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

发表于:2016-10-25 09:57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温柔狠角色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责任链模式的定义: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责任链模式的重点是在“ 链 ”上,由一条链去处理相似的请求在链中决定谁来处理这个请求,并返回相应的结果。
  责任链模式的通用类图如下所示:
  通用源代码:
package com.package4;
public class Test4{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声明所有的处理节点
Handler handler1 = new ConcreteHandler1();
Handler handler2 = new ConcreteHandler2();
Handler handler3 = new ConcreteHandler3();
//设置链中的阶段顺序1-->2-->3
handler1.setNext(handler2);
handler2.setNext(handler3);
//提交请求,返回结果
Response response = handler1.handleMessage(new Request());
}
}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private Handler nextHandler;
//每个处理者都必须对请求做出处理
public final Response handleMessage(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response = null;
//判断是否是自己的处理级别
if(this.getHandlerLevel().equals(request.getRequestLevel())){
response = this.echo(request);
}else{
//不属于自己的处理级别
//判断是否有下一个处理者
if(this.nextHandler != null){
response = this.nextHandler.handleMessage(request);
}else{
//没有适当的处理者,业务自行处理
}
}
return response;
}
//设置下一个处理者是谁
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 _handler){
this.nextHandler = _handler;
}
//每个处理者都有一个处理级别
protected abstract Level getHandlerLevel();
//每个处理者都必须实现处理任务
protected abstract Response echo(Request request);
}
class ConcreteHandler1 extends Handler {
//定义自己的处理逻辑
protected Response echo(Request request) {
//完成处理逻辑
return null;
}
//设置自己的处理级别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设置自己的处理级别
return null;
}
}
class ConcreteHandler2 extends Handler {
//定义自己的处理逻辑
protected Response echo(Request request) {
//完成处理逻辑
return null;
}
//设置自己的处理级别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设置自己的处理级别
return null;
}
}
class ConcreteHandler3 extends Handler {
//定义自己的处理逻辑
protected Response echo(Request request) {
//完成处理逻辑
return null;
}
//设置自己的处理级别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设置自己的处理级别
return null;
}
}
class Level {
//定义一个请求和处理等级
}
class Request {
//请求的等级
public Level getRequestLevel(){
return null;
}
}
class Response {
//处理者返回的数据
}
  抽象的处理者实现三个职责:
  一是定义一个请求的处理方法handle Message,唯一对外开放的方法;
  二是定义一个链的编排方法setNext,设置下一个处理者;
  三是定义了具体的请求者必须实现的两个方法:定义自己能够处理的级别get Handler Level和具体的处理任务echo。
  /*************************************************************************************************
  注意handler Message方法前的final关键字,模板方法模式中的模板方法也是final类型的。
  **************************************************************************************************/
  1、责任链模式的优点:
  责任链模式非常显著的优点是将请求和处理分开。
  2、责任链模式的缺点:
  一是性能问题,每个请求都是从链头遍历到链尾,特别是在链比较长的时候,性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二是调试不很方便,特别是链条比较长,环节比较多的时候,由于采用了类似递归的方式,调试的时候逻辑可能比较复杂。
  3、使用责任链模式的注意事项:
  链中节点数量需要控制,避免出现超长链的情况,一般的做法是在Handler中设置一个最大节点数量,在setNext方法中判断是否已经是超过其阈值,超过则不允许该链建立,避免无意识地破坏系统性能。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