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测试专家访谈录(5)

发表于:2013-7-11 11:18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蔡为东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测试工程师具备了分析能力,测试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如果什么都是拍脑袋,临时决定,这样做缺乏全局观,看到的是部分,而不是整体。得到的结果也是部分,不是整体。

  蔡:那么,具体如何提高分析能力呢?

  邰:你知道,分析能力不是知识,而是一种skill(技能)。知识的提高可以通过看书、参加培训来实现,技能的提高只能靠多实践。我建议大家多拿一些需求来练习。例如,如果是学习Model Based Testing(基于模型的测试),就拿需求来多练习建模,甚至针对同一个需求用多种模型建模,去比较这之间的差异。如果可能的话,多个人一起学习,可以拿自己的model和别人的做比较,当然,如果能得到有经验的人从旁指点就更好了。这样的练习做多了,就会形成自己的分析型思维。

  旁观者说:学习既要个人独自的努力,也要公开讨论,二者各有好处。

  招聘测试工程师时的要求

  蔡:你负责招聘的时候,对于测试工程师有什么要求?

  邰:回想过去招聘的时候,我觉得有的时候没有招对人。如果我现在做招聘的话,我会重点考察面试者是否具备测试人员必备的一些测试技能。

  比如,给面试者一个小程序去测试,或者给他一个小游戏去玩,或者问他一些问题,观察他的反应,这个过程可以体现面试者的测试思维。再比如,观察面试者的问问题的能力、逻辑思考的能力、逆向思考的能力、观察是否细致等。

  还可以给面试者一个有些挑战性的任务,观察候选人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有面对挑战的激情。如果一遇到问题,就不知道怎么做,或者没有兴趣去解决问题,原地待命,等待领导,这样的人不适合做测试。

  有一点需要分清楚的是,有测试经验并不等于具备测试思维,因为二者是两回事。

  旁观者说:我在面试中比较看重发散思维能力。

  在面试中,我不会问“什么是等价类”之类的直白的理论问题,因为没有意义。候选人即使不会,也会很快学会。

  敏捷让测试如鱼得水

  蔡:现在敏捷已经流行开来,很多公司采用了这种软件研发方法。你对软件测试如何适应敏捷有什么建议?

  邰: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能换一种问法更好,并不是“软件测试如何适应敏捷”,而是“软件测试如何适应瀑布模型的?”

  我在了解了敏捷之后,觉得这才是软件测试应该处于其中的开发模式。敏捷中的很多理念把测试的本质充分发挥出来。

  “个体和交互胜过流程和工具”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流程和工具为中心。测试中以人为中心,强调的就是通过个人技能的发挥、通过与其他角色有效的沟通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做高效的测试,这比一味地遵守流程和规范重要得多。

  “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这当然是测试想要做到的。以前测试没有办法在项目早期就拿到可以工作的软件开展测试,敏捷以后,测试不用等那么久了,我们可以尽早开展测试了。

  “与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这也是测试人员一直希望做到的。以前我们想找到客户,想了解客户到底在意哪些方面,我们希望站在客户角度测试,可是很难做到,测试和客户的距离太远,我们只能把自己假象成客户去测试。现在客户和我们紧密合作,我们有很多机会和客户接触,了解客户真实的需求,我们可以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测试。

  “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这也是测试提倡的。测试要基于风险,而风险是一直在变化的,我们必须拥抱变化、响应变化,而不是只知道遵循一个事先制订好的测试计划,我们的被测对象一直处于变化中,我们要找的bug也不是按照计划出现的,我们必须基于风险、调整测试,准备随时、随地发现各种类型的bug。

  在我看来,敏捷让软件测试如鱼得水。所以,倒是以前在瀑布模型的时候测试需要去“适应”。

  旁观者说:敏捷的好处前面邰晓梅已经说得比较细了,我这里再来补充几点个人的认知,尝试让读者朋友们得到一个全面的认识。

  (1)敏捷中仍然需要编写和保留一定的重要的文档,例如主要功能的设计。有的团队在实施敏捷的时候打着敏捷的旗号不写文档了,项目信息都存在组员的脑袋里。这样做的风险是,每个人对于应该做成什么样子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当有员工流动的时候会有比较大的挑战。

  (2)客户的参与在国内是双刃剑。有的客户做事并不专业,认为自己是甲方就随便更改需求,直接给研发团队下指令,导致研发团队疲于奔命。最好是既让客户参与,又让客户与研发团队保持适当距离,避免干扰。

  (3)是响应变化,还是遵循计划,需要单独分析,看优先级。

53/5<12345>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