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用户模型(三):基础数据分析、场景数据

发表于:2013-2-28 12:10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薛定谔的破猫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页面停留时间

  即请求之间的间隔(思考)时间,如在编辑页面上停留多久才会点提交按钮。如果无此数据,性能测试脚本只有运行时长是有数据(活跃时间)支撑的,脚本中的各请求之间的思考时间,只能通过常规判断和猜测,由性能测试人员自己掌控。收集到此数据后,性能测试脚本会更加符合真实用户的操作习惯,更加接近真实用户。

热点模块(页面)

  分析系统各模块或页面的访问频率,可以用来检查性能测试是否设计了足够的覆盖、是否遗漏的用户频繁使用的功能,并据此对用户模型进行完善。

  此外,此数据可用来分析各模块或功能所涉及到的工作量,如每天平均完成多少次提交操作、多少次统计操作。这对于确定系统的使用压力有很大的作用。

  场景数据

  最后,综合所有数据,为特定测试场景制订出成如下表格:

总体

 

场景名称

100用户负载场景

 

场景描述

模拟系统使用高峰期时,在2小时左右有100用户的访问

 

场景时长

2h

 

场景加载策略

每4.5分钟加载5个虚拟用户。因为要在2小时内完成100用户的访问,而每个用户的运行时间在30分钟左右,那么在1小时30分钟时就最后一批用户就要开始访问系统,即90分钟内加载100个用户。

 

虚拟用户数

100

 

用户模型

见XX用户模型

 

虚拟用户运行时间

30min

 

平均思考时间

30~60s

 

场景并发度

25。

虚拟用户数*(虚拟用户运行时间/场景时长)

操作说明

登录

Think Time

平均8s,最小5s,最大20s

Pass/Fail 条件

如果失败,重试一次,依然失败就中止。

数据

每虚拟用户使用不同的账号

... 

 

 

  可以说,用户模型表达的是,系统运行中的压力是如何分布的。

  而场景数据表达的是,要给系统施加多大的压力。

  只有结合用户模型和场景数据两部分,才能构造出一个确定的负载场景。

  如果到这里都已经做好,并且经过了技术负责人和业务负责人的确认,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按照设计来实现测试脚本了。

22/2<12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