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最佳实践之同行评审提升软件品质(一)

发表于:2008-11-12 15:15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张瑾    来源:IT168转载

  项目组可以制定一个评审准备表的模板,用于收集所有与会人员个人对本次评审所需要讨论和关注的地方,也就是本项目个性化的准则。项目经理可以采用Delphi法对其进行收集。对收集后的内容进行汇总,就形成本次同行评审的准则。这个准则同样需要得到所有与会人员的共同认可。

  第九,发通知给所有与会人员,确定开会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谁是本次同行评审的主持人,谁是本次会议的记录人。通常会比较推荐谁的工作产品谁记录的原则,因为开会的时间有限,记录的内容也都是简短精炼的,这样可以避免遗漏重要的信息。另外他人写的东西往往别人是看不懂的。

  第十,确定评审的度量指标。这些度量指标是为了最后衡量评审的效果和效率,一般可以在组织范围内制定,评审会的主持人按照要求进行收集即可。

  至此,同行评审的准备工作就完成了。虽然步骤十分多,但要做一次有效的、正式的同行评审,这些都是必须执行的。由此可见,高效的同行评审关键在于评审的准备工作是否到位。

  进行同行评审

  首先要明确同行评审的对象是工作产品,而不是该工作产品的作者。很多时候同行评审会就像批斗会那样给作者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需要在公司范围内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气氛。

  同行评审会的焦点是本次评审的准则,也就是对所有与会人员提交上来评审准备表汇总后的内容。

  同行评审会是针对问题进行讨论的,而不是业务或技术的培训会,更不是头脑风暴会,这是提高同行评审效率的关键。

  评审会的主持人要注意控制会议的内容,使其始终围绕评审的准则开展讨论。并记录评审会所需要收集的度量数据,以便对本次评审的效果和效率进行客观的衡量。

  在评审过程中,作者对准则上的问题进行逐一解答,并且将所发现的问题或缺陷进行记录。

  最后同行评审会产生最终的结果,一般分为:通过、有条件通过和不通过三种情况。这个评审的结果是依据本次评审所采用的方法来确定的。达不到之前定义的本次评审的准出条款,那么本次评审就不能通过。如果绝大部分符合本次评审的准出条款,但又发现工作产品存在一定的缺陷,经过与会人员的讨论和确认,这些缺陷是可以被修复的,并且影响不大,那么本次评审可以有条件通过。但是这种情况下,主持人需要指派相应人员对发现的缺陷进行跟进,确保作者在会后对其进行修改,而且修改的结果符合要求。

  分析同行评审的数据

为了对同行评审的效果和效率进行客观的评价,主持人依据提前定义的同行评审度量指标对评审会上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将度量的基础数据提交专人进行统计和分析。这个步骤是标准同行评审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是今后如何提高同行评审效果和效率的依据。在定义度量指标时需要切记,不能将这些数据与工作产品作者的个人绩效进行挂钩,否则同行评审就变成其个人的批斗会。

  至此一个标准的、正式的同行评审流程就结束了。可以看到要想将评审做好、做到位是不容易的。要想进一步提高同行评审的效果和效率,只按照以上步骤执行还不够。接下来为大家讲解一些同行评审的技巧。

  同行评审的一般技巧

  1、 同行评审不是批斗会,与会人员共同制定的评审准则应该在开会前给作者看看。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让作者放下负担参加评审,使本次评审彻底摆脱批斗会的可能。第二:作者可以提前准备解决方案,使评审更有针对性,进一步提高评审的效果和效率。

  2、 在组织范围内应该建立一个例如TD那样的缺陷管理平台。同行评审发现所的问题和软件测试人员测试发现的Bug同属于软件的缺陷,因此同行评审发现的缺陷也需要纳入该平台进行管理。

  3、 为了使同行评审更加有效,应该让不同角色的相关人员都参与进来。参与评审的人员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有经验越好。要挑选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而不是有充足时间的人。

  4、 同行评审的工作量很大,特别是准备阶段的工作量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准备阶段的工作量往往会被项目管理人员忽略,这就造成与会人员没有时间理解待评审的工作产品,这也是同行评审被形式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才强调同行评审是要被计划的。

  5、 针对不同的工作产品,评审准则在公司范围内可以预先定义一些通用的内容,这样可以降低评审准备阶段的工作量。

  6、 同行评审要想作出效果,必须先争取高层的支持和理解。

 

 

相关阅读:

  通过一个类似这样表格,主持人就会发现有那些地方大家还没有考虑到,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可以在评审会上集中讨论,或者在同行评审的准备阶段让与会人员还需要继续提出建议。

  如何提高同行评审的效率

  要提高同行评审的效率,首先就要知道以往评审的度量信息,通过对度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到可以改进的关键点,这其实就是CMMI进行过程改进的方法。在之前已经提到同行评审准备阶段就需要明确收集相关度量的信息,本文将举些常用的例子给大家参考。

  同行评审发现缺陷数量

  有些时候与会人员为了应付评审,在填写评审准备表时只为了凑数量,而不注重质量,那么可以通过对本次评审发现问题的数量进行分类统计,如果某次评审发现的问题较少,那么有可能(只是有可能)是评审准备的工作没有做好。 

  同行评审ROI(投资回报率)

  同行评审ROI是对评审效果的直接衡量。

  投资回报率:在同行评审中就是所有与会人员花费在本次评审中的成本与本次评审所发现缺陷所具有的价值之间的比例。也就是每投入1块钱在同行评审上可以得到多少钱的回报。公式如下:

  与会人员在本次评审所花费的时间UT=本次评审准备工作的时间+开会的时间+[ 如果会后某些人员还需要对缺陷进行跟进的时间 ]

  与会人员在本次评审所花费的成本UA=该人员的单位小时成本 * UT

  所有与会人员在本次评审总的花费PC(元)=UA1 + UA2 +UA3+……

  公司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或讨论,按照不同工作产品、不同的严重程度来评估该缺陷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那么其返工的成本为多少。例如:在对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进行评审时,发现同等级别严重程度的缺陷,其返工的成本是不同的,需求评审所发现的缺陷价值更高。

返工成本RC(元)=D1+D2+D3+……

  同行评审ROI=返工成本RC / 所有与会人员在本次评审总的花费PC

  在项目组内通过对同行评审ROI的度量可以看到每次评审的效果,如下图所示,详细设计的投资回报率是负数,但这并不能够确定本次评审的效果不好,也可能是该设计文档写的太完美了,造成与会人员发现不了问题。

  同行评审抽样率

  如表1所示,经过经工作产品的分解,统计该表格有多少检查项CI,有多少项是被覆盖的CC。

  同行评审抽样率=被覆盖的检查项CC / 总检查项CI * 100%

  如下图所示,本项目的覆盖率都达到70%以上,符合公司的要求。

  这只是举了几个关于同行评审度量的例子,关于度量的理论,以及如何所制定的各种度量指标不是本文所要关注的内容。项目管理人员只需要通过度量分析的结果,关注有异常发生的点,并使用多个度量指标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发现在同行评审中存在的问题。

  至此,整个软件同行评审的流程、方法和技巧都介绍完了。希望广大软件从业人员可以了解同行评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将评审会开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如需了解更多软件工程的知识,也可以访问我的个人网站www.zhang-jin.net与我进行交流。

 

相关阅读:

CMMI最佳实践之同行评审提升软件品质(二)

 

22/2<12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