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分享、交流。

测试下效果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03-24 17:35:20 / 个人分类:测试路程

项目合同或者协议确定后,中标方或者责任方需要根据投标或者立项材料中的承诺进行资源、技术各项准备,测试组织形式也需要尽快规划和确定。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测试组织形式也形成了不同的类型,个人认为主要有: 
  • 复合型
  • 分离型
  • 独立型
  • 融合性
1、复合型:需求、开发和测试没有明确的分工,多种角色集于一身。这种形式主要存在于软件开发早期,软件实现过程没有明显的分工和阶段划分,而且这个时期对应的软件实现模式主要是瀑布模型或者更早的混沌模型。
图一 瀑布模型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资源占用少,交流沟通成本低。主要缺点:项目规模较小,对人员素质要求很高,成本较高。
在目前的一些小型项目或者小公司的初期阶段仍有存在。
2、分离型:测试工作在人员分工、技术要求等方面逐渐独立,但组织形式仍与开发、需求等受统一管理。这种现象主要随着对测试工作的认识逐渐深入、随着软件规模不断扩大、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尤其是测试专业的知识和理论的不断丰富,渐渐产生的。这时候人们融合了测试正、反两个定义,提出测试的两大基石:验证和确认。此时与软件实现模式对应的软件测试模式开始出现:V型是典型代表。

图2 V模型
这种模式的优点:测试和开发工作分离,克服了开发测试集于一身的弊端;另外,测试和开发处于统一组织下,方便管理者平衡不同阶段的投入。缺点:测试工作容易被忽视,尤其项目后期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测试时间和测试工作被大幅压缩的可能性大

3、独立型:随着软件实现各阶段分工越来越专业,以及沟通交流技术的不断进步,测试的发展也一样日益丰富,逐步由仅仅角色和技术方面的独立,逐步走向组织方面的独立。公司内部,开始出现专门的测试部门、市场上也逐渐出现以测试为主营的承包公司或者提供专业服务的测试服务公司。在这个阶段,专业的测试模式逐步丰富:W型、H型等测试模型

图3 W模型

图4 H模型
这种模式的优点:测试的权威较大,对质量提升明显;缺点主要是:由于测试与开发和其他组织分属不同部门或者公司,沟通成本高,沟通难度比较大;测试投入资源较多,资源充分利用性是管理难题。

4、融合型:近期极限编程、敏捷等概念的逐步流行,尽管这些概念的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开发工作为中心提出的新的思考和新的探索,但它们的流行对测试的影响也日渐深远。这些开发模式下,测试工作与需求、开发和其他相关工作又有了逐步融合的趋势,有些极端团队甚至取消专门测试团队,把测试工作融合到需求、开发和后期上线的运维工作中;也有的此类团队把测试工作向上延伸到需求、向下延伸到运维,保留测试专业团队的同时要求全程参与测试。笔者认为,这两种趋势都在把测试和其他各阶段逐步融合。这种模式下的已经不存在单独的测试模式了。无论需求、开发、测试都只有敏捷模式这一种了,这种模式的典型表现形式应该是:螺旋迭代模式。

图5 螺旋迭代模型
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测试工作分布到全程环节,能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缺点主要是测试人员或者负担测试任务的人员需要全程参与各项会议和讨论,时间成本和交流成本高;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综上几种组织模式,可以看出亦有: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趋势。
以上总结主要源于个人经历和认知,个中偏颇和不足之处,敬请指正!只希望如许点滴能对大家在自己的测试组织建设是有一点的参考和借鉴,余心足矣!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4-18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825
  • 日志数: 3
  • 建立时间: 2013-07-15
  • 更新时间: 2014-03-24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