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阿里魅族联姻:新生态时代的野心和谎言

发表于:2015-2-10 09:48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范晓东    来源:腾讯科技

  智能手机的能力边界有多远?
  过去多年时间里,这个问题一直由苹果谷歌(微博)来回答,围绕硬件、系统(安卓和iOS)、软件应用,这两家公司建立起涵盖手机厂商、互联网应用提供商、开发者、消费者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生态系统,并掌握核心话语权。
  看上去,苹果和谷歌的地位牢不可破,但上述产业链环节上的其他公司,并不甘于永远寄人篱下。
  契机包括两方面。从技术发展层面来看,Html5的标准统一和广泛应用,让基于云平台的Web APP有了取代本地应用的可能性;从行业趋势来看,有海量用户群的超级APP出现,而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的加入,则打破了智能手机生态平衡,局面复杂,即便是苹果、谷歌也难以成功延伸各自的触角。
  阿里巴巴魅族昨日的资本联姻便是极好的诠释。
  Yun OS 的“安卓阴影”
  早在2011年,阿里巴巴便发布了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Yun OS,但受制于整体产业发展环境,在体验、合作厂商手机出货量、软件服务能力等方面不如人意,市场反应一般。
  毕竟,用户依然主要依靠手机本地应用来获得各种生活相关服务,要想让用户接受新的操作系统,必须在安卓和iOS生态已经成熟的现实情况下,迅速完成应用服务能力的平移和切换,换言之,要让无数软件开发者主动进行应用移植。
  这对于一套新的操作系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应为如此,阿里巴巴一度让Yun OS具备兼容安卓应用的能力,试图让用户的体验和使用习惯平缓过度。
  但这显然触犯谷歌利益,阿里巴巴和宏碁2012年的合作最终也无疾而终。
  “现在要做一个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面临非常大的竞争,特别是还有一些不合理的竞争。” 阿里巴巴集团CTO王坚昨日在媒体沟通会上的话似有所指。
  据王坚透露,目前已积累1000万Yun OS用户,但这离建立新生态的规模依然有着遥远距离。王坚此前曾告诉腾讯科技,阿里巴巴可以通过投资的方法鼓励硬件的创新,这将弥补产业对生态系统理解的缺失。
  据了解,为了促成阿里和魅族合作,王坚曾亲赴珠海与魅族创始人黄章会面,解决彼此之间的争议。此前,阿里巴巴与魅族已经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产业覆盖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
  不过,王坚否认阿里巴巴5.9亿美元入股魅族是为了直接推广Yun OS。事实上,阿里巴巴和魅族昨日尚未公布具体合作细节,但无非是Yun OS方面的深度合作、阿里系软件服务整合以及在智能硬件等市场的合作。
  除了直接的装机合作,投资魅族,有助于阿里巴巴借助魅族硬件设计和系统应用整合能力,对Yun OS的体验进行深度的开发优化。魅族昨日也表示,未来将在智能手机系统的推广、针对硬件和用户在视觉和交互上的定制化、市场策略、线下销售渠道方面为阿里提供支持与帮助。
  而对于魅族而言,2014年500万台左右的出货量相比苹果、三星、联想、小米、华为等厂商处于极大弱势,引入阿里巴巴战略投资也是为了找到新的增长点。
  阿里巴巴表示,投资魅族后未来将在电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服务、智能手机系统方面、数据分析及支付等方面为魅族提供资源与支持。
  生态与开放之争
  2014年,三星第四季度来自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的利润同比下降达64%,曾经如日中天的三星,现在也面对销量利润持续下滑的困境,说明了手机硬件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护城河、没有安全感的苦生意。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无论智能手机排行榜前十怎么变换,谷歌依然坐享其成,Facebook、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大大小小互联网公司所提供的服务能力依然在不断扩大。
  无可否认,硬件厂商极大促进了科技和时代的发展,但未来的时代却很可能不属于硬件。硬件厂商们的不安,最直接的反应是,都试图去创建或主导自己的生态圈。小米从诞生之初,就在经营自己的MIUI,三星也希望凭借Tizen系统自建移动生态,但是都很难摆脱安卓所建立的应用生态。
  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概念的兴起,为手机厂商找到了另一条看起来更有希望的发展道路,因为这里是谷歌和苹果也无法统治的全新领域——如果把自己的手机硬件和用户其他所有智能硬件产品在底层深度集成,成为用户家居生活、移动出行的控制中心,建立新的庞大生态圈。
21/212>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