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驱动 (测试) 工作管理

发表于:2019-4-28 12:58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Vincent83    来源:博客园

  1. 引子
  我们经常能够发现职场工作中的一些“能人”,他们的工作干练而高效,处处体现个人的价值。领导喜欢这样的人员,他们自然也有着更好的工作前途。
  笔者个人在工作中间,自认也属于能力突出的类型,然而在知识传授的时候却又感觉这些泛泛而论的“能力”是很难传递的。在前几天参加ISTQB官方论坛的时候,专家的讲演让我有了一个思路,由此演化出今天这个课题,“逻辑思维驱动工作”。
  2. 什么是逻辑思维
  2.1 例子
  什么是逻辑思维,他如何帮助到我的工作呢?
  我们先举一个例子。 昨天有一位同学咨询了我一个问题:“老师,缺陷的重开率应该以多少为标准值?”
  缺陷的重开率指的是一个缺陷经过开发修复后,被测试人员重开的比率。我没有听说过相关标准值,于是查询了一些相关资料,但是并没有找到相关标准。
  这位同学于是将项目期望的缺陷重开率定为了0,也就是期望所有的缺陷修复都应追求100%一次修复成功。
  这一追求合适吗?我与她进行如下一番推导:
  缺陷修复是不是一种调整和重写代码的过程? 是
  代码是不是由开发人员写的? 是
  开发人员能不能保证写出完美的代码,保证写出的代码中没有任何错误? 否
  推论:由不完美的人员做出的工作产品能不能简单要求100%无谬? 否
  所以,我建议缺陷重开率不能设定期望为0,而是应取5%-20%区间。
  以上这个推论过程,就是逻辑思维的应用。
  看到这种思维的益处了吗?当我们遇到知识经验不足,或者复杂问题时,逻辑思维是解决问题,理清工作方法的利器。
  2.2 逻辑思维方法
  定义:逻辑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
  方法:
  抽象与概括:测试管理三维度:过程、技术、人员
  分析与综合:WBS任务拆解
  归纳与演绎:确定项目利益干系人
  对比(求同、求异):测试过程改进中的模型法
  原因与结果:“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失一位将军;损失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原则:
  坚守常识
  积极思考
  敢于质疑
  3. 工作案例
  理论部分我没有进行大篇幅的描述,我们把主要的论述过程放到案例里面来阐述。
  3.1 案例1:测试时间压力
  同样来自于学员的问题:老师我的某个测试任务,只有三天时间,人员经验不足,我该怎么处理?
  我们尝试逻辑思维来处理这个问题:
  归纳:首先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怎样完成一个特定工作?
  分析:某项工作的完成,能拆解成哪些关键因素?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下“因式分解”:
  工作的完成取决于:
  工作量
  时间
  人手
  那么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要完成一项工作,我们就需要这三方面的配合:
  要么给与充裕的时间,要么安排足够的人手。回到原始的问题,时间和人手都不能保证,那么就只能削减工作量。
  而其实这三个要素就是所谓项目管理的铁三角:
  3.2 案例2:目标监控
  确定阶段工作目标不管对于团队管理还是个人管理都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比如我希望提升自己的知识丰富度,那么我考虑去制定一个个人读书计划。但是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有计划却无法确保执行这是一种常见现象。而一旦计划被打乱,带来的一种后续现象很有可能就是完全抛弃掉计划。
  怎么扭转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用递推方法来归纳我的读书计划:
  我的读书计划是不是一定可以被完美执行,不遇到任何变数? 否
  既然有可能遇到变数,是不是应该持续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 是
  如果发现了计划实施的偏离,是不是应该进行调整? 是
  所以总结起来,我的读书计划应该遵循以下循环:
  Plan(计划)-> Do(实施)-> Check(检查)-> Action(调整)
  这就是事务管理的戴明(PDCA)循环。
  进而我们可以进行演绎,是不是其他的事务计划也应该遵循这样的逻辑?比如测试计划?比如风险管理?比如绩效管理?答案是肯定的。
  这样我们就得出了一套事务处理的合理组织办法。
  3.3 案例3:个人工作报告
  个人总结报告是件挺讨厌的事情,对工科人士而言(推眼镜)最讨厌写这种假大空的文档了吧。。
  个人述职报告很容易沦为一个走过场的东西,个人表达不出什么,领导也收获不到什么。
  如何避免呢?我们可以从工作项目的目的分析,来把握工作的原则。
  对于个人述职报告,借由他我可以达到什么目的?
  展示工作量(诉苦,我很忙,我没闲着,没有企业想要养闲人)
  展示工作业绩(邀功,我的工作是为公司和项目带来效益的)
  展示技术含量/含金量(强调,我的工作不是随随便便能被替代的)
  展示潜力(诉求,获得更多的资源分配和关注度)
  分析清楚了这个目的以后,我们就可以沿着这些思路去组织个人报告,并整理为四个模块:
  工作展示
  业绩展示
  亮点展示
  未来发展
  通过以上的例子,相信大家可以体会到逻辑思维在工作中的价值所在了。我们应该注意锻炼和应用逻辑思维,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上文内容不用于商业目的,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权利人联系博为峰小编(021-64471599-8017),我们将立即处理。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