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测试的最佳实践,第 3 部分: 向敏捷测试转变

发表于:2008-7-04 13:11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团队组织的变化

        敏捷的测试团队在实战中常常不需要其他人帮助做计划和分配任务,成员在各自的敏捷团队中自我管理模式下制定可行的计划与自行分配任务,并直接报告给项目的管理层。只有在特定的集中测试模式下才需要通过测试团队的领导者形成整体的测试计划和报告。因此,敏捷测试团队是一支即能独当一面又能够默契合作的适应力,灵活性很强的团队,这正是团队自我管理的核心思想。因此,转变到敏捷开发模式,传统组织结构也需要经历一次调整,调整围绕两个主题,第一,团队充分授权各成员,对于如何交付结果,成员可以保持较大的灵活性,但成员自身需要对这些结果负责。第二,团队领导者需要协调团队成员对资源的共享和竞争,当敏捷团队各自计划和实施其工作时,团队领导者应该帮助团队成员建立比较清晰的责任界限,团队角色划分,协调团队中各种资源的使用,鼓励团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协作,帮助培养团队成员对其所属的自主决策能力。


图 1. 传统组织结构转变为敏捷组织
传统组织结构转变为敏捷组织 

        团队需要建立良好的鼓励机制,这里我没有用激励一词,因为我们认为团队成员已经饱受着来自自身、外部的各种压力和刺激。团队要在这种高压的环境里保持高昂的斗志,一定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关心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并且,通过鼓励团队的创新,尊重团队的多样性,培育各种想法,使得团队自身更加善于思考,高效的达到预期目标。相反,处处压制和迫使团队成员按自己的方式做事情,将使得团队的活力降低,生产率下降。

        当然,在这里我们更要需要关注团队的核心人物——团队的领导者,在敏捷团队中,团队的领导者更多是一个实战经验丰富,能够独立完成自身所承担的敏捷项目组工作外,也能够辅导和帮助其他团队成员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角色。优秀的团队领导者往往会成为主导项目成败的关键,然而一个不能够很好转变固有思路,自身都不能做好敏捷测试所涉及的工作的所谓的领导者是自然没有能力去完成培养和发展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团队的艰巨任务的了。很显然,越来越多的传统团队的领导者具备了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然而,敏捷的团队中,并不需要这样的双重身份。而团队民主,平等的建立才是团队领导者和团队所有人需要尽力保护和推崇的原则。而敏捷团队中的领导者更多是团队的领军人物,他 ( 她 ) 明确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勇于挑战新事物,不怕承担责任,具备正值,公正,协调能力强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他(她)是团队中的模范,他 ( 她 ) 的影响力,正是领导力的源泉。因此,如果传统测试团队需要发展成为敏捷测试团队,那么团队领导者的职责和形态的转变也必然十分重要。

        最后,团队用人和人才配置仍然需要慎重考虑,换句话说,就是因人而异的安排工作。举个例子,在一个分布式的敏捷团队中,集中在中国的测试团队需要划分出几只小团队分别服务于不同的敏捷开发团队,其中有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实验室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面对时区差异,项目所需技能差异。我们建议在没有更好的办法的情况下,选择了体力很好的同事在有时差 12 个小时左右的敏捷团队中,将学习能力强的同事放到新技术含量最高的敏捷团队中,代码经验丰富的同事放到做底层架构的敏捷团队中,这样来以达到测试团队的最佳组合与配置。

敏捷测试遇到的哪些问题?

        任何方法都不是百分之百正确,部署敏捷原则的测试团队仍然会遇到了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勇敢的面对和并痛痛快快的解决他们。这里笔者给出了一些被大家讨论得最多的热点问题,结合实际经验分享一些解决方案,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时区地域的差异增加了沟通成本

        某些著名企业在部署敏捷开发项目时曾不允许将同一项目的开发团队跨地域分离,原因是为了方便团队成员间的,团队间的沟通和交流,降低成本。而在面临外包所带来的巨大利润诱惑下仍然存在许多跨地域,跨时区的敏捷项目团队。部署敏捷开发时的常有人质疑这种方式下的敏捷是否能够真正成功。也不乏听到源于时区地区差异造成的沟通不便而引起的声声抱怨。


图 2. 时区地区差异增加沟通成本
时区地区差异增加沟通成本 

32/3<123>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