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 360智能手表或让谷歌眼镜胎死腹中

发表于:2014-3-21 09:21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秉翰    来源:网易科技

#
it
#
moto
  3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就在几年前,智能手表的功能性,电池寿命等还非常有限。这使得谷歌眼镜项目于2012年宣布时,被看作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使可穿戴计算到达一个新的水平。理论上讲,该技术是伟大的。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一个不同的故事。
  谷歌眼镜目前售价1500美元,但设备仍处于测试阶段。硬件虽已超出原型阶段,但离大批量生产还很远。如今谷歌推出Android Wear平台,使得智能手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非常有可能谷歌眼镜就此胎死腹中,因为两者的使用重叠性过大。而且,谷歌眼镜许多先天性的缺陷让其与智能手表的竞争中会处于下风。
  谷歌眼镜的缺点:
  电池寿命
  大部分谷歌的应用程序都十分耗电。据开发者反应,正常使用电池电量6-8小时就会耗尽。许多的增强现实应用,如World Lens,需要大量的电量供应,因为这一应用涉及相机、显示器、无线数据和处理器使用。而做一些简单的视频拍摄可以在短短20-30分钟内将电池电量消耗殆尽。诚然,谷歌眼镜的设计初衷并不是录制长片。这也是为什么该设备默认的视频拍摄时间都是10秒。
  社会接受度
  许多工作场所因为可以接触到敏感信息和个人身份信息都禁止使用谷歌眼镜。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眼镜式电脑会让你显得十分奇怪。想象一下,在公交车上当你通过谷歌眼镜看到了朋友发来的好笑信息,并为此自顾自的傻笑是多么尴尬的一件事情。事实就是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另外美国政府的监视丑闻也足以让我们对我们的隐私感到担忧。有了谷歌眼镜,政府能够监听的就不仅仅是电子邮件和电话了,它将可以看到你看到的一切。
  可靠性
  谷歌眼镜并不可靠。这一问题简单明了,蓝牙和Wifi数据之间的切换永远不会让用户毫无察觉。该设备无法用Wifi连接到需要用户签署同意协议或拥有任何形式登陆页面的网络。即使你关闭设备,电池也会神秘的电量耗尽。最令人沮丧的可靠性问题是连接问题。即使你的谷歌眼镜成功与LTE基站进行了匹配,信号强度也不错,但你仍然可以看到“现在无法与谷歌进行连接”的消息。
  但是,对于Moto 360来说这些不会是问题。
  关于Moto 360最令人兴奋的是,它不会遇到谷歌眼镜的问题。首先,它戴在用户的手腕上,这比一个戴在头上的电脑要低调得多。这无疑有助于这款产品被社会接受,并使其成为一个可以随时佩戴的产品。电池仍然可能是一个问题,但不会像谷歌眼镜一样严重。手表的电池显然可以比眼镜的做的容量更大。其实一天的正常使用时间,就足以平息用户的抱怨。
  更好的应用程序
  尽管Android Wear平台在功能上可能看起来类似于谷歌眼镜,但它具有一个更实用的外形,这意味着更多的用户会选择这款产品,有了足够的用户群体和足够的报酬率,应用程序才有可能成功。此外,还有大量的类似设备在上市中,不仅仅是摩托罗拉即将推出的产品。
  手表的时尚感
  手表可能是少数有时尚奢侈产品的设备。对于很多男人来说,一款奢侈品手表,就好像女人的包包一样。厂商可以用钻石、工艺等把智能手表打造得如奢侈品一般。一旦调动起消费者的时尚细胞,智能手表就可能不在只是呆板的电脑,而是一款时尚配件。大家除了比较手表中的应用,更可以比较它们的外形。
  安全性
  戴着Moto 360智能手表,你不必昭告天下你戴了一台电脑在身上。这种设计的优势是安全。因为最近有新闻表示有女子在带着谷歌眼镜在旧金山泡吧时遭到了抢劫。过度创新的设备,除了能吸引目光显然也能吸引罪犯。
  价格
  1500美元的价格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消费的起,特别是对于日常穿戴一般人更不可能花大价钱购买。谷歌眼镜的价格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下降到800美元以下。而另一方面Moto 360很可能会很快会以一个低于500美元的价格进入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必将有助于价格迅速降低,并让制造商不断创新制造工艺。
  另外,由于智能手表无论如何都处在钟表世界的范畴里。经验告诉我们,消费者为一款钟情的手表花费数千美元并不罕见。如果百达翡丽或劳力士这样的手表制造商加入游戏,我们可能会看到豪华智能手表的出现。这会驱使更多的消费者接受智能手表,即使买不起豪华版也会选择价格较低的型号。
  也许用户在第一次看到谷歌眼镜时都想据为己有,因为它的新鲜感。但新鲜过后如何让其融入生活就成了大问题。现在,Moto 360智能手表出现了,一款几乎可以完成谷歌眼镜所有功能的产品,并且能更好的融入我们的生活。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