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我们一起成长~

【转】性能测试应用领域分析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1-22 13:38:56 / 个人分类:转载文章

概括来说,可以将性能测试的应用领域划分为5个不同领域:

  ● 能力验证
  ● 规划能力
  ● 性能调优
  ● 缺陷发现
  ● 性能基准比较

  能力验证

  一个典型的能力验证的问题会采用这样的描述方式:“某系统能否在A条件下具有B能力?”例如,我们为客户进行系统上线后的验收测试,或是作为第三方对一个已部署的性能进行验证,都属于这种性能测试应用领域内的测试。

  特点:

  1、要求在已确定的环境下运行。

  2、需要根据典型场景设计测试方案和用例。

  3、一般采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压力测试和失效恢复测试方法。

  也就是说,关心的是“在给定条件下,系统是否具有预期的能力表现”。

  规划能力

  常被描述为:“某系统能否支持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用户增长”或是“应该如何调整系统配置,使系统能够满足增长的用户数的需要”。

  特点:

  1、它是一种探索性的测试。

  2、它可被用于了解系统的性能以及获得扩展性能的方法。

  3、一般采用的测试方法包括负载测试、配置测试和压力测试方法。

  也就是说,关心的是“应该如何使系统具有我们要求的性能能力”或是“在某种可能发生的条件下,系统具有如何的性能能力”。

  性能调优

  调优可以在多种不同的测试阶段和场合下使用。对已经部署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的应用系统来说,对其进行的性能调优可能会首先关注硬件环境和系统设置上,例如,对服务器的调整、对数据库参数的调整及对应用服务器的参数调整,此时的性能调优需要在生产环境这个确定的环境下进行;但对正在开发中的应用来说,性能调优会更多地关注应用逻辑的实现方法、应用中涉及的算法、数据库访问层的设计等因素,此时并不要求测试环境是实际的生产环境,只要整个调优过程中具有一个可用于比较的测试基准测试环境即可。

特点:

  1、确定基准环境、基准负载和基准性能指标。

  2、调整系统运行环境和实现方法,执行测试。

  a)硬件环境的调整

  主要是对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进行调整,包括改变系统运行的服务器、主机设备环境(改用具有更高性能的机器,或是调整某些服务器的物理内存总量、CPU总量等)、调整网络环境(更换快速的网络设备,或是采用更高的带宽的组网技术)等。

  b)系统设置的调整

  主要是对系统运行的基础平台设置进行调整,例如,根据应用需要调整UNIX系统的核心参数,调整数据库的内存池大小,调整应用服务器使用的内存大小,或是采用更高版本的JVM环境等。

  c)应用级别的调整

  主要是对应用实现本身进行调整,包括选用新的架构、采用新的数据访问方式或修改业务逻辑的实现方式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步骤中,不要一次调过多的参数或是应用实现方法,否则很难判断具体是哪个调整对系统性能产生了较为有利的影响。

  3、记录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循环的出口是“达到预期的性能调优目标”。

  4、一般采用的测试方法包括配置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和失效恢复测试。

  缺陷发现

  通过性能测试的手段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缺陷。

  特点:

  1、一般采用的测试方法包括并发测试,压力测试和失效恢复测试。

  也就是说,发现缺陷,并没有可以参照的性能指标或是需要达到的性能目标。

  性能基准比较

  通常应用在敏捷开发过程中。就是在不设定明确的性能目标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得到每次迭代中的性能表现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决定迭代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