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专家问答----如何编写好的软件测试用例(2)

发表于:2012-3-22 11:39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楠族开心果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分享:

  11、黑盒测试有前途吗?

  专家分析:对于黑盒测试来说其实研究透了,你也非常厉害,像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它们有时候还是需要有些功能测试的功底的。

  12、在测试资源不足的前提下, 是否可以用粗颗粒度的用例和测试人员跑场景流程过程中的经验来取代大量的用例呢?例如: 用例只有一个,但是跑的过程中利用测试者的观察力与经验,顺带的间接检查其他功能点。

  专家分析:测试用例是测试工作的核心。测试工作是讲究投入产出比的工作,这也是测试用例设计的指导思想。

  测试用例有度的概念,正如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讨论道德为例:道德意味着过与不及之间的状态。面向测试用例,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不同的机构会有不同的测试目的;相同的机构也可能有不同测试目的,可能是测试不同区域或是对同一区域的不同层次的测试”。

  如果外部环境参数较多,并且互相矛盾,比如团队新手多,但测试项目对质量要求很高,并且项目周期短时,如何构建测试用例的颗粒度,就更需要测试管理人员的平衡。

  13、对于产品的测试,每次更新版本的功能都不一样,而每次都要进行旧功能的测试,怕新增加的功能影响到周边的功能,怎样设计用例更加全面呢?

  专家分析:这是最常见的形式。可以分成新功能测试和老功能回归两块。新功能测试不讲了,你也清楚,老功能回归这块需要一个回归测试,视测试自动化的程度来定,自动化程度低,那就需要制定详细的回归策略,和开发讨论清楚新增、修改功能的影响范围,来定回归测试用例;自动化程度高的,那就直接全面回归就行了。

  14、什么样的用例才是好的用例呢?

  专家分析:做好以下三点就是一个好的用例。

  第一:依据分明

  众所周知,一个项目首先立项,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动作到了需求分析,做完需求分析后,测试就可以做测试需求,然后就可以写测试用例了。所以写测试用例的依据就是需求。这么说太笼统,举一个例子。一个系统经过前期的需求分析,详细设计,模块设计等一系列的动作,最后生成了详细的需求说明和详细设计文档等等,在这些文档中,已经很详细的描述了所有的需求点和功能点,也有较详细的技术说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怎么把这些功能点和需求点变成测试点,这就需要做好测试需求分析和测试方案工作,生成一个个可测试的测试点。这也是需求必须可测的一个体现。

  假设经过上一步工作,分析出这个系统有5个模块,50个大的功能点,500个具体需求点,最后生成了5000个测试点。那么ok,我们就要写5000以上个测试用例。还是那句话,一个测试用例只能对应一个测试点,测试点和用例是1对1的关系;一个需求点可以对应多个用例,需求点和用例是1对多的关系。这样做的目的在统计中讲。

  第二:目的明确

  用例都有个测试目的,这就是要目的明确,并且也只能有一个目的。前面无论多少步骤,都是为了找到这个目的途径。功能从大到小有层次的划分,我们做测试用例也是有层次的,不然你怎么定义用例的优先级呢?等到测试最小的功能点时,支持这个功能点的其他上层功能点,我们都默认正确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的预期,所以在测试步骤中不用对上层的功能专门考虑测试数据,只要把他当成一个正确的找到目前的功能点的途径就行。换句话说,你要测试的功能点需要点10个连接才能找到,那么前9个连接我们在以前就应该设计了用例,在第10个连接中默认他们正确就ok,这个用例的前9步,只是告诉你如何找到第10步。就是这样。

  第三:便于统计

  测试用例对整个测试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评估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可以做测试需求覆盖分析。这样如果一个用例写几个测试点,那么就无法完成需求覆盖分析工作,至少是不符合规则的。

  二、做用例成功率分析。一个用例中有多个测试点,肯定会造成用例数量减少,用例失败率大大增多。那么你做的用例成功率还有什么意义?

  你还可以通过模块划分,来分析哪个模块存在的问题较多,还有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应为程序员不同,能力就不同,缺陷喜欢扎堆分布,这个大家都知道),存在问题较多的模块需要做进一步的测试或者下一次作为测试重点。如果你统计的数据不准确,会误导结果的。

  三、做缺陷分析。用例失败了,就生成一个缺陷。如果一个用例中写了多个测试点,回归的时候,这几个测试点也有回归,有些可能与缺陷毫无关系的测试点,都被你回归了。

31/3123>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