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团队] 唐僧是一个好领导,他知道孙悟空要管紧,所以要会念紧箍咒;猪八戒小毛病多,但不会犯大错,偶尔批评批评就可以;沙僧则需要经常鼓励一番。这样,一个明星团队就形成了。做测试工作也是这样,一个人强,不代表整个团队都强,团队合作才是根本~誓死把软件测试进行到底!<-->如果您觉得字体比较小的话,请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并滑动鼠标滚轮以改变字体的大小,谢谢!<-->欢迎交流~~~

我的软件测试职业之路[转]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2-10 18:28:37 / 个人分类:软件测试感想

    工作

  2003年毕业,作为第一届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出现了新的转变。而作为计算机科班出身的

我,当时也曾经像大部分其他同学一样,考虑过报考公务员、找银行、电信这些被认为是铁饭碗的工作。

而考研则始终不在我的计划内,原因主要是付不起学费,为了大学4年,家里已经不堪负重了;另外,由

于在大学跟着几位老师和教授搞工程,也接触了不少的研究生师兄和师姐,给我的感觉不是很实在。

  于是,在与铁饭碗无缘之后,我开始踏踏实实地找软件相关的工作,第一家公司是广东金中华通讯服

务有限公司,是新太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之一,当年和我一起进去的有不少同学,包括和我同班同宿舍的哥

们。在这家公司,我待了整整一年后被辞退了,原因是所谓的“架构调整”,当然,在我走后的不足一年

,这家公司倒闭了,新太也开始走下坡路。

  在金中华的日子是值得怀念的,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像很多当年学计算机的人一样,我从来没想过要

软件测试,应聘金中华的时候也是以软件开发工程师的角色进去的,但是上班的第一天,我被安排到了

做软件测试。当时公司除了我的主管,就我和另外一位女生是做测试的,其他都做开发。

  也曾经怀疑过是不是自己的水平不如其他同学,所以被安排做测试,但是后来发现软件测试、QA并不

是想象中的那样,至少我的主管给我的印象是:他的能力绝对不在任何一位项目经理或开发工程师之下。

这点对于我在后面的工作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让我始终能正确定位好自己。

  成长

  像大部分软件测试人员一样,我们从手工的黑盒测试开始,并且这始终是我们的主要测试手段和方法

  在开始的一段时间,我能发现的BUG很有限,主要是因为我的思维还没有转变到测试中来,仍然停留

在大学时跟老师做工程的那种境地,很多BUG在我的眼里不是问题,我仍然习惯以开发者的角度去思考软

件。

  后来我的主管通过ICQ给我发了个信息:好像你发现的BUG不多啊?!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当时的心情很复杂,有点愤怒,有点诧异,有点惊恐,最后是觉醒,我被提

醒了:软件测试是一个独立的角色,它的最直接和最主要任务就是找BUG!

  从那以后,我在缺陷库中的BUG记录数直线上升,我把找到一个别人找不到、想不到的BUG当成我寻找

下一个BUG的动力,我把自己训练成一匹能嗅到BUG这种独特的“猎物”的狼。

  不久,我们QA也要承接一些开发的任务了,例如手机应用、游戏、短信应用的开发等,这对于在学校

就参与了工程项目实践的我来说难度不大,它们让我接触到了大量的技术:Java、JSP、J2ME、Brew、

LinuxOracle等。

  在03年左右的时间,国内的软件测试行业刚刚起步,国内专门讨论软件测试的地方很少,记得当时我

的主管告诉我们可以去参加一个软件测试的讲座时,我的心情是非常兴奋的。

  在金中华,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软件测试、质量管理,也许是身不在其位,需要考虑到仅仅是如

何把测试和开发工作做好而已。真正让我开始思考质量和软件测试的是在第二家公司。

转变

  第二家公司的几位老板是微软顾问出身,他们似乎比较看重我的技术底蕴,以及我在金中华积累的经

验,我也因此得以顺利地进入这家公司。现在想起来,老板们也许早有打算利用我的这些经验来把这个刚

刚成立不久的公司的软件测试做得更加规范。

  而且,他们是有意识地给我不少这方面的机会。刘老板一句“Show一下你的power”,让我得以在一

次Team Building上展现我的技术能力,让我可以把平时积累的一些关于软件测试、工具应用方面的东西

介绍给大家。这让我的地位一下子提高了不少,至少在仅有的几名测试人员之间,我好像得到的关注更多

了一些。

  不久,我升任项目测试组长,这似乎来得有点突然,但是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我知道我在金

中华的测试经验和技术只能带过来一部分,还有比较重要的一块是业务知识,因为这家公司的项目和产品

都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通过平时的加倍努力和一段时间的出差接触用户,让我对这些业务知识的理解更

加全面了。

  另外,我对代码的理解能力也为我加分不少,我曾经从每日构建的失败信息中直接定位到出错的源代

码,找出代码错误的原因,然后直接让开发人员修改。

  我非常注意与开发人员的交流,我对于找出的BUG,都会找时间与开发人员直接沟通,而且是基于业

务、设计架构的沟通,这一方面让我更全面地了解相关的业务知识,而且让我对系统的架构设计和代码有

更深入的了解。这让我赢得不错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开发人员和项目经理的认可。

  后来,随着公司架构从项目型到职能型的转变,我开始总管整个公司的软件测试,包括各个项目组的

软件测试,这个转变让我有点不大适应,因为之前作为软件测试人员,或者是一个项目组的测试组长,我

需要的管理方面的能力并不突出,但是现在,我需要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角色定位了,幸好我能及时地调

整过来。

  我开始花更多的时间与每个项目的测试组长交流,我制定了测试项目例会制,我制定了测试管理规范

,更重要的是我开始让培训走入测试组。04年的时候,我请了51testing的王威老师来我们公司做了一次

为期3天的培训,虽然培训的内容相对的基础,但是我想更多的收获是让每个测试人员实实在在地感觉到

自己是一个测试团队中的人,有了更多的归属感。

我们的培训分为外训和内训两大类,考虑到成本,外训主要由我一个人到北京或上海参加,然后回来“布

道”,内训则通过制定选题,让每个测试人员把自己擅长的、工作中积累的经验通过交流会的形式共享出

来。

  培训不仅让我自己的测试能力得以增强,也让我们的测试人员更加有归属感。

  有一次,某个项目的开发进度严重的Delay了,测试人员被压得有点喘不过气来,但是项目经理似乎

缺乏质量和软件测试方面的意识,一位测试人员找我聊的时候眼泪都流出来了。我开始意识到公司需要的

不仅仅是我以及一个软件测试组织,我们需要一个质量体系。

  跨越

  不久,公司需要通过GJB 9001A认证,根据咨询老师的意见,我们需要一个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因

此我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软件质量保障部的经理。也许很多人会羡慕我,从一名普通的测试人员到一名质量

部的经理,这也许要花上5、6年甚至10多年的时间,而我只用了3年左右的时间。

  我们开始办一份内部的月刊,作为质量和软件测试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是质量意识的宣传平台,公司

领导对于这件事情非常支持,因此我们虽然做得比较辛苦,也坚持做了下来。同时,我设立了一个名为“

质量之星”的奖项,用于奖励那些在平时工作中认真细致,追求尽善尽美的人,包括开发的和测试的。

  这一时期,我受克劳士比的“零缺陷”质量管理思想影响比较深,我拜读了他写的《质量免费》、《

削减质量成本》等著作,受益匪浅。但是也活得比较累,因为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太大了。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我带领几名内审员迎接了认证机构3天地审查,顺利通过了认证。

  认证通过后,我开始把测试管理的工作转移给各位质保组长。我开始“沉迷”于测试技术、测试工具

自动化测试的研究,我把自己定位成测试研究员和架构师的角色,我开始尝试把各种测试技术和工具应

用到各测试组。为了实践自动化测试,我“怂恿”老板购买了比较便宜的自动化测试工具TestComplete。

  追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积累,我有点不吐不快的感觉,我开始在51testing、CSDN等论坛上“泡”,

就像武林高手希望通过寻找对手切磋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一样。我开始写博客,发表文章,写书,兼职为某

个公司做自动化测试顾问,一方面是为了名利,一方面也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

在公司推行质量管理碰到很多的阻力,软件测试团队的地位需要提高,我所做的这些“不正经”的事情也

许或多或少地给大家带来某些讯息,至少让测试人员们的信心得到了加强。

  但是另一方面,我自己也开始迷茫了,我发现作为一名质量管理者的成就感开始缺失,随着底下培养

的人员的能力的提高,我开始觉得我要给他们更多锻炼的机会。兼职为某公司做顾问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

,我得到很多新的成就感,我隐约觉得这是我将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机遇

  也许冥冥中已经有了一些安排,正当我在迷茫中不知所措时,李老板找我聊天,他说最近公司碰到一

些困难了,我问是不是要考虑裁员,他说是,我说那就先把我干掉吧,干掉我一个人可以顶两个人。老板

们都很尊重我的决定。

  离开公司,我的选择是不少的,也有不少的猎头找测试主管的候选人。但是我最终选择了加入

51testing。因为我感觉这是我通往专业软件测试顾问的一条必经之路。

  加入51testing做培训讲师,不仅可以锻炼我的表达能力,而且能让我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也能为

将来的工作做好大量的铺垫。

  说到51testing,我觉得我和51testing的缘分还真不浅:

  2004年,51testing成立,这年我请了王威老师来公司做培训;

  2006年12月,我到上海参加了朴老师的LoadRunner性能测试课程;

  2007年10月,周峰老师来广州探索华南就业培训市场,有缘见面并深入探讨软件测试行业;

  2008年9月,加入深圳博为峰。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而我有幸身处这个时代,我有幸见证国内软件测试的发

展过程,我有幸没有白费了6年。加入51testing,会给我更多的挑战,让我在软件测试的道路上继续走下

去,也许还会有新的十字路口,但是我相信自己的选择。


TAG: 软件测试 测试工程师 测试人员 优秀测试人员 测试职业之路 软件测试感想

xiaohuhu86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xiaohuhu86   /   2013-06-26 16:57:54
xiaohuhu86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xiaohuhu86   /   2013-06-26 16:56:14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