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程序员老在改 Bug,就不能一次改好吗?

发表于:2019-2-28 11:36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CSDN    来源:网易

#
Bug
分享:
  为什么程序员老在改 Bug,就不能一次改好吗?
  很多人可能都在好奇这个问题!
  现在,有程序员给出了回答:还!真!不!能!
  用户使用场景的不确定性
  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每个物品都有使用说明书,可一千个用户就有一千种使用方式。例如用诺基亚手机砸核桃,用iPad当切菜板,所以说程序是确定的,但用户的使用场景是不确定性的。
  各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操作会给系统带来挑战,例如网上有个段子说:
  一个人走进一家酒吧,要了一杯啤酒
  一个人走进一家酒吧,要了一杯咖啡
  一个人走进一家酒吧,要了0.7杯啤酒
  一个人走进一家酒吧,要了-1杯啤酒
  一个人走进一家酒吧,要了2^32杯啤酒
  一个人走进一家酒吧,要了一杯洗脚水
  一个人走进一家酒吧,要了一杯蜥蜴
  一个人走进一家酒吧,要了一份asdfQwer@24dg!&*(@
  一个人走进一家酒吧,什么也没要
  一个人走进一家酒吧,又走出去又从窗户进来又从后门出去从下水道钻进来
  一个人走进一家酒吧,又走出去又进来又出去又进来又出去,最后在外面把老板打了一顿
  一个人走进一家酒吧,要了一杯烫烫烫的锟斤拷
  一个人走进一家酒吧,要了NaN杯Null
  一个人冲进一家酒吧,要了500杯啤酒咖啡洗脚水野猫狼牙棒奶茶
  一个人化装成老板走进一家酒吧,要了500杯啤酒并且不付钱
  一万个人在酒吧门外呼啸而过
  一个人走进一家酒吧,要了一杯啤酒 ';DROP TABLE 酒吧
  一个人跳进一家酒吧。
  一个人蒙着眼睛,倒退着走进一家酒吧。
  一个人走进一家酒吧,要了一杯美国啤酒,一杯德国啤酒,一杯比利时啤酒,一杯青岛啤酒。
  一个体重五百吨的人走进一家酒吧。
  一个酒量五百吨的人走进一家酒吧。
  一个酒量为零的人走进一家酒吧。
  一个人走进一家酒吧,点了一杯啤酒,一边喝一边用指尖把啤酒逼出体内。
  一个人来到一家酒吧门口,拿出电脑,敲了几个命令,2^32 - 1 个测试工程师走进一家酒吧。
  一个人戴着墨镜,手持两把 Uzi 冲进一家酒吧,对着室内一顿扫射,然后要了一杯啤酒。
  一个人走进一家酒吧,要了一杯Nil,一杯Null和一杯None
  一个名叫exception的人走进一家酒吧,被丢了出来。
  我走进酒吧要了一杯">_ <”
  我盗用老板身份走进了酒吧进了后台放了一瓶我自己的酒。
  我走进酒吧在吧台放了一杯' or 1=1。
  最后酒吧炸了。
  软件设计中最大的现实是:设计难以完全覆盖现实。
  一个简单的搜索框,测试用例高达几十个。可以说只要用户在使用系统,系统就存在Bug。
  而程序员在编程时只能按照需求与经验覆盖大部分用户的使用场景,剩下的只能是见一个Bug灭一个。
  需求的不确定性
  之前有“AI都会编程了,要程序员干嘛”的言论,造成很多程序员产生焦虑纷纷要转行。
  等等,说这话的人肯定没问过产品经理。
  互联网公司的两大谎言一是程序员说的“没问题,上线吧”,二是产品经理说的“就按这个做”,现实是“我还要改几十版哦”。
  产品经理自己没想明白需求要做成什么样子呢,在AI做出一个百分百正确无Bug的软件前,它学会给产品拍砖的可能性会更大。
  深入调研、和客户梳理弄清详尽的需求真的非常重要!!顶重要!!
  随着产品不断迭代,不断增加的代码自带Bug时,还可能会给原有程序引入Bug。有时候涉及底层代码的修改,一旦出问题,有可能会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
  还有时候是程序好好跑着,Bug从天上来。例如圣诞节阿里的Antd彩蛋Bug,又如在2005 年日本瑞穗证券的交易员输入错的股价,想撤销可被系统拒绝,导致造成400亿日元的损失。后来证实系统出Bug了,这个Bug是在2000年埋的。
  所以很多公司会严格要求在程序修改后必须经过严格的回归测试,来验证对其他业务流程有没有影响。
  程序员不是机器
  程序员是人,不是机器,人做事是主观判断性去做的,再加上“禀赋效应”:心里头自动地给自己写的代码添一层滤镜,觉得自己写的代码没有问题,所以程序员总找不出自己的Bug。
  这导致程序员日常的第四件事是:挖坑填坑。有人大手一挥,一大段代码不写注释,或业务方法不用公共定义,不拆分类,一个方法写了一千行,从此没人敢动这些烂代码。也有人默默地“感谢”前任给他有活干,一点点地将坑填上。
  还有对开发流程的漠视也是导致系统Bug多的原因。有开发心想“我只是改了两行代码,不影响业务流程”,心想提给测试太麻烦了,便自顾上线了。
  结果线上就出Bug了。
  所以公司才设定各种软件开发规范来减少Bug的产生,例如提测前开发之间的Code Review和需经过测试人员的测试才能上线。
  程序不是一蹴而就地做出来的,Bug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改完的。毕竟“写程序不像是造一座桥,而是造一座城。”

      上文内容不用于商业目的,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权利人联系博为峰小编(021-64471599-8017),我们将立即处理。
精选软件测试好文,快来阅读吧~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