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我的“看人下菜碟儿”软件测试法——敏捷测试中的心理技巧应用

发表于:2013-5-03 10:48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shan0310223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博客

  4、刚入项目组,对以往的需求不了解的编码人员

  因为敏捷开发模式的需求更新很快,有的功能和过去的需求相比,可能变得面目全非。如果这个项目组在需求的管理上又有些缺欠,这样就会造成新进项目组的成员,在了解需求、熟悉系统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因为开发进度快,这类员工有可能必须很快就参与编码。在测试这样的功能、代码时,模块间的接口、数据承接就是一个重点。除去他签入或修改的模块本身,和这个模块有关的重要的模块都必须要做一定程度的覆盖走查的。除此之外,在项目进展过程中,项目组对系统的一些约定俗成、潜在标准,如UI的统一规格;数据类型的显示格式之类的问题也是我们要关注的。因为这些问题,有可能没有在文档或其他地方显性的标记出来,所以这些新加入者根本就不知道。

  在此我要申明的是,这些测试技巧是在实施测试(跑Case时)的策略技巧。它可能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尽早找到更多的问题,以期能在版本发布时提高系统的质量。在制定测试计划和设计测试用例时,我们要尽量全面地思考要测试的所有功能点或性能点,切忌因为这些个性化的测试执行策略,而使我们的整体测试思维狭隘化,那样就真成了投机取巧,甚至会给项目组和客户造成很多的问题或损失。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发现,这些有针对性的测试,不仅可提高测试人员的测试效率,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能促使一些不同性格的编码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改正自己的“毛病”。平时比较粗心的人,慢慢在编码时开始注意细节;那些自我思维较强的人,开始注重对需求的理解,逐渐减少自己在开发中的主观臆断;新员工在测试人员的不断提醒下,可以更快地加深对系统的了解,尽量减少那些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对系统、功能或代码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的测试,也是对人、对开发流程的测试。这样,能更好地提高软件质量。

  发现问题需要方法,解决问题更是需要方法的。测试人员参与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缺陷报告。在紧张的开发过程中,尤其是在发版之前的测试,对当前发现的问题或缺陷,直接把它们上报到缺陷管理系统上似乎不太适宜。而这些问题又必须要及时通知相关开发人员,让他们尽早处理,那就要用更快、更高效、更恰当的沟通方式。就是说,这些通知方式在选择时,也是可以根据不同的开发人员性格,使用不同的方法,“看人下菜碟儿”的:

  1、针对性格开朗、为人和善,便于沟通的开发人员

  对于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减少文字的东西报告,适宜当面指出或直接给他演示出发现缺陷的步骤。如果是那些对系统有一定了解的项目组老员工,一个简单的提示就能告诉他们,系统哪儿哪儿有了问题。如果在他们比较忙手上还有其他工作的时候,给他们一个简单的问题描述信息(如:用MSN、Skype、QQ或飞鸽之类的即时通信工具)即可。

  2、针对性格比较自我、固执,不易言语沟通的开发人员

  对待一些不太喜欢只是用言语或简单操作来接受问题的开发人员,我们就必须用一个文档的形式。这个文档可以比较简单,但一定要清晰。在发现Bug的步骤中最好能配上相应的截图,这样就可以在积累多个问题(Issue)后直接发送给相关开发员。这样他可以通过文档了解到出了什么问题,然后再更新文档中问题的状态来通知你问题解决与否。这样,方便测试人员及时验证问题是否已经修正或是否引出新的问题。

  最后我想说,在软件测试领域,不论是什么样的理论或技巧,终极目的都是想在有限资源、有限时间的情况下,尽量多、尽量早地发现缺陷,然后协助程序员尽快解决问题,以此完善项目组所承接的客户需求的系统、软件,为客户提供高效、高质量、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为公司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提升自己的效能,享受工作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版权声明:本文出自 shan0310223 的51Testing软件测试博客:http://www.51testing.com/?624630

原创作品,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原始出处、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2/2<12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