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马丁·福勒(Martin Fowler)——第四部分:灵活性与复杂性

发表于:2012-6-07 10:45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拙尘 译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第一部分:重构
  第二部分:设计原则与代码所有权
  第三部分:进化型设计
  第四部分:灵活性与复杂性
  第五部分:测试驱动开发
  第六部分:性能与过程调优

  设计褪色与重构

  比尔:为什么设计会随着时间而褪色?

  马丁:对于计划型设计来说,设计只在最开始时是正确的,随之不可避免地会褪色。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 会褪色。关键是,你要懂得如何避免设计褪色。而这恰恰是重构的目的——逆转褪色的过程。重构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新的技术。我们还未能完全掌握这项技术。不 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你可以借助重构来防止设计褪色,甚而逆转褪色过程,使设计随着时间而变得越来越完善。

  灵活性和复杂性

  比尔:在《重构》一书中你写道:“在学会重构之前,我总是力图找到灵活的方案。因为设计变动的代价非常高,因而我希望我的设计能够胜任我所能预知的变化。但问题是,灵活性是有代价的。”那么,灵活性的代价是什么?有什么解决之道么?

  马丁:灵活性的代价就是复杂性。每次当你往代码中加入一些额外的东西以提高灵活性时,通常也使你的 代码变得更加复杂。假如你的预期是对的,未来确实需要这种灵活性,那么你的超前工作得到了回报。但如果你的预期是错的,那么你所引入的复杂性将使软件变得 更加难以改动,因而该灵活性是毫无意义的。

  而这种预期是很容易出错的。比如,当需求发生变化时,你所以为的对灵活性的需求可能随之变化甚至有可能不复存在。再比如,你添加了一些额外的代码,指望它们能提高灵活性,但这些代码本身就有问题。结果是既增加了复杂性,又未能实现灵活性,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而解决之道就是极限编程。事实上,你根本就不需要考虑灵活性。极限编程理论认为,既然我们的预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错的,那么就把灵活性 放在一边好了。那种冒进式的提升设计的办法是拔苗助长;平稳地改进设计才是可取之道。事实上,设计的改进是一个自我强化(self- reinforcing)的过程。如果你能够使设计尽可能简洁,避免那些无谓的灵活性,那么你所要面对的复杂性就会小很多,也就越容易对代码做出改动。代 码会更容易被读懂和被改动,你也能够更快地对软件做出调整。

  灵活性和可重用性

  比尔:那怎么看“可重用”呢?“灵活”是不是“可重用”的另一个代名词?

  马丁:不,不是的。但问题是,为了使代码可重用,你必须使它灵活。很多时候,可重用性给你带来不了什么好处,或者是因为你根本就用不着它,或者是因为你所期待的可重用性与实际情况风马牛不相及。你在代码中所加入的灵活性往往并不是你最终所需要的灵活性。

  比尔:那么,是否有些时候需要使事情变得更可重用一些?我该怎么判断呢?

  马丁:我认为可重用也是一个逐步实现和完善的过程。起先,为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你开发了一个应 用。接下来,你可能开发了另一个类似的应用。这时,你就可以从两个应用中提取出一些公共的片段。假如你又开发了第三个类似的应用,那么你可能提取出更多的 公共片段。在此基础上,你可能就会得到一个类似“可重用的框架”的东西。我强烈建议,不要试图一开始就定义一个可重用的框架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发应用,相 反,应该是在开发过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框架。

  预先设计与重构

  比尔:你认为预先设计与重构应该各占多大比重?

  马丁:在遇到重构之前,特别是在把重构与自动测试(automated testing)结合使用之前,我习惯于把设计看作是在开始阶段必须做好的一件事情。而现在,我认为不需要做很多的预先设计,大部分设计都是在某种进化过 程中完成的。预先设计逐渐让位于重构。比如说,在以前,我可能会倾向于80%的设计都是预先做好的,20%是在项目进程中完善的。而现在,这个比例可能要 倒过来。

  比尔:也就是说,进化型设计的比重要比预先设计大得多。

  马丁:没错,更多的进化型设计,更少的预先设计。

21/212>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