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的"机器人"团队"理念".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06-10 09:22:16

最近在和一韩国游戏公司的朋友聊天,他给我描述了一个他们领导关于组建项目团队的实践做法----"机器人"团队.
所谓"机器人"团队, 就是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的人性影响, 完全按照个体生产力来衡量产品的产出效率与进度快慢.

其实相似的概念不是第一次听到,只不过我所听说的是行业内有一家外资企业对于其测试部门的要求就是"流水线"("机器人"),把员工当作一个零件, 不需要任何意识与其他能力,只需要执行.但是,这做法如果放到了整个游戏开发中心去,会发生什么事?

朋友公司背景:
领导为韩国人, 游戏开发部门50人, 起初分为 4个团队,(A,B,C,D 各10人), 支持团队10人. 

事件1: B项目由于错过最佳上线期, 导致中途取消. 领导将其中的人员分到了A,C,D项目组. 
(此时, A=15, C=13, D=12.)
事件2:C项目上线后反馈不好,为了加快项目A,D项目的进度, 领导决定不再后续开发C项目, 因此把人员调动到A,D.
(此时,A=22, D=18)
事件3:D项目上线之前,无法得到平台的认可与放量,因此领导决定取消. 经过一部分的裁员,剩余的调动到A项目.)
(此时,A项目有30个人.)

这种情况原因与后果?
1. 人多干得就快吗?
领导认为:给一个团队越多的人力资源,产品就会越早的制作生产出来.
实际遇到问题:没有银弹! 
首先,1个PM的管理宽度有限(一般10人左右),过宽的幅度会大大降低PM在其他方面的作用. 
其次,新进入项目的员工需要接受培训等一系列的工作,这必将由项目中的老员工所负责,影响团队核心人员的工作效率.
最后,人多意味着沟通成本的几何级的增加,由此而产生更多的问题.

2. 项目制合同很难吸引人才/裁员的成本过高.
领导认为:项目制相对其他模式来说,会给以成员以很高的不稳定性,项目一但做完,员工就需要另觅出路.
 如果不按照项目制来,项目做完就裁员,裁员成本也将是非常高的.
实际遇到问题:员工安逸,缺乏激情,没有足够的危机感.
用一句话来描述大部分员工的心态,反正项目做死对自己也没什么影响,把项目做成功可能性低,同时也不会有很大的分成,还不如就混混吧.

作为融入"人性"的游戏开发,以上的问题存在,将大大降低项目成功概率.

对策在哪里?
1. 能项目制的项目制. (用高分成比率 减少 工作不稳定性的影响.)
2. 人不是零件,项目成员不是越多越好.(临时增加成员要慎重.)
3. 该"断"就"断". (在一个项目结束后,多余的员工,除非能力很强,职位很高,否则需要坚决裁员,宁可要一个充满激情的员工,也不要2个过惯安逸生活的酱油.).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日历

« 2024-05-03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3898
  • 日志数: 7
  • 建立时间: 2014-06-05
  • 更新时间: 2014-11-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