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发布新日志

  • 转: 详解LMA & VMA (浅显易懂)

    2012-03-16 10:57:18Top 1 Digest 1


    关于LMA和VMA,这个问题,有点点小复杂,不过,此处,我会把我的理解,尽量通过通俗的方式解释出来,以方便理解。当然,鄙人水平有限,难免有错,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一般提及LMA和VMA,多数情况都是和ld,链接器相关的。
    在了解这两个名词的详细含义之前,有些基本知识和前提要说一下:
    [基础知识]
    1。从你写的源代码到执行你的程序,一般经历了这几个过程:
    源代码编辑 -> 编译 -> 链接 -> 装载 -> 执行
    2。编译,简单说就是用编译工具,将你的源码,变成可以执行的二进制代码,也叫做目标文件,当然只是对应某一种硬件平台,比如此处我用的是Intel的X86系列的CPU,编译出来的,就是针对X86的二进制代码。
    3。链接就是,将多个目标文件合并为一个目标文件,称作可执行文件。
    4。每个目标文件都包含一连串的section,最常见,最基础的至少有:
    .text,代码段,就是CPU要运行的指令代码;
    .data,数据段,程序中包含的一些数据,放在这个段里;
    .bss,未初始化段,记录了程序里有哪些未初始化的变量,就相当于只记录对应的名字,留着程序运行前去初始化为0,所以,此处并不占用具体空间。打个比方就是,只记录人名,没有人站在这里占地方,而对应的.text和.data段,都是既有人名(函数或者变量名),又占对应的地方(包含具体空间记录到底是什么指令代码和数据的数值是多少)。
    5。section一般可以分为loadable与allocatable.
    通俗点说就是:
    loadable,可加载,就是,原先目标文件里面包含对应的代码或数据,所以,装载器要把这些内容,load到对应的地址,以便程序可以运行;
    而allocatable,可分配的,最简单理解就是上面提到的.bss段,那里记录了人名,到时候,你要给这些人名分配空间给你站的地方,对应着也就是变量所要占用的具体内存空间了。
    其他还有既不是loadbale的,也不是allocatable的,比如只存储debug信息的段,此处不多解释。
    [前提]
    程序已经编译好了,有了一个可执行文件,也叫目标文件,二进制文件,才会有后面的把程序装载,运行的事情。

    看完了基础知识和前提,再说我们此处的主题,才能更加清楚是咋回事:
    对于目标文件中的loadable或allocatable的section,其都有两个地址:VMA 和 LMA 。
    知道了其来由,再看具体解释:
    [LMA 详解]
    LMA的英文原版解释:
    LMA(Load Memory Address): the address at which the section will be loaded.
    什么是Load Memory Address,内存装载地址呢? 此处,单单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几层意思:
    1。load,装载
    为何要装载呢? 因为,如果想要使你的程序(即经历过,由你的源码,通过编译器的编译,链接器的链接,形成的那个可执行文件),能在内存里面运行,那么肯定涉及到一点,就是,有人,把你的这个程序,
    ,从此处常见的存储器硬盘里面,搬到内存里面去了,然后才有可能运行。而这里的装载,就是对应这个意思。就是把程序,从硬盘里面,装载Load,到内存里面去了。
    对应地,放到内存哪里去了呢?就是LMA,Load Memory Address,就是把你的程序中的对应的内容,详细点说就是,把其中的.text代码段,.data数据段等内容,搬到,也就是copy拷贝到,内存的LMA地址处了。
    2。Memory,内存
    上面已经解释了,这里再多说几句。
    程序运行的本质,就是CPU读取到指令,然后执行。这里就涉及到,如果想要你的程序运行,
    首先,你应该把对应的指令,放到合适的地方,CPU 才能读到,才能执行。
    此处合适的地方,有人想到,直接放到硬盘这里,CPU过来读取,然后执行不就可以了吗,还不用这么麻烦地将(指令)代码搬来搬去的,多省事。但是实际上,系统就是这么“笨”地搬来搬去,原因在于,从硬盘上直接读取指令,速度比直接从内存,一般PC 上是各种类型的RAM,比如DDR,此处统称为Memory/内存,
    要慢很多倍,所以,系统才会不嫌弃麻烦,把代码拷贝到内存里面去,然后从内存里面读取指令,然后执行,这样效率会高很多。
    所以,此处简单说就是,为了总体效率,对于普通系统,比如PC,程序的执行都是在Memory,内存里面执行的。

    因此,用一句话总结就是:
    代码被装载到内存的某个地方,那个地方的地址,就是LMA 。

    [VMA 详解]
    英文解释:
    VMA(Virtual Memory Address):the address the section will have when the output file is run;
    那啥是虚拟内存地址呢?简单说就是,你程序运行时候的所对应的地址。
    此处所谓的虚拟,一般来说,指的是启用了MMU之后,才有了虚拟地址和实地址。
    此处,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就是内存的实际地址即可。
    程序运行前,要把程序的内容,拷贝到对应的内存地址处,然后才能运行的。
    因此,一句话总结就是:
    代码要运行的时候,此时对应的地址,就是VMA。

    [理解此句:在多数情况下,LMA和VMA是相等的]
    这句话,说白了,可以(武断地)这么理解:
    如果是普通PC电脑,也就是上面说的,大多数情况下,那么LMA和VMA是一样的,也就是,程序被加载到内存的什么地方,也就在什么地方运行。
    如果是嵌入式系统,也就是相对的“少数情况”,LMA和VMA不一样。而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
    程序被放到ROM中,比如设置为只读的Nor Flash中,也就是LMA的地址是Nor Flash的地址,
    此如随便举例为0x10000000,而程序要运行时候的地址是内存地址,比如0x30000000,也就是VMA 是0x30000000,这时候,就要我们自己保证,在程序运行之前,把自己的程序,从LMA=0x10000000拷贝到VMA=0x3000000处,然后程序才可以正常运行。

    有人会问,反正对于ROM来说,CPU 也是可以直接从ROM里面读取代码,然后运行的。为何还要前面提到的,弄个LMA 和VMA不同,搬来搬去的呢?因为ROM,顾名思义,是只读的,只能读取,不能写入的。
    而程序中的代码段,由于只是被读取,不涉及到修改写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数据段和bss位初始化段来说,里面的所有的程序的变量,多数都是在运行的时候,不仅要读取,而且要被修改成新的值,然后写入新的值的,所以,如果还是放到ROM里面,就没法修改写入了。
    而且,另一个原因是,CPU从ROM,比如常见的Nor Flash中读取代码的速度,要远远小于从RAM,比如常见的SDRAM,中读取的速度,所以,才会牵扯到将代码烧写到ROM里面,然后代码的最开始,将此部分程序reaload,重载,也就是从此处的ROM的地址,即LMA,重新拷贝到SDRAM中去,也就是VMA的地方,然后从那里运行。

    [后记]
    关于LMA 和 VMA:
    Linker,链接器的作用:
    1。将LMA写到(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里面去
    2。解析符号。即,把不同的符号,根据符号表中的信息,转换成对应的地址。此处只涉及VMA,即程序运行时候的地址。

    Loader,装载器的作用:
    1。从二进制文件中读出对应的段的信息,比如text,data,bss等段的信息,
    将内容拷贝到对应的LMA的地址处。此谓,装载(对应内容)到装载地址(LMA)。
    2。如果发现VMA!=LMA, 即 程序运行时候的地址,和刚刚把程序内容拷贝到的地址LMA,两者不一样,
    那么就要把对应的内容,此处主要是data,数据段的内容,从刚刚装载到的位置,LMA处,拷贝到VMA处,
    这样,程序运行的时候,才能够在执行的时候,找到对应的VMA处的变量,才能找到对应的值,程序才能正常运行。
  • Linux --- 深入浅出的make教程

    2011-11-10 16:46:46

    转自陈皓 (CSDN)

    概述
    ——

    什么是makefile?或许很多Winodws的程序员都不知道这个东西,因为那些Windows的IDE都
    为你做了这个工作,但我觉得要作一个好的和 professional的程序员,makefile还是要懂
    。这就好像现在有这么多的HTML的编辑器,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专业人士,你还是要了解
    HTML的标识的含义。特别在Unix下的软件编译,你就不能不自己写makefile了,会不会写
    makefile,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人是否具备完成大型工程的能力。

    因为,makefile关系到了整个工程的编译规则。一个工程中的源文件不计数,其按类型、
    功能、模块分别放在若干个目录中,makefile定义了一系列的规则来指定,哪些文件需要
    先编译,哪些文件需要后编译,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编译,甚至于进行更复杂的功能操作,
    因为 makefile就像一个Shell脚本一样,其中也可以执行操作系统的命令。

    makefile带来的好处就是——“自动化编译”,一旦写好,只需要一个make命令,整个工
    程完全自动编译,极大的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make是一个命令工具,是一个解释make
    file中指令的命令工具,一般来说,大多数的IDE都有这个命令,比如:Delphi的make,V
    isual C++的nmake,Linux下GNU的make。可见,makefile都成为了一种在工程方面的编译
    方法。

    现在讲述如何写 makefile的文章比较少,这是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当然,不同厂商的
    make各不相同,也有不同的语法,但其本质都是在“文件依赖性”上做文章,这里,我仅
    对GNU的make进行讲述,我的环境是RedHat Linux 8.0,make的版本是3.80。必竟,这个m
    ake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也是用得最多的。而且其还是最遵循于IEEE 1003.2-1992 标准的
    (POSIX.2)。

    在这篇文档中,将以C/C++的源码作为我们基础,所以必然涉及一些关于C/C++的编译的知
    识,相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还请各位查看相关的编译器的文档。这里所默认的编译器是UN
    IX下的GCC和CC。



    关于程序的编译和链接
    ——————————

    在此,我想多说关于程序编译的一些规范和方法,一般来说,无论是C、C++、还是pas,首
    先要把源文件编译成中间代码文件,在Windows下也就是 .obj 文件,UNIX下是 .o 文件,
    即 Object File,这个动作叫做编译(compile)。然后再把大量的Object File合成执行
    文件,这个动作叫作链接(link)。

    编译时,编译器需要的是语法的正确,函数与变量的声明的正确。对于后者,通常是你需
    要告诉编译器头文件的所在位置(头文件中应该只是声明,而定义应该放在C/C++文件中)
    ,只要所有的语法正确,编译器就可以编译出中间目标文件。一般来说,每个源文件都应
    该对应于一个中间目标文件(O文件或是OBJ文件)。

    链接时,主要是链接函数和全局变量,所以,我们可以使用这些中间目标文件(O文件或是
    OBJ文件)来链接我们的应用程序。链接器并不管函数所在的源文件,只管函数的中间目标
    文件(Object File),在大多数时候,由于源文件太多,编译生成的中间目标文件太多,
    而在链接时需要明显地指出中间目标文件名,这对于编译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给中间
    目标文件打个包,在Windows下这种包叫“库文件”(Library File),也就是 .lib 文件
    ,在UNIX下,是Archive File,也就是 .a 文件。

    总结一下,源文件首先会生成中间目标文件,再由中间目标文件生成执行文件。在编译时
    ,编译器只检测程序语法,和函数、变量是否被声明。如果函数未被声明,编译器会给出
    一个警告,但可以生成Object File。而在链接程序时,链接器会在所有的Object File中
    找寻函数的实现,如果找不到,那到就会报链接错误码(Linker Error),在VC下,这种
    错误一般是:Link 2001错误,意思说是说,链接器未能找到函数的实现。你需要指定函数
    的Object File.

    好,言归正传,GNU的make有许多的内容,闲言少叙,还是让我们开始吧。



    Makefile 介绍
    ———————

    make命令执行时,需要一个 Makefile 文件,以告诉make命令需要怎么样的去编译和链接
    程序。

    首先,我们用一个示例来说明Makefile的书写规则。以便给大家一个感兴认识。这个示例
    来源于GNU的make使用手册,在这个示例中,我们的工程有8个C文件,和3个头文件,我们
    要写一个Makefile来告诉make命令如何编译和链接这几个文件。我们的规则是:
    1)如果这个工程没有编译过,那么我们的所有C文件都要编译并被链接。
    2)如果这个工程的某几个C文件被修改,那么我们只编译被修改的C文件,并链接目标程序

    3)如果这个工程的头文件被改变了,那么我们需要编译引用了这个头文件的所有C文件,并
    链接目标程序。

    只要我们的Makefile写得够好,所有的这一切,我们只用一个make命令就可以完成,make
    命令会自动智能地根据当前的文件修改的情况来确定哪些文件需要重编译,从而自己编译
    所需要的文件和链接目标程序。


    一、Makefile的规则

    在讲述这个Makefile之前,还是让我们先来粗略地看一看Makefile的规则。

    target ... : prerequisites ...
    command
    ...
    ...

    target也就是一个目标文件,可以是Object File,也可以是执行文件。还可以是一个标签
    (Label),对于标签这种特性,在后续的“伪目标”章节中会有叙述。

    prerequisites就是,要生成那个target所需要的文件或是目标。

    command也就是make需要执行的命令。(任意的Shell命令)

    这是一个文件的依赖关系,也就是说,target这一个或多个的目标文件依赖于prerequisi
    tes中的文件,其生成规则定义在command中。说白一点就是说,prerequisites中如果有一
    个以上的文件比target文件要新的话,command所定义的命令就会被执行。这就是 Makefi
    le的规则。也就是Makefile中最核心的内容。

    说到底,Makefile的东西就是这样一点,好像我的这篇文档也该结束了。呵呵。还不尽然
    ,这是Makefile的主线和核心,但要写好一个Makefile还不够,我会以后面一点一点地结
    合我的工作经验给你慢慢到来。内容还多着呢。:)


    二、一个示例

    正如前面所说的,如果一个工程有3个头文件,和8个C文件,我们为了完成前面所述的那三
    个规则,我们的Makefile应该是下面的这个样子的。

    edit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cc -o edit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main.o : main.c defs.h
    cc -c main.c
    kbd.o : kbd.c defs.h command.h
    cc -c kbd.c
    command.o : command.c defs.h command.h
    cc -c command.c
    display.o : display.c defs.h buffer.h
    cc -c display.c
    insert.o : insert.c defs.h buffer.h
    cc -c insert.c
    search.o : search.c defs.h buffer.h
    cc -c search.c
    files.o : files.c defs.h buffer.h command.h
    cc -c files.c
    utils.o : utils.c defs.h
    cc -c utils.c
    clean :
    rm edit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反斜杠(\)是换行符的意思。这样比较便于Makefile的易读。我们可以把这个内容保存在
    文件为“Makefile”或“makefile”的文件中,然后在该目录下直接输入命令“make”就
    可以生成执行文件edit。如果要删除执行文件和所有的中间目标文件,那么,只要简单地
    执行一下“make clean”就可以了。

    在这个makefile中,目标文件(target)包含:执行文件edit和中间目标文件(*.o),依
    赖文件(prerequisites)就是冒号后面的那些 .c 文件和 .h文件。每一个 .o 文件都有
    一组依赖文件,而这些 .o 文件又是执行文件 edit 的依赖文件。依赖关系的实质上就是
    说明了目标文件是由哪些文件生成的,换言之,目标文件是哪些文件更新的。

    在定义好依赖关系后,后续的那一行定义了如何生成目标文件的操作系统命令,一定要以
    一个Tab键作为开头。记住,make并不管命令是怎么工作的,他只管执行所定义的命令。m
    ake会比较targets文件和prerequisites文件的修改日期,如果prerequisites文件的日期
    要比targets文件的日期要新,或者target不存在的话,那么,make就会执行后续定义的命
    令。

    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clean不是一个文件,它只不过是一个动作名字,有点像C语言中的
    lable一样,其冒号后什么也没有,那么,make就不会自动去找文件的依赖性,也就不会自
    动执行其后所定义的命令。要执行其后的命令,就要在make命令后明显得指出这个lable的
    名字。这样的方法非常有用,我们可以在一个makefile中定义不用的编译或是和编译无关
    的命令,比如程序的打包,程序的备份,等等。



    三、make是如何工作的

    在默认的方式下,也就是我们只输入make命令。那么,

    1、make会在当前目录下找名字叫“Makefile”或“makefile”的文件。
    2、如果找到,它会找文件中的第一个目标文件(target),在上面的例子中,他会找到“
    edit”这个文件,并把这个文件作为最终的目标文件。
    3、如果edit文件不存在,或是edit所依赖的后面的 .o 文件的文件修改时间要比edit这个
    文件新,那么,他就会执行后面所定义的命令来生成edit这个文件。
    4、如果edit所依赖的.o文件也不存在,那么make会在当前文件中找目标为.o文件的依赖性
    ,如果找到则再根据那一个规则生成.o文件。(这有点像一个堆栈的过程)
    5、当然,你的C文件和H文件是存在的啦,于是make会生成 .o 文件,然后再用 .o 文件生
    命make的终极任务,也就是执行文件edit了。

    这就是整个make的依赖性,make会一层又一层地去找文件的依赖关系,直到最终编译出第
    一个目标文件。在找寻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比如最后被依赖的文件找不到,那么ma
    ke就会直接退出,并报错,而对于所定义的命令的错误,或是编译不成功,make根本不理
    。make只管文件的依赖性,即,如果在我找了依赖关系之后,冒号后面的文件还是不在,
    那么对不起,我就不工作啦。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像clean这种,没有被第一个目标文件直接或间接关联,那么它
    后面所定义的命令将不会被自动执行,不过,我们可以显示要make执行。即命令——“ma
    ke clean”,以此来清除所有的目标文件,以便重编译。

    于是在我们编程中,如果这个工程已被编译过了,当我们修改了其中一个源文件,比如fi
    le.c,那么根据我们的依赖性,我们的目标file.o会被重编译(也就是在这个依性关系后
    面所定义的命令),于是file.o的文件也是最新的啦,于是file.o的文件修改时间要比ed
    it要新,所以edit也会被重新链接了(详见edit目标文件后定义的命令)。

    而如果我们改变了“command.h”,那么,kdb.o、command.o和files.o都会被重编译,并
    且,edit会被重链接。


    四、makefile中使用变量

    在上面的例子中,先让我们看看edit的规则:

    edit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cc -o edit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我们可以看到[.o]文件的字符串被重复了两次,如果我们的工程需要加入一个新的[.o]文
    件,那么我们需要在两个地方加(应该是三个地方,还有一个地方在 clean中)。当然,
    我们的makefile并不复杂,所以在两个地方加也不累,但如果makefile变得复杂,那么我
    们就有可能会忘掉一个需要加入的地方,而导致编译失败。所以,为了makefile的易维护
    ,在makefile中我们可以使用变量。makefile的变量也就是一个字符串,理解成 C语言中
    的宏可能会更好。

    比如,我们声明一个变量,叫objects, OBJECTS, objs, OBJS, obj, 或是 OBJ,反正不管
    什么啦,只要能够表示obj文件就行了。我们在makefile一开始就这样定义:

    objects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于是,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在我们的makefile中以“$(objects)”的方式来使用这个变量
    了,于是我们的改良版makefile就变成下面这个样子:

    objects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edit : $(objects)
    cc -o edit $(objects)
    main.o : main.c defs.h
    cc -c main.c
    kbd.o : kbd.c defs.h command.h
    cc -c kbd.c
    command.o : command.c defs.h command.h
    cc -c command.c
    display.o : display.c defs.h buffer.h
    cc -c display.c
    insert.o : insert.c defs.h buffer.h
    cc -c insert.c
    search.o : search.c defs.h buffer.h
    cc -c search.c
    files.o : files.c defs.h buffer.h command.h
    cc -c files.c
    utils.o : utils.c defs.h
    cc -c utils.c
    clean :
    rm edit $(objects)


    于是如果有新的 .o 文件加入,我们只需简单地修改一下 objects 变量就可以了。

    关于变量更多的话题,我会在后续给你一一道来。


    五、让make自动推导

    GNU的make很强大,它可以自动推导文件以及文件依赖关系后面的命令,于是我们就没必要
    去在每一个[.o]文件后都写上类似的命令,因为,我们的make会自动识别,并自己推导命
    令。

    只要make看到一个[.o]文件,它就会自动的把[.c]文件加在依赖关系中,如果make找到一
    个whatever.o,那么whatever.c,就会是whatever.o的依赖文件。并且 cc -c whatever.
    c 也会被推导出来,于是,我们的makefile再也不用写得这么复杂。我们的是新的makefi
    le又出炉了。


    objects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edit : $(objects)
    cc -o edit $(objects)

    main.o : defs.h
    kbd.o : defs.h command.h
    command.o : defs.h command.h
    display.o : defs.h buffer.h
    insert.o : defs.h buffer.h
    search.o : defs.h buffer.h
    files.o : defs.h buffer.h command.h
    utils.o : defs.h

    .PHONY : clean
    clean :
    rm edit $(objects)

    这种方法,也就是make的“隐晦规则”。上面文件内容中,“.PHONY”表示,clean是个伪
    目标文件。

    关于更为详细的“隐晦规则”和“伪目标文件”,我会在后续给你一一道来。


    六、另类风格的makefile

    即然我们的make可以自动推导命令,那么我看到那堆[.o]和[.h]的依赖就有点不爽,那么
    多的重复的[.h],能不能把其收拢起来,好吧,没有问题,这个对于make来说很容易,谁
    叫它提供了自动推导命令和文件的功能呢?来看看最新风格的makefile吧。

    objects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edit : $(objects)
    cc -o edit $(objects)

    $(objects) : defs.h
    kbd.o command.o files.o : command.h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files.o : buffer.h

    .PHONY : clean
    clean :
    rm edit $(objects)

    这种风格,让我们的makefile变得很简单,但我们的文件依赖关系就显得有点凌乱了。鱼
    和熊掌不可兼得。还看你的喜好了。我是不喜欢这种风格的,一是文件的依赖关系看不清
    楚,二是如果文件一多,要加入几个新的.o文件,那就理不清楚了。

    七、清空目标文件的规则

    每个Makefile中都应该写一个清空目标文件(.o和执行文件)的规则,这不仅便于重编译
    ,也很利于保持文件的清洁。这是一个“修养”(呵呵,还记得我的《编程修养》吗)。
    一般的风格都是:

    clean:
    rm edit $(objects)

    更为稳健的做法是:

    .PHONY : clean
    clean :
    -rm edit $(objects)

    前面说过,.PHONY意思表示clean是一个“伪目标”,。而在rm命令前面加了一个小减号的
    意思就是,也许某些文件出现问题,但不要管,继续做后面的事。当然,clean的规则不要
    放在文件的开头,不然,这就会变成make的默认目标,相信谁也不愿意这样。不成文的规
    矩是——“clean从来都是放在文件的最后”。


    上面就是一个makefile的概貌,也是makefile的基础,下面还有很多makefile的相关细节
    ,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就来。

    Makefile 总述
    ———————

    一、Makefile里有什么?

    Makefile里主要包含了五个东西:显式规则、隐晦规则、变量定义、文件指示和注释。


    1、显式规则。显式规则说明了,如何生成一个或多的的目标文件。这是由Makefile的书写
    者明显指出,要生成的文件,文件的依赖文件,生成的命令。

    2、隐晦规则。由于我们的make有自动推导的功能,所以隐晦的规则可以让我们比较粗糙地
    简略地书写Makefile,这是由make所支持的。

    3、变量的定义。在Makefile中我们要定义一系列的变量,变量一般都是字符串,这个有点
    你C语言中的宏,当Makefile被执行时,其中的变量都会被扩展到相应的引用位置上。

    4、文件指示。其包括了三个部分,一个是在一个Makefile中引用另一个Makefile,就像C
    语言中的include一样;另一个是指根据某些情况指定Makefile中的有效部分,就像C语言
    中的预编译#if一样;还有就是定义一个多行的命令。有关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会在后续的
    部分中讲述。

    5、注释。Makefile中只有行注释,和UNIX的Shell脚本一样,其注释是用“#”字符,这个
    就像C/C++中的“//”一样。如果你要在你的Makefile中使用“#”字符,可以用反斜框进
    行转义,如:“\#”。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在Makefile中的命令,必须要以[Tab]键开始。


    二、Makefile的文件名

    默认的情况下,make命令会在当前目录下按顺序找寻文件名为“GNUmakefile”、“makef
    ile”、“Makefile”的文件,找到了解释这个文件。在这三个文件名中,最好使用“Mak
    efile”这个文件名,因为,这个文件名第一个字符为大写,这样有一种显目的感觉。最好
    不要用 “GNUmakefile”,这个文件是GNU的make识别的。有另外一些make只对全小写的“
    makefile”文件名敏感,但是基本上来说,大多数的make都支持“makefile”和“Makefi
    le”这两种默认文件名。

    当然,你可以使用别的文件名来书写Makefile,比如:“Make.Linux”,“Make.Solaris
    ”,“Make.AIX”等,如果要指定特定的Makefile,你可以使用make的“- f”和“--fil
    e”参数,如:make -f Make.Linux或make --file Make.AIX。


    三、引用其它的Makefile

    在Makefile使用include关键字可以把别的Makefile包含进来,这很像C语言的#include,
    被包含的文件会原模原样的放在当前文件的包含位置。include的语法是:

    include <filename>

    filename可以是当前操作系统Shell的文件模式(可以保含路径和通配符)

    在 include前面可以有一些空字符,但是绝不能是[Tab]键开始。include和<filename>可
    以用一个或多个空格隔开。举个例子,你有这样几个Makefile:a.mk、b.mk、c.mk,还有
    一个文件叫foo.make,以及一个变量$(bar),其包含了e.mk和 f.mk,那么,下面的语句:


    include foo.make *.mk $(bar)

    等价于:

    include foo.make a.mk b.mk c.mk e.mk f.mk

    make 命令开始时,会把找寻include所指出的其它Makefile,并把其内容安置在当前的位
    置。就好像C/C++的#include指令一样。如果文件都没有指定绝对路径或是相对路径的话,
    make会在当前目录下首先寻找,如果当前目录下没有找到,那么,make还会在下面的几个
    目录下找:

    1、如果make执行时,有“-I”或“--include-dir”参数,那么make就会在这个参数所指
    定的目录下去寻找。
    2、如果目录<prefix>/include(一般是:/usr/local/bin或/usr/include)存在的话,m
    ake也会去找。

    如果有文件没有找到的话,make会生成一条警告信息,但不会马上出现致命错误。它会继
    续载入其它的文件,一旦完成makefile的读取,make会再重试这些没有找到,或是不能读
    取的文件,如果还是不行,make才会出现一条致命信息。如果你想让make不理那些无法读
    取的文件,而继续执行,你可以在 include前加一个减号“-”。如:

    -include <filename>
    其表示,无论include过程中出现什么错误,都不要报错继续执行。和其它版本make兼容的
    相关命令是sinclude,其作用和这一个是一样的。


    四、环境变量 MAKEFILES

    如果你的当前环境中定义了环境变量MAKEFILES,那么,make会把这个变量中的值做一个类
    似于include的动作。这个变量中的值是其它的 Makefile,用空格分隔。只是,它和incl
    ude不同的是,从这个环境变中引入的Makefile的“目标”不会起作用,如果环境变量中定
    义的文件发现错误,make也会不理。

    但是在这里我还是建议不要使用这个环境变量,因为只要这个变量一被定义,那么当你使
    用make时,所有的 Makefile都会受到它的影响,这绝不是你想看到的。在这里提这个事,
    只是为了告诉大家,也许有时候你的Makefile出现了怪事,那么你可以看看当前环境中有
    没有定义这个变量。


    五、make的工作方式

    GNU的make工作时的执行步骤入下:(想来其它的make也是类似)

    1、读入所有的Makefile。
    2、读入被include的其它Makefile。
    3、初始化文件中的变量。
    4、推导隐晦规则,并分析所有规则。
    5、为所有的目标文件创建依赖关系链。
    6、根据依赖关系,决定哪些目标要重新生成。
    7、执行生成命令。

    1-5 步为第一个阶段,6-7为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如果定义的变量被使用了,那么
    ,make会把其展开在使用的位置。但make并不会完全马上展开,make使用的是拖延战术,
    如果变量出现在依赖关系的规则中,那么仅当这条依赖被决定要使用了,变量才会在其内
    部展开。

    当然,这个工作方式你不一定要清楚,但是知道这个方式你也会对make更为熟悉。有了这
    个基础,后续部分也就容易看懂了。



    书写规则
    ————

    规则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依赖关系,一个是生成目标的方法。

    在 Makefile中,规则的顺序是很重要的,因为,Makefile中只应该有一个最终目标,其它
    的目标都是被这个目标所连带出来的,所以一定要让 make知道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一般
    来说,定义在Makefile中的目标可能会有很多,但是第一条规则中的目标将被确立为最终
    的目标。如果第一条规则中的目标有很多个,那么,第一个目标会成为最终的目标。make
    所完成的也就是这个目标。

    好了,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如何书写规则。


    一、规则举例

    foo.o : foo.c defs.h # foo模块
    cc -c -g foo.c

    看到这个例子,各位应该不是很陌生了,前面也已说过,foo.o是我们的目标,foo.c和de
    fs.h是目标所依赖的源文件,而只有一个命令“cc -c -g foo.c”(以Tab键开头)。这个
    规则告诉我们两件事:

    1、文件的依赖关系,foo.o依赖于foo.c和defs.h的文件,如果foo.c和defs.h的文件日期
    要比foo.o文件日期要新,或是foo.o不存在,那么依赖关系发生。
    2、如果生成(或更新)foo.o文件。也就是那个cc命令,其说明了,如何生成foo.o这个文
    件。(当然foo.c文件include了defs.h文件)


    二、规则的语法

    targets : prerequisites
    command
    ...

    或是这样:

    targets : prerequisites ; command
    command
    ...

    targets是文件名,以空格分开,可以使用通配符。一般来说,我们的目标基本上是一个文
    件,但也有可能是多个文件。

    command是命令行,如果其不与“target吐舌rerequisites”在一行,那么,必须以[Tab键
    ]开头,如果和prerequisites在一行,那么可以用分号做为分隔。(见上)

    prerequisites也就是目标所依赖的文件(或依赖目标)。如果其中的某个文件要比目标文
    件要新,那么,目标就被认为是“过时的”,被认为是需要重生成的。这个在前面已经讲
    过了。

    如果命令太长,你可以使用反斜框(‘\’)作为换行符。make对一行上有多少个字符没有
    限制。规则告诉make两件事,文件的依赖关系和如何成成目标文件。

    一般来说,make会以UNIX的标准Shell,也就是/bin/sh来执行命令。


    三、在规则中使用通配符

    如果我们想定义一系列比较类似的文件,我们很自然地就想起使用通配符。make支持三各
    通配符:“*”,“?”和“[...]”。这是和Unix的B-Shell是相同的。

    波浪号(“~”)字符在文件名中也有比较特殊的用途。如果是“~/test”,这就表示当前
    用户的$HOME目录下的test目录。而“~hchen /test”则表示用户hchen的宿主目录下的te
    st目录。(这些都是Unix下的小知识了,make也支持)而在Windows或是MS-DOS 下,用户
    没有宿主目录,那么波浪号所指的目录则根据环境变量“HOME”而定。

    通配符代替了你一系列的文件,如“*.c”表示所以后缀为c的文件。一个需要我们注意的
    是,如果我们的文件名中有通配符,如:“*”,那么可以用转义字符“\”,如“\*”来
    表示真实的“*”字符,而不是任意长度的字符串。

    好吧,还是先来看几个例子吧:

    clean:
    rm -f *.o

    上面这个例子我不不多说了,这是操作系统Shell所支持的通配符。这是在命令中的通配符


    print: *.c
    lpr -p $?
    touch print

    上面这个例子说明了通配符也可以在我们的规则中,目标print依赖于所有的[.c]文件。其
    中的“$?”是一个自动化变量,我会在后面给你讲述。

    objects = *.o

    上面这个例子,表示了,通符同样可以用在变量中。并不是说[*.o]会展开,不!objects
    的值就是“*.o”。Makefile中的变量其实就是 C/C++中的宏。如果你要让通配符在变量中
    展开,也就是让objects的值是所有[.o]的文件名的集合,那么,你可以这样:

    objects := $(wildcard *.o)

    这种用法由关键字“wildcard”指出,关于Makefile的关键字,我们将在后面讨论。


    四、文件搜寻

    在一些大的工程中,有大量的源文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把这许多的源文件分类,并存放
    在不同的目录中。所以,当make需要去找寻文件的依赖关系时,你可以在文件前加上路径
    ,但最好的方法是把一个路径告诉make,让make在自动去找。

    Makefile文件中的特殊变量“VPATH”就是完成这个功能的,如果没有指明这个变量,mak
    e只会在当前的目录中去找寻依赖文件和目标文件。如果定义了这个变量,那么,make就会
    在当当前目录找不到的情况下,到所指定的目录中去找寻文件了。

    VPATH = src:../headers

    上面的的定义指定两个目录,“src”和“../headers”,make会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搜索。
    目录由“冒号”分隔。(当然,当前目录永远是最高优先搜索的地方)

    另一个设置文件搜索路径的方法是使用make的“vpath”关键字(注意,它是全小写的),
    这不是变量,这是一个make的关键字,这和上面提到的那个 VPATH变量很类似,但是它更
    为灵活。它可以指定不同的文件在不同的搜索目录中。这是一个很灵活的功能。它的使用
    方法有三种:

    1、vpath <pattern> <directories>

    为符合模式<pattern>的文件指定搜索目录<directories>。

    2、vpath <pattern>

    清除符合模式<pattern>的文件的搜索目录。

    3、vpath

    清除所有已被设置好了的文件搜索目录。

    vapth 使用方法中的<pattern>需要包含“%”字符。“%”的意思是匹配零或若干字符,例
    如,“%.h”表示所有以“.h”结尾的文件。<pattern>指定了要搜索的文件集,而<direc
    tories>则指定了<pattern>的文件集的搜索的目录。例如:

    vpath %.h ../headers

    该语句表示,要求make在“../headers”目录下搜索所有以“.h”结尾的文件。(如果某
    文件在当前目录没有找到的话)

    我们可以连续地使用vpath语句,以指定不同搜索策略。如果连续的vpath语句中出现了相
    同的<pattern>,或是被重复了的<pattern>,那么,make会按照vpath语句的先后顺序来执
    行搜索。如:

    vpath %.c foo
    vpath % blish
    vpath %.c bar

    其表示“.c”结尾的文件,先在“foo”目录,然后是“blish”,最后是“bar”目录。


    vpath %.c foo:bar
    vpath % blish

    而上面的语句则表示“.c”结尾的文件,先在“foo”目录,然后是“bar”目录,最后才
    是“blish”目录。


    五、伪目标

    最早先的一个例子中,我们提到过一个“clean”的目标,这是一个“伪目标”,

    clean:
    rm *.o temp

    正像我们前面例子中的“clean”一样,即然我们生成了许多文件编译文件,我们也应该提
    供一个清除它们的“目标”以备完整地重编译而用。 (以“make clean”来使用该目标)


    因为,我们并不生成“clean”这个文件。“伪目标”并不是一个文件,只是一个标签,由
    于“伪目标”不是文件,所以make无法生成它的依赖关系和决定它是否要执行。我们只有
    通过显示地指明这个“目标”才能让其生效。当然,“伪目标”的取名不能和文件名重名
    ,不然其就失去了“伪目标”的意义了。

    当然,为了避免和文件重名的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特殊的标记“.PHONY”来显示
    地指明一个目标是“伪目标”,向make说明,不管是否有这个文件,这个目标就是“伪目
    标”。

    .PHONY : clean

    只要有这个声明,不管是否有“clean”文件,要运行“clean”这个目标,只有“make c
    lean”这样。于是整个过程可以这样写:

    .PHONY: clean
    clean:
    rm *.o temp

    伪目标一般没有依赖的文件。但是,我们也可以为伪目标指定所依赖的文件。伪目标同样
    可以作为“默认目标”,只要将其放在第一个。一个示例就是,如果你的 Makefile需要一
    口气生成若干个可执行文件,但你只想简单地敲一个make完事,并且,所有的目标文件都
    写在一个Makefile中,那么你可以使用“伪目标”这个特性:

    all : prog1 prog2 prog3
    .PHONY : all

    prog1 : prog1.o utils.o
    cc -o prog1 prog1.o utils.o

    prog2 : prog2.o
    cc -o prog2 prog2.o

    prog3 : prog3.o sort.o utils.o
    cc -o prog3 prog3.o sort.o utils.o

    我们知道,Makefile中的第一个目标会被作为其默认目标。我们声明了一个“all”的伪目
    标,其依赖于其它三个目标。由于伪目标的特性是,总是被执行的,所以其依赖的那三个
    目标就总是不如“all”这个目标新。所以,其它三个目标的规则总是会被决议。也就达到
    了我们一口气生成多个目标的目的。 “.PHONY : all”声明了“all”这个目标为“伪目
    标”。

    随便提一句,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目标也可以成为依赖。所以,伪目标同样也可
    成为依赖。看下面的例子:

    .PHONY: cleanall cleanobj cleandiff

    cleanall : cleanobj cleandiff
    rm program

    cleanobj :
    rm *.o

    cleandiff :
    rm *.diff

    “make clean”将清除所有要被清除的文件。“cleanobj”和“cleandiff”这两个伪目标
    有点像“子程序”的意思。我们可以输入“make cleanall”和“make cleanobj”和“ma
    ke cleandiff”命令来达到清除不同种类文件的目的。

    六、多目标

    Makefile 的规则中的目标可以不止一个,其支持多目标,有可能我们的多个目标同时依赖
    于一个文件,并且其生成的命令大体类似。于是我们就能把其合并起来。当然,多个目标
    的生成规则的执行命令是同一个,这可能会可我们带来麻烦,不过好在我们的可以使用一
    个自动化变量“$@”(关于自动化变量,将在后面讲述),这个变量表示着目前规则中所
    有的目标的集合,这样说可能很抽象,还是看一个例子吧。

    bigoutput littleoutput : text.g
    generate text.g -$(subst output,,$@) > $@

    上述规则等价于:

    bigoutput : text.g
    generate text.g -big > bigoutput
    littleoutput : text.g
    generate text.g -little > littleoutput

    其中,-$(subst output,,$@)中的“$”表示执行一个Makefile的函数,函数名为subst,
    后面的为参数。关于函数,将在后面讲述。这里的这个函数是截取字符串的意思,“$@”
    表示目标的集合,就像一个数组,“$@”依次取出目标,并执于命令。


    七、静态模式

    静态模式可以更加容易地定义多目标的规则,可以让我们的规则变得更加的有弹性和灵活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语法:

    <targets ...>: <target-pattern>: <prereq-patterns ...>
    <commands>
    ...


    targets定义了一系列的目标文件,可以有通配符。是目标的一个集合。

    target-parrtern是指明了targets的模式,也就是的目标集模式。

    prereq-parrterns是目标的依赖模式,它对target-parrtern形成的模式再进行一次依赖目
    标的定义。


    这样描述这三个东西,可能还是没有说清楚,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如果我们的<t
    arget-parrtern>定义成“%.o”,意思是我们的<target>集合中都是以“.o”结尾的,而
    如果我们的<prereq-parrterns>定义成“%.c”,意思是对<target-parrtern>所形成的目
    标集进行二次定义,其计算方法是,取<target-parrtern>模式中的“%”(也就是去掉了
    [.o]这个结尾),并为其加上[.c]这个结尾,形成的新集合。

    所以,我们的“目标模式”或是“依赖模式”中都应该有“%”这个字符,如果你的文件名
    中有“%”那么你可以使用反斜杠“\”进行转义,来标明真实的“%”字符。

    看一个例子:

    objects = foo.o bar.o

    all: $(objects)

    $(objects): %.o: %.c
    $(CC) -c $(CFLAGS) $< -o $@


    上面的例子中,指明了我们的目标从$object中获取,“%.o”表明要所有以“.o”结尾的
    目标,也就是“foo.o bar.o”,也就是变量$object集合的模式,而依赖模式“%.c”则取
    模式“%.o”的“%”,也就是“foo bar”,并为其加下“.c”的后缀,于是,我们的依赖
    目标就是“foo.c bar.c”。而命令中的“$<”和“$@”则是自动化变量,“$<”表示所有
    的依赖目标集(也就是“foo.c bar.c”),“$@”表示目标集(也就是“foo.o bar.o”
    )。于是,上面的规则展开后等价于下面的规则:

    foo.o : foo.c
    $(CC) -c $(CFLAGS) foo.c -o foo.o
    bar.o : bar.c
    $(CC) -c $(CFLAGS) bar.c -o bar.o

    试想,如果我们的“%.o”有几百个,那种我们只要用这种很简单的“静态模式规则”就可
    以写完一堆规则,实在是太有效率了。“静态模式规则”的用法很灵活,如果用得好,那
    会一个很强大的功能。再看一个例子:


    files = foo.elc bar.o lose.o

    $(filter %.o,$(files)): %.o: %.c
    $(CC) -c $(CFLAGS) $< -o $@
    $(filter %.elc,$(files)): %.elc: %.el
    emacs -f batch-byte-compile $<


    $(filter %.o,$(files))表示调用Makefile的filter函数,过滤“$filter”集,只要其中
    模式为“%.o”的内容。其的它内容,我就不用多说了吧。这个例字展示了Makefile中更大
    的弹性。


    八、自动生成依赖性

    在Makefile中,我们的依赖关系可能会需要包含一系列的头文件,比如,如果我们的main
    .c中有一句“#include "defs.h"”,那么我们的依赖关系应该是:

    main.o : main.c defs.h

    但是,如果是一个比较大型的工程,你必需清楚哪些C文件包含了哪些头文件,并且,你在
    加入或删除头文件时,也需要小心地修改Makefile,这是一个很没有维护性的工作。为了
    避免这种繁重而又容易出错的事情,我们可以使用C/C++编译的一个功能。大多数的C/C++
    编译器都支持一个“-M”的选项,即自动找寻源文件中包含的头文件,并生成一个依赖关
    系。例如,如果我们执行下面的命令:

    cc -M main.c

    其输出是:

    main.o : main.c defs.h

    于是由编译器自动生成的依赖关系,这样一来,你就不必再手动书写若干文件的依赖关系
    ,而由编译器自动生成了。需要提醒一句的是,如果你使用GNU的C/C++编译器,你得用“
    -MM”参数,不然,“-M”参数会把一些标准库的头文件也包含进来。

    gcc -M main.c的输出是:

    main.o: main.c defs.h /usr/include/stdio.h /usr/include/features.h \
    /usr/include/sys/cdefs.h /usr/include/gnu/stubs.h \
    /usr/lib/gcc-lib/i486-suse-linux/2.95.3/include/stddef.h \
    /usr/include/bits/types.h /usr/include/bits/pthreadtypes.h \
    /usr/include/bits/sched.h /usr/include/libio.h \
    /usr/include/_G_config.h /usr/include/wchar.h \
    /usr/include/bits/wchar.h /usr/include/gconv.h \
    /usr/lib/gcc-lib/i486-suse-linux/2.95.3/include/stdarg.h \
    /usr/include/bits/stdio_lim.h


    gcc -MM main.c的输出则是:

    main.o: main.c defs.h

    那么,编译器的这个功能如何与我们的Makefile联系在一起呢。因为这样一来,我们的Ma
    kefile也要根据这些源文件重新生成,让Makefile 自已依赖于源文件?这个功能并不现实
    ,不过我们可以有其它手段来迂回地实现这一功能。GNU组织建议把编译器为每一个源文件
    的自动生成的依赖关系放到一个文件中,为每一个“name.c”的文件都生成一个“name.d
    ”的Makefile文件,[.d]文件中就存放对应[.c]文件的依赖关系。

    于是,我们可以写出[.c]文件和[.d]文件的依赖关系,并让make自动更新或自成[.d]文件
    ,并把其包含在我们的主Makefile中,这样,我们就可以自动化地生成每个文件的依赖关
    系了。

    这里,我们给出了一个模式规则来产生[.d]文件:

    %.d: %.c
    @set -e; rm -f $@; \
    $(CC) -M $(CPPFLAGS) $< > $@.$$$$; \
    sed 's,\($*\)\.o[ :]*,\1.o $@ : ,g' < $@.$$$$ > $@; \
    rm -f $@.$$$$


    这个规则的意思是,所有的[.d]文件依赖于[.c]文件,“rm -f $@”的意思是删除所有的
    目标,也就是[.d]文件,第二行的意思是,为每个依赖文件“$<”,也就是[.c]文件生成
    依赖文件,“$@”表示模式 “%.d”文件,如果有一个C文件是name.c,那么“%”就是“
    name”,“$$$$”意为一个随机编号,第二行生成的文件有可能是 “name.d.12345”,第
    三行使用sed命令做了一个替换,关于sed命令的用法请参看相关的使用文档。第四行就是
    删除临时文件。

    总而言之,这个模式要做的事就是在编译器生成的依赖关系中加入[.d]文件的依赖,即把
    依赖关系:

    main.o : main.c defs.h

    转成:

    main.o main.d : main.c defs.h

    于是,我们的[.d]文件也会自动更新了,并会自动生成了,当然,你还可以在这个[.d]文
    件中加入的不只是依赖关系,包括生成的命令也可一并加入,让每个 [.d]文件都包含一个
    完赖的规则。一旦我们完成这个工作,接下来,我们就要把这些自动生成的规则放进我们
    的主Makefile中。我们可以使用 Makefile的“include”命令,来引入别的Makefile文件
    (前面讲过),例如:

    sources = foo.c bar.c

    include $(sources:.c=.d)

    上述语句中的“$(sources:.c=.d)”中的“.c=.d”的意思是做一个替换,把变量$(sourc
    es)所有[.c]的字串都替换成 [.d],关于这个“替换”的内容,在后面我会有更为详细的
    讲述。当然,你得注意次序,因为include是按次来载入文件,最先载入的[.d]文件中的目
    标会成为默认目标。



    书写命令
    ————

    每条规则中的命令和操作系统Shell的命令行是一致的。make会一按顺序一条一条的执行命
    令,每条命令的开头必须以[Tab]键开头,除非,命令是紧跟在依赖规则后面的分号后的。
    在命令行之间中的空格或是空行会被忽略,但是如果该空格或空行是以Tab键开头的,那么
    make会认为其是一个空命令。

    我们在UNIX下可能会使用不同的Shell,但是make的命令默认是被“/bin/sh”——UNIX的
    标准Shell解释执行的。除非你特别指定一个其它的Shell。Makefile中,“#”是注释符,
    很像C/C++中的“//”,其后的本行字符都被注释。

    一、显示命令

    通常,make会把其要执行的命令行在命令执行前输出到屏幕上。当我们用“@”字符在命令
    行前,那么,这个命令将不被make显示出来,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我们用这个功能来像
    屏幕显示一些信息。如:

    @echo 正在编译XXX模块......

    当make执行时,会输出“正在编译XXX模块......”字串,但不会输出命令,如果没有“@
    ”,那么,make将输出:

    echo 正在编译XXX模块......
    正在编译XXX模块......

    如果make执行时,带入make参数“-n”或“--just-print”,那么其只是显示命令,但不
    会执行命令,这个功能很有利于我们调试我们的Makefile,看看我们书写的命令是执行起
    来是什么样子的或是什么顺序的。

    而make参数“-s”或“--slient”则是全面禁止命令的显示。



    二、命令执行

    当依赖目标新于目标时,也就是当规则的目标需要被更新时,make会一条一条的执行其后
    的命令。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要让上一条命令的结果应用在下一条命令时,你应该使用
    分号分隔这两条命令。比如你的第一条命令是cd命令,你希望第二条命令得在cd之后的基
    础上运行,那么你就不能把这两条命令写在两行上,而应该把这两条命令写在一行上,用
    分号分隔。如:

    示例一:
    exec:
    cd /home/hchen
    pwd

    示例二:
    exec:
    cd /home/hchen; pwd

    当我们执行“make exec”时,第一个例子中的cd没有作用,pwd会打印出当前的Makefile
    目录,而第二个例子中,cd就起作用了,pwd会打印出“/home/hchen”。

    make 一般是使用环境变量SHELL中所定义的系统Shell来执行命令,默认情况下使用UNIX的
    标准Shell——/bin/sh来执行命令。但在MS- DOS下有点特殊,因为MS-DOS下没有SHELL环
    境变量,当然你也可以指定。如果你指定了UNIX风格的目录形式,首先,make会在SHELL所
    指定的路径中找寻命令解释器,如果找不到,其会在当前盘符中的当前目录中寻找,如果
    再找不到,其会在PATH环境变量中所定义的所有路径中寻找。MS- DOS中,如果你定义的命
    令解释器没有找到,其会给你的命令解释器加上诸如“.exe”、“.com”、“.bat”、“
    .sh”等后缀。



    三、命令出错

    每当命令运行完后,make会检测每个命令的返回码,如果命令返回成功,那么make会执行
    下一条命令,当规则中所有的命令成功返回后,这个规则就算是成功完成了。如果一个规
    则中的某个命令出错了(命令退出码非零),那么make就会终止执行当前规则,这将有可
    能终止所有规则的执行。

    有些时候,命令的出错并不表示就是错误的。例如mkdir命令,我们一定需要建立一个目录
    ,如果目录不存在,那么mkdir就成功执行,万事大吉,如果目录存在,那么就出错了。我
    们之所以使用mkdir的意思就是一定要有这样的一个目录,于是我们就不希望mkdir出错而
    终止规则的运行。

    为了做到这一点,忽略命令的出错,我们可以在Makefile的命令行前加一个减号“-”(在
    Tab键之后),标记为不管命令出不出错都认为是成功的。如:

    clean:
    -rm -f *.o

    还有一个全局的办法是,给make加上“-i”或是“--ignore-errors”参数,那么,Makef
    ile中所有命令都会忽略错误。而如果一个规则是以“.IGNORE”作为目标的,那么这个规
    则中的所有命令将会忽略错误。这些是不同级别的防止命令出错的方法,你可以根据你的
    不同喜欢设置。

    还有一个要提一下的make的参数的是“-k”或是“--keep-going”,这个参数的意思是,
    如果某规则中的命令出错了,那么就终目该规则的执行,但继续执行其它规则。



    四、嵌套执行make

    在一些大的工程中,我们会把我们不同模块或是不同功能的源文件放在不同的目录中,我
    们可以在每个目录中都书写一个该目录的Makefile,这有利于让我们的Makefile变得更加
    地简洁,而不至于把所有的东西全部写在一个Makefile中,这样会很难维护我们的Makefi
    le,这个技术对于我们模块编译和分段编译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例如,我们有一个子目录叫subdir,这个目录下有个Makefile文件,来指明了这个目录下
    文件的编译规则。那么我们总控的Makefile可以这样书写:

    subsystem:
    cd subdir && $(MAKE)

    其等价于:

    subsystem:
    $(MAKE) -C subdir

    定义$(MAKE)宏变量的意思是,也许我们的make需要一些参数,所以定义成一个变量比较利
    于维护。这两个例子的意思都是先进入“subdir”目录,然后执行make命令。

    我们把这个Makefile叫做“总控Makefile”,总控Makefile的变量可以传递到下级的Make
    file中(如果你显示的声明),但是不会覆盖下层的Makefile中所定义的变量,除非指定
    了“-e”参数。

    如果你要传递变量到下级Makefile中,那么你可以使用这样的声明:

    export <variable ...>

    如果你不想让某些变量传递到下级Makefile中,那么你可以这样声明:

    unexport <variable ...>

    如:

    示例一:

    export variable = value

    其等价于:

    variable = value
    export variable

    其等价于:

    export variable := value

    其等价于:

    variable := value
    export variable

    示例二:

    export variable += value

    其等价于:

    variable += value
    export variable

    如果你要传递所有的变量,那么,只要一个export就行了。后面什么也不用跟,表示传递
    所有的变量。

    需要注意的是,有两个变量,一个是SHELL,一个是MAKEFLAGS,这两个变量不管你是否ex
    port,其总是要传递到下层Makefile中,特别是MAKEFILES变量,其中包含了make的参数信
    息,如果我们执行“总控Makefile”时有make参数或是在上层Makefile中定义了这个变量
    ,那么MAKEFILES变量将会是这些参数,并会传递到下层Makefile中,这是一个系统级的环
    境变量。

    但是make命令中的有几个参数并不往下传递,它们是“-C”,“-f”,“-h”“-o”和“-W
    ”(有关Makefile参数的细节将在后面说明),如果你不想往下层传递参数,那么,你可
    以这样来:

    subsystem:
    cd subdir && $(MAKE) MAKEFLAGS=

    如果你定义了环境变量MAKEFLAGS,那么你得确信其中的选项是大家都会用到的,如果其中
    有“-t”,“-n”,和“-q”参数,那么将会有让你意想不到的结果,或许会让你异常地恐
    慌。

    还有一个在“嵌套执行”中比较有用的参数,“-w”或是“--print-directory”会在mak
    e的过程中输出一些信息,让你看到目前的工作目录。比如,如果我们的下级make目录是“
    /home/hchen/gnu/make”,如果我们使用“make -w”来执行,那么当进入该目录时,我们
    会看到:

    make: Entering directory `/home/hchen/gnu/make'.

    而在完成下层make后离开目录时,我们会看到:

    make: Leaving directory `/home/hchen/gnu/make'

    当你使用“-C”参数来指定make下层Makefile时,“-w”会被自动打开的。如果参数中有
    “-s”(“--slient”)或是“--no-print-directory”,那么,“-w”总是失效的。




    五、定义命令包

    如果Makefile中出现一些相同命令序列,那么我们可以为这些相同的命令序列定义一个变
    量。定义这种命令序列的语法以“define”开始,以“endef”结束,如:

    define run-yacc
    yacc $(firstword $^)
    mv y.tab.c $@
    endef

    这里,“run-yacc”是这个命令包的名字,其不要和Makefile中的变量重名。在“define
    ”和“endef”中的两行就是命令序列。这个命令包中的第一个命令是运行Yacc程序,因为
    Yacc程序总是生成“y.tab.c”的文件,所以第二行的命令就是把这个文件改改名字。还是
    把这个命令包放到一个示例中来看看吧。

    foo.c : foo.y
    $(run-yacc)

    我们可以看见,要使用这个命令包,我们就好像使用变量一样。在这个命令包的使用中,
    命令包“run-yacc”中的“$^”就是“foo.y”,“$@”就是“foo.c”(有关这种以 “$
    ”开头的特殊变量,我们会在后面介绍),make在执行命令包时,命令包中的每个命令会
    被依次独立执行。

    使用变量
    ————

    在 Makefile中的定义的变量,就像是C/C++语言中的宏一样,他代表了一个文本字串,在
    Makefile中执行的时候其会自动原模原样地展开在所使用的地方。其与C/C++所不同的是,
    你可以在Makefile中改变其值。在Makefile中,变量可以使用在“目标”,“依赖目标”
    ,“命令”或是 Makefile的其它部分中。

    变量的命名字可以包含字符、数字,下划线(可以是数字开头),但不应该含有“:”、“
    #”、“=”或是空字符(空格、回车等)。变量是大小写敏感的,“foo”、“Foo”和“
    FOO”是三个不同的变量名。传统的Makefile的变量名是全大写的命名方式,但我推荐使用
    大小写搭配的变量名,如:MakeFlags。这样可以避免和系统的变量冲突,而发生意外的事
    情。

    有一些变量是很奇怪字串,如“$<”、“$@”等,这些是自动化变量,我会在后面介绍。


    一、变量的基础

    变量在声明时需要给予初值,而在使用时,需要给在变量名前加上“$”符号,但最好用小
    括号“()”或是大括号“{}”把变量给包括起来。如果你要使用真实的“$”字符,那么
    你需要用“$$”来表示。

    变量可以使用在许多地方,如规则中的“目标”、“依赖”、“命令”以及新的变量中。
    先看一个例子:

    objects = program.o foo.o utils.o
    program : $(objects)
    cc -o program $(objects)

    $(objects) : defs.h

    变量会在使用它的地方精确地展开,就像C/C++中的宏一样,例如:

    foo = c
    prog.o : prog.$(foo)
    $(foo)$(foo) -$(foo) prog.$(foo)

    展开后得到:

    prog.o : prog.c
    cc -c prog.c

    当然,千万不要在你的Makefile中这样干,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来表明Makefile中的变量在
    使用处展开的真实样子。可见其就是一个“替代”的原理。

    另外,给变量加上括号完全是为了更加安全地使用这个变量,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你不
    想给变量加上括号,那也可以,但我还是强烈建议你给变量加上括号。


    二、变量中的变量

    在定义变量的值时,我们可以使用其它变量来构造变量的值,在Makefile中有两种方式来
    在用变量定义变量的值。

    先看第一种方式,也就是简单的使用“=”号,在“=”左侧是变量,右侧是变量的值,右
    侧变量的值可以定义在文件的任何一处,也就是说,右侧中的变量不一定非要是已定义好
    的值,其也可以使用后面定义的值。如:

    foo = $(bar)
    bar = $(ugh)
    ugh = Huh?

    all:
    echo $(foo)

    我们执行“make all”将会打出变量$(foo)的值是“Huh?”( $(foo)的值是$(bar),$(b
    ar)的值是$(ugh),$(ugh)的值是“Huh?”)可见,变量是可以使用后面的变量来定义的。


    这个功能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是,我们可以把变量的真实值推到后面
    来定义,如:

    CFLAGS = $(include_dirs) -O
    include_dirs = -Ifoo -Ibar

    当“CFLAGS”在命令中被展开时,会是“-Ifoo -Ibar -O”。但这种形式也有不好的地方
    ,那就是递归定义,如:

    CFLAGS = $(CFLAGS) -O

    或:

    A = $(B)
    B = $(A)

    这会让make陷入无限的变量展开过程中去,当然,我们的make是有能力检测这样的定义,
    并会报错。还有就是如果在变量中使用函数,那么,这种方式会让我们的make运行时非常
    慢,更糟糕的是,他会使用得两个make的函数“wildcard”和“shell”发生不可预知的错
    误。因为你不会知道这两个函数会被调用多少次。

    为了避免上面的这种方法,我们可以使用make中的另一种用变量来定义变量的方法。这种
    方法使用的是“:=”操作符,如:

    x := foo
    y := $(x) bar
    x := later

    其等价于:

    y := foo bar
    x := later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法,前面的变量不能使用后面的变量,只能使用前面已定义好了的
    变量。如果是这样:

    y := $(x) bar
    x := foo

    那么,y的值是“bar”,而不是“foo bar”。

    上面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变量使用了,让我们来看一个复杂的例子,其中包括了make的函
    数、条件表达式和一个系统变量“MAKELEVEL”的使用:

    ifeq (0,${MAKELEVEL})
    cur-dir := $(shell pwd)
    whoami := $(shell whoami)
    host-type := $(shell arch)
    MAKE := ${MAKE} host-type=${host-type} whoami=${whoami}
    endif

    关于条件表达式和函数,我们在后面再说,对于系统变量“MAKELEVEL”,其意思是,如果
    我们的make有一个嵌套执行的动作(参见前面的“嵌套使用make”),那么,这个变量会
    记录了我们的当前Makefile的调用层数。

    下面再介绍两个定义变量时我们需要知道的,请先看一个例子,如果我们要定义一个变量
    ,其值是一个空格,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来:

    nullstring :=
    space := $(nullstring) # end of the line

    nullstring 是一个Empty变量,其中什么也没有,而我们的space的值是一个空格。因为在
    操作符的右边是很难描述一个空格的,这里采用的技术很管用,先用一个 Empty变量来标
    明变量的值开始了,而后面采用“#”注释符来表示变量定义的终止,这样,我们可以定义
    出其值是一个空格的变量。请注意这里关于“#”的使用,注释符“#”的这种特性值得我
    们注意,如果我们这样定义一个变量:

    dir := /foo/bar # directory to put the frobs in

    dir这个变量的值是“/foo/bar”,后面还跟了4个空格,如果我们这样使用这样变量来指
    定别的目录——“$(dir)/file”那么就完蛋了。

    还有一个比较有用的操作符是“?=”,先看示例:

    FOO ?= bar

    其含义是,如果FOO没有被定义过,那么变量FOO的值就是“bar”,如果FOO先前被定义过
    ,那么这条语将什么也不做,其等价于:

    ifeq ($(origin FOO), undefined)
    FOO = bar
    endif


    三、变量高级用法

    这里介绍两种变量的高级使用方法,第一种是变量值的替换。

    我们可以替换变量中的共有的部分,其格式是“$(var:a=b)”或是“${var:a=b}”,其意
    思是,把变量“var”中所有以“a”字串“结尾”的“a”替换成“b”字串。这里的“结
    尾”意思是“空格”或是“结束符”。

    还是看一个示例吧:

    foo := a.o b.o c.o
    bar := $(foo:.o=.c)

    这个示例中,我们先定义了一个“$(foo)”变量,而第二行的意思是把“$(foo)”中所有
    以“.o”字串“结尾”全部替换成“.c”,所以我们的“$(bar)”的值就是“a.c b.c c.
    c”。

    另外一种变量替换的技术是以“静态模式”(参见前面章节)定义的,如:

    foo := a.o b.o c.o
    bar := $(foo:%.o=%.c)

    这依赖于被替换字串中的有相同的模式,模式中必须包含一个“%”字符,这个例子同样让
    $(bar)变量的值为“a.c b.c c.c”。

    第二种高级用法是——“把变量的值再当成变量”。先看一个例子:

    x = y
    y = z
    a := $($(x))

    在这个例子中,$(x)的值是“y”,所以$($(x))就是$(y),于是$(a)的值就是“z”。(注
    意,是“x=y”,而不是“x=$(y)”)

    我们还可以使用更多的层次:

    x = y
    y = z
    z = u
    a := $($($(x)))

    这里的$(a)的值是“u”,相关的推导留给读者自己去做吧。

    让我们再复杂一点,使用上“在变量定义中使用变量”的第一个方式,来看一个例子:


    x = $(y)
    y = z
    z = Hello
    a := $($(x))

    这里的$($(x))被替换成了$($(y)),因为$(y)值是“z”,所以,最终结果是:a:=$(z),
    也就是“Hello”。

    再复杂一点,我们再加上函数:

    x = variable1
    variable2 := Hello
    y = $(subst 1,2,$(x))
    z = y
    a := $($($(z)))

    这个例子中,“$($($(z)))”扩展为“$($(y))”,而其再次被扩展为“$($(subst 1,2,$
    (x)))”。$(x)的值是“variable1”,subst函数把“variable1”中的所有“1”字串替换
    成“2”字串,于是,“variable1”变成“variable2”,再取其值,所以,最终,$(a)的
    值就是$(variable2)的值—— “Hello”。(喔,好不容易)

    在这种方式中,或要可以使用多个变量来组成一个变量的名字,然后再取其值:

    first_second = Hello
    a = first
    b = second
    all = $($a_$b)

    这里的“$a_$b”组成了“first_second”,于是,$(all)的值就是“Hello”。

    再来看看结合第一种技术的例子:

    a_objects := a.o b.o c.o
    1_objects := 1.o 2.o 3.o

    sources := $($(a1)_objects:.o=.c)

    这个例子中,如果$(a1)的值是“a”的话,那么,$(sources)的值就是“a.c b.c c.c”;
    如果$(a1)的值是“1”,那么$(sources)的值是“1.c 2.c 3.c”。

    再来看一个这种技术和“函数”与“条件语句”一同使用的例子:

    ifdef do_sort
    func := sort
    else
    func := strip
    endif

    bar := a d b g q c

    foo := $($(func) $(bar))

    这个示例中,如果定义了“do_sort”,那么:foo := $(sort a d b g q c),于是$(foo
    )的值就是“a b c d g q”,而如果没有定义“do_sort”,那么:foo := $(sort a d b
    g q c),调用的就是strip函数。

    当然,“把变量的值再当成变量”这种技术,同样可以用在操作符的左边:

    dir = foo
    $(dir)_sources := $(wildcard $(dir)/*.c)
    define $(dir)_print
    lpr $($(dir)_sources)
    endef

    这个例子中定义了三个变量:“dir”,“foo_sources”和“foo_print”。


    四、追加变量值

    我们可以使用“+=”操作符给变量追加值,如:

    objects = main.o foo.o bar.o utils.o
    objects += another.o

    于是,我们的$(objects)值变成:“main.o foo.o bar.o utils.o another.o”(anothe
    r.o被追加进去了)

    使用“+=”操作符,可以模拟为下面的这种例子:

    objects = main.o foo.o bar.o utils.o
    objects := $(objects) another.o

    所不同的是,用“+=”更为简洁。

    如果变量之前没有定义过,那么,“+=”会自动变成“=”,如果前面有变量定义,那么“
    +=”会继承于前次操作的赋值符。如果前一次的是“:=”,那么“+=”会以“:=”作为其
    赋值符,如:

    variable := value
    variable += more

    等价于:

    variable := value
    variable := $(variable) more

    但如果是这种情况:

    variable = value
    variable += more

    由于前次的赋值符是“=”,所以“+=”也会以“=”来做为赋值,那么岂不会发生变量的
    递补归定义,这是很不好的,所以make会自动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必担心这个问
    题。


    五、override 指示符

    如果有变量是通常make的命令行参数设置的,那么Makefile中对这个变量的赋值会被忽略
    。如果你想在Makefile中设置这类参数的值,那么,你可以使用“override”指示符。其
    语法是:

    override <variable> = <value>

    override <variable> := <value>

    当然,你还可以追加:

    override <variable> += <more text>

    对于多行的变量定义,我们用define指示符,在define指示符前,也同样可以使用ovveri
    de指示符,如:

    override define foo
    bar
    endef

    六、多行变量

    还有一种设置变量值的方法是使用define关键字。使用define关键字设置变量的值可以有
    换行,这有利于定义一系列的命令(前面我们讲过“命令包”的技术就是利用这个关键字
    )。

    define 指示符后面跟的是变量的名字,而重起一行定义变量的值,定义是以endef关键字
    结束。其工作方式和“=”操作符一样。变量的值可以包含函数、命令、文字,或是其它变
    量。因为命令需要以[Tab]键开头,所以如果你用define定义的命令变量中没有以[Tab]键
    开头,那么make就不会把其认为是命令。

    下面的这个示例展示了define的用法:

    define two-lines
    echo foo
    echo $(bar)
    endef


    七、环境变量

    make 运行时的系统环境变量可以在make开始运行时被载入到Makefile文件中,但是如果M
    akefile中已定义了这个变量,或是这个变量由make命令行带入,那么系统的环境变量的值
    将被覆盖。(如果make指定了“-e”参数,那么,系统环境变量将覆盖Makefile中定义的
    变量)

    因此,如果我们在环境变量中设置了“CFLAGS”环境变量,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所有的Make
    file中使用这个变量了。这对于我们使用统一的编译参数有比较大的好处。如果Makefile
    中定义了CFLAGS,那么则会使用Makefile中的这个变量,如果没有定义则使用系统环境变
    量的值,一个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很像“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特性。

    当make嵌套调用时(参见前面的“嵌套调用”章节),上层Makefile中定义的变量会以系
    统环境变量的方式传递到下层的Makefile中。当然,默认情况下,只有通过命令行设置的
    变量会被传递。而定义在文件中的变量,如果要向下层 Makefile传递,则需要使用expro
    t关键字来声明。(参见前面章节)

    当然,我并不推荐把许多的变量都定义在系统环境中,这样,在我们执行不用的Makefile
    时,拥有的是同一套系统变量,这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八、目标变量

    前面我们所讲的在Makefile中定义的变量都是“全局变量”,在整个文件,我们都可以访
    问这些变量。当然,“自动化变量”除外,如“$<”等这种类量的自动化变量就属于“规
    则型变量”,这种变量的值依赖于规则的目标和依赖目标的定义。

    当然,我样同样可以为某个目标设置局部变量,这种变量被称为“Target-specific Vari
    able”,它可以和“全局变量”同名,因为它的作用范围只在这条规则以及连带规则中,
    所以其值也只在作用范围内有效。而不会影响规则链以外的全局变量的值。

    其语法是:

    <target ...> : <variable-assignment>

    <target ...> : overide <variable-assignment>

    <variable-assignment>可以是前面讲过的各种赋值表达式,如“=”、“:=”、“+=”或
    是“?=”。第二个语法是针对于make命令行带入的变量,或是系统环境变量。

    这个特性非常的有用,当我们设置了这样一个变量,这个变量会作用到由这个目标所引发
    的所有的规则中去。如:

    prog : CFLAGS = -g
    prog : prog.o foo.o bar.o
    $(CC) $(CFLAGS) prog.o foo.o bar.o

    prog.o : prog.c
    $(CC) $(CFLAGS) prog.c

    foo.o : foo.c
    $(CC) $(CFLAGS) foo.c

    bar.o : bar.c
    $(CC) $(CFLAGS) bar.c

    在这个示例中,不管全局的$(CFLAGS)的值是什么,在prog目标,以及其所引发的所有规则
    中(prog.o foo.o bar.o的规则),$(CFLAGS)的值都是“-g”


    九、模式变量

    在GNU的make中,还支持模式变量(Pattern-specific Variable),通过上面的目标变量
    中,我们知道,变量可以定义在某个目标上。模式变量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给定一种“
    模式”,可以把变量定义在符合这种模式的所有目标上。

    我们知道,make的“模式”一般是至少含有一个“%”的,所以,我们可以以如下方式给所
    有以[.o]结尾的目标定义目标变量:

    %.o : CFLAGS = -O

    同样,模式变量的语法和“目标变量”一样:

    <pattern ...> : <variable-assignment>

    <pattern ...> : override <variable-assignment>

    override同样是针对于系统环境传入的变量,或是make命令行指定的变量。

    使用条件判断
    ——————

    使用条件判断,可以让make根据运行时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执行分支。条件表达式可以
    是比较变量的值,或是比较变量和常量的值。

    一、示例

    下面的例子,判断$(CC)变量是否“gcc”,如果是的话,则使用GNU函数编译目标。

    libs_for_gcc = -lgnu
    normal_libs =

    foo: $(objects)
    ifeq ($(CC),gcc)
    $(CC) -o foo $(objects) $(libs_for_gcc)
    else
    $(CC) -o foo $(objects) $(normal_libs)
    endif

    可见,在上面示例的这个规则中,目标“foo”可以根据变量“$(CC)”值来选取不同的函
    数库来编译程序。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示例中看到三个关键字:ifeq、else和endif。ifeq的意思表示条件语句
    的开始,并指定一个条件表达式,表达式包含两个参数,以逗号分隔,表达式以圆括号括
    起。else表示条件表达式为假的情况。endif表示一个条件语句的结束,任何一个条件表达
    式都应该以endif结束。

    当我们的变量$(CC)值是“gcc”时,目标foo的规则是:

    foo: $(objects)
    $(CC) -o foo $(objects) $(libs_for_gcc)

    而当我们的变量$(CC)值不是“gcc”时(比如“cc”),目标foo的规则是:

    foo: $(objects)
    $(CC) -o foo $(objects) $(normal_libs)

    当然,我们还可以把上面的那个例子写得更简洁一些:

    libs_for_gcc = -lgnu
    normal_libs =

    ifeq ($(CC),gcc)
    libs=$(libs_for_gcc)
    else
    libs=$(normal_libs)
    endif

    foo: $(objects)
    $(CC) -o foo $(objects) $(libs)


    二、语法

    条件表达式的语法为:

    <conditional-directive>
    <text-if-true>
    endif

    以及:

    <conditional-directive>
    <text-if-true>
    else
    <text-if-false>
    endif

    其中<conditional-directive>表示条件关键字,如“ifeq”。这个关键字有四个。

    第一个是我们前面所见过的“ifeq”

    ifeq (<arg1>, <arg2> )
    ifeq '<arg1>' '<arg2>'
    ifeq "<arg1>" "<arg2>"
    ifeq "<arg1>" '<arg2>'
    ifeq '<arg1>' "<arg2>"

    比较参数“arg1”和“arg2”的值是否相同。当然,参数中我们还可以使用make的函数。
    如:

    ifeq ($(strip $(foo)),)
    <text-if-empty>
    endif

    这个示例中使用了“strip”函数,如果这个函数的返回值是空(Empty),那么<text-if
    -empty>就生效。

    第二个条件关键字是“ifneq”。语法是:

    ifneq (<arg1>, <arg2> )
    ifneq '<arg1>' '<arg2>'
    ifneq "<arg1>" "<arg2>"
    ifneq "<arg1>" '<arg2>'
    ifneq '<arg1>' "<arg2>"

    其比较参数“arg1”和“arg2”的值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为真。和“ifeq”类似。


    第三个条件关键字是“ifdef”。语法是:

    ifdef <variable-name>

    如果变量<variable-name>的值非空,那到表达式为真。否则,表达式为假。当然,<vari
    able-name>同样可以是一个函数的返回值。注意,ifdef只是测试一个变量是否有值,其并
    不会把变量扩展到当前位置。还是来看两个例子:

    示例一:
    bar =
    foo = $(bar)
    ifdef foo
    frobozz = yes
    else
    frobozz = no
    endif

    示例二:
    foo =
    ifdef foo
    frobozz = yes
    else
    frobozz = no
    endif

    第一个例子中,“$(frobozz)”值是“yes”,第二个则是“no”。

    第四个条件关键字是“ifndef”。其语法是:

    ifndef <variable-name>

    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和“ifdef”是相反的意思。

    在<conditional-directive>这一行上,多余的空格是被允许的,但是不能以[Tab]键做为
    开始(不然就被认为是命令)。而注释符“#”同样也是安全的。“else”和“endif”也
    一样,只要不是以[Tab]键开始就行了。

    特别注意的是,make是在读取Makefile时就计算条件表达式的值,并根据条件表达式的值
    来选择语句,所以,你最好不要把自动化变量(如“$@”等)放入条件表达式中,因为自
    动化变量是在运行时才有的。

    而且,为了避免混乱,make不允许把整个条件语句分成两部分放在不同的文件中。



    使用函数
    ————

    在Makefile中可以使用函数来处理变量,从而让我们的命令或是规则更为的灵活和具有智
    能。make所支持的函数也不算很多,不过已经足够我们的操作了。函数调用后,函数的返
    回值可以当做变量来使用。


    一、函数的调用语法

    函数调用,很像变量的使用,也是以“$”来标识的,其语法如下:

    $(<function> <arguments> )

    或是

    ${<function> <arguments>}

    这里,<function>就是函数名,make支持的函数不多。<arguments>是函数的参数,参数间
    以逗号“,”分隔,而函数名和参数之间以“空格”分隔。函数调用以“$”开头,以圆括
    号或花括号把函数名和参数括起。感觉很像一个变量,是不是?函数中的参数可以使用变
    量,为了风格的统一,函数和变量的括号最好一样,如使用“$(subst a,b,$(x))”这样的
    形式,而不是“$(subst a,b,${x})”的形式。因为统一会更清楚,也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
    麻烦。

    还是来看一个示例:

    comma:= ,
    empty:=
    space:= $(empty) $(empty)
    foo:= a b c
    bar:= $(subst $(space),$(comma),$(foo))

    在这个示例中,$(comma)的值是一个逗号。$(space)使用了$(empty)定义了一个空格,$(
    foo)的值是“a b c”,$(bar)的定义用,调用了函数“subst”,这是一个替换函数,这
    个函数有三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被替换字串,第二个参数是替换字串,第三个参数是替
    换操作作用的字串。这个函数也就是把$(foo)中的空格替换成逗号,所以$(bar)的值是“
    a,b,c”。


    二、字符串处理函数

    $(subst <from>,<to>,<text> )

    名称:字符串替换函数——subst。
    功能:把字串<text>中的<from>字符串替换成<to>。
    返回:函数返回被替换过后的字符串。

    示例:

    $(subst ee,EE,feet on the street),

    把“feet on the street”中的“ee”替换成“EE”,返回结果是“fEEt on the strEEt
    ”。


    $(patsubst <pattern>,<replacement>,<text> )

    名称:模式字符串替换函数——patsubst。
    功能:查找<text>中的单词(单词以“空格”、“Tab”或“回车”“换行”分隔)是否符
    合模式<pattern>,如果匹配的话,则以<replacement>替换。这里,<pattern>可以包括通
    配符“%”,表示任意长度的字串。如果<replacement>中也包含“%”,那么,<replacem
    ent>中的这个“%”将是<pattern>中的那个“%”所代表的字串。(可以用“\”来转义,
    以“\%”来表示真实含义的“%”字符)
    返回:函数返回被替换过后的字符串。

    示例:

    $(patsubst %.c,%.o,x.c.c bar.c)

    把字串“x.c.c bar.c”符合模式[%.c]的单词替换成[%.o],返回结果是“x.c.o bar.o”


    备注:

    这和我们前面“变量章节”说过的相关知识有点相似。如:

    “$(var:<pattern>=<replacement> )”
    相当于
    “$(patsubst <pattern>,<replacement>,$(var))”,

    而“$(var: <suffix>=<replacement> )”
    则相当于
    “$(patsubst %<suffix>,%<replacement>,$(var))”。

    例如有:objects = foo.o bar.o baz.o,
    那么,“$(objects:.o=.c)”和“$(patsubst %.o,%.c,$(objects))”是一样的。

    $(strip <string> )

    名称:去空格函数——strip。
    功能:去掉<string>字串中开头和结尾的空字符。
    返回:返回被去掉空格的字符串值。
    示例:

    $(strip a b c )

    把字串“a b c ”去到开头和结尾的空格,结果是“a b c”。

    $(findstring <find>,<in> )

    名称:查找字符串函数——findstring。
    功能:在字串<in>中查找<find>字串。
    返回:如果找到,那么返回<find>,否则返回空字符串。
    示例:

    $(findstring a,a b c)
    $(findstring a,b c)

    第一个函数返回“a”字符串,第二个返回“”字符串(空字符串)

    $(filter <pattern...>,<text> )

    名称:过滤函数——filter。
    功能:以<pattern>模式过滤<text>字符串中的单词,保留符合模式<pattern>的单词。可
    以有多个模式。
    返回:返回符合模式<pattern>的字串。
    示例:

    sources := foo.c bar.c baz.s ugh.h
    foo: $(sources)
    cc $(filter %.c %.s,$(sources)) -o foo

    $(filter %.c %.s,$(sources))返回的值是“foo.c bar.c baz.s”。

    $(filter-out <pattern...>,<text> )

    名称:反过滤函数——filter-out。
    功能:以<pattern>模式过滤<text>字符串中的单词,去除符合模式<pattern>的单词。可
    以有多个模式。
    返回:返回不符合模式<pattern>的字串。
    示例:

    objects=main1.o foo.o main2.o bar.o
    mains=main1.o main2.o

    $(filter-out $(mains),$(objects)) 返回值是“foo.o bar.o”。

    $(sort <list> )

    名称:排序函数——sort。
    功能:给字符串<list>中的单词排序(升序)。
    返回:返回排序后的字符串。
    示例:$(sort foo bar lose)返回“bar foo lose” 。
    备注:sort函数会去掉<list>中相同的单词。

    $(word <n>,<text> )

    名称:取单词函数——word。
    功能:取字符串<text>中第<n>个单词。(从一开始)
    返回:返回字符串<text>中第<n>个单词。如果<n>比<text>中的单词数要大,那么返回空
    字符串。
    示例:$(word 2, foo bar baz)返回值是“bar”。

    $(wordlist <s>,<e>,<text> )

    名称:取单词串函数——wordlist。
    功能:从字符串<text>中取从<s>开始到<e>的单词串。<s>和<e>是一个数字。
    返回:返回字符串<text>中从<s>到<e>的单词字串。如果<s>比<text>中的单词数要大,那
    么返回空字符串。如果<e>大于<text>的单词数,那么返回从<s>开始,到<text>结束的单
    词串。
    示例: $(wordlist 2, 3, foo bar baz)返回值是“bar baz”。

    $(words <text> )

    名称:单词个数统计函数——words。
    功能:统计<text>中字符串中的单词个数。
    返回:返回<text>中的单词数。
    示例:$(words, foo bar baz)返回值是“3”。
    备注:如果我们要取<text>中最后的一个单词,我们可以这样:$(word $(words <text>
    ),<text> )。

    $(firstword <text> )

    名称:首单词函数——firstword。
    功能:取字符串<text>中的第一个单词。
    返回:返回字符串<text>的第一个单词。
    示例:$(firstword foo bar)返回值是“foo”。
    备注:这个函数可以用word函数来实现:$(word 1,<text> )。

    以上,是所有的字符串操作函数,如果搭配混合使用,可以完成比较复杂的功能。这里,
    举一个现实中应用的例子。我们知道,make使用“VPATH”变量来指定“依赖文件”的搜索
    路径。于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搜索路径来指定编译器对头文件的搜索路径参数CFLAGS,
    如:

    override CFLAGS += $(patsubst %,-I%,$(subst :, ,$(VPATH)))

    如果我们的“$(VPATH)”值是“src:../headers”,那么“$(patsubst %,-I%,$(subst :
    , ,$(VPATH)))”将返回“-Isrc -I../headers”,这正是cc或gcc搜索头文件路径的参数



    三、文件名操作函数

    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函数主要是处理文件名的。每个函数的参数字符串都会被当做一个或是
    一系列的文件名来对待。

    $(dir <names...> )

    名称:取目录函数——dir。
    功能:从文件名序列<names>中取出目录部分。目录部分是指最后一个反斜杠(“/”)之
    前的部分。如果没有反斜杠,那么返回“./”。
    返回:返回文件名序列<names>的目录部分。
    示例: $(dir src/foo.c hacks)返回值是“src/ ./”。

    $(notdir <names...> )

    名称:取文件函数——notdir。
    功能:从文件名序列<names>中取出非目录部分。非目录部分是指最后一个反斜杠(“/”
    )之后的部分。
    返回:返回文件名序列<names>的非目录部分。
    示例: $(notdir src/foo.c hacks)返回值是“foo.c hacks”。

    $(suffix <names...> )

    名称:取后缀函数——suffix。
    功能:从文件名序列<names>中取出各个文件名的后缀。
    返回:返回文件名序列<names>的后缀序列,如果文件没有后缀,则返回空字串。
    示例:$(suffix src/foo.c src-1.0/bar.c hacks)返回值是“.c .c”。

    $(basename <names...> )

    名称:取前缀函数——basename。
    功能:从文件名序列<names>中取出各个文件名的前缀部分。
    返回:返回文件名序列<names>的前缀序列,如果文件没有前缀,则返回空字串。
    示例:$(basename src/foo.c src-1.0/bar.c hacks)返回值是“src/foo src-1.0/bar h
    acks”。

    $(addsuffix <suffix>,<names...> )

    名称:加后缀函数——addsuffix。
    功能:把后缀<suffix>加到<names>中的每个单词后面。
    返回:返回加过后缀的文件名序列。
    示例:$(addsuffix .c,foo bar)返回值是“foo.c bar.c”。

    $(addprefix <prefix>,<names...> )

    名称:加前缀函数——addprefix。
    功能:把前缀<prefix>加到<names>中的每个单词后面。
    返回:返回加过前缀的文件名序列。
    示例:$(addprefix src/,foo bar)返回值是“src/foo src/bar”。

    $(join <list1>,<list2> )

    名称:连接函数——join。
    功能:把<list2>中的单词对应地加到<list1>的单词后面。如果<list1>的单词个数要比<
    list2>的多,那么,<list1>中的多出来的单词将保持原样。如果<list2>的单词个数要比
    <list1>多,那么,<list2>多出来的单词将被复制到<list2>中。
    返回:返回连接过后的字符串。
    示例:
  • VS 加入多行替换功能

    2010-09-03 17:59:18

    vs.net好久,一直没找到多行搜索和替换的方法,今天终于找到了
     
    (我在vs.net 2005上可以使用)
     
    在此谢过写这个文章的老外!!原始地址:http://www.helixoft.com/blog/archives/15
     
    好,只要几个步骤就可加入功能。
     
    1. 在 vs.net 中 打开 Macros Explorer(宏 资源管理器) ,
          在 工具--宏--宏资源管理器。
    2. 在 宏资源管理器 的 MyMacros 中新建一个宏 MultilineSearch
     
    3. 双击 MultilineSearch ,则显出 宏的IDE和生成的新宏的vb代码
     
    4. 把 新宏的vb代码内容都删除,把如下代码拷进去
      
    Imports EnvDTE
    Imports System.Diagnostics
    Public Module MultilineSearch
    Sub MultilineSearchReplace()
    Dim sf As New MultilineSearchForm
    sf.ShowDialog()
    If sf.result <> FindReplaceKind.none Then
    ' temporarily disable Tools - Options -
    ' Environment - Documents - Initialize Find text from editor
    Dim oldFindInit As Boolean
    Try
    Dim props As EnvDTE.Properties
    props = DTE.Properties("Environment", "Documents")
    Dim prop As EnvDTE.Property = props.Item("FindReplaceInitializeFromEditor")
    ldFindInit = prop.Value
    prop.Value = False
    Catch ex As System.Exception
    End Try
    DTE.Find.PatternSyntax = vsFindPatternSyntax.vsFindPatternSyntaxRegExpr
    DTE.Find.FindWhat = sf.findText
    DTE.Find.ReplaceWith = sf.replaceText
    Select Case sf.result
    Case FindReplaceKind.find
    DTE.ExecuteCommand("Edit.Find")
    Case FindReplaceKind.findInFiles
    DTE.ExecuteCommand("Edit.FindinFiles")
    Case FindReplaceKind.replace
    DTE.ExecuteCommand("Edit.Replace")
    Case FindReplaceKind.replaceInFiles
    DTE.ExecuteCommand("Edit.ReplaceinFiles")
    Case Else
    End Select
    ' restore Tools - Options -
    ' Environment - Documents - Initialize Find text from editor
    Try
    Dim props As EnvDTE.Properties
    props = DTE.Properties("Environment", "Documents")
    Dim prop As EnvDTE.Property = props.Item("FindReplaceInitializeFromEditor")
    prop.Value = oldFindInit
    Catch ex As System.Exception
    End Try
    End If
    End Sub
    End Module
    '''<summary>Types of find/replace operations.</summary>
    Public Enum FindReplaceKind
    '''<summary>Find</summary>
    find
    '''<summary>Find In Files</summary>
    findInFiles
    '''<summary>Replace</summary>
    replace
    '''<summary>Replace in Files</summary>
    replaceInFiles
    '''<summary>None. Cancel was pressed.</summary>
    none
    End Enum
    Public Class MultilineSearchForm
    Inherits System.Windows.Forms.Form
    #Region " Windows Form. Designer generated code "
    Public Sub New()
    MyBase.New()
    'This call is required by the Windows Form. Designer.
    InitializeComponent()
    'Add any initialization after the InitializeComponent() call
    End Sub
    'Form. overrides dispose to clean up the component list.
    Protected Overloads Overrides Sub Dispose(ByVal disposing As Boolean)
    If disposing Then
    If Not (components Is Nothing) Then
    components.Dispose()
    End If
    End If
    MyBase.Dispose(disposing)
    End Sub
    'Required by the Windows Form. Designer
    Private components As System.ComponentModel.IContainer
    'NOTE: The following procedure is required by the Windows Form. Designer
    'It can be modified using the Windows Form. Designer.
    'Do not modify it using the code editor.
    Friend WithEvents FindBox As System.Windows.Forms.TextBox
    Friend WithEvents Label1 As System.Windows.Forms.Label
    Friend WithEvents Label2 As System.Windows.Forms.Label
    Friend WithEvents ReplaceBox As System.Windows.Forms.TextBox
    Friend WithEvents FindBtn As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
    Friend WithEvents FindInFilesBtn As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
    Friend WithEvents ReplaceBtn As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
    Friend WithEvents ReplaceInFilesBtn As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
    Friend WithEvents CancelBtn As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
    <System.Diagnostics.DebuggerStepThrough()> Private Sub InitializeComponent()
    Me.FindBox = New System.Windows.Forms.TextBox
    Me.Label1 = New System.Windows.Forms.Label
    Me.Label2 = New System.Windows.Forms.Label
    Me.ReplaceBox = New System.Windows.Forms.TextBox
    Me.FindBtn = New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
    Me.FindInFilesBtn = New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
    Me.ReplaceBtn = New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
    Me.ReplaceInFilesBtn = New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
    Me.CancelBtn = New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
    Me.SuspendLayout()
    '
    'FindBox
    '
    Me.FindBox.Location = New System.Drawing.Point(16, 24)
    Me.FindBox.Multiline = True
    Me.FindBox.Name = "FindBox"
    Me.FindBox.ScrollBars = System.Windows.Forms.ScrollBars.Both
    Me.FindBox.Size = New System.Drawing.Size(400, 80)
    Me.FindBox.TabIndex = 0
    Me.FindBox.Text = ""
    '
    'Label1
    '
    Me.Label1.Location = New System.Drawing.Point(16, 8)
    Me.Label1.Name = "Label1"
    Me.Label1.Size = New System.Drawing.Size(160, 16)
    Me.Label1.TabIndex = 2
    Me.Label1.Text = "Find what:"
    '
    'Label2
    '
    Me.Label2.Location = New System.Drawing.Point(16, 112)
    Me.Label2.Name = "Label2"
    Me.Label2.Size = New System.Drawing.Size(160, 16)
    Me.Label2.TabIndex = 4
    Me.Label2.Text = "Replace with:"
    '
    'ReplaceBox
    '
    Me.ReplaceBox.Location = New System.Drawing.Point(16, 128)
    Me.ReplaceBox.Multiline = True
    Me.ReplaceBox.Name = "ReplaceBox"
    Me.ReplaceBox.ScrollBars = System.Windows.Forms.ScrollBars.Both
    Me.ReplaceBox.Size = New System.Drawing.Size(400, 80)
    Me.ReplaceBox.TabIndex = 3
    Me.ReplaceBox.Text = ""
    '
    'FindBtn
    '
    Me.FindBtn.Location = New System.Drawing.Point(16, 232)
    Me.FindBtn.Name = "FindBtn"
    Me.FindBtn.Size = New System.Drawing.Size(80, 24)
    Me.FindBtn.TabIndex = 5
    Me.FindBtn.Text = "Find>>"
    '
    'FindInFilesBtn
    '
    Me.FindInFilesBtn.Location = New System.Drawing.Point(104, 232)
    Me.FindInFilesBtn.Name = "FindInFilesBtn"
    Me.FindInFilesBtn.Size = New System.Drawing.Size(96, 24)
    Me.FindInFilesBtn.TabIndex = 6
    Me.FindInFilesBtn.Text = "Find in Files>>"
    '
    'ReplaceBtn
    '
    Me.ReplaceBtn.Location = New System.Drawing.Point(216, 232)
    Me.ReplaceBtn.Name = "ReplaceBtn"
    Me.ReplaceBtn.Size = New System.Drawing.Size(80, 24)
    Me.ReplaceBtn.TabIndex = 7
    Me.ReplaceBtn.Text = "Replace>>"
    '
    'ReplaceInFilesBtn
    '
    Me.ReplaceInFilesBtn.Location = New System.Drawing.Point(304, 232)
    Me.ReplaceInFilesBtn.Name = "ReplaceInFilesBtn"
    Me.ReplaceInFilesBtn.Size = New System.Drawing.Size(112, 24)
    Me.ReplaceInFilesBtn.TabIndex = 8
    Me.ReplaceInFilesBtn.Text = "Replace in Files>>"
    '
    'CancelBtn
    '
    Me.CancelBtn.DialogResult = System.Windows.Forms.DialogResult.Cancel
    Me.CancelBtn.Location = New System.Drawing.Point(168, 272)
    Me.CancelBtn.Name = "CancelBtn"
    Me.CancelBtn.Size = New System.Drawing.Size(80, 24)
    Me.CancelBtn.TabIndex = 9
    Me.CancelBtn.Text = "Cancel"
    '
    'MultilineSearchForm
    '
    Me.AutoScaleBaseSize = New System.Drawing.Size(5, 13)
    Me.CancelButton = Me.CancelBtn
    Me.ClientSize = New System.Drawing.Size(432, 310)
    Me.Controls.Add(Me.CancelBtn)
    Me.Controls.Add(Me.ReplaceInFilesBtn)
    Me.Controls.Add(Me.ReplaceBtn)
    Me.Controls.Add(Me.FindInFilesBtn)
    Me.Controls.Add(Me.FindBtn)
    Me.Controls.Add(Me.Label2)
    Me.Controls.Add(Me.ReplaceBox)
    Me.Controls.Add(Me.Label1)
    Me.Controls.Add(Me.FindBox)
    Me.FormBorderStyle. = System.Windows.Forms.FormBorderStyle.SizableToolWindow
    Me.Name = "MultilineSearchForm"
    Me.Text = "Multiline Search and Replace"
    Me.ResumeLayout(False)
    End Sub
    #End Region
    #Region "Properties"
    Private m_result As FindReplaceKind = FindReplaceKind.none
    '''<summary>Gets result button from this dialog.</summary>
    '''<value>The value specifying which button was pressed.</value>
    Public ReadOnly Property result() As FindReplaceKind
    Get
    Return m_result
    End Get
    End Property
    Private m_findText As String
    '''<summary>Gets escaped multiline text to be searched.</summary>
    '''<value></value>
    Public ReadOnly Property findText() As String
    Get
    Return m_findText
    End Get
    End Property
    Private m_replaceText As String
    '''<summary>Gets escaped multiline replace text.</summary>
    '''<value></value>
    Public ReadOnly Property replaceText() As String
    Get
    Return m_replaceText
    End Get
    End Property
    #End Region
    '''<summary>Transforms the text to regular expression syntax.</summary>
    '''<param name="original">Original text.</param>
    '''<returns>Text with escaped regex characters.</returns>
    Private Function escapeRegEx(ByVal original As String) As String
    Dim specialChars() As Char = "\.*+^___FCKpd___0gt;<[]|{}:@#()~".ToCharArray
    Dim c As Char
    For Each c In specialChars
    riginal = original.Replace(c.ToString, "\" & c.ToString)
    Next
    riginal = original.Replace(vbCrLf, "\n")
    Return original
    End Function
    Private Sub MultilineSearchForm_Load(ByVal sender As 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Handles MyBase.Load
    Try
    Me.Activate()
    Catch ex As System.Exception
    End Try
    End Sub
    Private Sub CancelBtn_Click(ByV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Handles CancelBtn.Click
    Try
    m_result = FindReplaceKind.none
    Me.Close()
    Catch ex As System.Exception
    End Try
    End Sub
    Private Sub FindBtn_Click(ByV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Handles FindBtn.Click
    Try
    m_findText = escapeRegEx(Me.FindBox.Text)
    m_replaceText = escapeRegEx(Me.ReplaceBox.Text)
    m_result = FindReplaceKind.find
    Me.Close()
    Catch ex As System.Exception
    End Try
    End Sub
    Private Sub FindInFilesBtn_Click(ByV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Handles FindInFilesBtn.Click
    Try
    m_findText = escapeRegEx(Me.FindBox.Text)
    m_replaceText = escapeRegEx(Me.ReplaceBox.Text)
    m_result = FindReplaceKind.findInFiles
    Me.Close()
    Catch ex As System.Exception
    End Try
    End Sub
    Private Sub ReplaceBtn_Click(ByV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Handles ReplaceBtn.Click
    Try
    m_findText = escapeRegEx(Me.FindBox.Text)
    m_replaceText = escapeRegEx(Me.ReplaceBox.Text)
    m_result = FindReplaceKind.replace
    Me.Close()
    Catch ex As System.Exception
    End Try
    End Sub
    Private Sub ReplaceInFilesBtn_Click(ByV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Handles ReplaceInFilesBtn.Click
    Try
    m_findText = escapeRegEx(Me.FindBox.Text)
    m_replaceText = escapeRegEx(Me.ReplaceBox.Text)
    m_result = FindReplaceKind.replaceInFiles
    Me.Close()
    Catch ex As System.Exception
    End Try
    End Sub
    End Class

     

    5.  将 System.Drawing.dll 加入 宏工程 的引用

    6.  关闭宏IDE

     

    这样,你的vs.net就多了个 多行搜索和替换文本的工具

  • QTP 中链接 Oracle

    2008-12-01 16:51:23

    源码如下:

     

    Dim Cnn
    Dim Rst
    Dim strCnn
    strCnn="Provider=OraOLEDB.Oracle.1;Data Source=QA.EasyTms;Password=easycargo;User ID=easycargo;Persist Security Info=True;"

    Set Cnn = 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Cnn.Open strCnn
    Set Rst =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Rst.open "delete  from client_base_complex where G_NAME = '999999999'", Cnn

    msgbox Rst("G_ID").value

    Rst.close

    Cnn.close

     

  • 函数调用方式 _tdcall & _cdecl

    2008-09-18 16:46:13


      转载自http://topic.csdn.net/t/20030627/16/1965667.html

      我们知道在进行函数调用时,有几种调用方法,主要分为C式,Pascal式.在C和C++中  
      C式调用是缺省的,类的成员函数缺省调用为_stdcall。二者是有区别的,下面我们用  
      实例说明一下:  
       
      1.   __cdecl   :C和C++缺省调用方式  
      例子:    
      void   Input(   int   &m,int   &n);/*相当于void   __cdecl   Input(int   &m,int   &n);*/  
      以下是相应的汇编代码:  
      00401068   lea   eax,[ebp-8]   ;取[ebp-8]地址(ebp-8),存到eax  
      0040106B   push   eax   ;然后压栈  
      0040106C   lea   ecx,[ebp-4]   ;取[ebp-4]地址(ebp-4),存到ecx  
      0040106F   push   ecx   ;然后压栈  
      00401070   call   @ILT+5(Input)   (0040100a);然后调用Input函数  
      00401075   add   esp,8   ;恢复栈  
         
              从以上调用Input函数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调用此函数之前,首先压栈ebp-8,然  
      后压栈ebp-4,然后调用函数Input,最后Input函数调用结束后,利用esp+8恢复栈。由  
      此可见,在C语言调用中默认的函数修饰_cdecl,由主调用函数进行参数压栈并且恢复  
      堆栈。  
      下面看一下:地址ebp-8和ebp-4是什么?  
              在VC的VIEW下选debug   windows,然后选Registers,显示寄存器变量值,然后在  
      选debug   windows下面的Memory,输入ebp-8的值和ebp-4的值(或直接输入ebp-8和-4),  
      看一下这两个地址实际存储的是什么值,实际上是变量   n   的地址(ebp-8),m的地址  
      (ebp-4),由此可以看出:在主调用函数中进行实参的压栈并且顺序是从右到左。另外,  
      由于实参是相应的变量的引用,也证明实际上引用传递的是变量的地址(类似指针)。  
      总结:在C或C++语言调用中默认的函数修饰_cdecl,由主调用函数进行参数压栈并且  
      恢复堆栈,实参的压栈顺序是从右到左,最后由主调函数进行堆栈恢复。由于主调用  
      函数管理堆栈,所以可以实现变参函数。另外,命名修饰方法是在函数前加一个下划  
      线(_).  
       
      2.   WINAPI   (实际上就是PASCAL,CALLBACK,_stdcall)  
      例子:    
      void   WINAPI   Input(   int   &m,int   &n);  
      看一下相应调用的汇编代码:  
      00401068   lea   eax,[ebp-8]  
      0040106B   push   eax  
      0040106C   lea   ecx,[ebp-4]  
      0040106F   push   ecx  
      00401070   call   @ILT+5(Input)   (0040100a)  
         
              从以上调用Input函数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调用此函数之前,首先压栈ebp-8,然  
      后压栈ebp-4,然后调用函数Input,在调用函数Input之后,没有相应的堆栈恢复工作  
      (为其它的函数调用,所以我没有列出)  
      下面再列出Input函数本身的汇编代码:(实际此函数不大,但做汇编例子还是大了些,  
      大家可以只看前和后,中间代码与此例子无关)    
      39:   void   WINAPI   Input(   int   &m,int   &n)  
      40:   {  
      00401110   push   ebp  
      00401111   mov   ebp,esp  
      00401113   sub   esp,48h  
      00401116   push   ebx  
      00401117   push   esi  
      00401118   push   edi  
      00401119   lea   edi,[ebp-48h]  
      0040111C   mov   ecx,12h  
      00401121   mov   eax,0CCCCCCCCh  
      00401126   rep   stos   dword   ptr   [edi]  
      41:   int   s,i;  
      42:  
      43:   while(1)  
      00401128   mov   eax,1  
      0040112D   test   eax,eax  
      0040112F   je   Input+0C1h   (004011d1)  
      44:   {  
      45:   printf("\nPlease   input   the   first   number   m:");  
      00401135   push   offset   string   "\nPlease   input   the   first   number   m"...   (004260b8)  
      0040113A   call   printf   (00401530)  
      0040113F   add   esp,4  
      46:   scanf("%d",&m);  
      00401142   mov   ecx,dword   ptr   [ebp+8]  
      00401145   push   ecx  
      00401146   push   offset   string   "%d"   (004260b4)  
      0040114B   call   scanf   (004015f0)  
      00401150   add   esp,8  
      47:  
      48:   if   (   m=   s   )  
      004011B3   mov   eax,dword   ptr   [ebp+8]  
      004011B6   mov   ecx,dword   ptr   [eax]  
      004011B8   cmp   ecx,dword   ptr   [ebp-4]  
      004011BB   jl   Input+0AFh   (004011bf)  
      57:   break;  
      004011BD   jmp   Input+0C1h   (004011d1)  
      58:   else  
      59:   printf("   m   <   n*(n+1)/2,Please   input   again!\n");  
      004011BF   push   offset   string   "   m   <   n*(n+1)/2,Please   input   agai"...   (00426060)  
      004011C4   call   printf   (00401530)  
      004011C9   add   esp,4  
      60:   }  
      004011CC   jmp   Input+18h   (00401128)  
      61:  
      62:   }  
      004011D1   pop   edi  
      004011D2   pop   esi  
      004011D3   pop   ebx  
      004011D4   add   esp,48h  
      004011D7   cmp   ebp,esp  
      004011D9   call   __chkesp   (004015b0)  
      004011DE   mov   esp,ebp  
      004011E0   pop   ebp  
      004011E1   ret   8  
         
         
         
              最后,我们看到在函数末尾部分,有ret   8,明显是恢复堆栈,由于在32位C++中,  
      变量地址为4个字节(int也为4个字节),所以弹栈两个地址即8个字节。  
      由此可以看出:在主调用函数中负责压栈,在被调用函数中负责恢复堆栈。因此不能  
      实现变参函数,因为被调函数不能事先知道弹栈数量,但在主调函数中是可以做到的,  
      因为参数数量由主调函数确定。  
      下面再看一下,ebp-8和ebp-4这两个地址实际存储的是什么值,ebp-8地址存储的是n    
      的值,ebp   -4存储的是m的值。说明也是从右到左压栈,进行参数传递。  
       
              总结:在主调用函数中负责压栈,在被调用函数中负责弹出堆栈中的参数,并且  
      负责恢复堆栈。因此不能实现变参函数,参数传递是从右到左。另外,命名修饰方法  
      是在函数前加一个下划线(_),在函数名后有符号(@),在@后面紧跟参数列表中的参数  
      所占字节数(10进制),如:void   Input(int   &m,int   &n),被修饰成:_Input@8  
      对于大多数api函数以及窗口消息处理函数皆用   CALLBACK   ,所以调用前,主调函数会  
      先压栈,然后api函数自己恢复堆栈。  
       
      如:    
      push   edx  
      push   edi  
      push   eax  
      push   ebx  
      call   getdlgitemtexta

  • C++中extern “C”含义深层探索

    2008-09-18 15:49:21

    今天听了小布老师的一个Loadrunner基础视频教程(www.boobooke.com),其中讲到了dll文件调用来实现测试脚本编写,看后很兴奋。我渴望在测试领域中发挥我的编程能力。

    在视频中遇到一个疑问,extern "C"的疑问,小布老师在提到这点的时候一带而过,于是我百度了一下。以下文章转载自C++中extern “C”含义深层探索http://pcedu.pconline.com.cn/empolder/gj/c/0508/693175.html

    时常在cpp的代码之中看到这样的代码:  

    #ifdef __cplusplu*
    **tern "C" {
    #endif

    //一段代码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这样的代码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首先,__cplusplus是cpp中的自定义宏,那么定义了这个宏的话表示这是一段cpp的代码,也就是说,上面的代码的含义是:如果这是一段cpp的代码,那么加入extern "C"{和}处理其中的代码。

      要明白为何使用extern "C",还得从cpp中对函数的重载处理开始说起。在c++中,为了支持重载机制,在编译生成的汇编码中,要对函数的名字进行一些处理,加入比如函数的返 回类型等等.而在C中,只是简单的函数名字而已,不会加入其他的信息.也就是说:C++和C对产生的函数名字的处理是不一样的.

      比如下面的一段简单的函数,我们看看加入和不加入extern "C"产生的汇编代码都有哪些变化:

    int f(void)
    {
    return 1;
    }  

      在加入extern "C"的时候产生的汇编代码是:

    .file "test.cxx"
    .text
    .align 2
    .globl _f
    .def _f; .scl 2; .type 32; .endef
    _f:
    pushl %ebp
    movl %esp, %ebp
    movl $1, %eax
    popl %ebp
    ret  

      但是不加入了extern "C"之后

    .file "test.cxx"
    .text
    .align 2
    .globl __Z1fv
    .def __Z1fv; .scl 2; .type 32; .endef
    __Z1fv:
    pushl %ebp
    movl %esp, %ebp
    movl $1, %eax
    popl %ebp
    ret  

      两段汇编代码同样都是使用gcc -S命令产生的,所有的地方都是一样的,唯独是产生的函数名,一个是_f,一个是__Z1fv。

      明白了加入与不加入extern "C"之后对函数名称产生的影响,我们继续我们的讨论:为什么需要使用extern "C"呢?C++之父在设计C++之时,考虑到当时已经存在了大量的C代码,为了支持原来的C代码和已经写好C库,需要在C++中尽可能的支持C,而 extern "C"就是其中的一个策略。  
    试想这样的情况:一个库文件已经用C写好了而且运行得很良好,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使用这个库文件,但是我们需要使用C++来写这个新的代码。如果这个代码使 用的是C++的方式链接这个C库文件的话,那么就会出现链接错误.我们来看一段代码:首先,我们使用C的处理方式来写一个函数,也就是说假设这个函数当时 是用C写成的:

    //f1.c
    extern "C"
    {
    void f1()
    {
    return;
    }
    }  

      编译命令是:gcc -c f1.c -o f1.o 产生了一个叫f1.o的库文件。再写一段代码调用这个f1函数:

    // test.cxx
    //这个extern表示f1函数在别的地方定义,这样可以通过
    //编译,但是链接的时候还是需要
    //链接上原来的库文件.
    extern void f1();

    int main()
    {
    f1();

    return 0;
    }  

      通过gcc -c test.cxx -o test.o 产生一个叫test.o的文件。然后,我们使用gcc test.o f1.o来链接两个文件,可是出错了,错误的提示是:

    test.o(.text + 0x1f):test.cxx: undefine reference to 'f1()'  

      也就是说,在编译test.cxx的时候编译器是使用C++的方式来处理f1()函数的,但是实际上链接的库文件却是用C的方式来处理函数的,所以就会出现链接过不去的错误:因为链接器找不到函数。

      因此,为了在C++代码中调用用C写成的库文件,就需要用extern "C"来告诉编译器:这是一个用C写成的库文件,请用C的方式来链接它们。

      比如,现在我们有了一个C库文件,它的头文件是f.h,产生的lib文件是f.lib,那么我们如果要在C++中使用这个库文件,我们需要这样写:
    extern "C"
    {
    #i nclude "f.h"
    }  

      回到上面的问题,如果要改正链接错误,我们需要这样子改写test.cxx:

    extern "C"
    {
    extern void f1();
    }

    int main()
    {
    f1();

    return 0;
    }  

      重新编译并且链接就可以过去了.

      总结

      C和C++对函数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extern "C"是使C++能够调用C写作的库文件的一个手段,如果要对编译器提示使用C的方式来处理函数的话,那么就要使用extern "C"来说明。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