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行为下月明令禁止! 这些套路你中过招吗?

发表于:2020-9-17 09:24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央视新闻    来源:光明网

分享:
  文化和旅游部最新公布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明确: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
  此项针对旅游行业的规定也是为国内各行各业敲响警钟:
  大数据时代到来,大数据“杀熟”行为该停手了!别再利用“数字便利”钻空子!
  “杀熟”就在身边你被“宰”过吗
  其实,大数据“杀熟”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把戏,早在2000年,亚马逊就玩过差别定价的套路。
  当时,有亚马逊用户反映,他删除浏览器的cookies后发现,之前浏览过的DVD商品售价从26.24美元降到了22.74美元。为此,亚马逊饱受争议,亚马逊CEO贝索斯不得不公开道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至今,大数据“杀熟”的案例已屡见不鲜,让诸多消费者有苦难言。
  据2019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大数据“杀熟”调查结果》表明:
  88.32%的被调查者认为“杀熟”现象普遍或很普遍;
  11.68%的被调查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存在一般或不普遍;
  没有被调查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不存在。
  56.92%的被调查者表示有过被“杀熟”的经历。其中,网购平台、在线旅游和网约车等平台成为“杀熟”重灾区。
  大数据作为技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很多互联网企业却利用了大数据这个利器耍手段。
  明明是明码标价却能暗度陈仓,大数据让电商更“懂”消费者,也更容易“伤害”消费者。
  在多数人看来,越是老用户越应该享受更多的优惠,而不是“被坑”。而商家却利用大数据“杀熟”,对于老用户而言,似乎从任何一方面都难以理解。什么是“杀熟”?电商用大数据“杀熟”的套路有哪些?一起了解一下。
  什么是“杀熟”?量身下套
  以牺牲老用户的利益来获得新用户的好感,吸引新用户,是大部分“杀熟”企业的出发点。但是当新用户转变成老用户后,企业“杀熟”的刀子又会迎面割来,而消费者则沦为了一波又一波“被宰的羔羊”。
  别再做任宰的“羔羊”!
  大数据“杀熟”正逐步侵蚀至消费者生活的各个方面,遏制此类行为,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如何避免消费者成为被宰的“羔羊”?下面这些措施也许会有帮助!
  消费者
  能用浏览器就别用App,平时对网上数据有意识清理。用户可以养成手动清理cookie记录的习惯,不让网站有机会追踪自己的行为逻辑。当然,手机浏览器当然也可以设置清除cookie。
  货比三家,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大数据“杀熟”,还可以让系统识别为价格敏感型消费者,降低被“杀熟”的几率。
  在网购平台搜索购买物品的时候,可以多搜索几样东西,让大数据搞不清楚你的购买目的。
  发现大数据“杀熟”现象,及时保存好证据,并向有关部门举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不给商家任何侥幸心理。
  互联网企业
  在互联网时代,平台可以通过收集用户数据,得到更清晰的用户画像。而互联网的公开透明和多平台竞争也使得用户的选择增多,信息获取渠道扩大。
  如果这个时候,平台出现任何大数据“杀熟”行为,都将被所有用户所知晓,这会给平台带来极大的打击。
  因而,对企业来说,对消费对象的差异化定价,应遵守定价底线,保证用户的知情权。
  国家“出手”首个应对大数据“杀熟”条款
  今年10月1日,针对在线旅游经营将实施《规定》,使得“杀熟”不再是法外之地,消费者的旅行消费也将更加放心。对于违背诚信原则的不良经营者,要加大处罚力度。
  《规定》下月起正式施行,它的出现成为首个对大数据“杀熟”行为作出规范的条款。这也意味着处于灰色地带的在线旅游平台大数据“杀熟”行为,被划上了一道“红线”。

  本文内容不用于商业目的,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权利人联系51Testing小编(021-64471599-8017),我们将立即处理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