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研发质量与持续集成

发表于:2015-2-17 09:27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fangang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随着软件业的不断发展,软件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软件结构越来越复杂,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参与人员越来越多,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如何提高软件研发质量,相信是所有软件公司都在关注的话题。但是,如何提供研发质量,这决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我们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管理。然而有效的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是成本的提高,这包括时间的成本、人力的成本、资金的成本。在大多数软件研发项目中,时间总是很紧,人力和资金也是有限的。这样,管理者往往步入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为了提高研发质量而需要加大对时间、人力、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现实情况却不允许我们这样做,这也是很多管理制度不能真正实施下去的原因。难倒没有第三种方案能兼顾二者吗?时下正流行的持续集成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
  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简称CI),又被称为持续构建(Continuous Build),最初是以一种研发管理的思想被提出来。1996年,持续集成的思想首先在Kent Beck的极限编程中被提了出来。Kent Beck在他的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团队编程就是先分而治之地解决问题,然后集成。但集成的过程是不可预知的,你等待集成的时间越长,付出的代价就可能越高。因此,每完成一段时间编程,系统就应当进行一次集成,并进行相应的测试。”Kent Beck先生将这里的“一段时间”设定在几个小时,并提出了集成的同时应当进行测试的思想(这就是敏捷开发中的测试驱动设计)。
  后来,持续集成的思想被敏捷开发所吸收,并进一步提出了增量开发的思想。过去,我们解决复杂软件系统问题的编程思想是分而治之。所谓分而治之,就是将大系统划分成若干小模块,再划分为一个个小问题,分别予以解决,最后再集成。运用这样的思想,集成的周期必然很长,可能是数周甚至数月,其风险不言而喻。
  增量开发改变了这样的思想。虽然它依然是将大系统划分为无数的小模块、小问题,但它不是一股脑地立即去解决所有问题,而是有选择性地解决最核心、最主要的问题,然后再以进化的方式增量开发、逐渐完善,进而解决其它问题。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每进化一次就集成一次,产生一个可运行的成果,以此循环往复,直到最终完成。这样一个过程就是迭代式软件开发的过程。
  然而,采用持续集成的方式固然好,但每几个小时就要集成一次、测试一次,如果人为地去完成,成本依然是巨大的。因而,在敏捷开发大师Martin Fowler的推动下,持续集成工具诞生了。
  持续集成工具,就是将程序员提交的代码,定期从配置管理库(如svn、vss)中下载下来,集成、编译、测试,最后发布到应用服务器(如weblogic)中,同时打包形成一个版本的发布产品。一个持续集成工具,需要一个配置管理库,一个构建工具(如Ant、Maven)。同时,它还可以集成一些静态代码检查工具(如CodeStyle、PMD、FindBugs),进行自动化的代码规范性检查,以提高代码编写质量。最后,它还需求我们提供JUnit测试用例程序,进行自动化测试,虽然这并不是必选项目。
  持续集成工具将不可靠的人为操作,转变成了机械自动化操作,使不提高项目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了研发质量成为了可能。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