会带来更大的安全创新改革,它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因为它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解决问题的。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著名的应用创新:二战时期的降落伞改革。

  二战初期,美国空军降落伞合格率为 99.9%,这意味着每一千个就有一个出事,对于这种百万级的战略性产品而言,这非常影响士气,军方要求必须达到 100%。

  制造商认为产品复杂不可能达到要求。降落伞的制造工艺的确复杂,它们采取类似的设计:有一个白稠制成的半球形伞衣,它由近30个组件构成,表面积达 50多平方米。每个降落伞都有出厂编号,甚至有降落伞检验员的签名。但是,如果空降兵碰到那不幸的0.01%,他就会像自由落体的物体一样坠下地面,这是空降兵的梦魇。

  最后,美军想出了一个“微小创新”:军方改变检查质量的制度,决定从厂商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亲自从飞机上跳下。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很快降为零。

  但是,我们的身边仍然被大量极差的用户体验所包裹,特别是我们的基础设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很多决策者很少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领导和工人同时下井”是被逼出来的解决方案,但是,只有在被逼无奈情况下才能这样吗?主动的拥抱用户体验有那么难吗?

  -----------------------------------------------------------

  “相对于N多技术、制度的硬规定,这一个微小举动也许会带来更大的安全创新改革,它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因为它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解决问题的”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也会让提高质量的思考更加开阔,而不只是停留在技术,特别是测试的层面。或者如有些书上提到的,build up a quality culture。不过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方法,不知道会不会衍生出代人签到的问题。

  是的,quality的 culture,主观的对与quality的意愿(主动或者被动的)很强烈的话,总是能够想出提高的方法,但是如果只是应付评测或者规定的条款,其得到的结果可能相差很多。

  如此说来,不免让人有些失望,因为这样看来,QA或者Tester在保证高质量的软件的过程中的作用只是部分的。是的,我想是这样的,因为质量很多时候被很多因素决定,商业的目标和产品的市场定位,比如Benz和QQ;材料的选择,铝镁合金还是塑料(换成软件中核心的组件也是一个道理);还有架构的设计。

  但是尽管如此,测试在产品质量过程中还是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对应于上一篇(什么是质量,http://blog.csdn.net/superqa/archive/2010/06/15/5672522.aspx)中提到,测试可以保证说明书上所有的功能,包括那些不言自明的功能都被高质量的实现了,更有经验的测试人员也会验证到用户的需求和稳定性、易用性等指标,甚至往更前面影响到产品的设计。

  总的来说,我的思路是先试图弄清楚质量包含哪些方面;然后看在哪些方面,还有方法可以保证高的质量;然后进一步来看,现在我们的测试人员做到了哪些,哪些也是我们可以去做的。这个系列的文章就是这样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