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迅雷邹胜龙:只有技术能带来安全感

发表于:2010-10-29 09:35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未知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2002年,邹胜龙从美国回到深圳,和杜克大学研究生同学程浩一起创业。

  邹胜龙和程浩的心气很足,给公司起名“三代”,意思是说作为海归创业者,张朝阳算是第一代,李彦宏是第二代,我们这年份回来,该算第三代了吧。

  还有一层是他们的技术——三代分布式计算技术:通过算法给互联网上所有的电脑编号,实现电脑间的定向寻址,提高寻址速度,进而提升分布式计算的效率。这是邹胜龙和程浩的核武器。

  他们最初的方向是做分布式电子邮件系统,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生意,邮箱是互联网上每个人都离不开的应用,而当时中国互联网众多企业都在以大容量邮箱为吸引用户的武器。他们的技术听起来相当先进和配套:利用互联网分布性空间来存储邮件,结果是整个互联网最后都可能变成你的服务器。

  中国的现实给他们上了一课:邮箱在中国是个普遍免费的业务,互联网公司似乎没兴趣为此买单,邹明白,该转型了。

  邹胜龙在一次沐浴后想到可以做下载,因为这套系统的原理完全可以应用在下载上。说干就干,他们开始进军下载,在深圳留学生创业园弄了个房间,带着几个程序员白天写程序,晚上睡在防潮垫上。

  他们的产品取名迅雷,这来自中国的成语“迅雷不及掩耳”,主打功能就是一个字“快”。

  现在回想起来,邹胜龙说那时候还真是有点无知者无畏的架势,当时的下载市场,已经有一个占据80%市场份额的软件——网际快车。

  “如果换到今天,让我进入一个别人都占了八成的市场,说什么我也不敢。”但当年邹胜龙就干了,他用以挑战的工具是“即用多媒体索引技术加速下载”(P2SP)技术。邹于1999年为P2SP申请了专利保护,2003年成功注册为全球专利。

  这项技术简单说就是:当用户用迅雷下载时,可以从其他服务器或者PC上寻找到匹配的资源,同时下载,这就超过了当时网际快车和网络蚂蚁的单一服务器下载模式。

  从硅谷回来的邹胜龙懂得互联网公司运作的基本规律,2003年底,在深圳举行的第五届高交会上,IDG VC合伙投资人杨飞决定投入第一笔风险投资。

  迅雷是一款客户端软件,杨飞找了做客户端的周鸿祎帮忙看看。当时在3721获得成功的周看明白了迅雷,也看中了邹的团队,于是成了他们的天使投资人。

  人的力量

  “坦率地说,迅雷早期的技术并不是特别先进。他们的理念很好,但技术没有现在打磨得这么成熟。”

  周鸿祎也是迅雷投资者,他投的是迅雷的团队和邹的领导力。

  迅雷之前,周看好下载市场,并专门找过做网络蚂蚁的洪以容和网际快车的侯延堂,但是他发现很多中国个人软件制作者的通病——

  “很多中国做个人软件的程序员,都很难沟通。有点用户量之后都觉得自己很牛,觉得自己经验放之四海而皆准,就想拿点钱,什么建议都听不进去。如果这公司只是缺钱那真太了不起了,因为世界钱多得很。我投你并不是因为我的钱就更了不起,只是我经验比你足,愿意和你唠叨唠叨如何从上百万的用户做到上亿的用户,并且建立一整套商业模式。”

  邹胜龙愿意听周鸿祎的唠叨,他把周比作一个大哥。周评价邹:“邹胜龙毕竟是海归,在美国也有工作经验。说话做事都很正规,不是那么山寨和野路子。最重要的是他很open,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

  在当时的情况下,网际快车的看似不可战胜,被迅雷的“快”干掉了。尽管存在很多问题,但下载速度上的优势,产品的口碑效应,让迅雷市场份额迅速上升。

  邹胜龙的解释是,我们当时对比了下和网际快车的差异,列出两百个需要做的事情,但时间不允许我们全做出来再推产品,只能先在速度上做到极致,然后再推出更新版本进行修正。迅雷从1.0升级到5.0,仅仅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在2006年一年间,迅雷5就发布了14个改进版本,平均25天改进1个版本。

  这种“快速推出、快速修正”的模式已经成为今天互联网时代的法则,邹无意中暗合了这种做法。邹胜龙和程浩发现,每当他们推出新的版本,总能有效带动用户量的提升。

  在起飞阶段,邹身上的硅谷DNA成了决胜的武器。从一开始,迅雷就是一个团队,用商业公司的模式在做软件,而他的竞争对手多是个人软件玩家,是极客。

  迅雷起飞的2004年,侯延堂迷上了《魔兽争霸》,网际快车更新停滞,一个无厘头的机会给了迅雷发力的时机。

  当极客无法升级为团队,胜负立判。邹胜龙问过同行、Bitcomet创始人冉宁煜,你怎么一年里都不更新,你干嘛呢?

  冉很尴尬回答,我挺郁闷的,这软件一开始是我一个人写的,很多地方没那么讲究,组建公司后发现不重新编码,程序员没法跟进,我只好带着大家重写了一遍。

42/4<1234>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