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沙堆建楼 做好软件安全测试

发表于:2009-7-08 16:38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潘少红    来源:网络转载

  近来,在我负责的公司某软件产品的最后测试工作,常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做测试过程中,我们的软件产品在安全性方面考虑了多少?应该如何测评一个软件到底有多安全?

  这个软件因为涉及客户商业上重要的信息资料,因此用户关心的核心问题始终围绕“这个软件安全吗”。一个由于设计导致的安全漏洞和一个由于实现导致的安全漏洞,对用户的最终影响都是巨大的。我的任务就是确保这个软件在安全性方面能满足客户期望。

  一、什么是软件安全性测试

  (1)什么是软件安全

  软件安全属于软件领域里一个重要的子领域。在以前的单机时代,安全问题主要是操作系统容易感染病毒,单机应用程序软件安全问题并不突出。但是自从互联网普及后,软件安全问题愈加显加突显,使得软件安全性测试的重要性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软件安全一般分为两个层次,即应用程序级别的安全性和操作系统级别的安全性。应用程序级别的安全性,包括对数据或业务功能的访问,在预期的安全性情况下,操作者只能访问应用程序的特定功能、有限的数据等。操作系统级别的安全性是确保只有具备系统平台访问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包括对系统的登录或远程访问。

  本文所讲的软件安全主要是应用程序层的安全,包括两个层面:①是应用程序本身的安全性。一般来说,应用程序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由软件漏洞导致的,这些漏洞可以是设计上的缺陷或是编程上的问题,甚至是开发人员预留的后门。②是应用程序的数据安全,包括数据存储安全和数据传输安全两个方面。

  (2)软件安全性测试

  一般来说,对安全性要求不高的软件,其安全性测试可以混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里一起做。但对安全性有较高需求的软件,则必须做专门的安全性测试,以便在破坏之前预防并识别软件的安全问题。

  安全性测试(Security Testing)是指有关验证应用程序的安全等级和识别潜在安全性缺陷的过程。应用程序级安全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查找软件自身程序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检查应用程序对非法侵入的防范能力, 根据安全指标不同测试策略也不同。注意:安全性测试并不最终证明应用程序是安全的,而是用于验证所设立策略的有效性,这些对策是基于威胁分析阶段所做的假设而选择的。例如,测试应用软件在防止非授权的内部或外部用户的访问或故意破坏等情况时的运作。

  二、软件安全性测试过程

  (1)安全性测试方法

  有许多的测试手段可以进行安全性测试,目前主要安全测试方法有:

  ①静态的代码安全测试:主要通过对源代码进行安全扫描,根据程序中数据流、控制流、语义等信息与其特有软件安全规则库进行匹对,从中找出代码中潜在的安全漏洞。静态的源代码安全测试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它可以在编码阶段找出所有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代码,这样开发人员可以在早期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而正因为如此,静态代码测试比较适用于早期的代码开发阶段,而不是测试阶段。

  ②动态的渗透测试:渗透测试也是常用的安全测试方法。是使用自动化工具或者人工的方法模拟黑客的输入,对应用系统进行攻击性测试,从中找出运行时刻所存在的安全漏洞。这种测试的特点就是真实有效,一般找出来的问题都是正确的,也是较为严重的。但渗透测试一个致命的缺点是模拟的测试数据只能到达有限的测试点,覆盖率很低。

  ③程序数据扫描。一个有高安全性需求的软件,在运行过程中数据是不能遭到破坏的,否则就会导致缓冲区溢出类型的攻击。数据扫描的手段通常是进行内存测试,内存测试可以发现许多诸如缓冲区溢出之类的漏洞,而这类漏洞使用除此之外的测试手段都难以发现。例如,对软件运行时的内存信息进行扫描,看是否存在一些导致隐患的信息,当然这需要专门的工具来进行验证,手工做是比较困难的。

  (2)反向安全性测试过程

  大部分软件的安全测试都是依据缺陷空间反向设计原则来进行的,即事先检查哪些地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然后针对这些可能的隐患进行测试。因此,反向测试过程是从缺陷空间出发,建立缺陷威胁模型,通过威胁模型来寻找入侵点,对入侵点进行已知漏洞的扫描测试。好处是可以对已知的缺陷进行分析,避免软件里存在已知类型的缺陷,但是对未知的攻击手段和方法通常会无能为力。

  ①建立缺陷威胁模型。建立缺陷威胁模型主要是从已知的安全漏洞入手,检查软件中是否存在已知的漏洞。建立威胁模型时,需要先确定软件牵涉到哪些专业领域,再根据各个专业领域所遇到的攻击手段来进行建模。

  ②寻找和扫描入侵点。检查威胁模型里的哪些缺陷可能在本软件中发生,再将可能发生的威胁纳入入侵点矩阵进行管理。如果有成熟的漏洞扫描工具,那么直接使用漏洞扫描工具进行扫描,然后将发现的可疑问题纳入入侵点矩阵进行管理。

  ③入侵矩阵的验证测试。创建好入侵矩阵后,就可以针对入侵矩阵的具体条目设计对应的测试用例,然后进行测试验证。

  (3)正向安全性测试过程

  为了规避反向设计原则所带来的测试不完备性,需要一种正向的测试方法来对软件进行比较完备的测试,使测试过的软件能够预防未知的攻击手段和方法。

  ①先标识测试空间。对测试空间的所有的可变数据进行标识,由于进行安全性测试的代价高昂,其中要重点对外部输入层进行标识。例如,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这几个阶段都要对测试空间进行标识,并建立测试空间跟踪矩阵。

  ②精确定义设计空间。重点审查需求中对设计空间是否有明确定义,和需求牵涉到的数据是否都标识出了它的合法取值范围。在这个步骤中,最需要注意的是精确二字,要严格按照安全性原则来对设计空间做精确的定义。

  ③标识安全隐患。根据找出的测试空间和设计空间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规则,标识出哪些测试空间和哪些转换规则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例如,测试空间愈复杂,即测试空间划分越复杂或可变数据组合关系越多也越不安全。还有转换规则愈复杂,则出问题的可能性也愈大,这些都属于安全隐患。

  ④建立和验证入侵矩阵。安全隐患标识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标识出来的安全隐患建立入侵矩阵。列出潜在安全隐患,标识出存在潜在安全隐患的可变数据,和标识出安全隐患的等级。其中对于那些安全隐患等级高的可变数据,必须进行详尽的测试用例设计。

  (4)正向和反向测试的区别

  正向测试过程是以测试空间为依据寻找缺陷和漏洞,反向测试过程则是以已知的缺陷空间为依据去寻找软件中是否会发生同样的缺陷和漏洞,两者各有其优缺点。反向测试过程主要的一个优点是成本较低,只要验证已知的可能发生的缺陷即可,但缺点是测试不完善,无法将测试空间覆盖完整,无法发现未知的攻击手段。正向测试过程的优点是测试比较充分,但工作量相对来说较大。因此,对安全性要求较低的软件,一般按反向测试过程来测试即可,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软件,应以正向测试过程为主,反向测试过程为辅。

21/212>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