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段代码的旅程到移动产品的质量工具

发表于:2016-4-06 11:41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来自地球的移动测试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之前看小米的"一块钢板的旅程",我就想从代码的旅程展开说说。不同于从项目流程展开,测试流程展开,那么如果产品大部分bugs都代码引入的,我们不妨就从代码的角度展开来说。而工具是提炼了规则,流程,能力的,所以我会用工具来说明能做的事情。通过这个角度,不是想说,大家就用那些工具吧, 而是工具的思路,我们除了在测试环节去建设工具之外,还能做什么。
  源码开发,对于代码来说,应该就是它出生的一刻。能做的事情无非两样,1,组件:用现成代码来减少问题, 优化代码质量,2,自测:用工具在本地测试新代码来保证没问题。先说组件,现成的代码能提供什么?1.快速可维护的代码,如butterknife; 2.更佳的性能,如Fresco更高性能的图片缓存和展示机制, okhttp支持spdy,io性能更佳的http操作api ;android-Iconics 在android使用iconfont,svg,减少安装包大小;3. 集中管理,eventbus提供更佳的回调机制,当然它不算是集中管理的经典,但是因为其使用的方式也起到了集中管理的作用。我更想指的集中管理是例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线程管理器,全部的线程实例都从这里获取,如果某些优先级极高的操作,我们可以统一降低其他线程优先级; 4.避免错误, 如android-weak-handler。
  然后就是自测,因为是源码开发阶段,所以最好要跟IDE结合,在ide输出结果。这类东西android studio就提供了跟lint静态检查的能力,分析cyclic的能力等等。像微软这类公司,如果没有跑fxcop,stylecop连check in都不行,甚至结合svn hook来做强制检查,不符合就不让check in。当然这种自测还包括了借助工具的code review, 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补充一句,源码开发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无论是开发集成到ide的插件,高性能的库都会非常高效率地提升质量,而且会有以点打面的作用。
  集成编译,这个阶段有什么特别的?有,它是代码与功能信息连接的地方。除了编译打包工具,如gradle,ant,NativeLibCompression等优化打包压缩工具之外,还能做测试,这里的测试跟后面的测试调试大有不同。正如上面提到的,代码与功能信息连接的地方,利用测试工具来测试功能,配合代码信息,就能更佳精准地执行测试,定位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这里可以做基于代码增量信息的instrument单元测试,uiautomator等自动化测试,lint、findbugs、infer等静态检查,也可以让刚刚提到的测试结果与svn diff的结果结合,进而定位问题。这时,不得不说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也在这里可以体现,如果可以做到每ci就编译集成(持续集成),每次集成测试都可以在10分钟(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间就是10分钟)内完成测试,那么定位就可以在每个check in,甚至可以做到没有集成通过就不让check in。要做这个事情,这些编译,测试,静态检查都必须快起来,什么分布式,并行计算等等都不是理想,而是真真切切的需要。再拓展下大家的想象力,哪怕是Monkey测试,如果能快起来,5分钟完全上百个界面的遍历,那么它也能被持续集成容纳,也能利用版本之间的svn diff信息来强化问题定位了。
21/212>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