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易用性大师 Jakob Nielsen 访谈录

发表于:2010-7-08 10:53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Javaeye    来源:Javaeye

  他被纽约时报称为“Web 易用性大师”,被 Internet Magazine 称为 “易用之王”,1995年以来,他通过自己的 Alertbox 邮件列表以及 useit.com  网站,向成千上万的 Web 设计师传授 Web 易用性方面的知识,尽管他的一些观点可能带来争议,至少在 Web 设计师眼中,他是 Web 易用性领域的顶尖领袖,他的名字叫 Jakob Nielsen, 本文是 WDD  网站对他做的专访。

  能否谈一下你自己,你是如何进入这个领域的?

  我1983年就进入易用性这个领域了,我的第一个项目是大型机上的基于字符的界面。后来则主要研究图形用户界面,比如我和我的学生做了很多 Mac 软件的研究,那时的 Mac 软件还不够好用。我早期的经历对以后的研究很有帮助,因为早期的 Web 界面和 IBM3270 大型机程序差不多。

  总的来说,对于一个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来说,在各个时代的计算机系统上的经历是很有用的,因为你可以在宏观的人类行为的发展趋势中看问题。

  我技术生涯的前十年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怎样让那些易用性方法更广泛地应用;适应那些那些大打折扣的易用性以及如何改善在线信息的易用性。鉴于此,我后来在 1989年写了自己的第一本关于超文本的书(1990年出版),以及一本在软件项目中被广泛采用的易用性工程教材。

  1994年,我开始研究 Web 易用性,刚好将这两种兴趣融合在了一起,早期的 Web 易用性很有趣,人们评批它,说这不能用在 Web 上,因为这是给软件程序用的。

  相反,近年来,那些易用性的对立者们开始声称这些研究只能用于 Web,无法推诸程序以及 AJAX 这些,于是人们总是想着法子忽略他们的用户。当然,现实是,易用性对任何拥有用户界面的东西都适用,不管是网站,程序,手机,DV 还是其它的什么。具体的规则可能不同,但总的原则都源自人类10000 多年来形成的思维方式。

  近年来宽带发展迅猛,我们是否还需要关注页面尺寸和加载速度?

  是的,但已经不象 28.8K 拨号上网时代那样苛刻了。

  不过反应时延原则什么时代都是一样的,因为互联网连接的是人,那些哪怕是二战时期的研究仍然是成立的。一个主要的原则是,人们点击下一页的时候,时延不应该超过1秒钟,否则就会觉得卡,在宽带时代,美国的接入用户1秒钟可以下载大约1MB的数据(那些亚洲国家还要快,但不包括中国 - 译者),因此,现在的问题并不是出在网速上,而是处在服务器端,人们在网页中塞入了太多饰件和动态对象。

  记住,1秒钟,否则用户会觉得卡,这还是就整个页面而言,那些页面内部嵌套的 AJAX 控件要求更高,是01.秒,否则会觉得卡。

  在你看来,测试网站易用性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遵循三个基本原则,找一个值得信赖的客户,让他们实际访问你的站点,然后,闭上嘴让他们说给你听。你只需要5个用户就能发现足够多的易用性问题并让你忙活几个月。尽管只有这三个简单的原则,很多研究发现人们仍不能完全遵守。

  比如,你不能让朋友或同事去测试,你应当找那些对你的项目一无所知的外部用户,他们还不能敷衍了事,必须实际去用,同时,你不能对他们施加影响,不能暗示他们该如何操作。这就是闭嘴原则如此重要的原因,最好的方式是找那些富有经验的大型测试团队去做,当然,小团队仍然可以做好,这样很经济,如果能遵守基本原则的话,开发者自己也可以很好地进行易用性测试

  人们应当如何在移动设备上测试网站易用性?

  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现在就来了第4条规则,就是在一个代表设备上测试。对桌面而言,有 Mac 和 PC,但这无所谓,关键是什么屏幕尺寸,最近几年,我们主要在 1024 x 768 尺寸上测试,但我们现在使用一个屏幕做所有测试。

  对移动设备,很难使用一个代表设备,因为手机之间的差异比电脑大得多。在我们的移动研究中,我们测试了3大门类手机,低端手机,智能手机,触摸屏手机。

  我们招募了一些用户,他们带着自己的手机前来测试,我们需要测试很多用户,因为不同门类的手机之间差别太大了。理想状态下,我建议站点设计者为这三类设备设计三个版本的站点,因为它们之间差异太大,但只有那些特别有钱的站点才可以,因此我希望他们至少单独为移动设备设计一个独立站点,那些为桌面电脑用户设计的网站对移动用户来说太难用了。

  Web 最初的使命原本是强调跨平台设计的,以便在任何地方都能访问,但从可用性角度,这不可行,即使技术上能够实现,要么对桌面用户来说太简陋,要么对移动用来说太复杂,这两种情形差别太大了,需要不同的设计。

21/212>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