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盘我做主! 博客:http://tester2test.cnblogs.com/   msn:win_soft@163.com

发布新日志

  • j2ee性能调优之最小化资源压力测试法则

    2008-12-23 22:45:26

    来源:中国IT实验室

      摘要:我提倡使用最小化资源的方式做一次压力测试,排除大部分浅显的应用问题。最小资源的意思,即在pc环境,使用应用可以运行的最小资源状态下,进行压力测试和性能问题侦测的工作。

      前面看到有人讲j2ee的性能调优,虽然这块不是自己的专长,但是猪养多了,也忍不住跳出来说几句。

      虽然几乎每本讲性能调优的书籍开篇都会提,没必要的情况下就不要做调优,但是我个人还是认为,所有系统在上线前,都应该做一次基本的压力测试并对相关的性能问题进行检测, 但是迫于资源压力,很多项目都无法做正规的压力测试,一直到系统上线出现问题,才倒回来找原因。 而正规的压力测试,往往因为需要严格模拟生产环境,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各类专家配合解决问题,并不是那么轻松的可以做下来的。

      而j2ee应用的特点就是以复杂性来回避传统问题,所以任意一个j2ee的部署,相对于php那样的结构都是比较复杂的。系统一旦发生性能问题,必须在程序、数据库、应用服务器、jvm、操作系统几大块中交叉进行考虑,根据实际情况问题,问题的原因可能异常复杂。我们可以想象一个项目,从来不做UT不做IT ,只做一次UAT,然后直接提交给用户上线以后,修补错误的困难度和成本。

      经常看到一些调优的最后解决方案,可以肯定,几乎80%以上都是一些低级的程序错误导致的,剩下的20%虽然可能是用硬件,os参数调整等等问题解决了,但是其中很大一块,归根到底也是程序的问题。 而在我们回顾这些错误的时候可以很惊人的发现,大部分都是一些低级错误。

      我提倡使用最小化资源的方式做一次压力测试,排除大部分浅显的应用问题。最小资源的意思,即在pc环境,使用应用可以运行的最小资源状态下,进行压力测试和性能问题侦测的工作。这种做法的优点如下。

      1. 环境容易搭建, 特别是不需要考虑大型硬件和网络条件等等,也回避了开发人员可能不熟悉unix和特定应用服务器等问题

      2. 不需要特别的数据库,操作系统和应用服务器专家配合,开发人员自身即可完成。

      3. 不需要特别的依赖os和应用服务器,jvm的监测工具。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即可。

      4. 开发人员在熟悉这种过程以后,再转到正式的生产环境工作时也更有经验,更容易解决问题。

      对测试过程做一点简单介绍。

      工具准备:

      得益于开源技术的发展,大部分工具都可以免费获得,使用也比较简单。

      1. jvm 监控: 对jvm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 可以使用jvm自身带的特性输出日志,结合hp的jmeter profile进行分析。也可以使用jrockit自带的图形化工具mession control。

      熟悉什么用什么,越简单越好,目的主要是观察内存堆的变化,线程资源变化,gc情况等。

      2. 数据库监控工具: 熟悉数据库的使用数据库自身的特性,不熟悉的可以使用第三方工具,主要目的是观察数据库的锁,连接数信息, 对于db2我比较喜欢使用quest central。 oracle使用OEM或者自身的数据字典已经可以。

      3. 应用服务器监控: 主要目的是记录方法的调用情况和执行时间 ,找出频繁调用的方法和执行时间过长的方法。使用jprobe和jprofile都可以很轻松的做到。 如果使用的应用服务器比较偏门,那么可以换一个支持这种检测工具的应用服务器。反正主要目的只是在找问题。

      4. sql执行监控:跟踪找出执行时间过长的sql。 我喜欢使用p6spy。

      5. 压力工具: jmeter+badboy , 有条件的可以用loadrunner, 和loadrunner近似的还有一个免费的开源产品。 另外web 应用的话, 也可以使用selenium这样的ff扩展来做。微软vs自带的也不错,反正是什么简单用什么。

      6. 记录表格: 对问题和资源配置的变更进行记录和对比。

      我发现有些人做压力测试,只用压力工具来跑,不肯用各类proile工具来跟踪应用和数据库使用情况,加上经验又不足,结果测来测去都是瞎猜。

      设置:

      1. 数据库: 如果未使用连接池, 则尽可能的将数据库允许连接设置成最小数字,推荐是从1开始。如果使用连接池,则设置为1.

      随着并发模拟数的增加也可以适当上调,但是一定要低于压力工具模拟的并发用户数。数据库环境尽可能接近生产环境,至少要有足够的测试数据。

      2. 应用服务器: 对jvm启动堆做最小化设置。比应用服务器要求的最低内存略高,保证应用可以正常启动即可。根据模拟用户数增加可以小步适当上调,但是以保证应用基本运行即可。千万别来大内存。

      3. 压力模拟并发数,从1开始逐步往上加。一次加1,2个,上限不要太高,5-10个足以。

      步骤

      1. 按1用户1连接的方式进行检测

      * 找出系统是否存在明显的资源泄露,比如数据库连接,如果存在泄露此种情况下服务器很容易就hold。

      * 找出执行时间过长的java方法和sql。进行分析修改。

      * 找出那些调用过多的方法和sql,对程序进行分析,看是否做了不必要的调用。 这个问题尤其在使用了第三方包的情况下要小心,我曾经监测出某人写的东西一个方法间接的调用了数据库操作近200次。

      有些人做测试喜欢从5以上的数字开始,实在不是什么好习惯,比较明显的问题都容易回避了。

      2. 适当增加并发用户,尽可能不调整应用内存,对系统进行长时间的压力测试,比如2-4个小时。 重点观察是否存在内存泄露问题。 内存泄露的问题比较复杂,有时候还依赖于jvm和os,另外有些内存泄露只能在大并发的多线程环境下才会出现。 但是这种测试可以排除掉一些明显的问题,主要是缓存和队列之类的东西。内存泄露一般jvm会有报错和相关的日志dump文件。

      3. 逐步增加并发用户和连接数,观察是否存在sql锁 和线程锁的问题。另外并发情况下也可能存在其他一些资源冲突,比如读写文件的情况等等。

      线程情况可以使用监控工具观察,比如jrockit带的mc, 也可以直接dump jvm 内存快照找工具分析。

      4. 尽可能增加并发用户数,以当前应用能承担的上线进行长时间测试,比如半天到1天,观察是否会存在内存泄露,是否会存在线程资源消耗的问题。也需要检查一下数据库的连接数情况,看是否会一直持续增加,这说明连接池实现有问题,或者设置过大,也可能是jdbc的问题。

      5. 其他: 对jvm 可以使用sun和bea的都对比跑一下, 两个实现情况大不同。 jr大并发支持好,所以可能jr上没问题,但是sun的就有问题了。

      大部分的问题应该都可以在步骤1,2能得到暴露。在完成了这样的初步测试以后,正式的测试就省心不少了,如果客户有钱,性能不好也可以直接更新硬件了,省事又创造GDP。

    --------------------------
    推荐图书:走出软件作坊
    推荐图书:编译原理第2版
    推荐图书:悟透JavaScript
    推荐图书:大话设计模式
    计算机图书专题
    新闻:9岁印度女孩成最年轻微软认证专家
    导航:博客园首页  知识库  新闻  招聘  社区  小组  博问  网摘  找找看

    Link URL: http://www.cnblogs.com/tester2test/archive/2008/12/20/1358994.html
  • 怎么把Xitami的端口改一下Xitami的默认端口与HTTP的默认端口冲突

    2008-12-23 22:45:26

    答案:

    如果是使用Xitami作为Web和Ftp服务器的话,需要改动服务器初始化文件的配置,如
    将xitami.cfg中的portbase=0改为portbase=1000.
    在服务器程序重新启动后,可以进行测试。
    其他ftp服务器的原理基本一样,就是对ftp服务器程序的初始化文件进行修改。
    那么,使用测试方法在本机测试的指令为:
    c:\ftp 127.0.0.1:1021   (ftp)
    http://127.0.0.1:1080/   (http)

    --------------------------
    推荐图书:走出软件作坊
    推荐图书:编译原理第2版
    推荐图书:悟透JavaScript
    推荐图书:大话设计模式
    计算机图书专题
    新闻:百度发搜索风云榜 "年度十大"揭示国人生活
    导航:博客园首页  知识库  新闻  招聘  社区  小组  博问  网摘  找找看

    Link URL: http://www.cnblogs.com/tester2test/archive/2008/12/18/1357477.html
  • 危机下,你还敢提加薪吗?

    2008-12-23 22:45:26


        近日,前程无忧(www.51job.com)与天涯经济社区联合推出网上调查“金融风暴下的职场”,当询问到“外部经济压力是否对你申请加薪造成影响”时,参与调查的3907位职场白领中,38%表示“有影响,不敢向上司提加薪了”,28%的被调查者“本来就没想要提加薪”的计划,21%的白领虽然“还是会申请加薪,但是会降低加薪额度要求”,而认为“我的业绩摆在那里,会照旧向上司要求加薪”的职场人士只占13%(如图)。

    图:外部经济压力是否对你申请加薪造成影响

    数据来源:前程无忧与天涯经济社区联合调查


        危机之下,人人强调稳定为上,保暖过冬,那是否“要求加薪”就成了不能完成的任务?无忧职场专家表示,虽然金融危机给企业员工都造成了一定压力,职场人确实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个人的薪酬目标,但这并不意味辛苦了一年的员工们应该完全放弃加薪的机会。理由有二:

        1.加薪仍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前程无忧薪酬部2008年《离职与调薪调查报告》中显示,2007—2008年度,企业总体调薪幅度超过了10%以上,是历年调薪比例较高的年份。而2008年下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各行各业的公司经营状况与未来目标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无忧数据显示出企业2009年薪资调整的预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为9.7%,比2008年11.8%的实际调薪幅度降低了2.5个百分点。尽管如此,结合职场环境,与过去几年的数据对比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仍然是一个让人乐观的数字。

        另一方面来看,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一是受出口拖累的制造业,二是依赖风险投资存活的互联网行业,其他行业波及程度较小。大部分企业明年仍然有研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的计划,要与其他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争夺优秀人才,薪资福利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筹码,加上客观环境CPI仍持续上涨,于是加薪也是企业本身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2.关键人才仍抢手。11月末,在中国人力资源沙龙主办的名为“冬日里的暖阳”大型HR公益论坛上,某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刘海忠先生表示,“优秀人才永远抢手。”华信惠悦上海公司总经理、首席顾问袁凌梓也提到:“现在有很多大企业特别关注有特定技能的员工,别人减薪的时候,他们有可能还在加薪。中国企业最关心的是吸引和保留高绩效的员工,保持员工高的生产力。”袁凌梓认为危机时期,关键员工的价值反而更为凸显,“在企业面临最恶劣的环境的时候,最后一笔预算会留给销售。因为会更关注他们的高绩效员工,在市场里真正的优秀人才。”华泰保险董事长王梓木也在演讲中提到,冬天好打猎,用自己充足的“粮食”、丰厚的薪酬去吸引更好的员工加入。

        前程无忧职场专家表示,任何时候,专业能力强并且可以为老板创造效益的员工,始终是企业关注的焦点,即使金融风暴也不能使这些人才本身的价值受到损害。特别是复合型高级人才的匮缺已是我国职场的顽疾,长期无法得到解决,于是甚至出现一些企业一边裁人一边招聘的矛盾现象,就是为了招揽优秀人才为日后经济复苏的扩充期做准备。而企业本身具有的关键人才在这种时刻将会更为抢手,为了保证核心员工不致于“阵前投敌”,导致企业自身竞争力降低,为他们增加薪资报酬也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前程无忧薪酬部2008年《离职与调薪调查报告》得出结论:在进行年度调薪时,公司一般比较侧重于普遍调整与单独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即以一定的比例适用于所有的员工,对于优秀的员工和关键员工再进行单独加薪。

        由此可见,金融风暴同时也成为优秀人才证明自己价值的契机,做得好自然应该获得奖励,每一位认为自己在这一年在工作上做出突出贡献,为公司创造了绩效的员工都可以向上司提出加薪的期望。前程无忧也曾经多次就提出加薪的技巧提点职场人,而在金融危机的特殊时刻,在与企业磋商薪酬问题时,更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企业实际状况。个人薪酬待遇要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相挂钩。一些企业为了安抚人心,会采取向员工隐瞒危机影响或“只报喜不报忧”的措施,因此在开口之前,应该在公司内小范围地做一些观察,了解企业目前的实际经营状况。条件许可,你提出的加薪申请才是有效的,否则如果企业经营负字,即使你提出加薪,公司也没有钱付给你。

        2.可适当调低加薪期望。不可否认客观环境的恶劣或多或少影响着各类公司,因此在申请加薪时,适当调低加薪期望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当然,这也与公司业绩水平和个人状况有关,每个人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衡量是否要提出加薪以及究竟要加薪多少。

        3.培训机会是更好的选择。一些企业也许不会同意你的加薪要求,但却愿意给你一个培训机会。根据调查显示,金融危机下,绝大多数企业会在明年加大培训方面的投入。由于工作量下降,员工假期时间增多,很多企业选择乘此机会投资人才,帮助员工提升能力发掘潜质。联合利华公司2009年的重要工作就是建立内部培训和分享机制平台,他们将帮助员工提升竞争力的工作称为“潜力计划”,他们相信能够坚持度过这一困难时期的员工未来表现会更好。

        前程无忧职场专家提醒各位职场白领,避免将眼光局限在真金白银的报酬上,好的培训机会将比加薪更为难得,如果企业有提供培训机会,不妨抓紧时机充电学习,即使薪水暂时不见涨,但能力提升的同时,你的个人价值也在增加,企业对你的重视将会换来未来薪酬的水涨船高。

     



    --------------------------
    推荐图书:走出软件作坊
    推荐图书:编译原理第2版
    推荐图书:悟透JavaScript
    推荐图书:大话设计模式
    计算机图书专题
    新闻:百度发搜索风云榜 "年度十大"揭示国人生活
    导航:博客园首页  知识库  新闻  招聘  社区  小组  博问  网摘  找找看

    Link URL: http://www.cnblogs.com/tester2test/archive/2008/12/18/1357291.html
  • 汽车维修行业呼吁大学生加入修车行列

    2008-12-23 22:45:26

      原文:http://news.sina.com.cn/s/2008-12-14/085216844029.shtml

          本报讯 (记者 雍黎)“现在说大学生出来难找工作,但我们这个行业就缺大专本科学历的人才。”昨日,南岸区汽车维修知识竞赛在南岸区交通管理局举行。由于从业人员学历偏低,难以适应现在科技修车的发展,维修协会大呼急需新型汽修人才。

      “现在的汽车修理已经不像以往那样,经常钻到车底下,敲敲打打又脏又累。”据南岸区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副会长余正华介绍,大量的现代化电子检测设备,已经用在了汽车维修行业中。现在的维修人员只需要操作电子设备,就可以完成汽车的诊断并排除故障。但是,大多从事汽修工作的人员学历都较低,很多只有初中学历,很难用好电子检测设备。

      “许多人是靠死记硬背,理论却说不出来。”重庆经典汽修店的经理周德荣说,车越来越复杂,维修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自身素质不高,是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他们店里引进的电脑检测设备就让一些学徒犯了难。

      余正华说,现在汽修行业需要的就是拥有大专或者本科学历、电子类专业的学员。“有的公司还要求修理人员掌握一定的外语能力,因为很多车的资料都是用外语写成的。”

      “我们迫切需要大学生加入。”余正华说,汽修行业待遇不低,中高级的维修工,月薪可达五六千元。



    --------------------------
    推荐图书:走出软件作坊
    推荐图书:编译原理第2版
    推荐图书:悟透JavaScript
    推荐图书:大话设计模式
    计算机图书专题
    新闻:中国电信宣布启动天翼计划 引发WiFi之战
    导航:博客园首页  知识库  新闻  招聘  社区  小组  博问  网摘  找找看

    Link URL: http://www.cnblogs.com/tester2test/archive/2008/12/14/1354767.html
  • 为测试加油,投《软件性能测试与LoadRunner实战》和作者1票 !

    2008-12-23 22:45:26

     

    《软件性能测试与LoadRunner实战》入围51CTO读书频道“TOP10”十大IT技术图书及原创作者评选活动
        
         《软件性能测试与LoadRunner实战》以测试工具类图书销量冠军入围51CTO读书频道“TOP10”十大IT技术图书及原创作者评选活动,能取得这一成绩,离不开各位读者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这里也欢迎阅读过本书,觉得有帮助的朋友们以及支持我的朋友们帮助一同投票。您的支持将是我再创作的巨大动力,谢谢!

         图书投票:http://book.51cto.com/exp/bookrating/book_vote_dbd.php  图书:《软件性能测试与LoadRunner实战》

         作者投票:http://book.51cto.com/exp/bookrating/author_vote.php 作者:于涌

         目前结果:http://book.51cto.com/exp/bookrating/results.php



    --------------------------
    推荐图书:走出软件作坊
    推荐图书:编译原理第2版
    推荐图书:悟透JavaScript
    推荐图书:大话设计模式
    计算机图书专题
    新闻:分析称2009年Android手机应用将快速增长
    导航:博客园首页  知识库  新闻  招聘  社区  小组  博问  网摘  找找看

    Link URL: http://www.cnblogs.com/tester2test/archive/2008/12/12/1353659.html
  • IBM雇员将罢工15分钟 为抗议公司裁员

    2008-12-23 22:45:26

    5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个名为“Alliance@IBM”的工会组织日前呼吁IBM雇员罢工15分钟,以抗议IBM的裁员行为。
    据悉,此次罢工将于美国东部时间星期二下午3点在美国举行,而IBM意大利公司也计划罢工,以援助美国雇员。
    根据lliance@IBM工会的要求,在罢工的15分钟内,雇员停止一些工作,包括拒接电话,拒绝回复IM信息等。
    lliance@IBM在其网站上称:“罢工的目的在于告诫IBM,不要取消美国的就业岗位。”最近有消息称,IBM可能在全球范围裁员15万人。但IBM后来澄清,裁员15万人是子虚乌有。
    但是,IBM近期在缩减资源却是事实,并且得到了IBM高层的证实。Alliance@IBM5月初曾表示,IBM近期在全球服务部门解雇了1300多名美国员工。
    最近几年,IBM大举拓展印度和中国市场的运营规模。因此,一些美国雇员担心,这种增长可能会以牺牲美国的业务为代价。



    --------------------------
    推荐图书:走出软件作坊
    推荐图书:编译原理第2版
    推荐图书:悟透JavaScript
    推荐图书:大话设计模式
    计算机图书专题
    新闻:央视《新闻30分》:开心网流行背后存隐忧
    导航:博客园首页  知识库  新闻  招聘  社区  小组  博问  网摘  找找看

    Link URL: http://www.cnblogs.com/tester2test/archive/2008/12/10/1351748.html
  • 尴尬的课堂往事

    2008-12-23 22:45:26

    原文:http://www.cnblogs.com/xubt/archive/2005/04/18/139565.html

        中学时,语文课上,老师让一名同学解释“初出茅庐”的意思。那同学属于后进生那一类,抓耳挠腮磨蹭了半天,最后小声地问老师:“是不是刚刚从厕所里出来的意思?”

     

      高中时,一次政治考试,考题全是选择题,共75题。
    结果考高分的不多,但却有一老兄一题未对———考了0分。后来政治老师问他:“你是不是知道考试答案?不然怎么可以全部避开正确答案,只选错的呢?”

     

      中学时,一次上历史课,我在课堂上睡觉被老师叫醒,老师问我:“文成公主嫁给谁了?”同桌小声告诉我:“松赞干布。”可惜我没听清,张口就答:“宋朝干部。”后来我被罚一个星期不准上历史课。

     

      初中时,班上有一同学很牛,要么迟到,要么一上课就呼呼大睡,直到下课才醒来。一天,他迟到了十分钟,数学老师看到他就说:“你不能再迟到了,否则你会睡眠不足的啊!”

     

      初二时,同桌感冒流鼻涕,但他忘记带手帕了,就不断把鼻涕用力吸入鼻子里。在黑板上写字的语文老师突然转过身来大嚷:“够了!给我停止!吵死了!”全班一片安静。老师又说:“到底是谁上课时偷吃面条还这么大声?”

     

      初三时,一老兄早恋被老师找去谈话。老师对他说:“初恋是幼稚的,是痛苦的,是没有结果的,最主要的是它会影响你的学习。你有没有认识到你的错误?”那同学竟然答道:“可是老师,这已不是我的初恋了……这是我第三次恋爱了。”

    --------------------------
    推荐图书:走出软件作坊
    推荐图书:编译原理第2版
    推荐图书:悟透JavaScript
    推荐图书:大话设计模式
    计算机图书专题
    新闻:山寨机厂商称苹果Mac OS X未获版权 否认侵权
    导航:博客园首页  知识库  新闻  招聘  社区  小组  博问  网摘  找找看

    Link URL: http://www.cnblogs.com/tester2test/archive/2008/12/09/1350992.html
  • 一个女研究生(高级测试工程师)的职业选择

    2008-12-23 22:45:26

    原文:http://www.cppblog.com/littlesupersun/archive/2007/09/05/31616.aspx

    公司选择
    终于下定决心要离开,我想去的是重视测试的外企或大公司。
    我的逻辑很简单,测试在国内还未获得足够的重视,即使很多公司有测试,也是一些非常表层的测试,只有在规范的公司的测试才做得深入。在长达两个多月的面试和等待中,终于等来了我想要的机会,不过,选择摆在面前的机会,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公司A,是一家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外企, 也是在IT行业非常有名的公司,专注于通信领域。这个公司提供给我的机会是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主要负责软件测试,年薪比现在高50%。不过我看重的并不是这个公司提供给我的职位,也不是薪金,这些对我而言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吸引我的是这个公司本身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测试流程、先进的测试工具与测试方法、完善的培训机制以及全球共享的资源,当然,更重要的是公司的文化。

    我现在所积累的测试技术,都是自己在测试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没有经过规范的培训;所使用的测试工具,也是自己在业余时间学习的,也没有深入应用到测试中。虽然说积累了一些测试经验,但还不够深入、也不够专业,我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完善的培训机会,也希望自己能够系统地深入学习测试技术与测试工具。而且,在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工作,不但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还可以加强自己的英文水平。

    我对这个公司的印象很好,这源于业内对它的评价,也源于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问问题的水平以及对应聘者的态度。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是企业在考核应聘者,也是应聘者在选择企业。在面试过程中的有一个小细节让我非常感动,hiring manager在用英文跟我交谈的过程中,有句话听不明白,重复问了她一遍,但她第二次给我复述后我还是不能马上领悟某个单词的意思,结果,她很耐心地换了一种方法问我,当我回答清楚她的问题后,自然也马上明白她所说的单词的中文含义了。

    这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透过这个细节,可以体会到她对人的尊重,她没有因为我不明白某个单词否认了我的英文水平或我的能力,跟着这样的manager干活,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而且,不管是hiring manager的技术面试,还是PM的项目面试,或者是后来的HR Manager的综合素质面试,他们所问的问题都非常专业,与他们的交谈也非常愉快。不过,在这样大型的外企工作,在管理层的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带领团队干活的机会相对也较少。而我,相对于单纯的技术而言,更喜欢一些沟通协调的工作。

    公司B,是一家在国内迅速发展的私企,也是在国内非常有名的公司,而且很需要人才也很珍惜人才。这个公司提供给我的机会是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主要负责软件测试和流程改进,年薪是现在的两倍。说句心里话,这个公司最吸引我的是薪金,在那里干一年就可以有我现在两年的收入,不能不另人心动。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我的赏识与信任,这样的工资水平自然是对我能力的肯定,也是希望通过薪金吸引我过去。

    在面试的交谈中,他们对我的CMMI5实施经验以及缺陷追踪经验很感兴趣,希望我能过去跟他们一起规范公司的测试与开发流程,这自然提供了我一个施展的机会。公司B的规模,与我现在公司的规模相差不大,工作环境也相差不大,也是一个给活你干让你自己去摸索自己成长的公司,这样的跳槽,在工作环境或平台上并没有太大的突破,变化的是我的报酬。我已经这样摸索了四年,我会想换一个平台,接触一些规范的管理、接触一些先进的技术,当然,也想得到一些规范的指导。

    公司C,是国内通信行业非常出名的一个国企,是大多数女孩子向往的地方。这个公司提供给我的机会是测试主管,年薪也是比现在高50%。吸引我的,是测试主管这个机会,相对于技术,我更擅长也更喜欢带领一个团队,我喜欢沟通协调多过技术,这也是我自己想发展的方向。不过,我不太喜欢国企,不喜欢里面的形式化与口号,也不喜欢里面死板的管理,更加不喜欢里面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且,在面试时他们问的问题不够专业,我感觉他们并没有考核出我的真实水平,就这样把一个主管的机会给了我,反而让我觉得公司不够专业。

    我的大多数朋友,在选择的时候看的都是工资水平,他们建议我哪个公司给的工资高就去哪个公司,因为生活很现实,我们需要生存。也有朋友建议我去国企,因为他们觉得,在国企相对来说稳定、悠闲、福利好,对于女孩子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而我自己,在意的是在这个公司工作三年或五年或十年后,我会是怎样的一个人。

    如果在一个公司工作三年后,我还是跟现在差不多,那么三年后我肯定是失去了竞争力。现在的工资肯定是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我觉得目光不能停留在眼前,而是这个选择是否会让自己开心、是否能让自己增值、是否有利于长远的发展。早在一年前,我的朋友就建议我离开,因为我的工资与我的付出不合理,但我还是坚持留下,一方面是我在现在的团队中干得很开心,这是钱所不能买到的,另一方面是我觉得在现在的公司还有很多机会可以让我增值,也有很多机会让我学习让我成长。如果当初选择了离开,我就不可能有机会主导一个全新架构的系统开发,也不可能有机会参与CMMI L5的流程改进与评估,我也就可能不会成长成今天可以主动选择机会的人了。所以,我觉得,人的眼光不能只看眼前,而要放得更远一些。

    公司A是我最想去的公司,因为直觉告诉我在里面我会有一个质的改变,在那里会学习到很多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测试 ,但我也会有些担心机遇不多,我想往管理方面发展的机会不多。如果没有公司B翻倍的年薪以及他们对我的赏识与信任,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公司A,但翻倍的薪金是一个诱惑,他们想让我主导公司的流程改进也是一个诱惑。

    相对于公司A来说,B公司会有更多的机会让我往管理层发展。不过,公司B与我现在的工作平台差不多,自己在技术上摸索了这么长时间,一点一滴的积累,自然也让我成长了,但这样的一个积累会有一个局限性。在我的身边,我的测试水平是不错的,但是,如果跟国际水平相比,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而且,公司也B不会有那么完善的测试环境,也不会舍得像公司A那样投入那么多的资源在软件测试中,测试肯定不会像公司A那样专业、规范。

    而我自己,很想与别人分享自己所积累的东西,同时也希望能够以学习的姿态成长,这是A公司能给我而B公司所不能给的。如果真的用心去学、用心去做,我相信在公司A会有一个质的提高,也会在公司A会有一个更加好的发展,因为在外企,只要有能力只要肯努力,机会是公平的。我也相信,自己的能力不差,只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机会自然就来了。退一步说,即使没有往管理层发展的机会,从里面出来,也会很不一样。那50%的年薪,就当是继续深造的学费。毕竟,机会的选择,不能只看钱,也不能只看眼前。

     



    --------------------------
    推荐图书:走出软件作坊
    推荐图书:编译原理第2版
    推荐图书:悟透JavaScript
    推荐图书:大话设计模式
    计算机图书专题
    新闻:谷歌圣诞节向员工发G1手机取代奖金
    导航:博客园首页  知识库  新闻  招聘  社区  小组  博问  网摘  找找看

    Link URL: http://www.cnblogs.com/tester2test/archive/2008/12/06/1349252.html
  • Google的价值观 永不满足,力求最佳

    2008-12-23 22:45:26

    原文链接:http://www.cppblog.com/littlesupersun/archive/2007/08/31/31289.html

    Google 创始人之一 Larry Page 指出:“完美的搜索引擎需要做到确解用户之意,切返用户之需”。就搜索技术的现状而言,我们需要通过研

    究、开发和革新来实现长远的发展。Google 致力于成为这一技术领域的开拓者。尽管 Google 已是全球公认的业界领先的搜索技术公司,但其

    目标是为所有信息搜寻者提供更高标准的服务,无论用户是坐在波士顿的台式机旁,还是正在驾车穿过波恩,或是漫步在曼谷街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Google 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技术创新,突破现有技术的限制,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快速准确而又简单易用的搜索服

    务。要完全了解 Google,您需要了解 Google 在重新定义个人、企业和技术人员对互联网的看法的整个过程的方方面面。

      ---------------------------------------------
      Google 发现的十大真理
      ------------------------------------------

      1. 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创建伊始,Google 即以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为其中心任务。虽然很多公司主张客户利益优先,但难以抗拒各种诱惑,往往会牺牲客户的少

    量利益来增加股东价值。 Google 的一贯态度是:如果所做的更改不会给网站访问者带来任何优势,则将坚定不移地予以拒绝:

      界面清晰易用;网页加载迅速;绝对不出售搜索结果中的排名位置。

      在网站上刊登的广告应提供相关的内容,且不会影响用户的体验。

      Google 始终秉持着用户第一的理念,因而从网上赢得了最忠诚的用户群体。用户群体的增长并不是通过电视广告活动,而是通过用户的交

    口称颂来实现的。

      2. 最好的方式是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Google 要做的就是搜索。Google 不做星座预测,不做财经咨询,也不做聊天。而是带领着世界上最大的研发队伍,心无旁骛地攻克搜索问题

    。 Google 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也知道如何可以做得更好。通过持之以恒地对难题进行反复的探索,Google 始终能够解决困扰他人的复杂难题

    ,并不断地改进已被公认为网上最佳的服务。借助于 Google 错别字改正程序以及 Google 工具栏等创新工具(通过后者用户可以从任何一个

    网站进行  Google 搜索)使得数百万用户能够享受到快捷、完美的信息搜索体验。Google 的全体员工均专注于创造“完美的搜索引擎”,并

    为实现此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

      3. 快比慢好。

    Google 相信瞬间带来的喜悦。您需要解答的时候,是希望马上会得到解答的。这点是勿庸置疑的吧? Google 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努力让其

    用户尽快离开自己网站的公司。Google 执着地消减自己网页上的每一个多余的比特和字节,不断地提高服务环境的效率,并一次次地打破自己

    创造的速度记录。其他人认为大型服务器是处理海量数据的最快捷方式。但 Google 却发现联网的 PC 机速度更快。在他人已接受搜索算法所

    决定的明显速度限制时,Google 却写出了新的算法,证明了速度无限的真理。 Google 一直在不断地努力,让速度再快一点。

      4. 网络需要民主的作风。

    Google 之所以成功,原因在于它依赖数以百万计的向网站发布信息的用户来确定哪些网站提供的内容具有价值。Google 不依赖一组编辑人员

    或仅仅根据某个词汇出现的频率来为每个网页评级,而是采用一项突破性技术,即 PageRank?。PageRank 对一个网页所链接的所有网站进行评

    估,为它们分配一个值(在一定程度上参照了与相应网站链接的网站)。通过分析网络的整体结构,Google 能够确定哪些网站被最对其信息感

    兴趣的用户“投票”评为最佳信息来源。随着网络规模不断增长,每一个新网站将成为另一个信息点,同时也是要记入的另一张选票,该技术

    也会不断地得到改善。

      5. 您不必坐在台式机前也能获得所需的答案。

    世界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人们很难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角落。无论是通过 PDA,还是无线电话,甚至是在汽车里,人们都希望随时获得所需的

    信息。 Google 在这一领域开发了多种创新技术,其中包括 Google Number Search。通过这一技术,人们从具有上网功能的手机以及即时转换

    系统(将以 HTML 格式编写的网页转换为手机浏览器可以读取的格式)上查找数据时,可以大大减少键击次数。借助于这一系统,人们能够从 

    Palm PDA、Japanese i-mode、J-Sky 和 EZWeb 等原先不能显示网页内容的设备上打开数十亿个网页,以查看网页内容。尽管搜索引擎在任何

    地方都可以帮助用户找到所需的信息,但 Google 仍然在不断地探索新技术和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6. 您可以通过正当途径赚钱。

    Google 是一个企业。它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获取收入:向其他公司提供搜索技术;向广告客户提供在 Google 或网络的其他网站上刊登广告的

    服务。然而,您可能从未在 Google 上看到过广告。这是因为,除非广告与所显示的搜索结果页内容相关,否则 Google 不允许在我们的搜索

    结果页上展示任何广告。因此,只有某些搜索才会在搜索结果的上方或右侧显示赞助商链接。Google 坚信,仅当广告与您要查找的内容相关时

    ,才会为您提供有用的信息。

    Google 同样也证明了广告不必过分渲染也能够切实有效。Google 不接受弹出式广告,因为这会干扰用户查看所请求的内容。我们发现,文字

    广告 (AdWords) 的内容在与其读者相关时,所带来的点击率要比随机显示的广告高得多。Google 的优化小组与广告客户合作,以提高广告系

    列在有效期内的点击率。因为点击率越高,表明广告与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的相关性越高。任何广告客户,无论其规模大小,都可以利用这一针

    对性强的媒介。既可以通过我们的自助式广告服务计划在数分钟内在线投放广告,也可以在 Google 广告服务代表的帮助下发布广告。

    在 Google 上刊登的广告总是明确地标记为“赞助商链接”。不损害我们搜索结果的完整性是 Google 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绝对不会操纵排名

    位置来将我们的合作伙伴放在搜索结果中排名较高的位置。没有人能够购买更高的 PageRank(网页评级)。我们的用户信赖 Google 的客观公

    正性,任何短期利益都不能够构成破坏这种信任的理由。

    成千上万的广告客户使用我们的 Google AdWords 计划来推广他们的产品,我们相信 AdWords 是同类计划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此外,成千上万

    的网站管理人员利用我们的 Google AdSense 计划,刊登与其网站内容相关的广告,以增加收入和改善用户的体验。

      7. 信息始终在不断地累加。

    当 Google 索引中包含的互联网上的 HTML 网页超过任何其他搜索服务之后,我们的工程师开始将精力转到那些不太容易获得的信息上。有时

    只是合并新数据库的问题,如添加电话号码、地址查询以及企业目录。有时却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工作,如增添可搜索超过 88,000 万张图片的

    功能,或增添对原始格式为 PDF 文件的网页进行查看的方式。由于 PDF 格式的大量使用,我们需要扩展所搜索的文件类型的列表,以支持使

    用  Microsoft Word、Excel 和 PowerPoint 等多种格式创建的文档。为了满足无线用户的需要,Google 开发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技术,可将

    HTML 格式的文件转换为移动设备可读取的格式。该列表不会就此终止,因为 Google 的研究人员将持续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式,将全球范围内的

    所有信息提供给寻找答案的用户。

      8. 对信息的需求超越了国界。

    尽管 Google 的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但我们的办事处遍布全球,我们的宗旨是帮助全世界的用户获得所需的信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

    们维护着十多个互联网域;在我们所提供的搜索结果中,超过一半提供给美国境外的用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从 Google 支持的 35

    种语言中任选一种来展示搜索结果。此外,我们还提供翻译功能,无论用户的母语是哪种语言,都可以搜索到所需的内容;不喜欢使用英语搜

    索的用户可以将 Google 界面自定义为大约 100 种语言中的任意一种。为了更快地补充新语种,Google 为志愿者提供机会帮助做一些翻译工

    作,Google.com 网站上提供了供翻译使用的自动工具。这一流程大大改善了我们为用户(甚至位于地球上最偏远角落的用户)提供的服务的种

    类和质量。

      9. 没有西装革履也一样严肃认真。

    Google 的创始人一再声明公司所重视的惟有搜索。他们创建公司的理念是工作应具有挑战性,而挑战可以带来乐趣。正是由于这一点,Google

     的企业文化不同于其他公司,而并不是因为这里到处都有熔岩灯和大橡胶球。同样,对于我们的在线服务,Google 始终将用户放在首位;而

    对于日常生活, Google Inc. 将自己的员工放在首位。我们重视团队的功绩,并为个人的成就而倍感自豪,这些都促成了公司的全面成功。新

    想法经过交流和试验,然后以惊人的速度投入实际应用。其他公司的会议可能会占用几个小时,而在这里通常只不过是在排队购买午餐时的一

    次聊天,写代码的人和写检查程序的人之间不存在任何屏障。这种畅所欲言的环境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并促进了员工之间的友爱,而这种

    氛围又因肩负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对 Google 搜索结果的信赖而进一步加强。为希望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提供适当的工具,他们定然不负您的期

    望。

      10. 只是优秀还不够。

    为您提供的服务始终超出人们的预期。Google 不会将最好视为终点,而是看作一个新的起点。通过创新和反复探索,Google 选择行之有效的

    技术,并以异乎寻常的方式不断进行改进。搜索对于拼写正确的文字没有问题,对于拼写错误的文字会怎样呢?我们的工程师透视用户的需求

    并相应地开发错别字改正程序,就像知道用户在想什么一样。在 WAP 手机上进行搜索时的时间太长?我们的无线技术部门开发了 Google

    Number Search,将每个字母击键三次减少为只击一次。尽管我们的客户群体数以百万计,Google 仍然能够迅速找到发生冲突的位置,随即加

    以解决。但是,Google 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在全球用户还未明确意识到自己的需求之前为其做出周密考虑,并开发出富于创新的工具和产品

    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这种永不满足现状的态度就是深藏在世界上最佳搜索引擎背后的终极驱动力量。



    --------------------------
    推荐图书:走出软件作坊
    推荐图书:编译原理第2版
    推荐图书:悟透JavaScript
    推荐图书:大话设计模式
    计算机图书专题
    新闻:谷歌圣诞节向员工发G1手机取代奖金
    导航:博客园首页  知识库  新闻  招聘  社区  小组  博问  网摘  找找看

    Link URL: http://www.cnblogs.com/tester2test/archive/2008/12/06/1349248.html
  • loadrunner- winsock 函数总结

    2008-12-23 22:45:26

    loadrunner- winsock 函数总结
    lrs_accept_connection 接受侦听套接字连接

            lrs_close_socket 关闭打开的套接字


            lrs_create_socket 初始化套接字


            lrs_disable_socket 禁用套接字操作


            lrs_exclude_socket 重播期间排除套接字


            lrs_get_socket_attrib 获取套接字属性


            lrs_get_socket_handler 获取指定套接字的套接字处理程序


            lrs_length_receive 接收来自指定长度的缓冲区的数据


            lrs_receive 接收来自套接字的数据


            lrs_receive_ex 接收来自数据报或流套接字的数据(具有特定长度)

            lrs_send 将数据发送到数据报上或流套接字中


            lrs_set_receive_option 设置套接字接收选项


            lrs_set_socket_handler 设置特定套接字的套接字处理程序


            lrs_set_socket_options 设置套接字选项


    缓冲区函数

            lrs_free_buffer 释放分配给缓冲区的内存


            lrs_get_buffer_by_name 从数据文件中获取缓冲区及其大小


            lrs_get_last_received_buffer 获取套接字上接收到的最后的缓冲区及其大小


            lrs_get_last_received_buffer_size 获取套接字上接收到的最后一个缓冲区的大小


            lrs_get_received_buffer 获取最后接收到的缓冲区或其一部分


            lrs_get_static_buffer 获取静态缓冲区或其一部分


            lrs_get_user_buffer 获取套接字的用户数据的内容


            lrs_get_user_buffer_size 获取套接字的用户数据的大小


            lrs_set_send_buffer 指定要在套接字上发送的缓冲区


    环境函数

            lrs_cleanup 终止 Windows 套接字 DLL 的使用


            lrs_startup 初始化 Windows 套接字 DLL


    关联语句函数

            lrs_save_param 将静态或接收到的缓冲区(或缓冲区部分)保存到参数中


    --------------------------
    推荐图书:走出软件作坊
    推荐图书:编译原理第2版
    推荐图书:悟透JavaScript
    推荐图书:大话设计模式
    计算机图书专题
    新闻:传微软计划大规模裁员 预计09财年营收只增3%
    导航:博客园首页  知识库  新闻  招聘  社区  小组  博问  网摘  找找看

    Link URL: http://www.cnblogs.com/tester2test/archive/2008/11/23/1339595.html
  • 性能测试培训视频

    2008-12-23 22:45:26

  • LoadRunner内部结构(转)

    2008-12-23 22:45:26

     

    1,             被测系统是由驱动进程mdrv.exe(多线程驱动的进程)r3vuser.exe来产生压力的,其中r3vuser.exe仿真应用程序的客户端,如IE浏览器。它执行了三个主要的操作:

           Kli> cpp (C 语言pre-processor)

           1cci C语言编译器),建立ci文件,然后使用被测系统的协议相关的驱动来执行。

     

    通过在Windows批处理脚本中启动Mdrv.exe来默默地启动运行。

    Mdrv能自动停止加载Vuser,因为他们与VuserWindows负载生成器上的CPU使用监视器之间互相通信。

    Windows机器上,对于每一个基于JavaVuser都有一个独立的JVM

    2,             虚拟用户通过在负载生成器客户端机器上使用agent3900 magentproc.exe)作为服务或者进程来按照组(在指定的负载生成器上运行相同脚本的虚拟用户的集合)启动虚拟用户。

    3,             每一个拥有代理的机器维护一个在.qtp文件中的执行日志

    4,             当日志被启用后,代理同样会在结果文件中为每一个虚拟用户(由虚拟用户组分开)建立一系列日志文件。

    5,             在执行过程中, 这些文件可以通过在Controller机器上的view > Show Output窗口中显示。

    6,             在预先设置延时上,Controller上运行的Scheduler指导代理(通过Windows 54345端口,或者Unix上的动态端口)去初始化场景会话.Controller(wlrun.exe)在请求中发送一份场景的拷贝.

    7,             代理是由每一个负载生成器上的Remote Agent Dispatcher进程(以前叫Remote Command Launcher(RCL))启动的.

    8,             每一个根据场景(.lrs)定义文件中设置的代理来决定哪一个虚拟用户组和脚本需要在主机上运行.

          ## 这就是说Controller可以从DOS的批处理文件(.batch)中启动.

      REM Start Controller:
    SET M_ROOT=C:\Program Files\Mercury Interactive\LoadRunner\bin
    cd %M_ROOT%
    wlrun.exe -TestPath D:\Dev\Dev1.lrs -port 8080 -Run -DontClose

    l       包含的-Run 参数与手动的点开始场景自动运行是一样的. 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你可能需要决定从以前的运行中收集文件或者想改变输出文件夹.

    l       这是假设系统环境变量PATH已经被更新了,包括LoadRunner的安装.

    9, Controller通过使用   Windows 操作系统文件夹里的参数值来启动.因为LoadRunner被设计成在一个机器上一次只能运行一个Controller实例,所以需要使用Windows文件夹.

     ## 为了在几个应用之间快速的切换, Controller工作之后保存LoadRunnerini文件, 然后使用记事本来制作一个批处理文件. 在执行wlrun之前拷贝应用程序的指定版本的ini文件. 下面是一个应用程序文件拷贝的例子:

    copy %WinDir%/wlrun7-XXX.ini   %WinDir%/wlrun7.ini
    copy %WinDir%/wlrun7-XXX.dft   %WinDir%/wlrun7.dft

    需要修改一些默认值:

    l       wlrun7.ini文件的output区域, MaxNumberOfOutputMessages= from 10000 to 100000, 这就限制了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输出信息的数目.

    l       MaxOutputUIRowsToShow限制了在Controller的输出窗口中显示的信息/错误行总数.

    l       LoadRunner程序文件的 dat\protocols       文件夹下的QTWeb.lrp文件的[Vugen]部分, 添加一个MaxThreadPerProcess=5来限制由每个负载生成器mdrv.exe进程管理的线程数.

    l       存储在wlrun5.ini wlrun7.dft文件中的DefaultScenarioDir, DefaultscrīptDir, DefaultResultDir, [Recent File List]几个数据的值会在每次Controller改变的时候更新。

    10,             Vu scrīpts中定义的每个虚拟用户进行的操作是用LoadRunnerVuGen.exe生成的. 当这个程序启动后, 它在windows文件夹下存储了comparamui.INI文件来保存[LastTablesUsed]下面文件的历史,并且保存由Insert > New Parameter > Dates 菜单指定的[ParamDialogDates].

    VuGenWindows文件夹下存储和检索vugen.ini文件.当使用JAVA的时候,需要添加一些其他的调试选项:

    [DynaDlg]
    JavaLevel=3

    当在VuGen 8.1中使用8.0的脚本, Vugen.ini中加入信息:

    [Editor]
    OLDEDITOR = 1

    VuGenLR文件夹template/qtweb default.cfg和脚本文件里打开.

    Vu scrīpts可以使用脚本外部的参数文件来获得的变量值进行编码.

    更多关于VuGen的信息请看脚本编写的章节.

    11. 运行过程中,执行结果存储到一个结果文件夹中.

        我喜欢在场景执行中把结果设置成自动产生结果.这样,LoadRunner会在每次启动一个场景之后自动产生一个子增的结果名. 例如,结果名称Res1会自动增长到Res12或有时候是R   es11-1.

    错误被写到output.mdb微软Access数据库中。

    12. 在每一个结果文件夹中, 程序自动创建Log文件夹来包含每个组的日志文件. 运行之后,Controller中查看日志文件, , .然后在组中点右键,选择 Show Vuser Log

    13. 场景运行的时候, 监视器在本地维护每个主机的计数器.

    14. 运行完成之后, "collate"进程处理.eve.lrr结果文件, 并且在结果文件夹下创建一个临时的.mdb数据库.

    在处理大数据量的结果时, 为了防止错误发生,使用MSDE. ……

    15.分析模块(8,320K analysisu.exe)使用mdb数据库中的数据来产生分析图表和报告.

    16. 每一次场景运行后的结果文件results_name.lrr,也叫分析文档文件,由分析程序来读取并且显示百分位图表.



    --------------------------
    推荐图书:走出软件作坊
    推荐图书:编译原理第2版
    推荐图书:悟透JavaScript
    推荐图书:大话设计模式
    计算机图书专题
    新闻:谷歌Gmail功能键的五大“烦人”之处
    导航:博客园首页  知识库  新闻  招聘  社区  小组  博问  网摘  找找看

    Link URL: http://www.cnblogs.com/tester2test/archive/2008/11/16/1334694.html
  • 利用js对COOKIE的增加、删除操作

    2008-12-23 22:45:26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tp://www.w3.org/1999/xhtml">


    js对cookie操作












    //js

    // JavaScript Document
    //设定COOKIE,outTime=1为1天
    function setCookie(cookieName,cookieValue,outTime)
    {
     var str=cookieName+'='+escape(cookieValue);//编码以适合任何浏览器
     if(outTime<0){
      var mm=outTime*3600*1000*24;
      var date =new Date();
      date.setTime(date.getTime()+mm);
      str+=&apos;;expires=&apos;+date.toGMTString();
     }
     document.cookie=str;
    }
    //删除COOIKIE
    function delCookie(cookieName)
    {
     var date=new Date();
     date.setTime(date.getTime()-10000);
     document.cookie=cookieName+&apos;=0;expires=&apos;+unescape(date.toGMTString());
    }
    //得到COOKIE的值
    function getCookie(cookieName)
    {
     var arrCookie=document.cookie.split(&apos;;&apos;);
     for(var i=0;i   var arrName=arrCookie[i].split(&apos;=&apos;);
     
      if(arrName[0]==cookieName){alert(&apos;cookie名:&apos;+cookieName+&apos;数组cookie名:&apos;+arrName[0]);
       return unescape(arrName[1]);
      }else{
       alert(&apos;cookie名:&apos;+cookieName+&apos;数组cookie名:&apos;+arrName[0]+&apos;=&apos;+arrName[1]);
      }
     }
    }
    //===========以下是针对项目写的对COOKIE的操作======================
    //按复选框时改变COOKIE的状态
    function changeCookie(obj,cookieName)
    {
     if(obj.checked==true){
      setCookie(cookieName,1);
     }else if(obj.checked==false){
      delCookie(cookieName);
     }
     alert(document.cookie);
    }
    //设置对应复选框的COOKIE的值,当cookieName为1时设为选中状态
    function allCookie()
    {alert(document.cookie);
     var checkboxList=document.getElementsByName("keyid[]");
     for(var i=0;i   getCookie(checkboxList[i].value);
      if(getCookie(checkboxList[i].value)==1){
       checkboxList[i].checked=true;
      }
     }
    }


    此教程来源于97xxoo教程网(http://www.97xxoo.org/)查看完整的教程请点:http://www.97xxoo.org/article/1/2008/20081115351.shtml



    --------------------------
    推荐图书:走出软件作坊
    推荐图书:编译原理第2版
    推荐图书:悟透JavaScript
    推荐图书:大话设计模式
    计算机图书专题
    新闻:谷歌Gmail功能键的五大“烦人”之处
    导航:博客园首页  知识库  新闻  招聘  社区  小组  博问  网摘  找找看

    Link URL: http://www.cnblogs.com/tester2test/archive/2008/11/16/1334395.html
  • 上海火灾暴露灾难教育缺失

    2008-12-23 22:45:26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8e9e80100b4s3.html?tj=1   

        11月14日6时10分许,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2271号上海商学院宿舍楼602室发生火灾。4名女生从6楼跳下当场身亡。大火随后被扑灭,事发现场已经被封锁,警方已对此事展开调查。

        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让正处于花样年华的四位女生瞬间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其产生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大火之后,人们在为这四位女生生命消逝惋惜的同时,更该反思大学灾难教育环节的缺失,因为正是这一环节的匮乏,四位本该得到及时挽救的女生的生命,消失在本来并不是很严重的火灾之中。

        根据警方通告,火灾原因是学生违规使用热得快引发电器故障所致。热得快是大学中普遍受到学生们欢迎的工具,时常被学生们当作是取暖以及喝开水的最直接的用品。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热得快一直受到大学生们的追捧。

        显然,这样的取暖与加热用具是极为简陋的,其可能导致的火灾风险也非常大。但为什么这样的用品还能在大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一是因为热得快的价格非常便宜,符合大学生们的经济条件;二是学校对学生们使用这样的用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控制与管理方面还不够严格,有些学校甚至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除此之外,更该值得所有高校共同反思的,其实还是灾难教育课的缺失。历数中国大学的课堂,连“风水课”、“奢侈品课”这样的课程都设立了,各种各样的选修课也都能找得到,但唯独灾难教育课几乎是个空白。因为几乎没有哪个高校能够意识到,平时很少用到的灾难教育内容,在偶发的灾难事件中,却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甚至可以拯救学生们的生命。

        通过新闻我们看到,当火灾突如其来时,商学院602宿舍的每个女生都惊慌失措,乱了手脚。她们的自救方式,就是跑到阳台上,抓住栏杆,这样的逃生方式,无疑是极为危险的。从灾难的现场我们看到,四名选择这种方式逃生的女生,在阳台上坚持了不到两分钟,都坠楼身亡。这是一个血淋淋的周末,痛苦得令人心悸,这也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

        当上海商学院的大火熄灭之后,当所有经历现场灾难的学生们从惊慌失措之中冷静下来,或许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学校没有开设灾难教育的相关课程,倘若学校开设了这样的课程,在掌握了充足的躲避灾难的知识后,她们的生命或许就不会如此轻易地丧失,当然,这同样值得全国所有学校反思自身的灾难教育短板问题。

        灾难是令人痛苦不堪的,这个周末,当所有人都在为这四名女生的生命殒落感到惋惜时,是否也应反躬自问,对于灾难教育知识,我们究竟懂得多少?我们的教育又做了多少?



    --------------------------
    推荐图书:走出软件作坊
    推荐图书:编译原理第2版
    推荐图书:悟透JavaScript
    推荐图书:大话设计模式
    计算机图书专题
    新闻:谷歌Gmail功能键的五大“烦人”之处
    导航:博客园首页  知识库  新闻  招聘  社区  小组  博问  网摘  找找看

    Link URL: http://www.cnblogs.com/tester2test/archive/2008/11/16/1334393.html
  • 点滴印象中的周其凤校长

    2008-12-23 22:45:26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8ded80100bbui.html?tj=1

      2003年9月,我进入吉林大学读书,第二年周其凤成为吉林大学新任校长。此后的三年,我见过校长两次,这两次,校长的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难忘。

        05年,我去听一场报告会,报告人一位是来自北京的姚福生院士,一位是来自香港的陈清泉院士。报告会开始前,忽然看见周其凤校长也来了,校长宣读了聘任两位院士为吉林大学教授的聘书,并为两位院士带上了校徽。聘任仪式结束后,工作人员请校长、两位新任教授、吉大的郭孔辉院士,一同合影。四位院士刚站到一起,校长就提议请坐在下面的同学也上来一起合影,呼啦一下子,坐在前面的同学都兴奋的站到四位院士的身边,照下了一张师生大合影。虽然我坐在后排没有能够上前与校长合影,但心中仍为校长那真诚的邀请而温暖感激,看得出学生的位置在校长的心中很高很重。

        第二次见校长是06年,我到南区参加全校学生干部大会,校长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发言,发言结束时,校长面向在场所有学生,深情的说:“同学们,校长和你们在一起。”十一个字说完,全场长时间热烈的鼓掌,我肯定,当时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心里一定和我一样充盈着激动。而今时隔两年,这十一个字在我心里依然清晰而饱含温度。我想,可能在今后很长时间里,我都不会忘记校长的这句话,不会忘记这位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学生和自己连在一起的校长。

        吉林大学是一个由六个学校合并而成的、有着不同传统理念、校区众多学生近10万的庞大复杂的学校,合并之后必然会有利益的重新分配,在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氛围中,自认为失去利益的人一般都会出来叫冤喊屈大声抱怨,而受益者却往往高高挂起偷偷窃喜,得意者不说话了,失意者的声音就被无限放大了,所以虽然仅仅是一名学生,我也很容易感觉到这个学校里有着很多很多的矛盾。校长也是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临危受命的,我记得校长说过一句话:50年代老校长唐敖庆他们从北京来支援吉大时是一帮人一起来的,而我是孤苦伶仃一个人来的。这话多少有点委屈的意味,但校长并没有为这种复杂局面而妥协。我还记得06年夏天,正值暑假,学生们基本都回家了,我在学校内部BT下载网上意外发现不知谁上传的校长在我校召开的国际化学年会闭幕式上的发言,看完之后,感动至深。其中一部分话的大意是:这几天开会我没参加,向大学说抱歉,因为这几天校园里有人抗议,我一出现就被堵着不放。参与抗议的是部分老师,他们的孩子高考分数差了100分,想上吉大,我不同意。校长说:“我真的没有任何个人的追求,说我在这我要求什么,我要当官,我在北京的官当的不小;要说做学问,大家也知道,我在学术界的地位也不小,我没有任何的个人的私利在这,我只希望为吉林大学做一点事情。”我想这才是一个有良心的有魄力的教育家,如果大学的校长没有这样的良心和魄力,那么这个大学是不会健康发展的。在校长心中,学校和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他绝不会因为个人利益,因为个别老师的利益而牺牲这个学校的声誉和质量,更不会牺牲广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公平权利。我听过一位院士说:“大学不应该仅有大楼,还要有大师,更要有大爱。”用这句话评价其凤校长,很贴切。

        我觉得,现在的大学似乎太功利了,学校里有名气有成就的老师大都忙着对外做项目赚钱,就连他们的博士生硕士生都很难得到他们的亲自指导,更何况说能认真给广大本科学生上课了。有的教授博导根本不给本科生上课,有的即便排了课也很少自己去上,一个学校有多少博导多少教授已经与学生能得到多少优秀教育资源关系不大了。其凤校长在任时,在国内第一个取消了博导终身制,不具能力的即解除博导资格,这是一种制度上的进步,校长的这个决定是让那些整天忙于赚钱的教授们明白,在大学,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

        由于所学科目不同,我很难领受到校长这位曾经的麻省理工高材生,现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学术造诣,但在校的短短三年时间里我能深深感受到了他以学生为第一位的教育家精神。我想,大学校长不见得必须要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但一定要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不见得必须要有高超的学术水平,但一定要有高超的能力把优质的教育资源给他的学生,这样的校长才能使中国的大学健康的发展,才能让中国的大学缩小与世界优秀大学的差距。昨天,其凤校长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祝愿校长北大工作顺利,也希望校长能领导这所中国第一学府更好的进步,从而引领中国高等教育更好的成长发展。



    --------------------------
    推荐图书:走出软件作坊
    推荐图书:编译原理第2版
    推荐图书:悟透JavaScript
    推荐图书:大话设计模式
    计算机图书专题
    新闻:谷歌Gmail功能键的五大“烦人”之处
    导航:博客园首页  知识库  新闻  招聘  社区  小组  博问  网摘  找找看

    Link URL: http://www.cnblogs.com/tester2test/archive/2008/11/16/1334390.html
  • P2P软件工作原理是什么?

    2008-12-23 22:45:26

    P2P软件是基于P2P技术工作的

    1、什么是p2p

    P2P是一种技术,但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有着改变整个互联网基础的潜能的思想。

    (1)p2p的概念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意义。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目前人们认为其在加强网络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换、分布计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简单的说,P2P直接将人们联系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P2P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间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交换文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与下载。P2P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改变互联网现在的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 P2P看起来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将现实世界中很平常的东西移植到互联网上一样,P2P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对面地或者通过电话交流和沟通。

    即使从网络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互联网最基本的协议TCP/IP并没有客户机和服务器的概念,所有的设备都是通讯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联网上的系统都同时具有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功能。当然,后来发展的那些架构在TCP/IP之上的软件的确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浏览器和Web服务器,邮件客户端和邮件服务器。但是,对于服务器来说,它们之间仍然是对等联网的。以email为例,互联网上并没有一个巨大的、唯一的邮件服务器来处理所有的email,而是对等联网的邮件服务器相互协作把email传送到相应的服务器上去。另外用户之间email则一直对等的联络渠道。 当然但是过去的5年里,互联网的发展至少从表面上远离了P2P,互联网上绝大部分的节点也不能和其他节点直接地交流。Napster正是唤醒了深藏在互联网背后的对等联网。Napster的文件共享功能在局域网中共享目录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Napster的成功促使人们认识到把这种“对等联网”拓展到整个互联网范围的可能性。当然,在许多人的眼中,Napster并不是纯粹的P2P,它仍然需要一个处于中心协调机制。

    事实上,网络上现有的许多服务可以归入P2P的行列。即时讯息系统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软的MSN Messenger以及国内的OICQ是最流行的P2P应用。它们允许用户互相沟通和交换信息、交换文件。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于中心的服务器来协调。但这些系统并没有诸如搜索这种对于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这个特征的缺乏可能正 是为什么即时讯息出现很久但是并没有能够产生如Napster这样的影响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可以归入P2P是拍卖网站譬如eBay,人们在总结eBay的模式的时候用了C2C,是不是和P2P有一点类似?eBay就是一个将人们联系的和交易物品的社区,用户可以方便的搜索其他用户叫卖的商品。eBay提供了一些使得交易得以顺利进行的服务,但是交易是直接在用户之间进行的。如果将“交易”的概念推广,C2C就是P2P的一个特例,这里人们互相交换的是商品。

    但如果仔细深究的话,Napster和即时讯息在赋予用户之间直接交流的能力、eBay使用户可以直接交易的同时,却破坏了服务器端的那种自互联网出现之初就存在的对等联网思想,因为它们都需要有一个位于中心的服务器来协调,而不是分布在世界上不同地方的、对等联网的许多服务器。这也正是诸如Gnutella和Freenet不断的宣称它们创造了“纯粹”的P2P,完全没有中心服务器的P2P服务。

    (2)p2p的思想溯源:回到互联网的本质

    如果回顾一下,我们会发现在WWW出现伊始P2P就是互联网的本质特征之一。人们各自建立网页、互相做链接,人们上网是沿着链接冲浪。那时的web是真正的“网”(web)。但是当Yahoo!和Lycos建立了搜索引擎和门户站点后,人们上网的方式被改变了,人们从此到一个地方去获取所有的信息。记得_blank">新浪曾经有一段时间说它们是“目标站点”模式,但是如果多问一句,现在人们一条一条地阅读_blank">新浪的新闻,在头脑中还有一个“网”的概念吗?最大的问题是,这些站点控制了信息的流动、充斥了过时的信息、阻碍了真正的交流,或者对于很多人来说,另外还有太多的广告。 P2P就是把控制权重新还到用户手中去。人们通过P2P可以共享硬盘上的文件、目录甚至整个硬盘。这种能量是非常令人激动的,那些费心存储在自己的硬盘上的东西肯定是我们认为最有价值,所有人都共享了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这将使互联网上信息的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是不是有一种和WWW刚刚出现的时候同样的激动呢?有一点。

    因为每个Peer都代表了其后的人,基于自组织的网上社区也正在显现。与门户站点从上而下建立社区的方式不同,人们将以自发的方式形成社区。

    当人们加入P2P网络的时候,所有人都拥有了平等的机会,所有人都拥有了极容易地在网络上创造“内容”的机会。当然,真正在网络上创造或提供内容的人还是少数的,据统计Gnutella的用户中仅仅有2%向其他用户提供了内容,即使在比较活跃的Usenet张贴文章的用户也仅占所有用户的7%。但是,P2P第一次使得所有上网的人都拥有了平等的机会。

    下面试图用三句话来揭示P2P的影响:

    对等联网:是只读的网络的终结(Peer-to-peer is the end of the read-only Web)

    对等联网:使你重新参与互联网(Peer-to-peer allows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et again)

    对等联网:使网络远离电视(Peer-to-peer steering the Internet away from TV)如上文所言,P2P不是一个新思想,从某些角度看它甚至是整个最初创建互联网的最基本的思想。我们不妨花时间作一点回顾。

    互联网的发展于近现代的许多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并无不同,即都是先在军事工业形成,再转到民用领域。互联网发源于至今看来也十分新颖的战略思想:为了避免敌人的毁灭性武器命中全国的军事指挥控制中心,应该怎么办?传统的方法是一方面想方设法尽可能地不让敌人知道中心的确切位置,另一方面提高中心的抵御打击的能力。

    但在当今的核武器年代,对方有着连一个星球都可以炸毁的核弹,再固若金汤的防御措施一旦受到攻击肯定马上化为乌有。而只要有机密存在,总有打探出机密的方法,所以靠保密中心所在位置的方法也不是长远之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军事人员充分发挥逆向思维,想到既然不可能长期、有效地保护中心免受攻击,那么还不如根本不设中心!

    让每一个基地乃至每一台电脑都能独立运作,这么一来等于有了无数中心,敌人除非真的将这个星球炸了,否则其中一个基地或电脑受损,也不影响其他基地或电脑继续发挥作用。正是这种“非中心化”的思想成为形成互联网最基本的概念。

    但是许多技术出现之后往往并不会完全按照原先的设计发展,服务器/客户机的架构逐渐变成了互联网的主流,浏览变成了人们在互联网上最主要的生存方式。互联网的普通用户似乎在慢慢的退化、和电视观众一样被动地浏览着大网站们创造的内容。

    人们在网络上的主要活动访问了在这么门户站点上,读新闻、参与讨论组、聊天。但是这使得设计的互联网的一个特性消失了——如果Yahoo因故中断服务如出现什么情况?这种假设不太容易看到,但是年初的黑客攻击各大网站造成的混乱似乎可以给我们一点联想的线索。

    上面提到像Napster和即时讯息还是需要位于中心的服务器,那么Gnutella网站上的一句话可能表达了它们所推广的“纯粹”的P2P所包含的“非中心化”的理念:设计Gnutella是为了在核战中生存(Gnutella Is Designed to Survive Nuclear War)。

    它的网站上这样描述,纽约的用户受到攻击至多只会影响那个地区的部分用户,而其他地方的Gnutella用户还能正常的使用,这不正是互联网最初的理想吗?

    (3)Napster带来的革命

    Napster是去年当时由只有18岁的肖恩·范宁(Shawn Fanning)开发的,它提供服务允许音乐迷们交流MP3文件。它与先前也被推上被告席的提供免费音乐下载MP3.com的不同就是在Napster服务器没有一首歌曲,Napster提供了一个新的软件供音乐迷在自己的硬盘上共享歌曲文件,搜索其他用户共享的歌曲文件,并到其他也使用Napster服务的用户硬盘上去下载歌曲。Napster在短时间里吸引了5000万用户,最终,它被五大唱片商以侵犯版权推上被告席而成为世界的焦点。

    可能从来没有一个行业象唱片业这样,生存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软件而受到如此深重的威胁。对于Napster引起的版权问题有过很多的讨论,但是多花一些时间讨论还是值得的,因为这个案件决定了也决定了P2P文件共享这一分支的前途,也决定了未来如何处理互联网上的版权问题。

    10月31日原告之一BMG公司和Napster达成和解协议。舆论认为这表明唱片业意识到通过数字方式发布音乐将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消灭Napster也无法阻止其他模仿Napster的服务商出现。因此还不如与之合作改变Napster,将之变成在线音乐销售的渠道。现在的唱片工业面临的可能不是如何“像压碎一个鸡蛋”那样压碎,而是与之合作,将Napster的5000万用户变成自己的客户。也就是将Napster的模式变成“合法化的Napster”模式。唱片工业的困境是如何防止那些Napster的模仿者继续免费提供歌曲。

    2000年2月12日,美国旧金山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的三名法官就音乐网站Napster版权纠纷案作出裁决,认为它侵害了各大唱片公司的版权。但是三名法官并没有应唱片公司的要求,决定立即关闭网站,而是把最初的判决送回给低一级的地方法院。法官们说,这项裁决内容过于复杂,需作进一步澄清。但错综复杂的法律过程和长达58页的判决书反映了现在既缺乏与互联网相关的版权法,也缺乏相应的司法实践。

    但是,不管Napster案的结果如何都不能改变Napster后面的技术和思想给互联网带来的影响。“魔鬼”已经钻出了魔瓶,而魔瓶也已经被打破了。对于唱片界来说,至少它们销售唱片的方式被彻底改变了。下一个可能是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压缩技术和宽带网络将使得人们会在网络上轻易地传输整部电影。

    事实上合法化的网络上已经出现了许多试图推出“合法化的Napster”模式的公司,譬如由Napster的创办人之一创办的lightshare.com和Flycode.com。P2P对于唱片商来说的确有吸引力,如果它们能够从用户身上收费的话。对于利用诸如一个集中的站点提供收费的mp3音乐下载,用户每次从网站下载的时候,网站都必须向电信交流量费,而使用P2P则使得这部分费用不再存在了。因此唱片商获得更多的利润,用户也应该可以得到更便宜的音乐。

    从某种意义上软件也好像预测到了大规模盗版和文件共享可能带来的影响,这主要归功于开放源码软件给软件业带来的“头脑风暴”。在亚洲和东欧,软件业已经在反对盗版上打了败仗。这也正是微软极力推广一种“软件注册模式”,把软件作为按月付费的服务出售,而不再是向过去那样出售容易复制和盗版的硬拷贝。

    当然,对所谓“合法化的Napster”模式还是有很多质疑。P2P的这种文件共享功能似乎没有带来什么附加值,尽管这个过程可能是非常有趣的。从另一方面来说,这项技术可能被用来推动人们重新参与互联网、创造他们自己的内容,这也许是价值所在。所有的社区网站都有一个“梦想”,让用户互动来产生内容,但是由于由上而下创建的社区的最根本上的问题,这种梦想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P2P或许可以改变这一点。

    Napster创造的奇迹同时也是揭示了在互联网时代普通人也具有改变整个世界的能力。当肖恩·范宁在波士顿的东北大学校园开发Napster的时候,他只不过是想和他在维吉尼亚的朋友共享mp3歌曲文件。现在这个小软件改变了整个世界。

    (4)p2p改变了什么?内容转移到“边缘”

    在回顾了Napster了问题和困境之后,下面将看看P2P的更多激动人心的东西和消除围绕这个新词的种种误解,以及看看P2P的机会主要在哪儿。

    P2P带来的一个变化就是改变了“内容”所在的位置,内容正在从“中心”走向“边缘”,也就是说内容将主要不是存在几个主要的服务器上,而是存在所有用户的个人电脑上。

    Napster的成功使我们不得不去质疑流传已久的两个断言,“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是未来趋势”和“个人电脑死了”。ASP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对于大多数客户来说购买和维护高性能的服务器的成本太高了,但是P2P使得每个人办公桌上的电脑都可以成为“服务器”。用户原来是用台式电脑准备好数据之后再把数据上载到服务器上去,而使用P2P将不再需要这个过程。“个人电脑死了”这个断言就是个人电脑将主要用来浏览互联网、字处理等,因此最简单的瘦客户机就可以满足需求。P2P使得个人电脑再一次成为“中心”。P2P使得个人电脑重新焕发活力、不再是被动的客户端,而成为具有服务器和客户端的特征的设备,个人电脑将重新成为互联网的中心。

    互联网的存储模式将由现在的“内容位于中心”模式转变为“内容位于边缘”模式。从这个角度看P2P带来了几个改变:

    首先,客户不再需要将文件上载到服务器,而只需要使用P2P将共享信息提供出去;

    其次运行P2P的个人电脑不需要固定IP地址和永久的互联网连接,这使得那些拨号上网的用户也可以享受P2P带来的变革,这部分用户在所有用户中占有极大的比重;

    最后,P2P完全改变过去控制互联网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消除客户机和服务器二者之间的差别。

    上文对Napster所遭遇的法律问题有很多讨论,但是换个角度来阐述,盗版问题往往也正显示存在大量未能满足的需求。Napster的惊人成功(这里指吸引大量用户而不是获得利润)是一种难得的对P2P的概念上可行性的证明,揭示了P2P改变互联网的潜力。直通桌面的宽带网络逐渐成为现实、个人电脑越来越强大足以胜任“服务器”功能也从另外的方面确保P2P发挥其能量。

    个人电脑取代位于中心的服务器成为内容的主要存储地将对互联网的几个主要发展方向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这可能改变Windows和Linux几年的“战争”的局面,当“桌面”和服务器逐渐融合,微软可能会极力推广其基于Windows2000的Web服务和“内容处于边缘”(内容处于桌面)模式,从而可能破坏Linux在服务器市场上存在的基础。

    提供免费个人主页服务的公司存在的一个理由就是目前互联网使得普通用户很难拥有自己的服务器放置自己的内容。可以预言类似Napster的服务将会出现供人们在自己的个人电脑上发布主页和内容。

    WAP等移动服务协议目前还主要关注让人们去使用处于中心的商业服务如新闻、股票信息等。但更多的时候人们最需要的信息是那些在他们的个人电脑上的信息,P2P使这成为可能。人们可以通过无线联网P2P访问他们的个人电脑,这也就是一些公司所宣传的个人化P2P(Personal P2P)的“无线版本”。

    当然,这也不是说使用P2P的个人电脑可以取代服务器,那些安全的备份和需要专家来不断更新的数据还将存在于位于中心的服务器上。 可以这样看待P2P带来的转变,“内容位于中心”模式较好的适应了互联网初期的情况,个人电脑性能太差因而需要有专门的服务器、带宽太窄使得个人电脑不得不退化到被动浏览。宽带互联网、更稳定的更高性能的个人电脑使得我们有理由预言下一个5年将是由“内容位于边缘”模式主导。

    (5)重新解读P2P

    每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出现的时候它往往可能被人们误读。P2P这次也不例外,Napster让人们开始关注P2P,但也使得许多人认为P2P就是歌曲交换、文件交换,甚至认为P2P和盗版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说人们对P2P的理解是被误导的和不完全的。

    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出现之初也面临着误读的困境,人们开始的时候将Free理解为免费的,从而认为自由软件是不可靠的、认为自由软件运动是激进的“反文化的”。事实上Free更多的应该指自由地探索想法、在软件中表达出来和共享软件。这一点对自由软件的鼓吹者们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但是需要有人去告诉商界、媒体和公众自由软件在经济上和逻辑上是可行的。当时著名出版人O’reilly组织了一次自由软件峰会重新定义自由软件,将自由软件改名为开放源码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这一重新定义使得人们开始拨开误解的乌云,了解Free的本质。开放源码将人们从有缺陷的软件、锁定效应和传统的软件分发渠道中解脱出来。自由表示合作将可以跨越公司的边界、共享基础性的开发,使人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高附加值的服务上去。 今年8月,O’Reilly又组织另一次峰会来帮助人们认识P2P的潜力和消除Napster、Gnutella造成的P2P是盗版技术的负面影响。另外,他认为目前P2P的状态类似于“盲人摸象”,P2P技术的领导者们每个人都看到了P2P这头“巨象”的一些特征。,如果他们能够有机会交流思想,P2P将会更快地发展。这次P2P峰会主要有三个目的:定义P2P,我们要从中的到什么以及为什么;描述P2P的机会,P2P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形成一个提供给大众的关于P2P的信息,消除那些负面影响。

    参与P2P峰会的有媒体不断报道的那些提供文件交换服务如Napster、Gnutella、Freenet的开发者,也有那些试图挖掘P2P分布计算能力的公司和组织如Popular Power、SETI@home、distributed.net等的开发者。后面的三家公司希望使用P2P技术集中那些联接在网络上的电脑的空闲的CPU时间片断、内存空间、硬盘空间来替代“超级计算机”。其它正在进行的P2P应用还有,IBM、微软、Ariba也在合作开展一个名为UDDI的项目以将B2B电子商务标准化;Eazel正在建立下一代的Linux桌面;Jabber已经开发了一种基于XML、开放的即时讯息标准,Jabber被认为是建立了未来使用P2P数据交换的标准;由Lotus Notes的开发者创建的Groove试图“帮助人们以全新的方式沟通”;英特尔也在推广它的P2P技术以帮助更有效地使用芯片的计算能力。

    列这样一个名单有一点枯燥,尤其是对于那些对于具体细节没有太多兴趣的读者,但这又是必要的。因为这些描述可以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

    (6)尚未被了解的P2P

    Napster是与设备相关的,用户连接到到由它创建的P2P网络上是为了获取Mp3歌曲文件。但是对于即时讯息这一类P2P应用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别人连接的目的是和另一个Peer交流,而不必管他使用的是电脑、手持电脑或者手机。P2P提供了在网络上与设备无关的实时交流的能力。

    这种将把用户实时的连接起来的能力是P2P最令人感到激动的特性。事实上我们可以从AOL的AIM、国内Oicq受欢迎的程度认识到这个事实。

    能够实时地寻找和联络需要的人是商业应用的基本要求,电话可以做到这一点,而在网络上最常用的E-mail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即时讯息将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服务,更多的它将是下一个最基本的互联网商业工具。即时讯息现在看起来可能成为诸如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商业应用的平台。开发了一个开放源码的基于XML和Java即时讯息服务的Jabber似乎正是创建了一个这样的平台。Jabber的开发者似乎刻意集中了互联网现有的所有激动人心的东西:P2P、Java、XML和开放源码。它是不是有这种潜力呢?我们最好拭目以待,但Jabber的模式至少要比Napster要清晰得多。

    Negroponte在其《数字化生存》中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论述,“网络上的东西将比人要多”。P2P将使得这些“东西”之间的直接交流成为可能,网络上每个设备都是“活跃”的,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有部分是非常活跃,而有的则被动的,有时候直接交流的那些设备可能都是某一个用户自己的,譬如说掌上电脑和台式电脑的数据同步是最好的例子。如果用户的掌上电脑上有些数据和内容是台式电脑上没有的,台式电脑也应该能够向掌上电脑要求获取那些信息,这应该跟我们通过Napster到其他用户那儿去搜索和下载mp3歌曲一样。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是网络上的节点数目而是这些节点如何参与网络决定网络是否强大、是否有价值。怎样使得网络上几亿的人和更多的设备都活跃地参与呢?P2P正是一系列架构、技术、策略的开端,它使得互联网的这一理想开始变为现实。现在人们看到的和预言的都只是冰山露出的一个小角,更多的还在水下。

    (7)P2P中的P是人(People)!

    Dave Winner的论断P2P中的P是人(people)!这可能是我读到的关于P2P最深刻的解读之一。

    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真实生活是P2P的环境,人们可以和其他人直接地的交流。信息技术将我们带到了网络空间,在网络空间我们仍然希望还能够按照原来的P2P方式交流沟通。尽管互联网本质上是支持对等交流模式,但是网络的发展给对等交流增加了许多障碍。

    正如许多技术专家所指出的,动态IP地址、_blank">防火墙、代理服务器从技术上使得对等连接变得很困难。更不用说目前的网络主导模式已经发展成为服务器/客户端模式,人们在网络上只能被动的接受那些大公司诸如Yahoo!、ABCnews.com等提供的信息,交流是非常困难的。(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诸如空间、社会等级等也束缚了人们的对等交流。但是如果网络能够使我们看到对等交流的可能性,为什么不去追求?)

    可以这样类比,互联网的出现和电话的发明是具有同样的意义的,但是互联网最开始的主要特征是非实时的,更类似于传真,而没有提供像电话那样实时交流,现在P2P的即时讯息可能使得互联网上的实时交流变得和Web页面、E-mail那样普遍和不可或缺。

    对于所有的P2P应用来说,最先要做的就是恢复互联网曾经失去的对等联网能力。这也正是Napster从概念上最大的缺陷。(email是具有P2P交流的特征的,但email缺乏实时交流的能力,它类似与传真,但我们还需要“电话”的。)

    从“人”的角度上将,P2P发展的要点并不是P2P网络架构是如何,而是P2P将人们在网络上连接起来了,人们可以在网络这个更迅疾的媒介上处理那些需要沟通的问题。这是最重要的。尽管到今天还有人在怀疑互联网作为零售商业和B2B媒介的有效性,但是互联网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是不需要任何讨论的。过分的谈了“纯粹的”的、完全消除控制的P2P是毫无意义的。中心化或者非中心化都只是工具,都是为了创造出使人们可以更有效地沟通的工具。

    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至今仍只有极少的部分被应用到网络上,如新闻、B2C、B2B。现在,人们最常使用的P2P被移植到了网络空间。P2P可能改变一些我们已经熟知的、习惯了的产品和服务,也会创造更多。

    究竟会出现些什么?预言未来的最好办法是去创造。

    --------------------------
    推荐图书:走出软件作坊
    推荐图书:编译原理第2版
    推荐图书:悟透JavaScript
    推荐图书:大话设计模式
    计算机图书专题
    新闻:Facebook统计显示 其活跃用户已达1.4亿人
    导航:博客园首页  知识库  新闻  招聘  社区  小组  博问  网摘  找找看

    Link URL: http://www.cnblogs.com/tester2test/archive/2008/11/14/1333604.html
  • Xbox摇身变NAS:BT的使用问题与性能测试

    2008-12-23 22:45:26

    作者:棠棠出处:天极网

     

      在前面一部分的内容中,我给大家介绍怎样把一台Xbox游戏机进行改造,更换它的一些硬件和刷新软件,赋与它新的用途,当作一台全功能的NAS设备和文件服务器来使用。然后在第二部分的内容中,介绍了一些怎样安装一个完整的基于LAP的web服务器和TorrentFlux客户端软件。在本文的最后一个章节中,我们将对自己所组建的这台“业余”NAS设备进行测试。

      注意,如果你使用安装在Xbox上那个BitTorren客户程序来下载的话,经过一段时间后你可能会发现,当我们同时下载多个文件时,你的web浏览器和其他的使用因特网的活动速度会变得很慢。这是因为BotTorrent程序可能占用了你全部的可用带宽,这可能让人难以置信,但事实确是如此。不幸的是,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你的web或SSH通信就不得不进入到一个等待队列中,排在数百个BitTorrent数据包的后面,因此它们的连接就会慢得可怜,好象完全停止了一样。

      这种速度变慢的表现实际上仅仅只影响上行的流量,因为对大多数消费者的因特网连接来说,都是被限制了的,一些情况下他们的上行带宽比下行带宽要小得多,这几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就国内的情况来说,一般情况下2048 Kbps的下行带宽与512或256Kbps的上行带宽是相当普遍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使用一种方法把上行BitTorrent队列从ADLS modem(或路由器)中转移到这台Xbox中来,并且并且按优先级区分这些来自于Xbox的通信数据包,以便其他的因特网访问的请求数据包的优先级都大于BitTorrent的通信数据包。幸运的是,Linux提供了一种这样的方法来做到这一些。在这里我们只是先提一个思路,未来我们会在另一篇文章中详细谈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恭喜,恭喜!你现在已经有了一台功能强大的NAS设备了,在你的朋友圈子内不知有多少羡慕的眼光向你看过来(是不是还有些嫉妒的成分在内呢,呵呵)。其实,在Xbox上,我们还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可以充分发挥你的创造能力,给Xbox添加更多的实用用途。我们可以给它安装两个大容量的硬盘,而不用那个2.5英寸的小硬盘,说不定不可做成软RAID呢。或者说,假如你把一个小型的交换机和一台USB modem安装到Xbox内,给它添加上路由功能,那岂不是将它改造成了一台路由器了。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要相信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事情。

      写性能测试

      在本文以前,笔者把一台USB外置硬盘连接在我的媒体中心计算机上,在这个外置硬盘中存储有我所有的共享文件。至于网络连接,笔者使用的是一根100 Mbps的网线连接到Xbox上,但稍微有些遗憾的是,好像没有什么办法把Xbox的网络能力升级到1000 Mbps,否则的话,我相信,这台Xbox将会是一台相当完美的NAS设备了。

      笔者想看看自己组建的这台NAS设备的性能到底如何,为了进行一次快速的测试,笔者使用了几种不同的方式来拷贝一个150MB大小的文件,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想,应该大致可以看出这台Xbox的读写性能到底怎么样的,虽说不是一个什么绝对的量化数据,但相对来说还是可给我们留下一些大致的概念。

      计算机A:从内置硬盘拷贝到内置硬盘中,同一台机器,结果为11秒钟。

      计算机B:外置USB硬盘到内置硬盘中,结果为13秒钟。

      网络拷贝:Xbox到计算机A的内置硬盘中,结果为19秒钟。

      网络拷贝:计算机B的内置硬盘到计算机A的内置硬盘中,结果也是为19秒钟。

      计算机A:Athlon XP3200媒体中心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 MCE 2005,768MB内存。

      计算机B:Athlon XP1600笔记本,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 Pro,512MB内存。

      从上面的结果来看,读一个大文件,我们自己改造的Xbox的性能明显地比从USB外置硬盘的速度要慢,不过基本上跟从一台网络上的XP机器共享文件夹内读取性能差不了多少。

      注意:一台计算机读取或写入数据到一个磁盘驱动器到底有多快,依赖于许多的因素,特别是运行测试的系统影响很大。因此,我所做的这些测试可能并不代表经过改造的Xbox在你的机器上所能表现出来的真实的性能,在100 Mbit的网络环境下,理论上最大的数据传输率是大约为12,000 KBps,因此,在测试结果中,显示出的任何超过这个数值的结果都是由于缓存的原因引起的,并不是网络速度的缘故。



    --------------------------
    推荐图书:走出软件作坊
    推荐图书:编译原理第2版
    推荐图书:悟透JavaScript
    推荐图书:大话设计模式
    计算机图书专题
    新闻:Facebook统计显示 其活跃用户已达1.4亿人
    导航:博客园首页  知识库  新闻  招聘  社区  小组  博问  网摘  找找看

    Link URL: http://www.cnblogs.com/tester2test/archive/2008/11/14/1333592.html
  • BT下载原理

    2008-12-23 22:45:26

    BT下载原理

    BT的基础知识!
    对于新接触BT的人对于BT的下载方式可能还有点陌生,在这里先介绍一些BT简单的基础知识。
    首先先介绍一些关于BT的知识:
    1.BT下载的原理
    BitTorrent实际上是一个多点下载的P2P软件,其特点简单地说就是:下载的人越多,速度越快(这就是被戏称为“变态”的原因, 以往的HTTP下载、FTP下载等是人越多越慢的)。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我们用图来形象的表示一下:这是我们原来的http或ftp类的下载方式,一般的http或ftp下载是所有的人都从一个服务器上拿东西,自然人越多越慢。


    这是BT下载图:

    BT首先在提供上传这一端把一个文件分成了多个部分,甲在服务器随机下载了某个部分(A),乙在服务器随机下载了另外一部分(B),之后,甲的BT软件会根据情况到乙的电脑上去拿乙已经下载的那一部分

    Link URL: http://www.cnblogs.com/tester2test/archive/2008/11/14/1333508.html
  • 数据库连接池知识

    2008-12-23 22:45:26

     

      数据库连接池概述:
      数据库连接是一种关键的有限的昂贵的资源,这一点在多用户的网页应用程序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对数据库连接的管理能显著影响到整个应用程序的伸缩性和健壮性,影响到程序的性能指标。数据库连接池正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来的。
      数据库连接池负责分配、管理和释放数据库连接,它允许应用程序重复使用一个现有的数据库连接,而再不是重新建立一个;释放空闲时间超过最大空闲时间的数据库连接来避免因为没有释放数据库连接而引起的数据库连接遗漏。这项技术能明显提高对数据库操作的性能。
      数据库连接池在初始化时将创建一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放到连接池中,这些数据库连接的数量是由最小数据库连接数来设定的。无论这些数据库连接是否被使用,连接池都将一直保证至少拥有这么多的连接数量。连接池的最大数据库连接数量限定了这个连接池能占有的最大连接数,当应用程序向连接池请求的连接数超过最大连接数量时,这些请求将被加入到等待队列中。数据库连接池的最小连接数和最大连接数的设置要考虑到下列几个因素:
      1) 最小连接数是连接池一直保持的数据库连接,所以如果应用程序对数据库连接的使用量不大,将会有大量的数据库连接资源被浪费;
      2) 最大连接数是连接池能申请的最大连接数,如果数据库连接请求超过此数,后面的数据库连接请求将被加入到等待队列中,这会影响之后的数据库操作。
      3) 如果最小连接数与最大连接数相差太大,那么最先的连接请求将会获利,之后超过最小连接数量的连接请求等价于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库连接。不过,这些大于最小连接数的数据库连接在使用完不会马上被释放,它将被放到连接池中等待重复使用或是空闲超时后被释放。


    --------------------------
    推荐图书:走出软件作坊
    推荐图书:编译原理第2版
    推荐图书:悟透JavaScript
    推荐图书:大话设计模式
    计算机图书专题
    新闻:阿里旺旺用户超过一亿
    导航:博客园首页  知识库  新闻  招聘  社区  小组  博问  网摘  找找看

    Link URL: http://www.cnblogs.com/tester2test/archive/2008/11/07/1328611.html
  • Google的价值观 永不满足,力求最佳

    2008-12-13 00:43:50

    原文链接:http://www.cppblog.com/littlesupersun/archive/2007/08/31/31289.html

    Google 创始人之一 Larry Page 指出:“完美的搜索引擎需要做到确解用户之意,切返用户之需”。就搜索技术的现状而言,我们需要通过研

    究、开发和革新来实现长远的发展。Google 致力于成为这一技术领域的开拓者。尽管 Google 已是全球公认的业界领先的搜索技术公司,但其

    目标是为所有信息搜寻者提供更高标准的服务,无论用户是坐在波士顿的台式机旁,还是正在驾车穿过波恩,或是漫步在曼谷街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Google 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技术创新,突破现有技术的限制,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快速准确而又简单易用的搜索服

    务。要完全了解 Google,您需要了解 Google 在重新定义个人、企业和技术人员对互联网的看法的整个过程的方方面面。

      ---------------------------------------------
      Google 发现的十大真理
      ------------------------------------------

      1. 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创建伊始,Google 即以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为其中心任务。虽然很多公司主张客户利益优先,但难以抗拒各种诱惑,往往会牺牲客户的少

    量利益来增加股东价值。 Google 的一贯态度是:如果所做的更改不会给网站访问者带来任何优势,则将坚定不移地予以拒绝:

      界面清晰易用;网页加载迅速;绝对不出售搜索结果中的排名位置。

      在网站上刊登的广告应提供相关的内容,且不会影响用户的体验。

      Google 始终秉持着用户第一的理念,因而从网上赢得了最忠诚的用户群体。用户群体的增长并不是通过电视广告活动,而是通过用户的交

    口称颂来实现的。

      2. 最好的方式是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Google 要做的就是搜索。Google 不做星座预测,不做财经咨询,也不做聊天。而是带领着世界上最大的研发队伍,心无旁骛地攻克搜索问题

    。 Google 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也知道如何可以做得更好。通过持之以恒地对难题进行反复的探索,Google 始终能够解决困扰他人的复杂难题

    ,并不断地改进已被公认为网上最佳的服务。借助于 Google 错别字改正程序以及 Google 工具栏等创新工具(通过后者用户可以从任何一个

    网站进行  Google 搜索)使得数百万用户能够享受到快捷、完美的信息搜索体验。Google 的全体员工均专注于创造“完美的搜索引擎”,并

    为实现此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

      3. 快比慢好。

    Google 相信瞬间带来的喜悦。您需要解答的时候,是希望马上会得到解答的。这点是勿庸置疑的吧? Google 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努力让其

    用户尽快离开自己网站的公司。Google 执着地消减自己网页上的每一个多余的比特和字节,不断地提高服务环境的效率,并一次次地打破自己

    创造的速度记录。其他人认为大型服务器是处理海量数据的最快捷方式。但 Google 却发现联网的 PC 机速度更快。在他人已接受搜索算法所

    决定的明显速度限制时,Google 却写出了新的算法,证明了速度无限的真理。 Google 一直在不断地努力,让速度再快一点。

      4. 网络需要民主的作风。

    Google 之所以成功,原因在于它依赖数以百万计的向网站发布信息的用户来确定哪些网站提供的内容具有价值。Google 不依赖一组编辑人员

    或仅仅根据某个词汇出现的频率来为每个网页评级,而是采用一项突破性技术,即 PageRank?。PageRank 对一个网页所链接的所有网站进行评

    估,为它们分配一个值(在一定程度上参照了与相应网站链接的网站)。通过分析网络的整体结构,Google 能够确定哪些网站被最对其信息感

    兴趣的用户“投票”评为最佳信息来源。随着网络规模不断增长,每一个新网站将成为另一个信息点,同时也是要记入的另一张选票,该技术

    也会不断地得到改善。

      5. 您不必坐在台式机前也能获得所需的答案。

    世界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人们很难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角落。无论是通过 PDA,还是无线电话,甚至是在汽车里,人们都希望随时获得所需的

    信息。 Google 在这一领域开发了多种创新技术,其中包括 Google Number Search。通过这一技术,人们从具有上网功能的手机以及即时转换

    系统(将以 HTML 格式编写的网页转换为手机浏览器可以读取的格式)上查找数据时,可以大大减少键击次数。借助于这一系统,人们能够从 

    Palm PDA、Japanese i-mode、J-Sky 和 EZWeb 等原先不能显示网页内容的设备上打开数十亿个网页,以查看网页内容。尽管搜索引擎在任何

    地方都可以帮助用户找到所需的信息,但 Google 仍然在不断地探索新技术和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6. 您可以通过正当途径赚钱。

    Google 是一个企业。它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获取收入:向其他公司提供搜索技术;向广告客户提供在 Google 或网络的其他网站上刊登广告的

    服务。然而,您可能从未在 Google 上看到过广告。这是因为,除非广告与所显示的搜索结果页内容相关,否则 Google 不允许在我们的搜索

    结果页上展示任何广告。因此,只有某些搜索才会在搜索结果的上方或右侧显示赞助商链接。Google 坚信,仅当广告与您要查找的内容相关时

    ,才会为您提供有用的信息。

    Google 同样也证明了广告不必过分渲染也能够切实有效。Google 不接受弹出式广告,因为这会干扰用户查看所请求的内容。我们发现,文字

    广告 (AdWords) 的内容在与其读者相关时,所带来的点击率要比随机显示的广告高得多。Google 的优化小组与广告客户合作,以提高广告系

    列在有效期内的点击率。因为点击率越高,表明广告与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的相关性越高。任何广告客户,无论其规模大小,都可以利用这一针

    对性强的媒介。既可以通过我们的自助式广告服务计划在数分钟内在线投放广告,也可以在 Google 广告服务代表的帮助下发布广告。

    在 Google 上刊登的广告总是明确地标记为“赞助商链接”。不损害我们搜索结果的完整性是 Google 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绝对不会操纵排名

    位置来将我们的合作伙伴放在搜索结果中排名较高的位置。没有人能够购买更高的 PageRank(网页评级)。我们的用户信赖 Google 的客观公

    正性,任何短期利益都不能够构成破坏这种信任的理由。

    成千上万的广告客户使用我们的 Google AdWords 计划来推广他们的产品,我们相信 AdWords 是同类计划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此外,成千上万

    的网站管理人员利用我们的 Google AdSense 计划,刊登与其网站内容相关的广告,以增加收入和改善用户的体验。

      7. 信息始终在不断地累加。

    当 Google 索引中包含的互联网上的 HTML 网页超过任何其他搜索服务之后,我们的工程师开始将精力转到那些不太容易获得的信息上。有时

    只是合并新数据库的问题,如添加电话号码、地址查询以及企业目录。有时却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工作,如增添可搜索超过 88,000 万张图片的

    功能,或增添对原始格式为 PDF 文件的网页进行查看的方式。由于 PDF 格式的大量使用,我们需要扩展所搜索的文件类型的列表,以支持使

    用  Microsoft Word、Excel 和 PowerPoint 等多种格式创建的文档。为了满足无线用户的需要,Google 开发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技术,可将

    HTML 格式的文件转换为移动设备可读取的格式。该列表不会就此终止,因为 Google 的研究人员将持续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式,将全球范围内的

    所有信息提供给寻找答案的用户。

      8. 对信息的需求超越了国界。

    尽管 Google 的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但我们的办事处遍布全球,我们的宗旨是帮助全世界的用户获得所需的信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

    们维护着十多个互联网域;在我们所提供的搜索结果中,超过一半提供给美国境外的用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从 Google 支持的 35

    种语言中任选一种来展示搜索结果。此外,我们还提供翻译功能,无论用户的母语是哪种语言,都可以搜索到所需的内容;不喜欢使用英语搜

    索的用户可以将 Google 界面自定义为大约 100 种语言中的任意一种。为了更快地补充新语种,Google 为志愿者提供机会帮助做一些翻译工

    作,Google.com 网站上提供了供翻译使用的自动工具。这一流程大大改善了我们为用户(甚至位于地球上最偏远角落的用户)提供的服务的种

    类和质量。

      9. 没有西装革履也一样严肃认真。

    Google 的创始人一再声明公司所重视的惟有搜索。他们创建公司的理念是工作应具有挑战性,而挑战可以带来乐趣。正是由于这一点,Google

     的企业文化不同于其他公司,而并不是因为这里到处都有熔岩灯和大橡胶球。同样,对于我们的在线服务,Google 始终将用户放在首位;而

    对于日常生活, Google Inc. 将自己的员工放在首位。我们重视团队的功绩,并为个人的成就而倍感自豪,这些都促成了公司的全面成功。新

    想法经过交流和试验,然后以惊人的速度投入实际应用。其他公司的会议可能会占用几个小时,而在这里通常只不过是在排队购买午餐时的一

    次聊天,写代码的人和写检查程序的人之间不存在任何屏障。这种畅所欲言的环境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并促进了员工之间的友爱,而这种

    氛围又因肩负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对 Google 搜索结果的信赖而进一步加强。为希望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提供适当的工具,他们定然不负您的期

    望。

      10. 只是优秀还不够。

    为您提供的服务始终超出人们的预期。Google 不会将最好视为终点,而是看作一个新的起点。通过创新和反复探索,Google 选择行之有效的

    技术,并以异乎寻常的方式不断进行改进。搜索对于拼写正确的文字没有问题,对于拼写错误的文字会怎样呢?我们的工程师透视用户的需求

    并相应地开发错别字改正程序,就像知道用户在想什么一样。在 WAP 手机上进行搜索时的时间太长?我们的无线技术部门开发了 Google

    Number Search,将每个字母击键三次减少为只击一次。尽管我们的客户群体数以百万计,Google 仍然能够迅速找到发生冲突的位置,随即加

    以解决。但是,Google 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在全球用户还未明确意识到自己的需求之前为其做出周密考虑,并开发出富于创新的工具和产品

    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这种永不满足现状的态度就是深藏在世界上最佳搜索引擎背后的终极驱动力量。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