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很漫长,大家一同作伴而行.......

测试总结之交换测试、用做记录的方法整理思路、“这不算BUG”=危险信号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7-09-14 13:44:37

1、交换测试执行内容,熟悉整个系统的功能

在一个多人测试的项目中,如果每个人只负责测试固定的模块,可能会因为各自业务熟悉而很快的找到BUG,但是也可能会着眼于各自模块而忽略模块的关联测试,也可能会因为一人的缺失而影响整个项目的测试。一个人进行测试,往往从自己的惯性思维出发,可能会遗漏一些问题,而其它人参与测试,可以减少这种问题。还有在个别人员的调离情况下,减少对整个项目测试的影响。我希望在测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经常交换测试执行内容。正如,这个版本设计测试与执行测试的内容交换,即相互按照对方的写的用例执行。这个,还有涉及设计与执行分开,目前还有一些项目还是测试人员自己写测试用例,然后自己执行。这样,往往会因为是自己写的用例,在执行中抛开用例执行,最后填写执行日志,测试用例没有起到作用。

2、测试执行中用做记录的方法来整理思路,提高测试执行效率

这个是针对个人而言。比如由于系统业务复杂,测试一个功能点要考虑多种情况,需要准备各种情况的测试数据,而且有的数据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生成。如果事先没有一个清晰的准备计划,就会测试完一种情况,才去想还要准备另一种情况的数据,浪费了测试时间,测试执行效率低。拿我这次的测试来说,要造一些结算的单据,而结算要等待几个小时的时间。之前,我没有去测结算,对这个功能不太了解。自己先想到要造一些不同情况的订单让他们等待生成结算单。在等待的过程中,自己再去测试别的功能。几个小时过去,忽然想到结算单,查看一下,已经生成出来。然后回想了自己要造的不同种情况的结算,发现,结算单不够用,还少了一张。于是重复之前的步骤。可能,有的人思路很清晰或对测试的业务很熟悉,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但是,相信还是有一些跟我有同样体验的人。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混乱了一段时间后,承认自己的测试效率真的很低。看到周围的人用本子记录,自己也开始做记录,记下要测试的各种情况,对应的测试数据、用途、测试帐号等都记录下来。等数据造好,根据记录来验证,很方便也很清晰。提高测试效率应该有很多方法,希望通过自己总结或从他人借鉴能找到适合自己、最有效的方法。

3、“这不算BUG”,危险信号

以前是在对内的项目组担任测试工作,测试主要就是按照需求验证功能。之前,有提过一些问题,被各种理由拒绝掉了,比如,查询初始界面不统一,答复是由于做了很多版本,以前的版本的内容修改起来比较困难(而在新开发的功能中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做了变更内容,相关的导出仍然是旧的模板,答复是客户没有提出要求;其中很多问题都是以“客户没有要求”为理由拒绝。可能是在这种环境下待久了,对于很多问题都自然的掠过了,没有深究。换了一个项目组,查看别人的BUG,才发现自己只基于需求,验证功能,遗漏了很多细微、异常的问题。有一些问题,自己在测试中也发现了,但随即冒出想法,“这个不算是BUG吧,功能已经实现了”,然后掠过。这种想法对于测试来说,太危险了,无形之中放掉了很多BUG,而这些BUG可能导致严重的问题。比如,一个校验账户状态的BUG:前台一个用户登陆提现,在后台对该用户账户进行冻结,前台提现失败;在后台对该用户账户进行解冻,前台点击提现按钮仍然提现失败。当时,我遇到这个情况,把页面刷新一下,提现成功,然后就觉得没什么问题了,认为刷新一下就可以了,这不算BUG。但是,通过这个BUG发现开发人员处理账户校验的方式有问题,而且问题上升到设计层面。如果不是因为这个BUG而发现,可能开发人员还会在类似的校验中采取这种不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可能引发更多的、甚至更严重的问题。这给我上了一课,“这不算BUG”这不应该是随便冒出的想法,而是要进行深究,站在用户的角度上看待问题。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日历

« 2024-05-14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3009
  • 日志数: 3
  • 图片数: 1
  • 建立时间: 2007-08-29
  • 更新时间: 2007-09-14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