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测试适用的测试阶段及其执行的先决条件

发表于:2010-12-22 13:44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李龙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1、自动化测试适用的测试阶段

  软件产品的开发和测试一般分为两大阶段,一是项目执行阶段,二是项目维护阶段。

  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第一阶段就是软件产品的开发编码及需求的实现阶段,第二阶段就是软件产品的功能维护阶段,查看软件是否有需要改进的方面。

  与开发相对应,测试也分为两个阶段,因为软件的测试和开发是相辅相成的。测试的第一阶段为同软件开发同时进行的单元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基于软件功能实现的一些测试,第二阶段为对软件产品的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配置测试及验收测试等。

  建议在软件测试的第一阶段可以大量采用自动化测试。在单元测试、功能测试及性能测试中使用自动化测试能够降低测试人员的大量重复劳动操作,减少测试的工作量,能够节省大笔产品测试的时间和成本的开支。虽然自动化测试中建立和维护测试代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随着产品新版本的不断发布,自动化测试代码和测试用例在产品测试过程中的是可以重复使用的,这对保障产品基本功能的正常运行有很大的帮助。

  特别是在性能测试中,自动化测试工具能够完成人力所不能完成的测试任务,如Web网站系统的并发性测试,在实际测试中我们不可能让成千上万个用户来进行登录、与服务器交互等操作,但是如果采用测试工具我们就可以轻松实现此类操作。性能测试工具中,LoadRunner 就是一款相当好用的测试工具。

  而在第二阶段的操作属于产品的后期操作,其主要工作是进行产品功能的维护和改进,其主要功能不会产生巨大的变化,所以此阶段不建议采用自动化测试。

  以上是针对各个测试阶段是否适合采用自动化测试的讨论,下面我们再根据项目自身的原因来讨论是否适合使用自动化测试。

  如果是基于某一个系统二次开发的、开发周期较长、开发完成之后需要长期维护和修改的项目,建议选择自动化测试。

  在前面已经提到了,对于有后续版本的软件项目,各种测试用例及测试脚本的可重用性是非常高的。

  自动化测试多用于发现原来出现过的Bug。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后期阶段,新需求开发工作很少,更多的工作是修改程序及程序重新发布,这时会需要频繁验证已实现的功能是否能正确地工作,因为每重新发布一次就会有未知的隐患存在。那么在这个阶段自动化工具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执行自动化测试可以确保主要功能点是正确无误的。

  大型项目的回归测试是一项重复率高、工作量大、工作枯燥无味的工作,使用人工测试会严重浪费人力资源及财力资源,也无法保证进度的执行。所以一般大型项目如果既适合采用自动化测试,又有能力采用自动化测试,那么建议使用自动化工具来控制整个测试项目。

  对于一些相对独立并且开发周期较短的项目,由于项目收入及资金来源不是很充足,不值得花费大量精力去实施自动化测试。

  对于需求变更相对频繁的项目,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来维护和修改测试脚本,也不适合采用自动化测试。

  对于一些经费不太充足的测试项目,采用人工测试能够节省开支。

  以上讨论了自动化测试适用的阶段,你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使用自动化测试。

  2、自动化测试执行的先决条件

  执行自动化测试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1)软件需求变动不频繁。

  进行测试时能发现Bug可以提高测试人员的自信心。在自动化测试的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测软件不稳定,可能会导致自动化测试失败,出现崩溃性错误,这会极大地打击自动化测试执行人员的自信心。

  2)项目周期足够长。

  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此处不再赘述。

  3)产品结构相对复杂。

  对于产品结构相对复杂的软件建议采用自动化测试。

  4)资源投入相对充裕。

  对于人力及财力资源相对充足的项目使用自动化测试。

  5)测试时间相对长,且存在大量需要执行回归测试的软件项目。

  对于整个项目周期较短的测试,使用自动化测试会入不敷出。

  6)待测软件系统界面基本稳定,没有较大的功能上的更改。

  一定要等到待测软件系统界面基本稳定时,才能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功能、性能等测试。

相关链接:

软件测试的流程

软件测试对组织结构和人员的要求

自动化测试技术概述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