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技术在高质量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分析(下)

发表于:2011-12-13 10:42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CIOAge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3.3.5 采用临时评审的过程

  代码编写阶段开发工程师之间的临时评审;

  其他开发阶段,开发人员相互之间的临时评审。

  3.3.6 采用结队编程的过程

  针对于需求不明确、采用迭代增量开发过程的小规模项目,采用极限编程时,建议采用结队编程,但一般不做强制规定。

  我们实际采用极限编程思想进行了两个项目(一个内部项目和一个外部项目)的开发,实际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开发人员实际产出值达到了5000行代码/人月以上。当然这些项目不太大,同时文档编写比较简单。

  3.4 审查流程定义

  我们规定了审查流程的定义,其他评审技术只是采用了其中的流程和管理思想。

  3.5 软件评审效果分析

  我们强化了软件评审技术后,在实际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以一个网络流量分析的项目为实例,在第一期没有严格实施软件评审技术,而第二期严格实施了软件评审技术,其中审查数据如下表。

  评审过程数据及质量分析实例

  文件/模块 计算基数(页数/KLOC) 致命 严重 一般 提示 总和 标准(目标/下限-上限) 比例 达标与否

  SRS 42 1 1 29 10 31 0.8 / 0.5~1.1 0.738 OK
  STP 58 22 15 12 37 0.8 / 0.5~1.1 0.638 OK
  HLD 34 4 15 29 19 0.7 / 0.5~0.9 0.559 OK
  LLD 205 11 59 29 70 0.43 / 0.22~0.64 0.341 OK
  UTP 217 15 80 15 95 0.43 / 0.22~0.64 0.438 OK
  CodeReview 50 7 372 151 379 10.62 / 7.43~13.8 7.580 OK
  SITP 50 6 98 112 30 216 5.65/3.86~8.44 4.320 OK

  产生的效果为:

  1)产出量:单位开发人员的产出量由950行代码/人月(全流程)增长到1320行代码/人月(全流程),增长量为38.9%。关键原因在于大在减少了项目后期返工的工作量。考虑由于项目熟悉和学习曲线等的原因,实际的产出增长量应该超过20%。

  2)产品质量(遗留缺陷密度):我们从软件系统的遗留缺陷率来分析系统的质量情况。在半年的维护时间内,第一期代码行为4万行,严重缺陷有5个,一般缺陷有32个,严重缺陷发现密度为0.125个缺陷/千行代码,总遗留缺陷发现密度为0.925个缺陷/千行代码;第二期代码行数为5万行,严重缺陷有1个(属于客户需求问题引发的设计缺陷),一般缺陷有15个,严重缺陷发现密度为0.02个缺陷/千行代码,总遗留缺陷发现密度为0.32个缺陷/千行代码。因此严重缺陷发现密度改进了84%,一般缺陷发现密度改进了65.4%。

  3)客户满意度:第一期客户严重不满意,称我们在做玩具,满意度只有22%;第二期客户满意度大幅上升,称我们是专业人士,非常敬业,为他们所钦佩,满意度达到了91%。因此满意度提高了314%。

  最主要的是,我们采用了软件评审技术,规范了软件开发过程的标准,并积累了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数据,为后面的项目管理和过程控制提供了宝贵的软件过程财富。

  四、总结和展望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前掌握的过程数据不多,基本上一步一步摸索着前进,对于过程数据也在不断的收集及整理中。对于评审技术而言,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采用多种实际工具和手段,如针对每个过程进行评审的《缺陷检查表》等,我们也在逐步地完善这套体系和过程数据,从而为我们的过程改进不断提供支持。

相关链接:

评审技术在高质量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分析(上)

33/3<123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