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如何把握不存在的需求

发表于:2008-6-23 14:46  作者:未知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要投稿 | 推荐标签:

        这些项目可能包含现有市场的地域或推进到新的地域环境,包含一个或多个部门的分工与协调,也可能包含现有数据库的组合、信息分享或需要成立新的数据来提供所需的信息,但大多数需要包含现有系统和建立新系统的集成体。如何实现项目的人工或系统操作流程等等多是客户在项目启动前没有考虑过的内容。在这张情况下,范围的建设依据是一个相当困难去完成的子项目。客户在项目调研过程中能够提供的只能是一部份的愿景和期盼,需要技术人员透过这些信息建立项目的范围,才能够降低后期的变动。

        大部分技术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开发体系的应用未能融合信息化项目的特色。盲目依从开发体系的过程,忘记开发体系应用前的一些先决条件:建立项目的范围。所以从90年代开始,项目管理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在项目章程(Project Charter)中建立范围、预算、资源和投资回报等内容,让技术人员依据项目章程的指导,更能有效地发挥技术应用的能力。

        如何实现用户的愿景,便需要项目经理、技术人员与用户共同寻找实现的过程,才能够把握有关的需求,才能够利用科技让用户获取期盼的项目最终交付物。很多项目的重点已经不是科技的应用,而是科技应用所带出来的价值。今天的项目主要是支撑业务的发展,辅助市场的开拓,创新的科研成果等最终目标,SOW已经不能够在项目初期进行编制,项目范围也无法在项目前期界定。

        大部分愿景型的项目中,要提供一个全面的项目范围,我们必须进行信息搜集、分析后组合成业务流、数据流。建设出具体的操作过程,再转换成SOWs后才能够建立项目的范围,然后才能够从范围建立项目的明确的功能需求,这些工作都应该在项目启动前便执行,是项目章程的主要内容,但可惜大部分用户缺乏这个概念,而我国技术人员从不重视、也不理解范围的重要性,只把工作重点放在“调研”过程,希望从调研过程中理解客户的需求。

        项目在缺乏明确范围的时候要能够把握系统的功能需求相当困难。项目愿景是客户希望最终能够达到的目标,如何达到预期的目标?过程如何操作?将来需要哪些类型的工作人员负责执行?应用过程,处理的方法和模式如何应用?这些问题客户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更不能够为技术人员提供所谓需求,只希望透过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供客户能够达到目的的应用系统。

今天软件工程的挑战

        要能够有效完成项目的交付,我们便需要在项目前期建立明确的范围,只要我们能够完成范围内的工作,客户便能够进行有效的验收过程。但是我们在软件工程中没有把范围建立起来,我们便需要不断满足客户的思维,来提供客户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很多IT项目经理在项目启动的时候,把工作重点放在把握“客户需求”上,但执行调研的技术人员却把“客户需求”误解成系统的“功能需求”,希望通过调研的过程去理解系统需要哪些应用功能。回顾20世纪70、80年代的开发过程,客户需求是项目范围,与开发过程中的“需求说明(Requirement Statements)有一定的差异。

        我国的软件产业有本身的特色,我国的技术人员也有本身的工作习惯,我国的用户对软件要求有个别的期盼和要求,这些都影响软件开发模式的应用,采用欧美的软件开发制度基本上不能够满足我国的软件产业现状,也不一定能够解决我国软件产业的困境。大部分软件项目的失败不是技术应用的失败,是未能把握项目的焦点和项目重心所导致的失败。那么软件项目的焦点和项目重心究竟是什么呢?

        客户提供的所谓需求,实际上在今天的项目中是未来交付中所必须涵盖的功能,也是交付物的一些基本质量要求。客户对项目的验收是依据我们在项目完成后的最终交付物,我们必须摆脱过去的传统思维,不要在项目起动的时候尝试把握那些基本上不存在的需求,必须明确项目交付的验收目标,在项目启动时能够把有关的最终交付明确下来,便能够降低项目失败的比例。

        我在未来数月会继续跟希赛的网友分享过去进行信息化项目的一些经验,如何采用“项目组件分拆方法”(Project Components Decomposition Method ,PCDM),在项目初期确认项目的最终交付物,让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减低客户的修改要求,让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把握IT专业知识,提供社会所需的高质软件,提升我国软件人员的专业水平。

 


33/3<123

评 论

论坛新帖



建议使用IE 6.0以上浏览器,800×600以上分辨率,法律顾问:上海信义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2, 沪ICP备05003035号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

51Testing官方微信

51Testing官方微博

扫一扫 测试知识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