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盒测试与团队协作

发表于:2011-7-26 11:51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未知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分享:

  在这种流程中,开发跟测试在很多时间是错开的,测试者介入的时间相对较晚,紧密合作也就不是那么方便了,那么灰盒测试的流程又是怎样个流程呢,看看下面这幅图。


  简单来总结就是,需求讨论我参加、概要设计我知道、软件测试早参与,当然,如有不爽我就提,这个时候的测试者,不仅仅是测试者,还是“客户替身”,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为“全程协作式”[1]的灰盒测试,“全程协作式”是理念,灰盒测试是方法。

  既然说到方法,有人可能会问,怎么测呢,怎么执行呢。

  不要着急,正如灰盒测试的定义,从需求获取用例并测试,也就是说,起点不同,方法不同,一个常见的流程是这样的:

  1、熟悉产品的模块与定义

  2、获得模块说明(此过程需要《接口文档》)

  3、编写业务逻辑

  4、代码实现

  5、自动化框架测试

  6、获得结果

  7、回归测试

  8、生成测试报告

  在上面这个流程中,我们重点提一下两个重要的概念,意味文档,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很重视文档,实际上,文档是个好东西,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而是写给别人看的,没文档,只能靠听说了,岂不太累。第二个地方,我们说要从业务逻辑的测试,这也是我们所提出的灰盒的核心,常规的黑盒测试,总是在关注某一个点(如果用例足够多,应该可以达到高覆盖),而用户在绝大多数时候,进行的实际操作往往是一个流程,也就是一串路径。比如我们测试经常会把登录作为一个独立的点去测试,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登录之后总想做些什么,而这些业务,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典型场景”,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否则可能造成错误,比如,在某身份管理系统中(这个产品最近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啊),注册登录往往涉及到管理的动作,甚至还有同步的触发(这个并不是直观所能看到的),这个流程是否正常,就显得非常关键,事实上,这种业务逻辑的场景在实际项目中已经有客户提及(2010年曾参加过某银行项目,客户方就组织了大量人力资源进行该项工作)。

  另一个重点就是自动化,我们知道测试几乎不可能在一轮完成,总是有很多重复的工作,都靠人力未免太过庞杂,因此必须进行自动化集成,关于这点,我们已经构建出一个简单的框架,满足灰盒测试的工作,也满足单元测试(或其他白盒测试)。

  关于具体怎么做,怎么实现,大家可以参考下一篇《基于业务逻辑的灰盒测试》,我们一直认为,技术本身并非重点,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思想。测试思想、开发思想、软件思想,不一而足。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进行这项工作的原因,协作,协作,还是协作,关于这点,也无需赘言,太多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高效、紧密、互相信任的团队是多么的重要。

  看到这篇文章的您,就是我们团队的一部分。
22/2<12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