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案例谈谈回归测试和确认测试

发表于:2021-4-07 09:23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快乐至上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原创

  本人在测试岗位工作10有余,本着对测试工作的热爱,在工作岗位上一直表现还不错,在测试技术、流程方面颇有一些心得。今天就谈谈回归测试和确认测试的区别。

  一、回归测试和确认测试的误区
  其实我在之前的工作当中一直都经常说“回归测试”,基本上没有提到过“确认测试”。正式接触到“确认测试”还是从学习ISTQB认证开始。ISTQB基础级大纲中就提到了确认测试和回归测试的区别。
  一开始我还很疑惑,难道回归测试不就是确认测试吗?回归测试不就是在确认bug修改有没有生效吗?但是,实际上大错特错。确认测试是在修复缺陷后,在软件的最新版本上,重新执行之前因该缺陷而导致失败的测试用例,来确认缺陷被解决。而回归测试是在确认测试完成的基础上,确保缺陷修复不会产生副作用,也就是说不会产生修改引入。

  二、回归测试和确认测试的案例
  案例一:
  Bug概述:一个公司官网web页面,在介绍公司主营产品的页面出现了错别字,把“智能”显示成了“只能”。
  针对这个bug,基于风险及改动大小进行初步判断,这个bug只是涉及到web前端显示问题,并且修改该bug只是需要把文案修正即可,不会涉及到代码逻辑或者底层函数的变动。所以,该bug可以只做确认测试即可。
  不过,虽然不需要进行回归测试(重点指修改影响测试),可以针对这个错误,举一反三,进行扩展测试。因为“智能”这个用词可能是官网文案中的一个高频词,那么很有可能其他地方也出现一样的错误。

  案例二:
  Bug概述:一个公司官网web页面,用户进入商务合作页面,录入商务合作信息(例如,姓名、电话等)后,点击提交按钮,没有任何反应。
  针对这个bug进行分析:该bug相关的模块为重点模块,且该bug明显是基本功能存在问题,影响重大。所以,一定要做回归测试。具体的回归测试用例可以结合bug根因和修改点进行输出。该bug的原因是Web前端发送接口请求,后端响应超时。那么,针对这个bug,我们不仅要进行确认测试(测试bug解决),还要进行回归测试(避免修改引入)。用例示例如下:
  1)填写商务合作人员信息中的必填字段,然后点击提交按钮(确认测试);
  2)商务合作人员信息中的必填字段和选填字段都填写,然后点击提交按钮;
  3)商务合作人员信息填写内容达到各个字段的最大长度,然后点击提交按钮;
  4)商务合作人员信息填写内容存在特殊字符,然后点击提交按钮;
  5)针对提交按钮调用的接口进行并发测试,观察记录接口响应时间。

  三、回归测试和确认测试的应用场景
  如果你是测试工程师,我相信你一定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领导说你问题单回归的太不充分了,没办法避免修改引入。那么,在这个场景下,一般是你虽然名义上做的是回归测试,但是实际上你可能只做了确认测试。
  那么既然回归测试的测试覆盖大于确认测试,是不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只做确认测试,一定要做回归测试呢。当然不是。
  我觉得,这个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评估bug修改的影响程度。如果改动大,影响到底层或者影响到系统框架,那肯定要做全面的回归测试,甚至要做详细的回归测试分析和测试设计。如果改动较小,就可以酌情只做确认测试即可。
  其次,要评估bug涉及到的功能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如果是核心功能模块,一定要做回归测试。如果是不常用功能模块,也可以酌情只做确认测试。
  另外,负责修改bug的开发人员最了解bug的来龙去脉,所以,最好跟开发人员沟通交流,讨论bug的根因、修改方案及修改影响,结合开发人员的测试建议,再结合测试人员自身的经验,输出相关测试用例。这种回归过程是比较精准的一种回归测试的途径。
  当然,什么时候选择确认测试类型,什么时候选择回归测试类型,很多情况下,会根据项目的整体情况,基于风险对回归测试做取舍,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事情了,涉及到测试策略方面的调整。

      版权声明:本文出自51Testing会员投稿,51Testing软件测试网及相关内容提供者拥有内容的全部版权,未经明确的书面许可,任何人或单位不得对本网站内容复制、转载或进行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