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T经理到上市公司首席战略官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8-12-11 14:36:59 / 个人分类:软件测试

1.对IT人的三点建议 

首先说明一下,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IT人,敲代码的工作,我只干了大约一年左右,就转管理岗了,然后趁着内部IT不受重视的年代,捞了一个CIO的头衔,就下海去做咨询了。所以很多时候,不在于你有多努力,而是在于你有没有踏准时代的节奏。当然踏准了节奏但却不努力也是没用的,踏准节奏只会让你事半功倍,但是0翻多少倍,都还是0。所以,我的第一点经验在于,要踏准时代的节奏。有些东西早期获取更容易,不论是职位还是北京、上海的房子。


现在大家都在说IT行业的35岁问题,我去做咨询时就考虑过了,选择做咨询正是因为当时这是一个替代性低,经验依赖强,越老越值钱的行业。(当然,现在的环境跟10年前,变化还是挺大的,现在交付的咨询顾问更像一个螺丝钉。)所以,我的第二点经验是,选择的方向和目的性很重要找一份工作要看前景,不要光看眼前,在我职业生涯至今,有三次是选择降薪入职的。而我近几年去面试新人,无一例外的开出基本条件是“不能比上一家薪资低”,据我所知,这些年轻人至今无一例外的卡在职业瓶颈上难以突破,偶尔涨薪,也不过是因为人民币购买力下降而已。 

在十年咨询的工作中,我发现不少人,只是把工作当成一份工作,他加班只有一个理由“工作多”。我见过在咨询行业中做了很多年的人,能力甚至比不上刚入行两年的“小朋友”,因为他们一直停滞不前,只是越来越熟练而已。把工作做完和把工作做好的人区别很大,希望每个人都能牢记,“你把工作做完,是为了公司,你把工作做好,是为了自己我的第三点经验是,想在职业生涯上更进一步,首先要思考如何把当下的工作做好,而不仅仅是做完。千万不要把自己放在舒适区混日子,当你在工作中遇到默默努力的人,你才会明白,他们有多可怕。


说到现在,可能有人已经不耐烦,怎么还没有讲到“如何去甲方当高管?”的这样的干货。其实,我想说的就在其中,一、踏准节奏;二、明确方向,不计较短期得失;三、不仅仅是完成工作,而是去思考如何做好工作,这个思考的过程就可以帮助你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你才能把握住机会。


2咨询工作的价值

咨询行业对于职业上升期而言,真的是一个特别好的行业,举个例子,你去一个企业,往往先在一个部门,从基层做起,一级一级的晋升,做到负责人之后,再平调到其他部门,各个主要的部门都干过才敢说很熟悉企业的业务,去挑战更高的职位,进入公司管理层和决策层。但是在咨询行业,只要你有心且用心,你能很快,也许仅仅1-2个月的时间,就能了解一个企业的业务逻辑、核心竞争力。这种大局观的培养,比起企业要少走十几年的弯路

当你在咨询行业摸爬滚打几年,专注于某个行业,见识过最牛的公司是如何运作的,对于这个行业的各种门道已经成竹在胸,就会有一种想去甲方练练手的信心,就像鬼谷子的徒弟们,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商鞅,学成下山之日,就是搅动天下大势之时。



3如何从IT上升到战略层面?

不少网友提出这样的问题“想了解如何从IT上升到战略层面?如何从战略层面说服高层推动信息化工作?”这个问题犯了一个典型的概念错误,战略不是为IT服务的,而是IT为企业战略服务的。所以,要想从IT上升到战略层面,首先应该学会从企业业务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仅仅是从IT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是IT想做什么,或者IT能做到什么,而是企业当前的业务规模,业务状态需要IT做些什么?不要等业务部门给IT部门提需求,要告诉业务部门,IT能如何帮助他们发展业务。

近几年我跟很多业内大佬们交流,大家都认为“IT从业者容易陷入一种盲目的自嗨中,无法自拔”。

一、要尝试去理解业务,而不仅仅是把业务需求,转化为信息化需求

在某年的券商大会上,大家点评国内券商五巨头的信息化水平,有人跟我说,X泰的信息化水平最高,最接近互联网金融企业的IT架构,内部IT团队有900多人,而XX虽然同在五巨头之列,但是内部IT水平太低了,IT总共只有100多人,未来是金融科技的时代,XX一定会被淘汰掉。这就是典型的自嗨情绪,如果他真的深入了解到券商的业务,就不会这么说了。券商的业务非常复杂,大家平时接触到的开户炒股,只是他们非常小的一块业务。尤其是五大巨头这么级别的券商,定位都是国际一流的综合金融服务商。X泰900多人的IT团队,其实大部分是为经纪业务板块中的toC零售业务服务的,而这部分业务在整体业务比重中,占比只有5%左右。为什么要为5%的业务,把IT规模从100人扩大到900人?

我们当然承认金融科技未来对业务的影响,但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布局,需要投入多大,资源如何分阶段投入,……这些都是IT人之前从不考虑的问题。

今年年初美股的大跌,根本原因就在于金融科技的误用。智能投顾基于算法的市场交易策略,相比较原本的人工投顾当然更有效率,当市场上只有一家机构使用智能投顾时,对于其他机构而言,完全是跨时代的碾压。但算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当市场的交易者全部使用算法交易时,往往就会因为同向操作,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相比较金融科技真正能帮助金融机构取得核心竞争力,从业务层面,真正的变化是,券商正在进入资本化的时代。证券进入资本化的时代,拉大了中国100多家券商中,大券商和中小券商的差距,自有资本充足率会带来强者越强的效应。同时,也带来券商业务侧重点的变化,原本被称为算命先生的行研分析师也迎来的自己职业生涯的春天,比如近30年来,券商董事长和总裁这两个级别的高管,除股东单位派出和出身证监系统外,仅看内部提升部分,占比最多的是出身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极少出身研究所、资管和自营。而去年“长X证券”35岁的白金分析师晋升总裁,可以看成券商业务侧重点的变化,而券商业务侧重点的变化,又反映激烈的竞争下,今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拉票门事件,就拉开了这种激烈角逐的冰山一角,为了拉票甚至不惜任何手段。 

二、要掌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尝试去分析这种变化可能对业务造成的影响,作为信息化部门不要等业务部门告诉你发生了什么,而应该去告诉业务部门发生了什么。

制定战略,要掌握内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内部资源、能力、核心竞争力、优势、劣势、风险、机遇……。各种战略分析模型会帮助我们导出最终结果,这些都是励志于从事战略工作必须掌握的技能。


举个例子,华尔街能影响美国政府的银行家是投行的,这一块业务在中国归属券商,但是明显在中国经济体系内,银行的话语权是高于证券的,中国的券商大佬想取得华尔街的政治地位几乎是不可能事情。对于这些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就想为券商制定战略,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再举个例子,证券行业的toC用户体量跟互联网完全不同,拼多多可以三年达到3亿用户,但是券商不行,中国股民总户数一共才1亿多一点,更何况《证券账户业务指南》还规定了,每人最多只能开3个股票账户,中国100多家券商只能在这个有限的盘子里瓜分蛋糕,能比的只有价格和服务,佣金已经血拼到底了,那么服务如何血拼?今年疫苗事件之后,长生生物面临突然遭逢退市危机,那么投资者的权益该如何保障?时任证监会主席助理黄炜曾在公开讲话中说要“加快健全完善证券投资者损害赔偿救济制度。”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是投资者结构以散户为主,中小投资者处于市场弱势地位,要践行这种救济制度靠传统方法有很大的难处,这正是发挥数字化业务优势的地方,同时也是更好体现各家服务差异的地方。

IT能做到这一步,才能说,自己在引领业务。


4 后记    

曾经我也是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至今还有不少IT人还喜欢往自己身上贴这样的标签。他们对业务和运营不屑一顾,对产品经理和市场人员嗤之以鼻,他们只关心写出的代码有没有BUG,却不关心用户为什么掏钱。于是自然也就忽略掉一个简单的逻辑,用户肯为你的公司掏钱,你的老板才肯为你掏钱。

写下这些,只是想告诉大家,一定发掘自己工作真正的价值,而不是被重复的劳动浪费生命。技术背景是一种优势,但不能成为束缚我们翅膀的枷锁。从技术到管理,从产品到运营,从业务到生态,不断提升;从一个职能到另一个职能,从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从一个行业到另一个行业,不断跨越,最终你会发现,为什么史玉柱可以做保健品也可以做网游,为什么孙宏斌从联想出来却创办了房地产公司,为什么雷军从软件公司老板变成了硬件公司老板……不要以为你是会计就要干一辈子财务,你也可以去造车。摆脱这种身份标签的心理束缚,你的职业生涯可以很精彩,不论是比尔盖茨、乔布斯还是张小龙,曾经他们都是IT人,后来,他们都是成功的“”人。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4-23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34233
  • 日志数: 21
  • 建立时间: 2018-07-03
  • 更新时间: 2019-04-0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