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最佳测试管理软件的指南

发表于:2018-5-28 09:17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初心    来源:softwaretestinghelp.com

  今天的教程能够针对如何选择您的测试管理工具提供建议。我们将首先简要介绍测试管理,随后深入探讨在选择最佳测试管理软件时要遵循的步骤。
  测试管理介绍
  市场上有多种测试管理工具。因此,在选择工具时应该非常注意。成本、生产力、移动支持等因素在选择工具时也要考虑。让我们快速复习一下STLC(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
  之所以提到上图,是因为测试管理工具就是管理我们整个测试生命周期的。测试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测试成功实施,最终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
  下图描述了测试管理所涉及的内容:
  以下是测试管理所包含的任务和活动:
  1、测试用例准备
  2、测试执行计划
  3、测试执行监控
  4、测试结果报告
  5、测试结果分析
  6、检查测试任务和测试结果的完整
  7、确定应用程序测试中的改进范围
  8、领导测试团队和测试人员
  9、管理外部和内部关系
  10、创建与测试活动相关的文档
  11、测试工作估算
  12、测试计划
  13、测量和跟踪测试周期
  14、组织测试用例
  15、管理测试资产和工件
  测试管理工具跟踪测试如何完成/计划,生成/报告质量保证活动的状态,并以系统的方式组织测试资源。这些工具用于管理和跟踪软件测试过程-自动和手动。通常,这些工具包含事件管理、问题管理、测试软件管理、错误跟踪、测试调度和监控,结果记录,测试报告等。测试用例管理工具包含用于管理STLC不同阶段的不同模块。通常,它们被用来支持手动测试,通过运行自动化测试收集执行数据,生成需求追踪矩阵(RTM),处理多个平台和环境,并提供有关软件中检测到的错误的信息。
  测试管理工具的必要性
  根据研究,软件质量保证使用了软件总成本的50%以上,而这个数字对于关键软件而言甚至更高。因此,在项目中使用测试用例管理工具非常重要,它可以改进测试流程并控制测试的总体成本。
  许多案例研究已经证明,可以通过使用测试管理工具来解决手动测试管理的一些缺点。
  测试管理工具的必要性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由于测试活动涉及高度复杂性,因此必须具备高效且可扩展的测试管理软件。
  2、这些工具有助于描绘被测系统(SUT)的健康状况,从而协调各种测试活动并使整个测试过程保持正轨。
  3、这些工具支持对测试过程进行合理化和改革的愿景,以便即时访问数据分析,协作工具以及多个项目团队之间顺畅有效的沟通。
  4、许多工具包括需求管理功能,以便将测试用例设计与需求相匹配。
  5、跟踪缺陷和项目任务在一个应用程序中执行,以简化测试过程。
  测试管理工具列表
  市场上有许多商业和少量的开源工具。您可以在这里参考下面的连接以获取可用的最佳测试管理系统列表:
  http://www.softwaretestinghelp.com/15-best-test-management-tools-for-software-testers/
  这个清单已经审查了大约30多种工具,其中前15名也被提及。这些工具的评论无疑将帮助您为您的项目选择适当的工具。
  开源工具VS收费工具
  在仔细研究具体的工具之前,我们需要讨论一个问题:选择开源的工具还是收费的工具?开源的测试管理工具如:QATraq、Redmine、TestLink、Tarantula,收费的工具如:QTest、PractiTest、Zephyr、Test Collab、HP Quality Center、QMetry and TestFLO for JIRA。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区别:
  1、开源工具可以有很多功能,甚至有些功能使用起来体验更好
  2、开源工具提供了一定高度灵活性,但是需要花费大量的努力来使其符合你的需求,需要很强的技术功底
  3、开源的工具可能会有一些性能问题,使其不适合大型的公司使用
  4、开源工具缺乏技术支持、培训以及丰富的用户手册
  5、收费的工具更容易使用,交互更方便
  6、大多数收费的工具支持和其他测试管理、bug跟踪、自动化测试软件的集成。
  7、收费软件的主要缺点是收费较高,并且通常公司需要购买一整套的工具。
  对于小规模的公司来说,审计、诉讼等不被认为是重要因素,不值得投资昂贵、功能丰富的商业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使用开源工具或更低成本的替代品(如JIRA、Read、TestLink、ExtTalk、QaTrag、Tarantula等)。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需要不断完善测试平台的组织来说,审计、诉讼等是相当重要的因素,那么就应该使用富有特色的商业工具(如QTest、HP Quality Center、Zephyr等)。
  选择最佳测试管理工具需要考虑的因素:
  1、成本
  首先,根据项目预算从所有可用工具列表中筛选出一些工具。在一个大的组织中,如果预算允许,那么使用商业工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很容易使用和维护。然后你需要决定你愿意支付多少费用。这将取决于您需要使用该工具的时间。许多商业工具还带有定制的许可证,根据您选择的特性和使用期限来支付。
  2、产出
  选择的测试管理软件应该能够提高生产率。
  当我们说“提高生产率”时,它肯定会覆盖以下几个领域:
  a)测试信息的粒度:工具应该能够在测试过程的各个阶段提供详细和有用的信息。由工具生成的测试报告应该能够告诉您测试失败的确切步骤,从而节省跟踪和复现问题的时间。此外,该工具应该能够记录测试策略,维护测试用例版本,日志缺陷,链接用户故事,计划测试执行,并上传视频/图像。
  b)发布管理跟踪:该工具应该能够可靠地跟踪和更新被测试和发布的应用模块列表。此外,它应该能够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个表示单一版本的知识库,以便与需求没有冲突。
  C)支持敏捷:现如今大多数项目都采用敏捷方法,所以您选择的工具也应该能够支持敏捷。它包括对用户故事创建、Scrum、速度图表、报告等功能的支持。
  3、与外部工具的集成
  该工具应该提供持续的集成,并且应该很容易与自动化测试工具和bug跟踪工具集成在一起,以便使整个测试过程快速而简单。
  4、移动支持
  如果该工具具有可用于移动设备的全功能版本,则是非常有帮助的。这有助于使团队分散在不同的位置同步。它也有助于24×7的监测。
  评估和比较不同工具的有用贴士和度量方法:
  市场上充斥着多个测试管理产品。因此,为组织找到合适的测试管理解决方案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过程。
  以下是工具评估应遵循的步骤:
  1、在开始检查工具之前,了解项目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工具之前,你需要知道你到底在寻找什么,以及你希望从工具中得到什么便利。
  2、一旦你清楚了项目的要求,就可以开始评估符合预算并具备你需要的特征集的工具。
  3、不一定非要仅选择一个工具,您也可以选择多个兼容工具,它们可以一起作为测试管理解决方案并满足您的所有需求。
  4、在深入研究工具特性之前,要考虑的下一件事是开发环境。新工具应该能够妥善处理与隐私、安全、IT管理支持、托管、维护成本等相关的问题。
  5、进一步,如果你要使用一个新工具,你需要考虑所有需要处理的技术问题。
  6、现在,您应该考虑工具提供的测试管理特性。检查工具是否提供了测试管理所需的所有基本特征。
  7、接着,如果您已经使用了缺陷管理工具并想继续使用它,请检查新工具是否与缺陷管理系统集成好,需要能够正确地报告和跟踪缺陷。如果不想在组织中使用任何现有的缺陷管理工具,并希望使用全新的解决方案,则可以选择具有内置缺陷管理解决方案的工具。
  8、无论您选择什么工具或工具集,它必须能够在功能需求和测试用例之间建立连接。
  当评估一个工具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对所有的项目要求都清楚了吗?
  什么是适合我的项目和公司的最好的工具设计?
  我应该买工具还是租用它?
  我应该使用能够自己托管的工具还是租用服务?
  我的工具如何与其他工具集成?
  我需要API还是开放的设计?
  我的工具适用于移动平台吗?
  工具能够很好地记录测试信息吗?
  测试可以以批处理的形式运行吗?
  是否可以分类管理测试?
  测试运行是否可以被监控,暂停,重新启动?
  我的工具是否提供了与测试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接口?
  是否需要审计跟踪、版本控制、变更控制或自动通知等功能?如果是,我的工具支持这些吗?
  我的工具是否支持分析和报告测试结果?
  我的工具支持探索性测试吗?
  有了这个工具的选择,我能在需求管理、测试管理、发布管理和缺陷管理之间有一个通用的接口吗?
  工具比较可以用到的参数:
  与各种开发方法的适配性
  将该工具很好地适用于当前项目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集成(与其他支持和管理工具,平台等)
  版本控制
  调度能力
  成本
  安全性
  下面给出几个示例方便我们更好地理解:
  例1:
  例2:
  例3:
上文内容不用于商业目的,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权利人联系博为峰小编(021-64471599-8017),我们将立即处理。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