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 北京安全测试精英QQ群:164265622 北京白盒测试精英QQ群:164265999 北京性能测试精英QQ群:164266156 北京自动化测试精英群:212723528 北京软件测试精英QQ群:86920845

办私塾 创业新思路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2-21 12:24:30 / 个人分类:生活杂谈

读《三字经》《弟子规》、“师正衣冠”、“朱砂开痣”、食聪明蛋、行鞠躬礼——这就是汉中蒙正学堂举办的开蒙仪式。近日,陕西汉中市汉台区7名家长集资百万元开办“私塾”,主要教授孩子国学以及现行的语文数学和茶艺曲艺等内容。学堂内20多名“全日制”学生大多是投资家长的孩子和教师子女。学堂创办者称孩子一旦增多,就走“以学养学”的道路。

私塾,这看似“古典的”求学之所,却在“现代的”大都市获得新生——近年来除了深圳、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陕西也兴起了“私塾热”。从2001年至今,在西安、咸阳、宝鸡、商洛、汉中等地,先后有人办起国学私塾,人们不禁要问:古老的私塾为何在现代化都市重新浮出水面?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为何要送孩子去私塾读经书?私塾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小小年纪不忘餐前感恩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育,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和所有付出的人!”这就是汉中蒙正学堂一年级学生的餐前感恩词。

“你好!”看到人来,蒙正学堂馆长陈静说着现代问候语,但却依古礼,对来人深深鞠躬。陈馆长介绍说,无论在外边,还是在学堂进餐,他们的学生都按《弟子规》所言“长者先,幼者后”长辈动筷子后,小孩才能用餐。这时,孩子们双手合十,继续诵读:“对饮食,勿选择,食适可,勿过择。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谢谢奶奶(厨师),奶奶辛苦了!老师请先吃……”

当天的早餐是面包加银耳莲子汤,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期间没有吵闹和啼哭之声——这就是2月10日早晨,记者在汉中蒙正学堂采访时所看到的一幕。

汉中蒙正学堂位于汉中市拜将坛东侧,朱红色的仿古建筑,屋檐上红灯高悬,上书“蒙正学堂”,除此外,门前没有校名牌匾,也没有设门卫,在一排大门的中间,敞开着一个小门,进门处墙壁写有“蒙正学堂”的馆名。里边接待室书架上摆放着《康熙字典》、《论语》、《弟子规》、《说文解字》、《发现母亲》、《字形趣味阅读》等书籍。再往里走,就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四合院、仿汉代的古建筑,有草坪、儿童活动场,从右至左依次是餐厅、小班、中班、大班,北侧房屋挂大幅孔子画像的殿堂两侧是一年级和儿童体能室,二楼则是多动能活动厅和周末班的教室。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要学习《弟子规》、《三字经》,还要学习棋琴书画和各种礼仪,甚至茶艺、曲艺和拳剑。

蒙正学堂创办者之一薛瑞是汉中市义工协会成员,她说,从2010年3月起,几位协会成员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在汉南商厦6楼开了三间教室,每晚抽出一小时进行国学教育,主要学《弟子规》,没想到孩子们的表现和改变令他们大吃一惊,待人接物变得彬彬有礼,对长辈也知道孝顺了。去年,一些孩子该上小学了,对小学教育感到“头疼”的几位家长商量,能不能像古人一样合伙办一所“私塾”,合力聘请“先生”来教孩子们。“这个学堂是我们7名家长共同集资开办的。投资也是有多有少,总共投资了约一百万。”一开始,家长们想把“私塾”设立在别墅里,考虑到环境协调,最终选择了汉中市拜将坛东侧的仿古建筑中。薛瑞说,在目前的教育理念下,孩子们更多学习了科学知识和先进技能,但对“心灵”的教育却渐渐淡化,他们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孩子们“以文养心、以德养行、以史养志、以艺养性”,让孩子们能够“敏而好学、乐而有礼、仁勇无敌。”

开蒙仪式当地“轰动”一时

汉中蒙正学堂的开蒙仪式是今年1月8日中午举行的,13名儿童身着汉服,在老师的带领下正衣冠、对着孔子像行礼、朱砂开痣……一切礼仪严格依照古礼,为这些孩子开蒙(指旧时私塾教儿童开始识字或学习)。

开蒙仪式的第一项是“师正衣冠”。只见13名儿童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接受开蒙仪式。老师首先整理自己的衣冠,然后帮学童整理,同时解释:衣冠不仅仅用来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是让我们忆起先祖那些优良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童们知书明理的第一步,这寓意“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开蒙仪式的第二项是“集体拜孔”,音乐声中,老师、孩子、家长全体起立,面向先师孔子,集体拜孔并非简单的鞠躬:礼始,先整理衣冠;抚心,左手搭右手,端于胸前,手心朝内;高揖,双手抬于额前,手心朝下;然后进入行礼阶段:拜,揖深圆,拜恭敬;起,手还原。如此三拜之后,整个拜圣人仪式才算完成。

最让家长们和小学生觉得新鲜的是朱砂开痣等内容。由汉中“故事大王”周竞老爷爷用毛笔蘸朱砂在学童额头正中点上红痣意为“聪明记”,又称“开天眼”,让学童记住,用好眼睛和耳朵,专心致志,从此成为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的聪明学童。

随后的“点亮心志”、“击鼓明智”、“开笔写字”、“食聪明蛋”等环节也让家长大开眼界。而蒙正学堂的学生和老师表演的《跪羊图》把整个开蒙仪式推向了高潮。一曲《跪羊图》的歌伴舞表演,感动了现场的所有人,生动形象地演绎了回报父母的感恩教育,现场上一片唏嘘之声。

独特的开蒙仪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汉中7名家长集资百万办国学私塾”的新闻经媒体报道后,在当地引起轰动,一时间成了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礼仪和孝道蒙正学堂的最大特色

除了行古礼,穿汉朝服装,汉中蒙正学堂和其它幼儿园或小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对于记者的提问,蒙正学堂馆长陈静告诉记者说,“在别的幼儿园或者小学,孩子们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的时间占到90%,甚至90%以上,而在我们这边数学、语文、英语课的课程最多只占到50%。我们的蒙正课是从中班开始,每周上五节课,而3岁的孩子只是诵读。幼儿班每天只上一个小时,早上学半个小时,下午学半个小时。从《弟子规》开始到《三字经》,然后读《大学》、《论语》、《笠翁对韵》、《道德经》一步步读下去,从3岁开始到4-5岁的中班,再到大班学前班。我们的教学目的是想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优秀的精华来影响教育孩子,教育他们怎样处世做人,强调礼仪和孝道,因为你再有知识,心性不好,一旦将来进入社会,无论做人还是处事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据悉,汉中蒙正学堂一年级从去年9月试办,小班从去年12月开办,说起学生的变化,陈馆长举了一个例子,她说,小班有一个姓杜的小男孩,很调皮没规矩,别的幼儿园不敢要,到这边后,我们老师注重孩子性格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经常用学过的《弟子规》里的话讲道理开导他,这个孩子性格发生变化,遇到不开心的事,过去就躺在地上“哇哇”的哭闹,现在老师讲道理他就会认真地听,变成老师和同学很喜欢的一个小孩。

说起孩子学国学后的变化,学生家长王女士感触最深,她6岁的儿子小松,患有好动症,从小好动坐不住,去年9月到蒙正学堂后,一个学期下来像换了一个人,在家里懂得谦让,见人有礼貌,还会背诵《弟子规》、《大学》、《论语》,而她的大女儿小新,从8岁起,参加蒙正学堂公益班的周末学习,不但改掉经常为琐事离家出走的坏毛病,而且变得勤快,放学了回家洗锅刷碗,还给奶奶端洗脚水,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象的,所以,今年过完年,王女士又把小姑的女儿介绍到蒙正学堂,她说“就是让娃接受传统的国学教育,学习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大礼仪。”

民办私塾由冷变热的非主流发展过程

陕西私塾的“复活”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1年呈无序发展状态,当年仅咸阳市全市就取缔各类“私塾”96所,由于形势所迫,私塾由热变冷,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到了2006年3月,在陕西商洛市商州区孝义镇李家河滩村三组,因为教学点合并,8户农民的8个女孩无法上学,家长们掏钱请来老师,办起了“私塾”,办学条件非常简陋。2010年4月,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东北女孩闫莉莉,因酷爱国学,19岁到西安开办了一所迦南国学书院当讲师,并自任迦南国学书院院长。对她的做法,有人称赞,有人质疑;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而处在舆论的漩涡中,她本人却不以为然,依然满口之乎者也,依然延续着自己的国学之梦。2011年3月,陕西宝鸡出现了国学私塾班“凤鸣学堂”,年费高达1.5万,创办者吴亚波自称其教学理念先进。但宝鸡市金台区教育局经过检查发现,在“凤鸣学堂”就读的四名学生除一名是创办者的亲戚孩子外,其他三名孩子均为在社会上招收而来,每人被收取了高额的学费。另外,这个私塾班没有经教育部门批准便擅自招收学生办班,属于违规办学。检查当天,金台教育局便依法取缔了该学堂,并责令学堂负责人限期将所收学费退还给学生家长。

对于近年兴起的私塾热,陕西省教育厅一位工作人员称,学校开设的传统文化教育,完全可以满足孩子们对国学经典文化的热爱,当然,教育部门也会支持各类合法的社会力量办学。如果个人想开班教国学,必须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申报有关部门,经过相关部门进行对场地面积、消防、通风等方面的调查,审批成功后,才可进行宣传招生办学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