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工作的思考:业务流和工作管理

发表于:2012-10-29 11:32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程序猿就是我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这篇文章来的太迟了,本来在一个星期前就写好的,偏偏被拖了很长的时间才搞定,这中间有很多对于工作的思考,很多人总是在遇到问题之后才能静下心来思考,才能有一个新的感悟,才能明白很多东西,包括我...

  这段时间工作压力突然增大了很多,出现了很多不该有的毛病,浮躁,急功近利,不认真对待工作,遇到难度大的问题表现不够自信的等等态度问题,就是最近持续的高强度加班让我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严重问题,所以是时候反省自己并做出改变了,这中间也跟项目经理有过短暂的交流,从他那边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下面我想从二个方面来阐述我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一、业务流

  来公司也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对项目中简单的一些业务流能够理解一点,前几天突然分配到几个BUG,时间很紧,一开始心想慢慢来,先了解下业务流在看具体的问题,可是一天过去了BUG还没有解决到一个业务流也没有了解多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顾头不顾尾的事情呢?经过我的一些思考,我觉得有一下几点:

  1、理解业务流不够彻底,有的时候你感觉是这样的,其实经过老员工的一分析是这样的逻辑,对业务流只有一个很粗略的理解

  2、急于求成,没有好好的静下心来认真梳理一下业务流程并形成系统的概念,我想以后的做法是 → 理解业务流之后一定要形成完整的业务流程文档

  3、总想着业务流不是那么重要,到代码中调试调试一下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了,其实我想错了

  通过我的分析我注意到刚加入到一个项目的时候,你第一看的不是代码,而是公司提供的业务流文档,只有在建立充分了解业务流的基础上你才能对项目中的代码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我其实是站在一个解BUG的程序猿角度讲的),因为公司项目的代码都是围绕这些工作流而写的(除了框架,其实框架有的时候也围绕业务流而写的),所以工作至今,这样的思想一直被我抛弃,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什么东西有的时候比代码更重要!

  二、任务和时间管理

  还是从突然分配给我的BUG说起,为了解决这些BUG需要跟公司的另外一个项目组(称它为“B”)进行沟通,因为我们最后的产品是要跟它进行整合的,所以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开发环境才能解决这些BUG,于是就找了B项目中的一个新手来帮我搭建环境,可是搭了一整天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因为哪些BUG都没有被复现出来,一天时间就白白浪费掉了,距离任务完成就剩下两天了,很是焦虑,也是找项目经理聊了一会,从谈话中总结几点对我启发比较大的话:

  1、解决BUG的前提是要复现这个BUG,而复现这个BUG的前提是环境要搭建好,没有环境你进不能复现BUG,从而使得你无从下手

  2、需要跟其它项目组的成员进行沟通的时候不要使你成为被动方,虽然你现在的任务不是很紧急但重要,所以别人可不管理你的任务是完成还是未完成,他不管你,高兴的话草草几句话,不高兴的话就说现在没空敷衍你,那么现在你就需要强硬起来或者寻求项目经理的帮助(如果遇到那种不帮忙的人项目经理出面会比较好),一定要使你成为主动方,掌握主动权,因为你需要他们的帮助才能完成任务

  3、管理好自己的工作计划,在聊天过程中他谈到了“四象原则”,虽然看过但印象不深,他讲的给我记忆最深的是“重要但不紧急”和“重要又紧急”两者的关系,其实我当时的工作就是属于“重要但不紧急”,但是我由于处理不当导致了这件事变成了“重要又紧急”的事了,那么事情就变的严重了,从重要但不紧急 → 重要而且紧急了,所以说不应该让这种事发生!

  上面两个方法的思考就是最近一段时间给我的启发,最起码让我认识到在面临压力的时候我们应该具有怎么样的态度也该怎么做,我们需要去经历这些磨难,需要从磨难中学习,强大我们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每天进步一点点,才能离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近,才能更好的生活,享受美好的人生!

  最后我想说不断的改善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强大自己的内心,却又不失本性的自我真的很难做,但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持之以恒的学习,不断改善学习方法,不断充实自己的个人素养(其实不是说要自己变为一个正人君子,我也不想做,坏坏的反而更好,但要有责任感,要明确两者的关系),明确的人生规划!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