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专家:工程师快速成长的10个简单技巧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9-05-27 09:34:05 / 个人分类:软件测试

  阿里有句非常经典的土话,“今天的最好表现,是明天的最低要求。”如何挖掘潜能、发现更好的自己?
  今天,阿里巴巴高级无线开发专家江建明(聪安)将认知升级的方法总结出来,帮助你获得快速成长的秘诀(本文内容稍长但值得细细阅读哦)。
  如何阅读本文?
  找一个固定不被打扰时间仔细阅读。
  在碎片化的时间中,每次读完一段内容。
  最重要的是每次做到只字不差的阅读,然后停下,带着批判性思维从本文中提取出你觉得对的思考方式,并把思考方式关联和迁移到自己身上,经过实践内化成自己的认知,就是非常成功的一次阅读。
  开始认识“认知升级”
  第一次:从文章中看到认知升级,认为认知升级是洗脑,是鸡汤,我对此不屑一顾,道理谁都懂,大部分人还不是过得一样,没啥区别。
  第二次:从会场里听到认知升级,一个活人站在那里讲认知升级,觉得认知升级有点意思,开始慢慢去理解认知升级,但还是不懂认知升级的价值。
  第三次:从实践中觉知认知升级,发现“鸡汤谁都懂,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用好喝鸡汤的工具:汤勺,可以把这一生过得很好”,最简单的开始就是从时间管理认知升级开始,感受到认知升级的强大力量。
  自从换了一种时间管理思考方式之后,自己逐渐变得自律,变得有思考,成长复利慢慢变厚,感受到认知升级的价值,但还是没能力定义认知升级。
  第四次:从利 TA 中定义认知升级,开始做认知升级的 PPT 给团队,给他人分享认知升级,发现一部分人的行为、工作、思考等在慢慢发生变化。
  这些发生变化的同学,未来肯定会超出自己的期望,变得更加优秀,此时我想我能够比较清晰地定义认知升级。
  我对认知升级的定义:认知升级是连接,连接优秀的思维方式,连接解决问题的最短路径,连接一切优秀的方法。
  比如:说到时间管理立马连接到“找到不被打扰的时间用于投资自己”、说到执行力立马连接到“先想明白,然后一步步做下去”、说到改变习惯立马连接到“在触发条件发生进入下一个行为时,做对选择题”。
  通过认知的改变,会激发自己做出思考,做出行为的改变,从而影响我们的判断,提升我们的能力,确切地说认知升级颠覆了自己的思考习惯,让我们超越本能思考,摆脱了旧有的直觉和经验,建立起了新的直觉和经验。
  下面 10 个主题的认知分享是从我的认知升级库中挑出来的一部分我认为最重要的认知,对我的帮助和改变非常大,我相信对其他人同样有价值。
  大道至简,坚持这 10 个简单的认知就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成长速度,而且随着自我不断进化的同时,会不断升级和丰富自己的认知库,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升级能力。
  思考脑与反射脑
  听精彩的演讲不止精神上会有即时的瞬间享受和满足感,更重要的是总会有那么几个关键词刺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产生瞬间记忆,做出进一步的思考。
  这也是我为什么爱听牛人演讲,不是想听他创办企业的精彩故事,而是因为他演讲的内容中透露出的智慧,透露出的超时代的远见,透露出系统性的逻辑。
  听他的演讲总会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而所有这些演讲过程中透露出的智慧、远见,并不是在台上立马想到,是台下无数个思考最终抽象提炼出来的观点。
  台上演讲是反射,台下准备是逻辑是思考,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反射和思考是什么关系呢?开始第一个认知:思考脑和反射脑。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特奥-康普诺利的《慢思考》这本书中把大脑分为反射脑、直觉脑、存储脑。
  简单来说:思考脑管理性,反射脑管直觉,存储脑管记忆,直觉依赖习惯,用直觉做出反应,快速,但未必正确;思考脑管理性,理性依赖逻辑,缓慢,但更加正确。
  有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5% 是非习惯性的,用思考脑的逻辑驱动,95% 是习惯性的,用反射脑的直觉驱动,决定我们一生的,永远是 95% 的反射脑(习惯),而不是 5% 的思考脑(逻辑)。
  回想自己的一天,大部分的判断和观点是不是都是靠直觉,靠习惯的,什么情况下才会用思考脑?
  是不是一个人的时候用思考脑比较多,而在多人对话场景中要快只能靠直觉和反射,而给别人好与不好的印象往往是在对话场景中建立起来的,可想而知,反射出来的观点或行为对我们而言是多么重要。
  以学游泳举例,当在水里的那一刻,进入正念(正念:有目的,有意识的,关注和觉察当下的一切),将大脑的指令和手脚的动作关联上,大脑下达手脚标准化动作指令,手脚执行标准化动作指令。
  过程中大脑一直在关注和觉察手脚的动作,同时做出判断和调整,这是一个逻辑思考和强化训练的过程,把逻辑思考的过程强化成反射的过程,一旦学会,就无需进一步思考,游泳已成为自然。
  放在学习和成长上也是一样,借用正念的概念,有目的有意识地关注和觉察学习时的一切,特别是在输入和输出过程中的逻辑思考过程,我特别建议做好 2 件事:
  ①专注输入:做到只字不差地阅读,只字不差地听
  只字不差地阅读、只字不差地听的过程中,我们会持续地深入理解作者文字和语言背后的逻辑,会产生自己的逻辑思考,会产生逻辑和观点的碰撞,自己的逻辑和作者的逻辑差异和共同之处在哪里。
  这是反复训练逻辑思考的必经之路,缺少这一步,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填鸭式教育的结果,大部分时候知道结果但是不知道原理。
  ②专注输出:定期做 PPT 进行分享
  定期做 PPT 进行分享,这是读书学习过程中无法替代的高质量逻辑训练方式,是一种更高要求的逻辑抽象的训练。
  同时通过输出检测学习和成长质量,训练的次数多了,书上的逻辑就变成了自己直觉反射,丰富了自己 95% 区域里有效的结构化知识。
  所以对我们来说,想要没有焦虑,想要人生变得踏实,把泛读变成精细化的逻辑训练,把 95% 中的低质量习惯反射,训练成逻辑后的高质量习惯反射,训练过程会痛苦,但是一旦训练成直觉,会变得非常自然。
  划重点:所谓直觉反射就是通过大量的逻辑反复训练,提升自己的直觉准确性,从狭窄的 5% 进入广阔的 95%。
  习以为常
  把 95% 中的低质量习惯反射,训练成逻辑后的高质量习惯反射需要有很多的时间保障。
  但是对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电子设备对人类生活出行带来了很好的便利性,与此同时人类对其依赖程度已经到了寸步不离的地步,甚至上厕所短短几分钟,手机也是寸步不离。
  手机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方式,眼不离机是我们的习惯,因为手机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并固定了下来。
  空了玩手机、陪家人时玩手机、忍住不睡玩手机,我们的生活因此少了学习,少了阅读,少了交流,少了陪伴。
  曾经,我也一直被困在电子设备这个囚笼里,好长时间无法改变这个习惯模式,难改变是因为一旦进入习惯模式,大脑的活跃程度急剧下降,不再参与决策,进入休眠状态,此时我们的行为由习惯支配。
  我对这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最大的感受:浏览信息的时间多了,自己思考和琢磨的时间少了,专注在无效事情上的时间多了,专注在自我成长上的时间少了。
  当自己觉知到重度使用手机进行浏览和娱乐的不好习惯后,自然就产生了想改变的想法。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有一种改变习惯的有效方法,帮助自己改变重度使用手机的习惯后,意味着每天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节省很多的注意力,节省下来的时间和注意力可以放在更重要的成长能力的迭代上。
  幸运的是,习以为常的认知进入到我的认知系统中,成为我的第二个认知升级。
  我对习惯的认知,关键在于换种说法:“把改变玩手机的习惯,用另外一句话来替代,把学习变成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要解决的对象变了,前面聚焦于改变习惯,后面聚焦于把学习变成习以为常,当我们要求别人或自己改变习惯,会有压力,关键在于“改变”这个词,命令式,给人一种不自觉反抗的心里暗示。
  但若把学习变成习以为常,心里负担会少很多,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
  认知变化后,能否把学习,阅读变成习以为常的事情,关键在于能否意识到突发状况,并在这些突发状况下调整自己的行为。
  无效的社交等突发状况出现的时候,如果能够置之不理,或者稍后再处理,那自然能够把学习和阅读变得成习以为常。
  注意,这是改变习惯最关键的意识切入点,一边是对无效行为的置之不理,一边是启动学习和阅读,只要做个行为替换就可以改变习惯。
  谁都知道替换可以改变,但为什么这么难?其实关键在于这个意识点能不能变成触发性响应,也就是说当某个触发条件产生的时候,改变的意识能不能弹出来警告自己。
  先对习惯的产生机制要有所了解,习惯并非凭空产生,他有前因后果,前因是前一件事情结束(触发条件),后果是前一件事情结束后的行为带来的一些额外奖励。
  比如晚上下班回家洗完澡这件事情结束后,肯定会开始下一件我们最习惯的事情,比如盯手机看剧或者刷八卦,当这件最习惯的事情结束后,大脑会产生精神上的及时享受,内容很丰富、很精彩。
  短期看是享受,长期看是灾难,因为对未来帮助意义不大,但是却消耗了我们大把时间。
  而且看剧或者刷八卦带来的信息积累只能称的上是饭后谈资,或者有些根本没机会谈。
  了解习惯产生的机制后,改变习惯就变得很简单,每次在触发条件发生时,弹出一道选择题,选择做无效事情,还是学习?
  多次以这种方式不断强化自己做对选择题。久而久之,正确的行为被训练得多了,就成为顺其自然的习惯了。
  所以改变习惯,就是在触发条件发生时,让自己做对选择题,打破旧有习惯回路,建立新的习惯回路。相信这句话“精英之所以精英,是不间断的正向行为习惯的驱使”。
  划重点:所谓改变习惯就是在触发条件发生进入下一个行为时,让自己做对选择题。
  时间管理:三八理论
  在我的第 2 个认知《习以为常》中,提到养成习惯的方法就是在触发条件发生时,让自己做一道正确的选择题,打破旧有习惯回路,建立新的习惯回路。
  也就是说当做对选择题的时候,也就得到了用于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这是时间管理的一部分,从现有的事务中挤出时间。但是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应该只有这部分,我们需要系统性认知时间管理。
  世界上有 2 种人不做时间管理,一种是有时间不管理,另外一种是没时间不管理,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是工作太忙,确实很难有时间用于学习;主观原因是做其他事情有时间,学习和思考没时间。
  不管哪种人,他们内心深处对于时间管理的需求一直存在,只是一直没找到好用的时间管理方法,最后放弃了。
  有需求必有供给,市面上可以找到有很多时间管理的书,时间管理方法,时间管理软件。
  但是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我是有过,很多方法用了,比如时间管理四象限、番茄钟、时间计划等,在坚持一段时间之后,还是回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太复杂了,没法用一句话改变我们的共识并建立时间管理意识。
  比如很多时候我们会采用计划的方式做时间管理,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但是人毕竟不是机器,总会有意外,无法按照流程一步步执行下去,计划总会被打乱,一旦打乱可能全乱。
  若为了保持计划如期运作,会给自己带来非常大的负担,负担来自于为了管理该计划消耗了很多精力,而且每项计划不一定能够按预期完成,时间久了,放弃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这些时间管理方法或番茄钟肯定有用,只是复杂的东西不适合我,可能也不适合很多人,不然不会有这么多人明知有很多时间管理方法,但还是对时间管理很焦虑,因为难执行啊。
  我必须找出简单的方法让我自己能够很快适应,同时不会成为负担,对时间管理的认知是我的第三个认知升级,也就是时间管理三八理论。
  时间管理三八理论:每个人每天有公平的 24 个小时,第 1 个八小时用于睡觉、第 2 个八小时用于工作、第 3 个八小时用于自由支配。
  但人与人的差距主要是由第 3 个八小时决定的,第 3 个 8 小时用于消费、交易还是投资有着非常大的人生差别。以下班空闲时间为例解释消费、交易、投资从而理解人生差异的不同:
  下班空闲时间,用于消费,比如刷新闻,刷抖音,刷朋友圈,产生及时享受,没产生成长,钱还是那些钱,职位还是原来职位;
  下班空闲时间,用于交易,接个外快,赚点辛苦钱,产生金钱,没产生成长,钱没多多少,职位却还是原来职位。
  下班空闲时间,用于投资,以终为始,相信“慢慢来,成长最快”的认知,持续不断投入多维领域的学习,沉淀能力,获得成长,从成长中获得金钱,名誉的升级。
  看完时间的消费、交易、投资的解释,在看《习以为常》中做选择题的重要性,做对选择题其实就是投资,投资自己的成长,投资自己的学习,人生的不同不就是因为投资自己而变得不一样吗?但是投资需要时间,时间怎么来?
  “找到不被打扰的时间”。只有找到了不被打扰的时间用于投资自己的成长才能发生复利效应。如果想从工作中省点时间,想从周末挤点时间用于学习,这叫成长的断崖。
  我相信不能持续,学习必须是每日的必修课,必须是日拱一卒,持之以恒,有不断的输入,也有不断的输出,持续地沉淀,在关键时刻输出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获得能力认可。
  分享下我如何找到不被打扰的时间用于投资自己的成长,因为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不同,找到不被打扰的时间长度不一样。
  比如程序员这个行业,加班很多,比如我在公司时间平均有 11-12 小时,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能够在工作以外找到不被打扰的时间,更何况工作时间没有 12 小时的朋友呢!
  我的不被打扰时间:
  睡前:晚上回家到睡觉前,这段时间每个人都有,这里至少可以抽出 40 分钟学习,建议 11 点半之前必须睡觉,为了早起做准备;
  早起:这里需要重点说下,如果按照我之前 8 点起床的睡眠习惯,这个时间估计用不上,所以有魄力的人可以做些改变,就是缩短睡眠时间。
  比如原先 8 点起床改成 6 点,相信自己,年轻人睡 6-7 个小时是够的;这样就会产生 1~1.5 个小时学习时间,平时哪有这么长的时间用于学习啊。
  晨会前:这条适合离公司近的人,在晨会开始前,早点到公司,找到 30 分钟用于学习,这类短时间的学习主要是用于学习快餐知识,找知识服务平台花钱买知识,学习人家总结好的知识。
  以上的作息计划会让自己产生一定的疲劳,但是中午放弃刷新闻,刷抖音,在工位补个觉,不会影响每日的精力,而且随着自己的成长,会越来越有成就感,成就感带来的精神状态反而比之前更好。
  划重点: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找到不被打扰的时间用于投资自己的成长。
  最重要的财富:注意力
  对我们来说,有 3 样非常非常重要的财富,分别是金钱、时间和注意力,其中金钱在 3 者之中我认为最不重要,反而非实物的注意力和时间更重要,金钱没了可以通过提升能力赚回来。
  而且是 100% 可以赚回来的,时间和注意力是一次性消费,用了就没了,虽然第二天有新的时间和注意力补充进来,但是要知道生命在流逝,过去消耗的时间和注意力属于一次性消费。
  在时间管理的认知升级中,我们已经具备了认知:“找到不被打扰的时间用于投资自己”。
  本节以我们的第 2 大宝贵财富注意力进行认知升级,让自己的注意力在不被打扰的时间里用在投资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时间是容器,注意力是武器,搭配得好,成长可期待。
  先问自己 2 个问题:
  昨天、上周、上月看过的内容还记得吗?
  进一步区分看过的内容:哪些是成长?哪些是谈资或甚至都没有机会谈?
  好的问题本身就是好的答案,回想自己过去在第 3 个八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里,注意力用在什么地方,是用于投资还是用于消费。
  如果意识到过去注意力用在了消费上,那么赶快把注意力用到投资自己成长上,如果还没意识到,建议只字不差阅读《时间管理》认知,进而搞清楚时间用于投资,还是消费,有着巨大的人生意义。
  从问自己的 2 个问题看现在的生活方式,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合理的生活现象,其实是一个巨坑,是别人在收割我们注意力变成流量产生了商业价值。
  但是我们竟然乐在其中,因为我们喜欢莫名其妙凑热闹,喜欢随大流,喜欢做大家正在做的事情,我们每天花了大把时间在上面,但是收获的成长却很少,因为我们都是在消费时间,消费注意力,而不是用时间投资自己成长。
  我们以为做大家正在做的事,就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安全感,但实际上真正的安全感、成就感,归属感来自自我成长,自我沉淀。
  对生活在信息量爆炸时代里的我们,用好自己的注意力非常难,处处都是陷阱,处处都是诱惑,处处降低我们的思考,让我们轻易获得成品,带来的结果是表面上我们懂的很多,但其实理解非常浅。
  对于这些巨坑,不建议大家 100% 放弃,对于群居物种的人类来说,还是要和外面世界建立连接,和身边人有话题交流。
  但是我们要调整注意力,把原先可能 100% 的注意力变成 28 分配,还是 37 分配,根据自己对自己的掌控力度,让大部分注意力投资在自己的成长上,减少朋友圈,减少新闻娱乐投入。
     
上文内容不用于商业目的,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权利人联系博为峰小编(021-64471599-8052),我们将立即处理。
 

 
 
 
 
   
了解更多课程内容及课程安排,可咨询QQ 2852509883 或致电客服 400-821-0951(工作日9:00-17:30)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