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裁员:顽疾化解背后的开放平台思维

发表于:2014-6-30 09:00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xiaowei_cqu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三、基于制造与物流的开放平台模式
  那海尔的开放平台有什么特色呢。我先从制造一端来说。
  海尔与台湾代工制造业不同,它与海尔品牌、服务是一体。也就是说,海尔自身能到达C端的消费者。
  但是,互联网时代,如果海尔制造业只与自身品牌捆绑,是很难吃饱肚子的。海尔一定会走向开放平台,依托自己的设计制造能力,大量做定制,为更多品牌服务。也就是说,张瑞敏会将海尔制造变革成一个开放的制造业平台。
  一段时间以来,海尔不段强调所谓C2B模式,其实有两层意思,一是要从过去以产品思维走向消费者思维,形成新的驱动力;二是在此基础上,走出海尔产品品牌空间,走向更广阔的服务空间,开始为第三方企业、品牌服务了。
  这样一来,那些固守在海尔产品思维里,既不接触消费端又不接触生产端的人,就成了累赘。这个时间点,张瑞敏动刀,你体会体会吧。
  部分被裁员工,海尔给他们的出路是,成立许多小微组织甚至独立的公司,让他们发挥这样的作用:
  1、扩大与消费者接触面,以所谓创业者的身份,依托海尔制造力,做定制服务。
  2、去抢单。抢什么单?抢那些缺少设计与制造能力、又想做产品及服务的小公司甚至个人的订单,填充海尔的产能,光生产海尔品牌,生产线是吃不饱肚子的,行不通了。
  这就是一个基于海尔制造业的开放平台嘛。除了实体印象外,它跟苹果模式异曲同工。说白了,所谓自组织,它们就像一个个APP,海尔平台就像苹果平台。他们在上面面向消费者定制、开发,海尔提供技术与生产。
  这个角度,之前我曾多次写过台湾代工制造业朝云时代的转型,尤其是富士康、广达、台积电等公司的开放模式,有类似之处。其中富士康还曾以极为类似的模式裁员,包装成一个“万马奔腾”的项目,让他们回乡创业,开店卖富士康生产的东西。
  未来,所谓代工与品牌制造之间的差别就模糊了。海尔真正的对手们,是这些台湾IT代工巨头。或者说,基于制造业的开放平台竞争,张瑞敏的对手会是郭台铭们。
  海尔在全球许多地方都有生产基地,形式上,这一步是很有看点。如果说到难处,我认为在于海尔核心技术储备。做开放平台必须有强大的设计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来料加工。就是说,你是否真有能力为外部定制服务,这要庞大的专利做基础。虽然领域不太同,无法直接比较,但富士康们基于制造的开放平台,基础似乎好于海尔。
  不过,海尔有自己独特的部分。这也就它的平台支撑体系,渠道与物流布局。
  海尔的服务能力很强。它在全国有无数的网点。中国没有哪家同类企业触角能比得上海尔。几乎所有的乡镇都有它的标志,甚至已经进村。就是说,海尔是最接地气的一家公司。
  我有一个真实经历。几年前,县城里一个卖场做手机促销,送话费还有花生油。那是功能机时代,卖场提供多个品牌,一个中年妇女偏就大声说要海尔手机,说海尔手机名气最大,呵呵。我相信她的认知,就是来自海尔家电与渠道网点的印象累积。
  这只是海尔渠道体系的一部分。日日顺才是它的战略工具。关于它的报道已经很多,尤其是马云的阿里去年巨资投入它,让人看到了它的实力。
  我只说几个小点。日日顺作为海尔集团香港上市公司最核心的资产,它才是张瑞敏实现愿景的棋子。
  日日顺可是中国家电、建材等产品物流领域的冠军,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能力很强,这也是阿里投资它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例子能证明它的力量。几年前,中国家电下乡如火如荼时,长虹、TCL等家电企业发现自己的物流触角根本无法达到老百姓家里,它们无奈借助了日日顺的力量。
  早在2008年,日日顺的营收就超过了150亿元。2013年,营收等于国美电器上市公司的一半。
  拥有日日顺物流与广泛渠道的海尔,其实就拥有了实网的服务,若它能够打通虚网,再结合制造网络,就能建立一种不同于其他公司的平台体系。
  过去两年多,海尔曾强调虚实结合的电商模式。但是,独立运作无法打开局面,因为左右互博,而且,以海尔品牌为核心的产品思维根本无法与独立的电商平台竞争。海尔急需区隔开来。
  海尔后来不断在第三方品牌开设旗舰店,拓展更多线上渠道。看上去是为自身品牌铺垫销售,实际上是在解决开放平台面临的上述难题。它不会放弃海尔品牌,但必须防止它成为开放平台的阻力。海尔品牌嫁接更多第三方力量,而海尔虚实的渠道体系,则加速引入第三方的资源,至少能消除许多矛盾。
  不过,虚实渠道体系,如果没有制造业的支撑,早晚一天,海尔会与阿里、苏宁云商们肉搏,那不是它的道路。这就需要与海尔基于制造的开放平台形成一体化,如此,张瑞敏就能拥有不同于郭台铭们的差异化力量。真的,在我的感受中,张瑞敏并没有将国内的家电企业作为终极对手,他的目光是国际巨头。
22/2<12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