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起来,发奋涂墙哈

测试用例设计的误区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11-12 23:21:21 / 个人分类:交流讨论

1、能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的缺陷的用例是好的用例:
首先要申明,其实这句话是十分有道理的,但我发现很多人都曲解了这句话的原意,一心要设计出发现难于发现的缺陷而陷入盲目的片面中去,忘记了测试的目的所在,这是十分可怕的。我倾向于将测试用例当作一个集合来认识,对它的评价也只能对测试用例的集合来进行,测试本身是一种“V&V”的活动,测试需要保证以下两点:

    *
程序做了它应该做的事情
    *
程序没有做它不该做的事情

因此,作为测试实施依据的测试用例,必须要能完整覆盖测试需求,而不应该针对单个的测试用例去评判好坏。

2
、测试用例应该详细记录所有的操作信息,使一个没有接触过系统的人员也能进行测试;
      
不知道国内有没有公司真正做到这点,或者说,不知道国内有没有公司能够将每个测试用例都写得如此详细。在我的测试经历中,对测试用例描述的详细和复杂程度也曾有过很多的彷徨。写得太简单吧,除了自己没人能够执行,写得太详细吧,消耗在测试用例维护(别忘了,测试用例是动态的,一旦测试环境、需求、设计、实现发生了变化,测试用例都需要相应发生变化)上的时间实在是太惊人,在目前国内大部分软件公司的测试资源都不足的情况下,恐怕很难实现。但现在许多公司老总或者是项目负责人,甚至是测试工程师本身,全然不顾实际的资源情况,一定要写出没有接触过系统的人员也能进行测试的用例,这点需要很好把握,而不是一味的去发扬愚公精神。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考虑一下测试的目的。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发现程序中存在的缺陷,测试活动本身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Project,也需要在给定的资源条件下尽可能达成目标,大家都知道,大部分的国内软件公司在测试方面配备的资源都是不足够的,因此我们必须在测试计划阶段明确测试的目标,一切围绕测试的目标进行。
      
除了资源上的约束外,测试用例的详细程度也需要根据需要确定。如果测试用例的执行者、测试用例设计者、测试活动相关人对系统了解都很深刻,那测试用例就没有必要太详细了,文档的作用本来就在于沟通,只要能达到沟通的目的就OK

3
、测试用例设计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这句话摆在这里,我想没有一个人会认可,但在实际情况中,却经常能发现这种想法的影子。举个例子来说吧,软件需求和设计已经变更了多次,但测试用例却没有任何修改。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新加入的测试工程师在执行测试用例时不知所措,间接的后果是测试用例成了废纸一堆,开发人员在多次被无效的缺陷报告打扰后,对测试人员不屑一顾。
      
这个例子可能有些极端,但测试用例与需求和设计不同步的情况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确是屡见不鲜的,测试用例文档是活的文档,这一点应该被测试工程师牢记。

4
、测试用例不应该包含实际的数据;
      
测试用例是一组输入、执行条件、预期结果、毫无疑问地应该包括清晰的输入数据和预期输出,没有测试数据的用例最多只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不具有可执行性。当然,测试用例中包含输入数据会带来维护、与测试环境同步之类的问题,关于这一点,《Effective Software Test》一书中提供了详细的测试用例、测试数据的维护方法,可以参考。

5
、测试用例中不需要明显的验证手段;
      
很多测试工程师编写的测试用例中,预期输出仅描述为程序的可见行为,其实,预期结果的含义并不只是程序的可见行为。例如,对一个订货系统,输入订货数据,点击确定按钮后,系统提示订货成功,这样是不是一个完整的用例呢?是不是系统输出的订货成功就应该作为我们唯一的验证手段呢?显然不是。订货是否成功还需要查看相应的数据记录是否更新,因此,在这样的一个用例中,还应该包含对测试结果的显式的验证手段:在数据库中执行查询语句进行查询,看查询结果是否与预期的一致。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日历

« 2024-05-16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0320
  • 日志数: 10
  • 建立时间: 2012-07-17
  • 更新时间: 2012-11-12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